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推荐五篇)

2022-03-19 来源:小奈知识网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推荐五篇)

第一篇: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因素:无论哪个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前,必须有所了解,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要学好物理,要对科技世界感兴趣,热忱于科学探索,更重要的是在即将上的内容做课前预习,这样才能在上课的时候吸收并解决更多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利用好。

2.老师因素:不仅学生要课前准备,老师的课前准备更为重要,教师要求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做正确引导。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爱好是创造发明的力量源泉,兴趣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唤醒教室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定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在寻求各种科学的教学教法的时候,我们从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做起。

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创设生活情境,引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来组织教学内容,放弃唯教材主义,让理论走向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尽可能做到幽默、生动形象,带有强烈的情感。用“你行”、“你很棒”等鼓励的言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同时注重手脚的表演性,增强可观性。 第二篇:影响美术课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是什么影响着美术课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呢?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师们积极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新课改让美术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欣喜之余,对一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存在着放任与浮躁,有些课堂只是追求形式的简单效仿、假“生成”的表面热闹,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提高美术课学生学习质量,增

强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意识,从而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其重点解决策略如何?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的来源:来自日常美术教学生活中的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在小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出有教育意义的大问题并形成相关的研究主题。其研究内容是课堂教学范围内的属于教育教学范畴的而非学科研究领域的。那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吧!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若学生不想学或无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若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教学”的问题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美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美术教师永恒的追求。影响美术课有效教学的因素:教师教学备课、教学方式及展评方式、学生学具准备、学习注意度等。有效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程度达到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最大的比值。三: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研究影响美术课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重点研究解决策略。

在长期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那么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在哪儿呢? 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讲:

影响因素一:是否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把握目标? 无论何时,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把握目标都是美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养,是教学有效与否的根本所在。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

《课标》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面对我们的学生,课前美术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

②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 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

和引导?

2、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显得粗糙。要超越教材,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制订与教材要求适切、落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准确、具体。总之:

①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找准切入点,培育生长点。

②目标的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要搞清哪些方面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

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发展学生的美术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确定在一节课中有所侧重地体现某一方面目标。要防止制订目标一味求全,以免使课堂成为包罗万象的大染缸。

影响因素二:能否灵活地把握师生交往、动态生成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理应坚守一种求真、务实和创新的探索姿态。要灵活地把握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优质课堂,需要注意:

现状分析1:在美术新课标中,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成了学生的主要的导向性的学习方式。然而,学生从原来不会说,到现在的热热闹闹甚至静不下来,原因是我们教师怕自己回到传授者的角色,因此,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讨论,于是乎小组讨论常常有,讨论成了没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大众喧哗,“发现教学”“探究教学”“研究性学习”

成了名义上的既无“问题”也无“发现问题”的教学游戏,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过程、积极地交

往互动更为重要,若美术教学仅为了适应课改新理念而设计“花架子”,也都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解决策略1:交往互动 经历过程

学生通过积极地交往互动,不仅学习了美术知识,而且获得比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诸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东西,不流于形式而让学生真正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有效的教学。现状分析2: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美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长期的美术课堂教学在普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美术结论。

解决策略2:机智灵活地“预设”

在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反思中感到: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互动中即兴创造、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预设”在实施时结合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突破僵死的“预设”,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它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美术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

另外美术教师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使“错误”也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现状分析3: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将会丧失个体生命的灵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学中教师提供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深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尤为重要。教师在方法上引导,在关键处点拨,绝不能给学生思维设置框框,要放手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解决策略3:适时适度地“扶放”

教学中不是一味包办而是适时适度放手,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

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学生在这块小天地里尽情地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顺应着学生的思维的自然流动,打造有效课堂。

影响因素三:教学评价是否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新课程理念下评价更是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系统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解决策略:

1、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3、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表现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影响美术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找出问题解决策略,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打造有效课堂。

东荒峪小学 2008年12月

是什么影响着美术课 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呢?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刘 方

明 东 荒 峪 小 学 2008年12月

第三篇: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开题时间 :

