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辩论手册》当今时代文化传承、创新更重要

2021-08-04 来源:小奈知识网


山东省第二届(济南)辩论赛郓城一中辩论队

正方:当今时代文化传承更重要反方:当今时代文化创新更重要 辩 论 手 册

2019年8月

1

正方:当今时代文化传承更重要

正方一辩稿:

(一)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认为: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文化传承就是指:世界各民族 历史的 辩证的 吸收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创新是指:世界各民族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新的文化。所谓何者更重要,是指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同时存在的前提下比较哪一方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我方认为: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第一,文化传承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从钻木取火到电力时代,从伢伢学语到灿烂的社会文明,无不体现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人类也只是低等生物中的一种而已。

其次,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形成是一个融合、凝聚、兼并、扩张的过程,历史的发展雄辩的证明了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中国民族。而如今,中华民族要想迎接全球化的挑战、要想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本民族文化,以此来保持民族个性,从而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如果不注重本民族文化的文化传承,那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将会重蹈覆辙。

再次,2014年春节晚会中播放了一段发人深思的的公益广告《一双筷子的传承》,“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要用筷子”“让爷爷先吃”,小小的一双筷子就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情感。

从小小的筷子到泱泱大国,再到灿烂的人类文明,无不体现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二,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文化创新的本体。没有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必须以传承为本。同时,文化传承是对文化创新的筛选、过滤和沉淀。创新有好有坏,而传承就是以 是否符合历史自然发展 为依据对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创新好比一个个孤零的点,而串动这些点形成线的过程就是传承。人类的发展历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条传承的线呢?所以从本源上就证实了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第三,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显示出更强的迫切性。放眼当下,我们看到:古埃及神庙被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的”的涂鸦;当我们在热衷于圣诞节抢购礼物的时候,端午节早已沦为了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五千年传统道德的礼仪之邦还需要在‘老人摔倒了扶与不扶’这个问题上举国热议。从 不赡养老人体现出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丧失 到 为泄私愤挥刀乱砍行人而体现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 无不折射出物质利益极大化的当今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中国梦也正是党和国家为了强化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而提出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重要性,基础性还是迫切性方面,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所以我方认为: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二)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明晰本次辩题中两个重要概念。文化传承,即继承、传播、发扬人类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念。文化创新,即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次变革与新生。而这种变革必须是文化本身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即价值观念。

那么今天我们讨论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哪个更重要,就必须立足于现实,比较二者哪个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社会的稳步前进。

第一,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上看:文化传承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文化根基.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流失严重,文化底蕴愈发不足;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流失到诚信道德观念的缺失;从民俗民风的流失到文化独特性的缺失;从古典文物的流失到民族精神的缺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忽视文化传承而带来的恶果···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一方面,做好文化传承有利于一个民族形成一种内在的价值认同,有

2

利于形成一股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全球化已成为时代主题。中华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日流韩流来袭,欧美文化的逐渐渗透,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倘若没有深刻领悟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就无法坚守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无法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特色,无法开创本民族文化的未来。一个失去了文化特色与独立的民族,一个迷失自我、随波逐流的国家,又岂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第三,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来看:首先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文化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文化传承不但是文化创新的必经阶段,也为文化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没有文化的积淀,文化创新就难以维系;缺少对文化特殊性的认识,文化创新就难免走入不伦不类的误区。

今天当历史遗迹变成了商家卖点;民族英雄成了恶搞对象;五千年的自信与价值正在我们手上一点一滴的流逝时,敢问,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三)

谢谢主席!大家好!

文化是斑驳城墙上的一抹蝶影,定格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温柔与静默里;文化是曲折苏堤旁的一段水袖,隐匿在西湖重叠画楼的玲珑与厚重里;传承是文化存活的根本途径,创新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在文化的发展中二者缺一不可,但哪个更重要呢?这就要看谁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开宗明义,概念先行:在辞海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承即更替继承,是批判性的继承。而创新是创建新的。文化的传承就像树木的根,创新就如同枝叶,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可流长。因此,我方坚定认为: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要,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回顾历史,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从古老文明到儒家思想;从四大发明到中华武术;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传承让这些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更重视传承,儒家思想在淬炼中得以升华;因为更重视传承,唐宋情怀才能在雕琢中更显其辉金璞玉的价值。因为更重视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在灾难面前依然闪光。

第二,审视现状,社会发展不断地推进创新的进程,我们并不缺乏创新,却鲜有在国际能够一枝独秀的创新,为什么?其本质原因是我们连自身文化都没传承好。文化没落现象十分严重,很多文化在中国日渐式微,然而,是因为这些文化没了生机吗?不,《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很好的传承,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伟大的创新的确对文化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伟大的创新是建立在优秀传承基础之上的。

第三,展望未来,要摆脱当前的尴尬状况就必须把文化的传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一,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创新,这说明创新是必要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必要性,让它不易被忽视。创新需要在文化传承中得到检验,被传承下去才会真正对文化产生推动作用。其二,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大潮中,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在交融碰撞中更具活力,可前提是每个民族都必须先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我们的根,道出了“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传承指导着文化的创新,最终也让创新在传承中推动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谢谢!

(四)

谢谢主席!大家好!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而传承,分为”传”与”承”两个方面,”承并不只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有所扬弃.我们今天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个大环境来探讨,我们的对象也应该是中华文化,文化是流变的,在文化的发展中,传承与创新可谓都是举足轻重.而哪一者,更能解决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呢?针对文化创新速度过快,而文化传承延滞的现状,,我方认为,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原因如下:

3

第一,就文化先传承后创新的阶段性发展规律而言,文化的传承在第一阶段起着主导作用,任何文化都是先有传承方有创新的,我们绝对不能建造出空中楼阁,文化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我 们必须坚守和稳固好做好第一层时,才能做好第二层建筑.其次,它对第二阶段的文化创新起了指导性作用,原有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形成了新的发展规律和节奏,这也为新的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可谓是提供了真知灼见,为新道路的开辟指导迷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本就是中华文化的固有性质,文化的创新,本就是对原有文化的改变,是与新文化的融合化身,如果新文化只不过是另起炉灶,或者只是与原文化单纯的共存,这种缺失了传承的创新,也并不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第二,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而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部分地区政府已经决定在本地区开设国人文化的孔子学堂,但这一举动,在此之前就已经遭到美国当地部分白人的强烈质疑和反对,现在孔子学院,基本只有语言文化的功能,文化功能基本没有具备.革命以来,中华文化就一直处于弱势,在此情况下奢谈文化创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飞蛾扑火..归根结底,孔子学院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孔子学院并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好,文化影响力,不是靠钱砸出来的,对于弱势文化,就是要做好内功的修炼,加强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如今,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传统文化的形象,使我国国民能够成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来拯救我国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现状。放眼当下,我们看到的,正是古老的城墙被推翻,钢筋混凝土的混合风格大厦拔地而起,浓重而艳俗的涂鸦掩盖了千年流传下来的壁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由上千雷同城市所组成的国家,所谓的民族性的体现少的可怜。正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使得传统文化在渐渐流失,传统文化何在?当一栋栋欧式建筑以触目惊心的数量矗立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又怎们去要求我们的国民热爱传统文化,甚至在传统文化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我们生活在文化的断层期,曾一度忽视了传统文化,让我们大失所望,然而近几年来,国人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不仅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的举办,还有青花瓷,中国红和茶文化的流行,这些都从现实角度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大势所趋,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其实我方一直都强调两者都很重要,但我们怎么判别一个更呢?就是看他对知识的传承运用和人类的传承发展有什么取得更大重大的意义,广泛的意义.请大家想一起,或许千百万人他们没有知识创新,他们一辈子都很平凡,但是如果他们没有知识积累的话,他们还算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吗?所以说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就算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同样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的.

