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 教案
纪妍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课文,品位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笔下别样的春天景象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习多角度,多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2.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抒情性的语言描绘自然的和心中的“春天” 。
3.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并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春天的美,学会欣赏自然界的美,学会优美地表达心中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文中比喻、拟人、衬托的写作手法。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多种角度,运用不同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2、通过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2) 难点
通过学习品味文章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表现力和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提到春,会令我们感到无限的生机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古往今来,有无数描绘春天的诗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城无处不飞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等,都是传诵已久的名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
士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朱自清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这篇散文,体会其中的优美。
三.文章欣赏朗读 ,整体感知文章:
1、听录音朗读,体会感情。(PPT展示春景图,在脑海描绘春的喜悦)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找出容易读错的字词,难理解的词语。 并知道文章大致的主要内容。
四.解决生字词:
下面,我们来注意几个容易读错的字词: 板书:
水涨zhǎng起来 散sàn在草丛 鸟巢cháo 撑chēng伞 应yìng和hâ 酝yùn酿niàng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薄báo烟 黄晕yùn 抖擞sǒu 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 宛wǎn转
五.文章结构分析及讲解:
阅读了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了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则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接下来提问几个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草、花、风、雨、人。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怎样划分?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用孩子口气,呼唤着春天的到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在严冬中关在屋里几个月,终于盼到了春天的降临。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表现出无限欣喜的感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围绕“春”描绘了五幅图景,先总写,再分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图景;从大到小,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这些都具体地说明了第一个总提句:“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写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这一部分用了三个排比句,每句自成一段。把春天比做“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做“姑娘”,因为它是“美好”的;把春天比做“青年”,因为它是“有力”的。三个排比的比喻句都激励人们积极向上。
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第七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1、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并思考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朗诵全文,体会五幅春景图的美
第二课时
品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1、作者描写春天近了用到“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反复,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喜悦和急切心情。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3、为什么钻字用得好?如果我们把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
4、在描绘“大地苏醒图”时,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
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
5、为什么要穿插小孩子的画面呢?小草和小孩子有什么共同点?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体会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人的生命从此在希望中茁壮成长。一切都是新的。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写出了春天的“新”;照应了“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中的“刚”,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
2、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总结拓展:
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1).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它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2).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 “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3).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
小结: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的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
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
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颂扬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前,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课后作业:
1、摘抄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优美语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写写我眼中的春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