开题地点:宁阳县景秀宾馆北楼会议室 主持人:尚延亮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王营、许兴亮、李富学、高智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广泛介绍,其主要思想有: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欣喜之余,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也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透射出了放任与浮躁,特别是新课改之后,有的教师在没有真正吃透精神的情况下,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新的理念和要求,只注重形式,不能细致研究每一个环节,致使现在的课堂更加浮躁,效率更加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包办。主要表现在目标设置未考虑学生实际,一味照搬教参,目标太多,多数在四个以上,好像越多就越全面,其实,目标越多就越没目标。预习环节教师包问题、包答案,展示环节教师包评价,包纠错,反馈环节教师包解疑。

2、环节多,交流少。一节课从预习检测,展示目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交叉评价,巩固训练到达标测评及当堂作业。这已足够,但个别教师常设置10个以上环节,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难受,学生疲惫不堪。况且许多教师为追求“亮点”、“内容丰富”而“别出新裁”设计许多哗众取宠的环节,教师设置的探究题毫无交流讨论的价值,只追求形式到位和表面的“繁荣”。

3、时控把握差。教师对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分配模糊,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主要原因是教师根本没有认真去读去写去做,只有用心去体验尝试,就明白每个环节的时控,就可根据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

4、误认为精讲就是少讲或不讲。精讲是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切中

肯察綮的讲解,这不等于少讲,因为有时还需多举例、多演示学生才能幡然顿悟。洋思中学的讲课不超过四分钟,并不是教师讲解时间界定在4分钟的长度区间,而是鼓励教师精准、精要讲解,一语中的而少讲废话,多启发引导,多点拨拓思。若一节课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交流与评价,学生能够达标,教师就不用讲,这才是教师上课的最高境界。

5、满堂问。自“满堂灌”逐步退出课堂时,又出现了“满堂问”现象,教师从上课到下课几乎都在发问,一节课40分钟问30多个问题,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更别说交流见解,交叉评价,教师往往自问自答,学生随声机械附和。

6、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小组成员配制不合理,多数教师能积极进行课改实践,实行小组合作,以培养协作、共享智慧精神,而在配制小组成员时,“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操作起来困难,常常仅靠分数高低予以搭配,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任务,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小组考核办法,无激励措施,学生唯讨论而讨论,甚至有的讨论成了学生新闻故事交流会,家常会。代表小组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困生成了新的看客和歧视对象。于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借助小组讨论之际便开始挑起事端,以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为快。“无事生非”好象有了最好的解释。学困生原本因欠知识多而落后,在小组中遭受冷遇,促使其坠落为“问题生”。于是课堂管理成本大增,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7、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合理。媒体因其承载信息丰富、视图新颖直观而倍受师生青睐,但不当使用却成了弱化课堂效率的诱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低,有的从网上下载,与学生水平及教材版本脱勾。二是教师操控技术不过关,遇到课件打不开或遇到故障无法短时间调适。三是教师一味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板书一个字都没有。

8、学生没有真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是师生的舞台。由于教师在问题设置、点拨评价、矫正补救等方面角色“错位”,致学生被动机械学习,学生潜能没有充分挖掘。让学生暴露问题,让学

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相互评价,让组间相互评比,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管学生,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紧张有序进行学习才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欲望,才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视挫折,增强受挫心理和形成稳健诚信的心理优势。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农村的课堂教学约有71.8%的信息量属无效无用,且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在有学生生命个体参与的、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中,其实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为之找到解决的策略已成当下急于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

2、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调控,关注课堂教学成效,以教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教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一条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3、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的内容

1、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师怎样的教学才具有效性或无效性?(2)关于课堂教学应该增加和减少的因素的研究。(3)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或减少无效性的研究。

2、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其一言一行为整个教学流程顺利、成功推进 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改善研究主要从细节出发进行把握。

(3)、有效教学与教师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教学的措 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教学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我校从2010年酝酿,2010年下半年开始规划设计,2012年5月正式组织实施,这期间作为课题主持人,我主持的东疏镇“十一五”规划课题,参与实施的宁阳县“十一五”重点课题与2011年均已结题,其中宁阳县“十一五”重点课题被专家评价为优秀,两年来课题组在对新课程衔接教学现状及相关理论作了较为丰富的前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反思等工作,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了改革实践,并发表了 相关文章。同时还有一批热心科研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回顾两年探索,我们研 究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个大方面:(1)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教师怎样的教学才具有效性或无效性?关于课堂教学应该增加和减少的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或减少无效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2)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其一言一行为整个教学流程顺利、成功推进 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改善研究主要从细节出发进行把握。(3)有效教学与教师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教学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教学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广泛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