因此,不论是从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还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文化现状来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

(五)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是“文化传承和创新哪一个更重要”。首先,我们要明确三个概念: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是传授、传递,承是继承、领纳。传承指承接好的方面,和盲目的继承相区别。它具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批判性。创新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我方观点是:“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只有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创新。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文化,但不是随心所欲创造的,而是从过去传承的条件下创造的,不以传承为前提的创新会迷失方向。”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传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能摒弃传统文化重头开始。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会失去文化创作的根基。若要跻身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要在自己民族文化传承的前提下实现文化创新。

第二,文化传承能够带来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影响力的形成,这才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只有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正是融于民族精神中的传承,造就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如果我们民族的文化得不到传承,那我们又如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4

第三,文化传承可以对文化进行筛选,从而保证文化稳步发展,实现文化的价值的最大化。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但更需要传承。如果我们把文化比作一颗树,那么创新只是在树上不断地增加枝干和树叶,而传承则是对枝干和树叶进行修整,减去多余的枝叶,这样才保证了文化这棵树的健康成长。由于创新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出来的文化会有好有坏。只有通过传承所具有的筛选机制,才能使文化体现出它的价值。所以说,文化的创新只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部分,而传承则是贯穿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

带着传承,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更有价值可言;带着传承,我们收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昂首挺胸笑对竞争;带着传承,文化健康发展,使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文化传承比创新更加重要。

谢谢大家!

(六)

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

在本场辩论中,我方的观点是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首先,我们要明确文化传承的定义,文化传承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每一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接下来,我将紧扣传承的定义展开我方论点的陈述。

首先,从物质方面来说:第一,传承是创新的一种延续方式,创新更多的是对已有事物的改进,是受到传承下来的文化的启发,进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过程。创新的过程,需要经验的积累,若不积累上一步的经验,创新也只是一种变着花样的原地踏步,这种经验的积累,就是被细化的文化传承。任何时代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因此,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带来了持续的生命力,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第二,我们所传承的文化是现有的,已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在被传承的过程中平稳的发展。创新固然必不可少,但只能作为锦上添花,鉴于其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和风险性,故不能成为主流,否则无法保证文化的质量。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文化,但不是随心所欲创造的,而是在过去传承的条件下创造的,不以传承为前提的创新会迷失方向。”因此,文化传承是对文化的保护,保护着文化创新的过程,使其少走弯路,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其次,从精神方面来说:第一,精神文化的传承能带来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影响力的形成。传承民族精神文化,才能保证文化创新进行的同时不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先要守本才能创新,否则将是本末倒置。因此,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第二,我们所传承的民族精神文化实则就是立足社会必备的美德,若不在遵守道德的前提下进行创新,那创新也将会变为高能的犯罪。因此,文化传承保障了创新在正确的道路上得以实施,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发展是不变的主题,而发展并不代表着创造新的事物,我们所要发展的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文化传承保护了民族文化始终贯穿于新时代的文化当中,使得中华文化绵延不绝,进而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使得国家跻身于发展行列的前沿。故我方坚定地认为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正方一辩陈述完毕,谢谢!

(七) 谢主席,大家好。

在讨论这个辩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白这个辩题出现的意义何在。现今文化发展面临着窘迫的境地,很多的传统文化在渐渐地消逝,然而我们却高举着文化的创新的旗帜,忽略了文化传承。一方面导致部分文化的消逝,而另一方面,文化创新的根基即文化底蕴不稳固,很难推动文化创新。好,我们先来看定义。文化传承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文化创新,是在借鉴传统文化或者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再次变革与新生。不容置疑的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二者是相辅相成,协调合作才可促进文化发展。那当两者都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时,若想比较谁更重要,就要看何者更是当务之急。

5

首先,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如若基础都不稳固,何谈创新。我们不能抛开文化传承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导致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不强,很快会被淘汰。

其次,当今外来文化强烈的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很多传统文化因不被重视而渐渐消失。很多人满嘴都是“欧巴~康桑思密达~”却不能完整的背出一篇古文。当大家疯狂的庆祝着圣诞节,万圣节的时候。而我国的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却变成了单纯的放假。我们的传统文化被一点一点的削弱和淡化,那些诚信谦让爱国等文化精髓逐渐被淡忘,大家却无动于衷。拥有着宝藏般的传统文化不去重视,却盲目崇拜外来文化。怀抱着深厚底蕴浑然不觉,却无端仰视所谓的fashion。我方不是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认为应该要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文化。

最后,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当这个源泉渐渐枯竭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凝聚中华儿女。面对有人摔倒,我们不甘去扶,怕做了好事倒惹了一身不是。雷锋精神二月来三月走,这是一个民族的危机。若民众失去了传承文化的意识,就是一场真正的文化浩劫。相比之下,我国文化创新屡现成就如蛟龙号,天空一号等科技成果。人们对于手机的更新换代关注度很高也明显看出人们更重视与文化创新。可是文化传承这一层地基不牢固,何谈文化创新,何谈民族壮大,何谈时代进步?

身为一个炎黄子孙,当文化传承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釜底抽薪,文化传承已经到了悬崖绝壁,接下来路如何走,怎么走已是每个国人都都应该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驳辩质询稿

a) 反方陈述1:在守住文化的同时,对文化进行创新.

质疑:中国守住文化了吗? [韩国申请端午节为文化遗产的成功,以及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如造纸术,指南针)也逐渐被韩国立为申遗对象]

b) 反方陈述2:文化在创新中得以发展.

质疑: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提高. c) 反方陈述3:文化的创新是文化前进和发展的前提.

质疑:从不否定创新,但传承作为条件,才是一切的重要前提. 问题:

1) 我们接受教育,是不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2) 传承与创新的区别?

2) 创新的定义:创新是变化还是创新. 3) 创新的必要性并不代表它的必要性. 5) 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 质询小结

1)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存时,更重要更基础的是文化的传承[现阶段哪一者更迫在眉睫] 2) 有所扬弃并不就代表创新,而是传承的形式.

3) 每一种创新在没有传承的基础之上,就是一种虚谈. 质问

1) 创新不需要载体吗?[载体正是传承] 2) 创新不正是有传承的创新吗?

3) 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怎谈变换菜样? 4) 中国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吗? 5) 我们要在世界舞台上走下去,更需要渊博的传承文化,还是一时的创新?

6)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他是建立在成百上千次失败的基础上的,那么如果

6

没有这睦知识的积累他能进行这种创新吗?

7) 你们在准备这个辩会的时候,是就课下的积累更重要呢?还是临场发挥 的这个创新作用更重要

1.2011年,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热播穿越剧,虽然他们创作的形式是新颖的,创新的,可是他们忽略了历史事实,放任妄为的恣意想象,完全不顾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盲目的创新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方辩友你们作何解释?