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崔允漷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以上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

广义的教学是指师生教和学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指教师的教即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本文根据对教学的狭义理解,将有效教学界定为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研究在对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述评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论述有效教学的理论,阐述有效教学思想的发展,分析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现状,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有效教学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国的教学理论,还可以为学校成为有效学校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为我国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使教师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并为他们有效教学提供指导。有效教学是对国内外有效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具体运用了文献法、历史法、逻辑思维方法、发生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有效教学的涵义有四:有效教学是合规律性的,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保证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的合理性;是有效果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益的,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符合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是有效率的,相对于教师的教学投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尽可能大的、理想的。违背教学规律、无效果、负效果、低效率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具有突出的特征,有效教学的特

征指有效教学区别于无效、负效、低效教学的独特征象或标志,包括:正确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且指向知情行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充分的准备,以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深入研究为基础而形成囊括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选择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的适当教学计划;科学的组织,教学实施保证了教学内容、活动、策略、秩序等的合理性、科学性;清晰明了,清楚地教学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顺利应用或迁移;充满热情,运用多样化手段显示对学生、学科和教学的热爱,感染和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关注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学习好、爱学习、会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利用时间,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产生了尽可能大和好的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他们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有效教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指影响教学活动进行并促成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因素。虽然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因素都影响教学效果,但如果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且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那么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即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责任意识、效能感、能力和机智等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其对教学要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和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目标的认识,对有效教学起导向作用;教育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由学科专业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法内容知识构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责任意识是教师对应做好教学工作的认知和觉察,它构成教师有效教学的动力;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是对其能做好教学工作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信念,是对其能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知觉,它激励教师有效教学;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从事教学活动并保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需要的一种心理特征,它通过有效地认知教学、进行教学实践和监控教学活动而影响有效教学;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准确而快速地认知、判断和反应的技巧,直接左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虽有突出的共同特征,但具

有多样性。有效教学的多样性是指有效教学表现出多种形式及其在多种形式上表现出差异性,既指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教师的特征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又指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教师的特征是有差异的,而非完全相同的。有效教学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出多种形式。教学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教师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教学的感知、体验和经历以及教学的内隐理论是有效教学多样性的存在基础。实现个性化有效教学、成为畜有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教师是有效教学多样性对教师自我成长和学校把他们培养为有效教学教师所提供的重要启示。有效教学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表现为发展性.有效教学的发展性是指有效教学是发展的,教师可以从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教师发展成长为有效教学的教师,这既从发展理论中找到了科学依据,又被教育研究所证实,还由教育实践所证明:发展的条件有:教师发展生理机能和心理能力、掌握教育知识、参加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以及开展教学研究;发展表现为不平衡性,这是由教师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有效教学的多样性决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教学图式发展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阶段理论可用来说明有效教学的发展阶段;有效教学的发展性提示通过自身努力和学校培养教师可发展成长为有效教学的教师。“有效教学”:它是一套策略。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并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能够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学生要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健全研究制度。

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确定研究计划、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做到期初有研究计划,期中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期末有阶段课题小结。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周星期三一

次的集中教研活动,落实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定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有关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础理论,用以指导课题的研究实验。

3、及时总结经验。立足课堂,把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召集课题组成员汇报实验情况,交流方法、心得,总结经验,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发展。提供课题组的老师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也经常邀请课题专家来校指导,确保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方法和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1、准备开题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2月)

①阶段达成目标:结合我校数学教学实际,确定了《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的课题。明确进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重要意义。②阶段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组建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③阶段研究成果:确定课题,制定方案,进行开题报告。④阶段负责人:徐丙新

2、达成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年7月)

①阶段达成目标: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 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教学模式,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②阶段研究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听评课活动,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相互交流。

③阶段研究成果:教学实践的随笔,经验论文,学生实践活动作业,及相关调查研究材料。

④阶段负责人:赵研冬、刘鹏、范满

3、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①阶段达成目标: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

②阶段研究内容:对撰写的教学反思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准备结题工作,召开课题 研究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签定和验收。

③阶段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④阶段负责人:赵研冬 (二)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为辅。

1、个案研究法

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段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

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3、文献分析法

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4、调查研究法

主要调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数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三)研究的预期成果

1、书面材料:《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 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等。预期完成时间2011.12

2、随堂听课,评价有效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召开学生座谈会,

评价教师的教学和课 堂教学质量。预期完成时间2015.6

3、展示个人主页,呈现有效教学研究的过程材料,反思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 学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预期完成时间2015.12

课题负责人签名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 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所在单位(教办或学校)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本次规划课题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他研究条件。

第四篇:影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影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宁强县燕子砭初级中学 杜清德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培养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发现探究、自主交往、过程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研究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每天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理论上说有效指的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有专家给出课堂教学效率的量化公式: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但实际中我们很难用理论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笔者在大量的听评课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导致物理课堂效率不高的因素如下:

1.教学要求偏离学生实际,偏高了学生理解困难,打击了学习兴

趣;偏低了,学生收获不多。

2.教师语言表达不清晰,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

3.缺少实验、实物等感性材料的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4.教学方式单调,缺少课件、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 5.课程整合意识差,拘泥于教材,教师的创新意识差。 6.过于注重模仿练习,缺少变式训练,过于注重结果,不注重思维过程分析。

以下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探索出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些方法.一、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

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 场面。

在师生关系上,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

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则带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诱导参与、催促思维。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对他们的支持,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特别是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这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二、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1.创设情景,还课堂给学生,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 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嫌物理课时少,总感觉物理课堂时间比别的学科短。

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

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断路和短路时,利用家庭电路板进行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断路和短路,而且印象深刻。

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3.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

固的指 导。

1.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

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理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 结和课后思考题。

3.复习及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总之,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书目:

1.《有效教学方法》美 加里·D鲍里奇著 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 主编 周成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五篇:影响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因素

影响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因素

摘要: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自始至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效学习的条件,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所期望的学生的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并让学生懂得自己在不同场合应该怎么做。

关键词:有效 管理 课堂情境 目标 课堂策略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管理来实现。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自始至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效学习的条件,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所期望的学生的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并让学生懂得自己在不同场合应该怎么做。然后,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对学生的期望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程序和常规,并将一部分程序和常规制定为课堂守则,以便指导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所以只有妥善处理好课堂里的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协调,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有效的课堂管理的目标

我们常常以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本身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只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而进行课堂管理是极其错误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这么重视课堂管理呢?课堂管理之所以重要,至少存在三个目标。

(一)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尽量争取时间用于学习。毫无疑问,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成绩越好,当然学习时间资源并

不是无限的。一年有多长,一学期有多少周,一周有多少天,一天有多少时间,有多少课堂时间是用于教学,多少时间是用于自习,多少时间是用于午休、课间操、打扫卫生等,学校都事先做了明文规定和安排,教师不得随意改动。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不妨将教学时间区分为四种层次。

1、分配时间:就是教师为某一特定的学科课程设计的时间,这是由课表决定的。

2、教学时间:是在完成常规管理以及管理任务(如考勤、处理课堂行为问题等)之后所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

3、投入时间:也称专注于功课的时间,属于教学时间。它是学生实际上积

极投入学习或专注于学习的时间。 (二)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每一个课堂活动都有其自己的参与规则。有时候,对这些规则教师做过明确表述,但有些规则常常是未作过表述。教师和学生都没意识到他们在不同的活动总遵守着不同的规则,这种差异往往是极其细微的。例如,在有些课上,学生要想回答问题先要举手,而在有些课上则不必举手,只要看看教师就行。这种规定在不同的活动中如何参与教学活动的规则通常被称为参与结构,它规定,学生要成功地参与某一个活动,就必须理解参与结构,但是,理解并非易事,因为,如我们刚谈到的,参与结构常常是不作表述的。在学校中,有些学生比其他学生的参与性要好。学生在家里与家人之间的交往也有一个参与结构,有些学生的家里的参与结构比较能喝学校活动的参与结构一致。例如,在学校的交流中,这会被看作是打断别人的谈话。

因此,为了使所有学生都顺利投入学习活动,教师一定要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参与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使他们知道你的规定和期望是什么。同时,你要想一想,这些规则是否适合于学生,是否与学生的其他权威相一致,你让学生参与的信号是否明确一致,等等。有时,有必要使你的参与结构适于学生的家庭经验。