2.2004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至此我们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最终被韩国人抢走了。

3.三国杀等一些游戏的创新,其实就更好的传承了历史文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了解历史,可是,我们现在浮躁的心态使我们只注重娱乐,之看重那些新鲜浮华的外表,而没有看到传承文化的一方面,对于这些文化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方辩友做何解释。

4.为什么中国创新不够,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5.我国的创新比较落后,可以用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说明。 6.文化传承是基础,创新的实质是扬弃,是革故鼎新,摒弃旧的文化,所要要想创新就要有原有的旧的文化,而这旧的文化不恰恰是传承得来的吗?所以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7.没有很好的传承历史文化,就形不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而这些文化特色无一不是来自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法国巴黎的时尚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音乐之都,这些都是继承历史特色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8.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如何提升,就是以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为根基,扎实的传承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文化,然后再加以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 9.古时我们的中国式多么的强大,是世界的经济中心,我们祖辈制作的丝绸,瓷器,工艺品,远销海内外,可是,就是因为没有好好的传承致使我们现在好多精湛的工艺流失,如果好好的传承下来,能出现许多享誉世界的瓷器之都,丝绸之都,创意之都,可是我们却没有对这些精美工艺的流失感到一丝的痛心,还在盲目的创新,即使你们创新出来享誉世界的文化,那么最终还是会像古老的瓷器一样成为无人理会的碎片。

正方的追问的问题

第一:文化传承缺失性

①请问对方辩友,你知不知道汉服是什么?

(很遗憾对方辩友,汉服是指汉族人的特有民族服装。不过很正常,) (据凤凰网调查表明有82.7的人是对自己民族特有服装是不了解的) ②那对方辩友你知不知道中国每天有80多个自然村消亡?

③那对方辩友你知不知道世界上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呢? ④那对方辩友面对这种情况您方是不是觉得还很安全,不用重视现在文化传承岌岌可危的现状呢? 第二:基础关系论证

①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文化没有传承下来,能不能创新? (那就是文化没有传承下来是谈不了创新吧。) ②那对方辩友是不是每一种文化都必须被创新才能传承下来?

③对方辩友未免太过于绝对了吧?您能告诉我端午节是如何创新了才能被传承下来吗? (对方辩友显然说不清嘛,其实很简单,对于文化传承来说,文化创新并不是必然发生的。但文化创新是必然建立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 ④所以嘛。对方辩友难道这还不能论证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吗?我们再讨论下一个问题。

(小结说出:对方辩友可能认为两者缺一不可,这是缺失性比较。其实不然,我方并没有否认两者必不可少关系,我方是说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创新是具有不可预知性,不是必然发生,而传承是文化的必然选择,并且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第三:地基理论。大坝问题。

①现在我们建了两层的地基还没巩固好,就去建二三十层高楼。对方辩友,您认为我们有没有必要打好地基?

7

②再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再去建个大坝,但是大坝的地下漏水了,我们现在可以补好地下的洞或者继续往高建,哪者是当务之急?

③那同样基于前者讨论到的文化传承缺失和两者的基础关系上,对方辩友您还告诉我文化创新这样往高建还是更重要的? 第四:更重要性

①基于两者都缺失的情况下,更迫切是不是更重要。 ②对方辩友您方一辩稿判断两者更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③对方辩友您方现在是不是前后矛盾呢?到底是更迫切更重要还是更有利于发展更重要?

①对方辩友,对于当今很多人重视圣诞节,情人节,连重阳节,端午节是几月几号都不知道的现象是我们文化传承没做好还是说我们的传统节日不够创新不吸引大众 正方关注的另外三个问题: 1.对方辩友可能会说,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因素在里面,我方看法过于偏激。 2.如果文化传承都没了,文化都不复存在,就像玛雅文化一样,那创新还有何意义? 3.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汲汲于创新而忽略了传承,所以我们更要呼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回答:

1,传承当然要去粗取精,但是这和更重要没什么关系,除非你的观点中否定了传承。 2,完全的缺失性比较。

3,第三个问题倒是还有一点意思。不过,如果这么说,那么反方岂不是已经承认了,当今社会创新是主流,而传承没落了吗?如果这么说,那么我也觉得应该呼吁一下文化传承,但也仅仅是呼吁本身的重要性,但是一个是为即将衰败的情景呼吁,一个是客观事实存在的清清楚楚的现实,那显然我觉得后者更重要啊。

正方四辩稿:

(一)

辩论场上一直传承着一句话叫做“有理不在声高”。今天对方四位辩友慷慨激昂、争先恐后、蜂拥而上、咄咄逼人,但从立论到总结可谓是漏洞百出。

对方一辩首先在概念上进行创新,分别扩大文化和创新这两个词的外延。她告诉我们今天几乎一切事物都属于文化,一切改变都是创新,这样无所不包,显然是在偷换论题。

对方二辩继续在理论上创新。企图运用哲学上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一原理来混淆视听。将区分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旧等同于时间上的先后,显然是荒谬的。

对方三辩更是别出心裁。她先在辩论形式上进行创新,将攻辩创新成个人总结,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在逻辑上,将目的性等同于重要性。对方四辩则坚持在价值上将创新进行到底,曲解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将手段等同于目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

今天对方辩友一直在为文化创新大声疾呼,但听起来总是缺少些文化内涵和底蕴。其实,我们很能理解对方辩友作为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态,但作为泱泱华夏的子孙,我们更应该去体会文化传承的厚重感与深远意义,文化传承已迫在眉睫。

如果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从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又怎是一首流行歌曲所能表达的?

如今,还有多少人能体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烂漫情怀?还有多少人能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烈胸襟?失去了任侠的少年轻狂,缺少了温文的少年情怀这样的青春还完整吗?

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于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还有多少人

8

理解“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许多人只会在日本动漫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只会在武侠小说中发泄自己的爱恨情仇。

如今,还有多少人会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还有多少人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育,却再不知何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传统的节日在许多人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文化,也像流沙那样从我们指缝间轻轻滑过,慢慢流失。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闻一多先生在《五四断想》中的一段话。文化传承是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过程,但是骨子里必须是本土化的,也就是说要有“中国的味道”。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味道”,我可以说几个现象:那热气腾腾的饺子、

人来人往的庙会、泥人张、听相声、唱大戏、东北的秧歌……就是不要失去这类的“中国味道”。希望在岁月更替的过往中,依然可以保持那样独特的韵味,给后人一个交代,保持了那点味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更像一个中国人!

(二)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我们简单整理下我方是怎样论述文化传承更为重要的。首先我方考虑到当今时代的一个现状,我们开始无意识地越来越忽视文化传承,摒弃优良传统文化,相反却过于重视文化创新。从而导致文化传承迫切性的突显。因此我方从文化传承的迫切性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来展开论述,为什么文化传承更为重要。

好,接下来,回归比赛。基于一开始对方辩友对于当今时代现状的错误理解下,对方辩友犯下了第一大错误,忽视了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举个例子,现在建了一个大坝,但是大坝的地下漏水了,现在我们拼命地往上面建是没有用的。我方不否认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短板效应问题,现在文化传承这一块出现严重问题我们却不管。所以即使文化创新做得再好,文化发展一样只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接下来,对方辩友犯的第二大错误就是您方举出了很多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缺失,但是很遗憾混淆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区别。科技创新侧重于生产力层面等实际问题,而文化创新侧重思想观念创新。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并且形成著名的“双轮驱动”效应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对方辩友用科技生产力问题来论证文化创新的缺失性显然不妥。但是文化传承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因此,还是文化传承缺失更为严重。

最后对方辩友最严重的问题是忽视了文化传承的一个意义所在。在当今时代,我方从一开始就并不否认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且认同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文化传承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中华民族文化5000千年的历史能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传承!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我们中国,就是因为我们祖祖辈辈对一个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

当我们传统文化渐渐地被外来文化所替代时,当我们只记得圣诞节而忘记了春节,当别人问我们:“你是哪个国家的?”我们只会说:“sorry,i don’t Chinese.这样我们很有可能即将成为第四个灭亡的文化古国。所以我方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当今时代,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加重要。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位中国人,请务必传承好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

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对方的底线)

首先,解释文化、传承、创新等关键词的概念;文化是指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改造自我和自然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的总和。

9

传承:更替继承、批判性的继承。文化传承就是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创新:指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和改进的事物(从字面上理解,创新就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改造)。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创新是在已传承的文化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敦煌莫高窟、故宫等历史遗迹,对于这类文化来说,传承比创新更重要。而精神文化中像忠孝礼智信、风土人情、民族精神等传统美德来说,传承比创新更重要;而另一部分像需要创新的、能促进时代进步的文化来说,创新更重要一点,但是在辩论的时候尽量避免这类文化,把战线拉到前两点。

今天的辩题是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其实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就像支撑文化发展的两条腿一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标准是有很多像历史遗迹、传统美德等文化传承的不太好或者面临消失,文化传承更体现了他的迫切性,譬如说维生素A跟维生素C,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两者都很重要,但对一个患有夜盲症的人来说,维生素A就显然比C更重要。相反的,如果你患的是坏血病,则维生素C,就会比A更重要。所以文化传承更重要。

其实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已经把文化偷换概念了,换成了传统文化,但是因为我们谈论更重要的标准是面对传承的不太好的或者面临消失的这类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所以其实整个论就是传统文化。

在辩论中不谈及文化传承中糟粕的一部分,就像文化创新也不谈及创新的不太好的那部分,是因为文化中创新的不太好的和糟粕的那部分在文化发展中会被遗弃的,会被更替掉,在传承下来的文化中,这部分已经没有了, 所以谈到传承的不太好的和糟粕的那部分文化是没有意义的。

攻辩问题: 1、更的标准是什么?

能注入新鲜活力就是更的标准么,创新能注入新鲜活力,传更符合文化发展或者承还能带来文化的积淀和精髓,

我们说传承和创新是支撑文化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不能因为单一方面的侧重点就说是更重要的标准啊,而且文化发展只要满足与时俱进就重要了么,那我很懒,睡觉更能满足我的需求,那睡觉对我来说最重要么,明显说不通啊。

再次请问对方辩友,您方更的标准是什么?

2、我们今天说文化创新,那您创新的是什么呢的是什么呢,我们说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可是我们的精神层面相对匮乏,那我们说文化传承,传承的是文化的本真性,民族性,传承文化中的精髓,因为社会中个缺少这种精神,所以才说文化传承更重要嘛

3、我们看到,现在城市化已经在向农村迈进了,全国有230万个村庄,普查显示,有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的文化遗产古村庄现在还剩下2000多个,而在2005年时,这个数据还有5000多个,对于这些古村庄,我们是更应该注重的是传承还是创新呢?

4、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实社会中有很扶不起的老人,这样的问题都要拿到全国来讨论,请问对方辩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哪请问对方辩友了,您要怎么创新。可是我们的对象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的精神,答案明显不是啊,是因为没有很好的传承这种美德。可见这样一类文化开始展现其生存危机了,对于这些文化来说更重要的是传承哪。

5、我们的春节,寓意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要来到了,人对于生活所有的期盼、祝福、愿望都放在这里,通过福字、红灯笼、鞭炮等民族形式来表达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人间的梦想,可是现在,过春节有的人甚至回不了家,回去的也就一起看春晚,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这种文化已经不完整了。

6、我们有很多文化都是传统手工业性质,像中国的剪纸、皮影等,您要怎么创新呢,可是这些都是技艺、手艺,因为传承人少甚至没有传承人,会随着现有传人的离世而消失。原本都是手工制作,现在创新了,都用机器制作了,他们的本真性、民族性渐渐消失了。

10

反方:当今时代文化创新更重要

反方一辩稿:

(一)

谢谢主席,大家好!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焕发光彩,就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当中国民乐走向衰微的时候,正是十二个如您方这般漂亮的姑娘创造性的将中西乐章完美融合,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将博雅之音传遍四方。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首先进行一下概念分析,文化指人类活动的产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其概括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创新指原生文化创造以及新旧文化融合再生的过程,其实质是突破和超越;文化传承指文化在本民族中传递和继承的过程。

综合考量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我方将从创新时代论、创新辨证论、创新方法论、创新价值论四层逻辑阐明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承更重要。

第一,创新时代论。当今世界文化霸权主义肆意横行,强国争相对外进行文化心理战和文化资本输出,在资本的逻辑的统治下,中国文化创作却日趋肉欲化、自恋化、独白化和消费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本土文化的失落,中国制造急需向中国创造转变。

第二,创新辨证论。创新的时代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文化创新必须在器物、制度、科技、精神、传统思想、新兴观念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全面展开,而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理论来源之一必须内在与文化创新并由其引向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

第三,创新方法论。解决当代中国文化危机与社会危机,让软实力真正成为硬道理,就必须聚焦原始创新关键领域,实现外来文化本土化,本土文化时代化的方法论要求

第四,创新价值论。文化创新,究其本质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全球视野,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与融合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地域和模式的限制而走向世界,在融合中不断超越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认同,而这才是中华文明面向世界的文化宣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而当代中国也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求创造之实,励创新之志,面对新世纪创新大潮,吉大学子当引领时代,放眼天下,不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无愧于当今时代的中华文化。谢谢大家。

(二)

谢谢主席,大家好!