(三)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任何管理系统的一个目标都应该当时帮助学生很好地管理自己。当然,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可能是需要额外的时间,但是,这种努力投资是值得的。如何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呢?首先,让学生更多地投入课堂规则的制定;其次,用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某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他们不良行为的原因;再次,应给学生机会考虑他自己怎样机会监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回顾一下课堂规则,提一些必要的修改建议。

二、课堂的设计与维持

依伏特等人提出,发展一个有效的课堂管理系统要经历三个时期:设计(学年开始之前)、管理(学年开始前几周)、维持和完善(学年之中)。

(一)设计(学年开始之前)

在小学里,教师每天都要带着30~50个能力各异的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如果没有有效的规则程序,大量的时间就会浪费在反复的回答这样一些的问题上:“我的铅笔断了,我怎么做作业?”“我的作业做完了,我现在做什么?”或“张某某打我”等等。在中学,学生一天内要学习好几门课程,有时要换教室,而且,中学生不像小学生,他们更容易向老师的权威挑战,不制定规则和程序,课堂管理就无从谈起。

一旦安排好了课堂,教师就能把他的注意力转向课堂管理的其他方面。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由这样三步构成: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把期望转换成规则和程序;规定后果。

1、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

进入课堂之前,教师一定要想一想你的期望。作决策时,教师最好利用在别人课堂上观察到得有效程序和教学经验。主要设立规则要针对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课堂自习、小组学习、全班教学等),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所期望的学生行为。例如,在全班教学中,当老师呈现信息时,教师期望学生静静地倾听。学生懂得这一条,并不能保证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做出适当的行为。同时,你还有充分考虑如何最优使用可以利用的空间、设备以及一些常规程序。

2、将期望转化成程序和规则

规则是一些条文,这些条文确定所期望和所禁止的行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要写成书面的东西并且 给学生。在设立规则时,教师要想一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气氛,为了有效地教学,需要学生具体有什么行为,对学生需要什么限制?最好有一些一般性的规则覆盖具体的规则,而不是列出所有能做和不能做的。但是,如果有些具体的动作是受禁止的,如在课堂嚼手指或嚼笔尖,那么就要有一条规则作出明确禁止的规定。

3、确定后果

这一步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后果。如果等到规则北破坏之后才作决定,就为时已晚了。如果有言在先,学生就能事先知道,破换规则、违反程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二)管理(学年开始前几周)

一学年开始的几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段时期,教师要通过一些活动开形成其规则和程序系统。

1、在开学第一天或第一次班会,专门用一些时间讨论规则。 2、和其他学校目标一样,系统地教授课程程序。 3、教学生所需的程序,帮助他们出来教育厅的课堂常规。 4、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促使学生在开心的头几天就获得高度的成功。

5、只是在开始几天,使用那些只需要全班注意或只需要简单程序的活动。

6、不同认为学生经过一次尝试后就知道全班如何只需某一程序,换句话说,对某些事只作一次解释,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理解你想让他们做什么。

较为有效的教师为学生作好准备,备有姓名簿,解释某些基本的规则。较为无效的教师组织散漫地开衫第一天,没有明确的规则,也没给学生提供姓名标签,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等待指示。较为有效的管理者并不会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过去制定有关规则的知识,他们在学年一开始就建立规则和程序,并且确实较学生这些规则和常规。他

们解释、传达和讨论每个规则的合理性(如“如果我试图帮助别人,而你又打断我,我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帮助他”,或“如果每个人都同时谈话,谁的话我也听不见”)。较为有效的管理者还会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些规则和常规,监督他们遵守的程度。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示范合适的行为,要求学生做一遍(如离开教室之前保持书桌整洁、或者把设备放在适当的位臵处)。而较为无效的管理者也有规则,但是,他们的规则通常是模糊不清的,并且不加讨论地偶尔作一些介绍。

最后,较为有效的管理者和较为无效的管理者相比,似乎更能理解学生的需要和所关心的事情。其结果是较为有效的管理者更容易知道什么时候修改教学活动,能把课设计得更好,能使用更有趣的材料。