听完对方一辩精彩的发言,又看到对方辩友西装革履的装扮,实在令我感到惊诧啊。我原以为今天对面将会坐着四位身着青衫、挽着发髻、提着毛笔、操着一口流利文言文的文人骚客呢!呵呵,小小的一个玩笑,望请理解。下面就让我分析一下今天的辩题。文化这个词可谓众说纷纭,其意义不断发展、延伸,但究其实质,就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囊括了物质、科技、制度、精神等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那么创新与传承简单点来说,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或具体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而传承是指传递,接续,承接,沿袭创新,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也就是说其实质是承接创新成果。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两个著名的问题:一是李约瑟难题,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二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两个问

11

题困扰了诸多的文人学者,后来达成了一个共识直指问题核心,那就是没有创新、缺少创新型人才。

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文化的创新比传承更重要,下面我以三问三答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问:我国的现代、当代、未来的崛起要靠什么?毋庸置疑,是创新。当代中国,国力衰弱,正是有了创新,所以我们才能在失去苏联的技术支持后,独立研发了两弹一星;正是有了创新,所以我们才能有世界第一的高铁、有神眼之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才能成为掌握空间站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正是有了创新,所以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把握实现共产主义,不被时代所抛弃。

第二问:无法预知的未来,什么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道路?毫无疑问,是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未来有了更多的想象,尤其表现在衣食住行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能够自动清洁的衣服、能够全面改善人体的营养液、能够漂浮于海洋之上的房屋以及能够驰骋于天空之上的悬浮车,更不用说宇宙的探索和新能源的开发等至关重要的领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创新来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国际上的各项大奖都颁发给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实在是因为这个时代太需要创新了啊。

第三问: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现在将是何种境况?如果没有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将固执的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将在牛顿的绝对空间和时间论的基础上继续做着无意义的循环运动,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发现与突破;如果没有中央几代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也就无法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康庄大道了。

我们不否定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但高质量的传承必须要依靠创新。没有创新,传承的意义就会丢失。敢问今天我们所传承的文化,哪一个不是先人一代代创新得来的。创新是传承的必然要求,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哲学上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地凌驾于传承之上,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多次强调文化创新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会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却没有文化传承工程的原因。身为新时期的武大学子,我们更应该响应何三宝书记关于积极培育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的号召,积极创新,为学校发展乃至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承更重要。

(三)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我想先阐述一下文化的概念。文化,指人类活动的产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其概括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创新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传承则是指对原有的事物进行继承和传递。对于文化建设,传承和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传承固然能保留文化在历史滚滚洪流中的印记,但是随着时代更替,此印记只会逐步沦为落满灰尘的艺术品,与时代格格不入。然而创新便是向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吐旧纳新,真正的实现经世致用。所以,我方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为重要。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没有表达形式的创新,何来格律整齐的唐诗;没有长短切磋的创新,又何来音韵和谐的宋词;没有配乐歌唱的创新,更何来舒缓优美的元曲。历史是发展的,判断一件事重要性的前提是看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顺应时代大潮,不断进步。若只是固步自封,满足于现有文化,则永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焕发新的光彩,难逃被时代大潮吞没殆尽的命运。

再者,文化创新赋予文化时代的色彩,使其能够对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董仲舒在儒学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先秦各家思想入儒,构建了天人感应的新儒学理论思维体系,使西汉日益强盛;四大发明的问世也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造福了社会。再看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文化软实力的比拼。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文化的创新,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文化创新。只有文化不断创新,源源不断的输送新的血液,才能给国家以坚实的后盾,使其拥有立于世界之林永远不倒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优秀的文化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如果只是一味传承,而无创新,文化便会与时代脱轨。只有创新,才能赋予文化新生,使它生生不息。所以,创新对于文化的长期发

12

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综上所述,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承更重要。

(四)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们所认为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即是包括了政治经济在内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创新即是创立与革新。文化创新即是我们对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进行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且能够打破时空局限性的改造革新的过程。而文化传承则是对文化的传递和继承。我方观点认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基础都是继承。

我方观点认为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都很重要,而文化创新更重要的理由如下:

第一、文化创新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我方从人文社会和科技社会两个方面来讲。正是由于文化创新,可以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可以让优秀文化重回现代人的视野,让更多的现代人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人们的素质,推动现代人文社会的发展。

第二、人文社会的发展还应该包括政治和经济的创新。我们都知道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而罗斯福实行了行政干预,从而挽救了濒危的美国经济,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科技社会方面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近来神州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实现了特殊材料制备等多方面的创新,使我们能够更加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宇宙,我们的科技社会才能够发展。

第三、文化传承是一个线状的过程,是一种时间上的延续,而文化创新则可以使这个点在时空上呈现一个面的扩展。举例而言,故宫博物馆无疑是中国文化集中的传承地。但是长久以来,一直给人一种高冷不可亲近的感觉。通过创新,博物馆推出了纸胶带、耳机等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和很多平易近人的APP,使一种精神文明扩展为经济产业的发展。并且,文化创新的面状突破还体现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上。当中国的花木兰日渐式微时,以美国动画片的形式来演绎,使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扩大了中美两种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文化传承的初衷是什么?是使我们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而不是湮灭。而这一点,必须要靠文化创新来实现。我们的文化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出现的,它不具有自身的进化能力。我们必须要根据我们所处的时代,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够使它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使它不走向灭亡。宋朝,儒家文化在佛道的压力下逐渐衰落,而正是有二程、朱熹的创新,才有了宋朝的理学,从而是儒学能够继续发展到现代。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承认传承与创新都有其重要之处,然而,文化创新必然是更重要的。

(五)

谢谢主席,大家好。

文化 ,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动力。文化创新事指原生文化创造以及新旧文化融合再生的过程,其实质是突破和超越。文化传承,顾名思义是指对文化的传递与继承。创新是指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时代意义。今天我们讨论两者何为重要,我方的见解在于看谁对传统文的的运用更重要,谁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更具意义,谁更能使传统使文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综合考量当前国内国际文化格局,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我方一致认为:当今时代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承更重要。

我方有如下三点论据:

一、从文化自身发展历程来看,创新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更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以京剧为例,四大徽班进京后,在昆曲、秦腔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一些民间曲调,从而形成发展为京剧。到了21世纪,京剧的受众急剧减少,此时,李玉刚的一曲《新贵妃醉酒》,借鉴了中国戏曲、古典舞、民歌、美声通俗等元素在其中的表演方式使得京剧难得创新性的重归舞台,为京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京剧由创新而生,在创新中发展,这向我们诠释了文化创新对于文化发展有突破的重要推动作用。(一种文化

13

若要生生不息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而这种生命力与适应性恰恰来源于文化的创新。)

二、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来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创新能够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滴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在古时,《孙子兵法》作为兵书而存在,服务于战争。而现在,当人们在商业遇到新的难题时,对《孙子兵法》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并让其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上,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管理型人才,使得《孙子兵法》在当代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将固执的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将在牛顿的绝对空间和时间论的基础上继续做着无意义的循环运动,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发现与突破;如果没有中央几代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也就无法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康庄大道了。

三、从文化对现实意义上说,若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依靠文化创新。(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 生产总值、城市基

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当一种文化面临困境时,只有两个挽救的途径,一是从民族的东究与应用的潮流。)未来

是瞬息万变无法预知的,什么才是传统文化发展之路?毫无疑问,是文化创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文化的创新。只有不断地对中华文化进行创新,才能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的丛林之中。2002年发明了“中华龙壶”。它的问世不仅是对世界茶文化的创新,而且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2012年12月,能同时盛两种酒的“和平宴”创意酒瓶成功问世,标志着世界酒文化艺术有了新的突破。动物传承了几千年的生存能力终究是动物,而我们人类正是因为创新才得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才能改造大自然。相反,如果一味地是传承,人类现在是不是还和猿猴一样只能代代相传一些捕猎技巧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不否定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但是优质的文化传承必须要依靠文化创新。没有创新,传承就会失去意义。敢问今天我们所传承的文化,哪一个不是先人一代代创新得来的。创新是传承的必然要求,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哲学上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地凌驾于传承之上。

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形式和内容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而当代中国也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谢谢大家!

(六)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探讨在当今社会,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何者更重要,我方观点是文化创新比后者更重要!

开宗明义,文化传承即传授和继承;文化创新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方并不否认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当今社会两者相较,在两者同时存在的前提下看谁更重要,评价标准即在当今谁能在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力、影响力。下面我方将从一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文化创新比传承更利于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文化发展的实质即文化创新,我们不否认传承的作用,但其至多只能很好的保存、维系现有水平却不能推动文化进步。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不断更新、完善文化本身,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从而永葆生命力。譬如京剧,作为完整的艺术文化体系,在当今想进一步发展,相比于传承好传统剧目显然更需要创新演绎形式。再如曲阜三孔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想打破深厚文化淹没在闪光灯后的肤浅现状,让人汲取到文化内涵,比修缮庙宇更重要的正是创新参观形式。

第二,文化创新比传承更利于满足现代人文化需要。一方面当今社会潮流更新越来越快,文化传承无

14

法保证原有文化仍受欢迎,文化创新后多样的表现形式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传承易落入陈陈相因的窠臼,文化创新活动则利于打破固有模式,促进国人创新型思维。京剧唱腔被创新运用于流行音乐并广受喜爱,进而引发人们对翻新传统文化、创新演绎方式的深度思考。而三孔的晨钟开城、暮鼓关城、祭孔大典等演出和背论语免费游活动也大受好评。

第三,文化创新比传承更利于社会全面发展。政治上,固守传承不易于被世界理解,文化创新利于本国文化考虑外国文化环境、吸收优秀文化因素,以更易于外国接受的形式走向世界,从而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譬如青春版牡丹亭加入西方音乐剧因素在美国场场爆满,仿孔子三千弟子的大型演出走出国门,展现中国气派。经济上,固守传承不利于全方位进行开发,文化创新更能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比如以京剧脸谱为元素的创意产品吸引消费,三孔文化创新同时也提高游览趣味,提高游客量,拉动经济。

我们的国粹京剧很精彩,国家传承的力度也一直很大,但仍难逃日渐式微的尴尬;三孔通过文化创新成功为古老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充分证明了在当今社会,优秀文化更急需的其实不是传承而是创新。我方并不否认文化传承的作用,但就比较来说,在当代社会文化传承的作用已经有限,创新更能起到传承所远不能及的重要作用。综上,我方坚持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重要!

驳辩质询稿

(一)

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哪个更重要,请允许我先重申我方观点: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承更重要。

(对方刚刚一直在论证的,似乎一直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而非重要性)我们不否认在文化的发展中,传承与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请注意,我们今天的题目是谁更重要。历史是发展的,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前提是看它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那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呢?是不断进步。进步,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也可以是一种新思想,打破了旧格局,还可以是一种新制度,一种新模式……不论是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新”。这就是创新,一切进步的源头,历史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去或完善或废弃原有文化,没有创新去探索新的文化或者为旧文化注入新活力,请问社会如何进步?

再优越的文化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如果没有创新,一昧传承,这种文化就会与时代脱节,只有创新才能使这种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所以,创新对于文化长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传承的确是必要的,有了传承才能将创新的文化成果普及出去,但是,这就能证明传承比创新重要吗?不,这只能说明传承是普及创新成果的一种手段。创新的目的是让社会更好发展,而非仅仅是浅显功利的让创新成果传承下去,比如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其目的一定是社会的更好发展,如果传承是目的,难道侯先生发明侯氏制碱法是为了每个人都能学会如何制碱吗?

任何文化,都是有它的周期的,这个周期的始末,都是创新,如果说在文化中,传承是一条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创新就是一段文化传承的起点与终止,创新决定传承的内容与方向。没有文化创新,传承什么呢?

另外,创新出来的文化是有选择性的,而传承本身却是没有选择性的,传承指传授和继承,如果你有选择的继承,那么就等于对原文化做出了改进,就不是传承本身了。那么,问题出现了,所有的文化都要传承吗?法轮功这种迷信文化,吃人肉这种原始、血腥的文化传承了好吗?有意义吗?

最后,请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致力文化创新的研究所,当然是以创新为宗旨,暂且不提。传承文化的殿堂学校呢?我们四中的校训中有“开拓”,北大、浙大、武汉大学等等高校校训中也有创新的概念,贵校xx中学的校训中“创新”更是第一条,而哪所文化传承的学府以传承为校训呢?连致力文化传承的学校都以创新为校训鞭策自己,这不就是文化创新更重要的最有力证明吗?

15

(二)

首先我们来定义两个概念:文化创新是指原生文化创新及新旧文化融合再生的过程,其实质是突破和超越。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的承接,其实质是传递和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当今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继承是创新的必然前提,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不否认继承带来的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社会创新比继承更重要。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论证我方的观点:

首先,为什么要创新?创新一向被视为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事物的成长。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其次,创新的意义,创新提升了人民生活层次和幸福指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壮大了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人们群众从来都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三)

问题:

1、请问,文化传承“取其精华舍弃糟粕”中,如何区分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以现在的人们的需求与世界观来判断,糟粕该不该彻底丢弃? 那您的这种做法,会不会使文化失去多样性?

(革旧鼎新导致文化失去多样性)

2、传递与承接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创新是主动的突破与超越,主动与被动,哪一种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更大呢?

3、方才对方辩友说到现在文化的传承不足、不好,您方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4、您觉得当前需要文化繁荣,主要靠什么? 5、 您觉得,我们对文化的传承做的好不好?

6、您觉得,到目前为止,就文化传承而言,我们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对方辩友认为,一种文化,只要被广泛的知道了,就算是“传承”了吗? 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算不算是“七月流火”? 7、钱学森老人曾发出“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大师?到底是缺传承,还是缺创新?

应对:

1、对方不停地问时事政治方面的题目

答: 对方辩友,坦率地说,您方方才所提到的大政方针/专业术语有的我方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并不是我方准备的不足。但是,为了使辩论有可观赏性,我们把目光放在我们双方有争议的部分比较好。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研讨会或者是时政知识无奖问答。 而对于文化本身来说,文化泛政治化是不利于文化发展的。

2、传承更能让文化长远流传。

答:传承把文化一代代传递了下来,而创新则在是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对方辩友认为传承更重要仿佛就在说信使比出谋划策的军师更重要了.

3、对方辩友认为文化传承能为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我方也完全肯定,可是对方辩友,在精神动力的推动下,我们要做的还是要通过民族的灵魂创新来促进民族的发展。

4、对固有规则的打破,比如打破民族技艺“对内不对外,传男不传女”算不算是创新?