中学和小学的情况差不多,有效的管理者在开学的第一天集中精力建立规则程序和期望。在开衫的几周里,教师明确传达学业和行为的标准,并且始终如一地予以强化,学生的行为“受到严密的监视,破坏规则的行为能得到及时处理。在能力低的班级里,不要求学生连续花很长的时间进行某一活动。相反,每一时期他们都有数了地进行好几种学习任务。

(三)维持和完善(直到学年末)

教师一旦建立了课堂规则和程序,就要设法维持课堂管理系统。课堂管理的维持和完善,需要教师始终让学生投入富有建设性的学习任务中,并且预防问题的发生。此外还要妥善处理不良课堂行为。

1、鼓励学生投入有建设性的学习 (1)注意课的组织

课的组织影响学生的投入。一般而言,教师的监督增加,学生投入的时间也会增加。有人曾报道说,受监督的学生只损失5%的时间;而不受监督、自己独立学习、自定学习步调的学生,则会损失15%的时间,并且从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过渡时还得花去10%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当撤销学生的独立学习,这意味着,这类活动通常要求作仔细的监督。独立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没有指导完全独自进行”。

这学习任务能给学生不断地提供下一步做什么的线索时,学生将

会更好的投入学习。步骤明了的活动往往更受学生欢迎,因为一个步骤自然地引出下一个步骤。当学生完成任务需要的材料都齐全时,学生一般能够不停的投入学习,抵制干扰分心。

(2)鼓励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当然,教师并不能监督每一个学生,也不能依靠学生的好奇心来保持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想别的办法来保持学生自己学习和完成任务。依伏特逊等人对中小学教师研究表明,不管中学还是小学,有效得的课堂管理者都设有一个鼓励学生管理他们自己学习的完善体系。

三、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科宁(1970)等在一个课堂管理研究中观察比较了有效管理者和无效管理者的行为。他发现,一旦问题出现以后,两者对问题的处理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成功的管理者能较好地预防问题。科宁指出,有效的教师善于引导小组不断地变换活动看,他们确保学生总是有建设性的事可做,不会让学生有等待的空闲,也不会让学生看别人学习。活动总是组织好了的、并以适度的步调变换着。此外,有效的教师不仅擅长于管理一个团体,而且能注意个别学生。这样,就没有一个人能够“躲”在团体之中。

科宁总结出,有效课堂管理者尤其擅长于这样四个方面: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

1、明察秋毫 根据科宁的看法,明察秋毫就是指教师使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这种教师尽量避免被少数几个学生吸引或只与他们交流看,因为这变相鼓励了班上其他人心不在焉,他们总是扫视教室,与个别学生保持眼光交流,这样,学生就会知道他们一直在受教师监督。有些教师在这方面表现特别出色,甚至在黑板上板书时都知道谁在搞小动作,仿佛长有一双后眼睛似地。这些教师能预防小面积的捣乱慢慢演变成多数吗,他们知道是在捣乱,并且也能准确处理当事者。如果同时发生两个问题,有效的管理者总是首先处理更严重的问题。

2、一心多用

一心多用指同时跟踪和监督几个活动。这方面的成功,同样也需要教师不断地监控全班。例如,教师可能不得不检查个别学生的作业,

与此同时,还要对小组学生说“好,继续!…”从而使他们学习。

3、整体关注

整体关注是指尽量多的学生投入适当的班级的活动,而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在课上,所有的学生都应当有事可做。例如,教师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写出某个问题的答案,然后起点起某个学生回答,并让其他学生比较他们的答案。当教师在班上走动时,要求学生作出各自的反应。一些教师让他们的学生在团体里使用小黑板或彩卡做出反应,这也能使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

4、变换管理

变化管理就是指使课和全班以顺利的过渡、适当而灵活的进度和多样性地变换活动。有效的教师避免突然过渡,如在赢得学生的注意之前就宣布一个县的活动,或者在另一个活动中间开始一个新的活动。在这些情景下,全班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会问其他学生做什么,有些学生将会停留在旧的活动上,有些人则感到乱糟糟的。

一个教师如果能成功地表现出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这四方面的能力,那么,他班上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学习,都逃不过他那无所不知在的目光。学生在这里都积极地学习,获得胜任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不是做出不良行为以赢得别人的注意达到某种地位。这样就会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正确的评价学生,让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