5、表现形式的创新算不算是创新? 如果形式大于内容当然不算是创新,如果内容大于形式当然算是创新,

16

请对方辩友举例说明。

6、传承不是照单全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对方辩友是不是陷入了一个“传承万能论”呢?意即传承不仅可以保留精华,甚至可以自我净化,甚至是传承自身在不断变化,推陈出新。您方这样立论是不是说明今天这个辩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呢? 7、孔子学院

8、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后人对前人的思辨性扬弃,其核心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主要思路:

1、适应性。文化是适应需求而产生、发展和衰落的。

2、现代的文化衰落,不是因为传承的不够好,而是因为某些方面传承的太好了,鲁迅先生说过根植于人内心的奴性,这种劣根性地传承是无法根治的。 3、工业化和生产力对文化的削弱 4、鲁迅所说的劣根性

5、我们的文化,靠别人的创新发扬,增添了其他的精神内涵 6、其实今天,我们只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 :

为什么我们是人力大国,却不是人才大国,是文化大国?

是我们传承的不够吗?或是我们所谓的文化的传承,其根本确是“传而不承”? \"传而不承\"的原因千千万,对方辩友能举出什么解决的手段呢? 只有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以大家能“承”的面目出现。

7.对传承而言,去粗取精是目的,判断的标准是是否需要,最后落脚点是靠创新才能真正使得精留下来,粗也打磨成了精。

(四)

质询或四辩申论

1、从文化自身发展历程来看,创新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更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四大徽班进京后,在昆曲、秦腔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一些民间曲调,从而形成发展为京剧。李玉刚的一曲《新贵妃醉酒》,借鉴了中国戏曲、古典舞、民歌、美声通俗等元素在其中的表演方式使得京剧难得创新性的重归舞台,为京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京剧由创新而生,在创新中发展,这才是传承(一种文化若要生生不息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而这种生命力与适应性恰恰来源于文化的创新。)

2、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来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创新能够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滴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在古时,《孙子兵法》作为兵书而存在,服务于战争。而现在,当人们在商业遇到新的难题时,对《孙子兵法》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并让其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上,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管理型人才,使得《孙子兵法》在当代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将固执的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将在牛顿的绝对空间和时间论的基础上继续做着无意义的循环运动,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发现与突破;如果没有中央几代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上的创新,可能我们现在仍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也就无法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康庄大道了,从文化对现实意义上说,若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硬实力必须依靠文化的创新科技的创新。

(五)

反驳对方的八大问题:

1.我们接受教育,是不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17

答:说到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难道不是在一步步的创新,假如没有创新,现在的我们是不是还是在八股取士呢?我们的大学不是照样仿照了西方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中国的特色化创新,而接受教育的更大一方面是文化学术的创新,在我国当今时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中,创新的文化是不是显得尤为重要呀。

2. 传承与创新的区别?

答:传承要以创新为目的 传承包含有继承和下传两层意思,具有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历史关系,并在其中必然带有自觉行为和不自觉行为两个方面。传承是对旧事物的或是传统的事物中的优良的事物进行继承。创新则是在对传统的事物中的优良的事物进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提高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不是说明了创新要更重要一点。

3. 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

答: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是以为人们的认知水平不高,而文化的创新恰恰是弥补这一问题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4. 创新不需要载体吗?[载体正是传承]

答:但是传承的根源正是创新啊,人类在原始社会就有文明吗?没有,正是因为创新所以才出现了文明,并且在一步步创新中才走到了今天,假如没有创新,今天的我们也许还是穴居野处。

5. 创新不正是有传承的创新吗?

答:正是因为有传承的创新所以显得创新才更重要,文化的由来也是由最原始的没有,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假如说没有创新,那么哪来的文化让我们传承。

6. 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怎谈变换菜样?

答:对方辩友难道忘记了鸦片战争,忘记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忘记了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了吗?为什么会这样,以为大清朝的闭关锁国,以为文化的固守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思想,没有文化的创新,一直弱国被人欺,文化的创新推动国力的强盛发展,弱国人民连饭都吃不上,又怎么来谈文化的传承。

7.我们要在世界舞台上走下去,更需要渊博的传承文化,还是一时的创新? 答:答案显而易见,渊博的传承文化会让我们更受到尊重,但是创新的文化才能让我们在世界的舞台站住脚,没有两弹一星,我们还会和西方大国平起平坐吗,没有杂交水稻,现在会饿死多少人,没有航空母舰,我们在海中会走多远。

7.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他是建立在成百上千次失败的基础上的,那么如果没有这睦知识的积累他能进行这种创新吗?

答:正是因为千百次的创新所以才有了黑衣里的光明,假如爱迪生只会传承前代人留下的方法,现在的我们也不会在如此明亮的礼堂里来讨论这个问题。

8. 你们在准备这个辩会的时候,是就课下的积累更重要呢?还是临场发挥的这个创新作用更重要? 答:可是积累的是什么,是创新来的知识,而不是传承来的知识。还要告诉对方,在以前可没有辩论赛,因为我们文化的创新才出现了辩论赛。

9、没有最初的文化创新,何来可传承的文化

10、现代社会要更进一步更依靠的是创新而非传承。更何况传承本身也需要创新,不然如何传承下去?例如儒家学说只是传承而不创新,那其还能传到今天吗?

18

四辩稿:

(一)

对方辩友精彩的陈词是在令人钦佩,但也仍然存在以下疏漏之处.

第一:夸大了传承的作用.传承是对先人和当代人创造成果的传递和承接。而创新却是人们顺应时代主动革新过程,两者相比自然是主动创新更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握先机了。

第二:歪曲的反应了创新的过程.在文化的创新过程中的确会摒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但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则是进行加工制作,令其更好的作用于社会。

第三:对方辩友把传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入侵归咎于人们不重视文化的传承.可李玉刚在传统京剧剧目的演唱中加入了现代通俗歌曲的元素,于是就有了我们听到的《新贵妃醉酒》了,这便是创新的魅力,对方辩友与其在此抱怨“不传承”倒不如提出“要创新”呐

第四:对方辩友认为传承更能让文化长远流传。传承把文化一代代传递了下来,而创新则在是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对方辩友认为传承更重要仿佛就在说信使比出谋划策的军师更重要了.

第五:对方辩友忽视了文化创新的另一方式.对已有文化进行优化结构,加入时代元素的加工制作,创造出新的文化也是文化创新,

第六:对方辩友认为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便可以说明其更重要。不知道对方辩友的理论源自何处呢

第七:对方辩友认为文化传承能为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我方也完全肯定,可是对方辩友,在精神动力的推动下,我们要做的还是要通过民族的灵魂创新来促进民族的发展。

下面再次回顾我方观点,与文化传承相比,文化创新因其能更好的使文化作用于实际,实现文化的价值,保持文化自身特色的同时促进文化发展,以及主动革新更有利于在竞争中占取优势地位而更为重要。

第一;文化创新能使文化更好的作用于实际,实现文化的价值。 第二:文化创新能使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又促进文化发展。第三;文化创新更有利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取优势。 我们更应该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在商业的“山寨文化”,学术界的抄袭之风盛行现状下人们更需要的是冷静下来脚踏实地的主动创新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取优势,促进自身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

完整篇

(一)

当今时代文化传承更重要还是创新更重要

★特别注意:此处正方:创新更重要;反方:传承更重要

正一辩: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实践中创新,并以此代代相传。古有天圆地方,女娲造人的传说,今有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科学,古有孔孟儒家之道,传授百千弟子。今有孔府学院,兴儒学之风,名扬海外。传承,顾名思义是指对文化的传递与继承。创新是指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为固有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知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四个层面。对于文化建设,传承和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今天我们讨论两者何为重要,我方的标准在于何者更能使文化得到生生不息的发展,从而对社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我方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重要。理由有三:第一,从文化自身发展来看,创新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更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以京剧为例,四大徽班进京后,在昆曲、秦腔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一些民间曲调,从而形成发展为京剧。到了21世纪,京剧的受众急剧减少,此时,李玉刚的一曲《新贵妃醉酒》,借鉴了中国戏曲、古典舞、民歌、美声通俗等元素在其中的表演方式使得京剧难得创新性的重归舞台,为京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京剧由创新而生,在创新中发展,由创新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文化创新对于文化发展有突破的重要推动作用。一种文化想生

19

生不息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而这种生命力正来源于文化的创新。第二点,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来看,文化创新使文化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对社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在古时,孙子兵法做为兵书而存在,服务于战争。而现在,当人们遇到新的难题时,对《孙子兵法》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并让其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上,为社会造就了大批经营人才,使得《孙子兵法》在当代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文化创新带动文化应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富有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第三,从现实意义上说,想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更要依靠文化创新,当一种文化面临困境时,只有两个挽救的途径,一是从民族的东西寻找灵感和创作素材及其创新,另外就是从外物的东西寻找和借鉴进行改变。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文化的创新。只有文化的创新不断发展才有立于世界之林的资格。谢谢!

主持人:感谢我们的双方辩手,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反方一辩陈述观点,时间同样为三分钟。

反一辩: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感谢对方辩友刚才的慷慨陈词,但是遗憾的是我方所持观点与您方并不相同。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提的这个问题呢,其实并不是简单的看一下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到底哪个更重要?而是为了呼吁大家在不脱离当今事物现状的前提下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理性的思考。好了,首先,我们再次来明确一下辩题当中的关键词:何为文化?文化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承继等特点。传承呢,指的是传递和承接。而并不是简单的以物言物,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我们传承的是一种精髓,历史不能忘却,传承是继承方式的前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是时代主流,经济上升,物质生活水平大大上升,然而人才流失,民族信心缺乏,凝聚力下降,文化流失使人断层现象严重。例如,传统文化的缺失,韩国先我们一步对端午节进行了申遗。民族文化资源流失现象严重,文化产业中商业化、低俗化等现象层出不穷,众所周知,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无论对于哪个民族而言,文化都是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我们知道自己独特性的根源,没有独特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当然对文化的发展而言都是重要的,但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不是独立共生的,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社会实现的必要性。今天,我方之所以认为文化传承相比于文化创新更重要,原因在于,在当今社会文化日益严重的现状下,文化传承对于促进文化可持续性发展保持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这是因为我们对文化传承缺乏认知和重视,导致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重冲击,使得文化特色正在消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严重缺乏,文化传承迫在眉睫。我方刚才从未否认过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相反,曾经我方也扛着创新的旗帜大呼要将创新进行到底,但是,他却将我们带上了一条不归路,其次,对方辩友在一辩时所说“现今社会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可以用创新的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我想说的是问题是有很多的,为什么创新要解决那么多问题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住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传承没有做好。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谢谢。

自由辩论:

主持人:时间到!谢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到自由辩论阶段!双方累计用时各5分钟。双方必须交替发言,一方发言结束后,另一方继续发言。首先从我们的正方开始。

正2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方今天判断哪者更重要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反2辩:好的对方辩友,我刚才非常清楚的告诉大家说,在当今社会文化流

失严重并且断层现状之下,我们要保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其独特性和完整性。 正4辩: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您是如何论证传承缺失的呢。

反1辩:刚才我方并没有说传承缺失,而是告诉大家现在文化存在一个缺失跟断层的现象,我们曾经也扛

20

着创新的旗帜,认为创新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创新可以改变这种格局,但事实上,他把我们带到一种误区,然后现在我们之所以要重提文化传承,是因为文化传承对我们现今文化流失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 正4辩:既然对方辩友认为缺失的东西就是重要的,那么,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最缺少的就是创新,对方辩友是不是认同创新是最重要的观点呢。

反4辩:我问对方辩友一个小小的问题:想必对方辩友一定了解中顶庙文化节吧,那对方辩友如何看待中顶庙文化节呢?

正3辩:中顶庙文化节固然传承了许多,但对方辩友也只关注了一个文化的延续问题,而没有发现创新在文化节中发挥的更大作用!

反4辩:我认为任何问题都应该从现实来说,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2辩:我方辩友刚才已经回答过,关于中顶庙文化节创新发挥了更大作用,传承只是创新的一个基础,如果固封自守,想必今天驰名远扬的中顶庙文化节若干年后将会淹没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

反3辩:对方辩友,创新就是给我们文化添加生命力,生命力是什么?生命力就是要用生命添加的活物,生命都找不到了您还如何去创新啊?

正3辩:对方辩友,请不要混淆视听,我们不否认文化的基础传承作用,我们只是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比传承更重要。

反2辩:对方辩友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东西,我今天传承难道我明天不传承了吗?我们明天就只是创新了?那么创新的东西还要不要传承?中顶庙文化节无论如何创新与发展,那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对现有东西的保存和完善,这才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精髓所在。

正2辩:好!对方辩友刚才提到了“完善”和“精髓”两个词。那么完善算不算创新呢?爱因斯坦发明了好多东西,但他的“科学精神”的精髓没有变,那是不是说爱因斯坦从来没有创新过?

反3辩:这是他沿承了我们的科学创新的精神,所以他才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东西!如果没有精神,那他还有动力去做创新这方面吗?

正1辩:对方辩友说继承了创新的东西也算是是传承,对方辩友是不是陷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逻辑误区呢?

反2辩:事实上,这是对方辩友逻辑的霸道,我方观点并没有说过创新的东西都是传承的,而且对方认为创新对于文化市场、社会有引导重要作用,而我方要到现实问题上说,运用现有技术来决定问题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啊,谢谢!

正1:我方并没有霸道,我方只是说在文化延续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要在每个时代都要体现它的时代特色,这就是我们创新所不可缺少的。

反3:对方辩友并不了解传承到底是什么,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时代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精神,这个基础终归还是传承的结果。

正3:对方辩友提到传承是在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东西,这还不是一种创新吗?!党中央一再号召年轻人要增强创新意识,难道说中央精神也是决策失误吗?

反1:对方辩友我们并没有说创新是不重要的,传承和创新都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非常必要的手段,但我们曾经也对文化进行过创新,但是结果是怎样的呢 正2:对方辩友如果我们一直都只是进行文化传承,效果就会好吗?创新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美好的。 反3:正因为我们传承做的不够,创新才没有力度,才创不出好的东西,传承是什么?就是对昨天发生的事做一个反思,思考一下今天做什么,再展望一下明天做什么,我们连今天的问题都没有想清楚,又怎么能把握美好的未来呢?

正3: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对方辩友的逻辑,那就是文化传承不足,文化创新也不足,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你又是怎么推出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的呢? 反2:我们今天事事讲求“可持续发展”,文化也要可持续。民族文化才是文化发展的根,如果连民族文化都丢了,你的文化拿什么去创新,怎么去创新啊对方辩友?

正2:谁说要丢了民族文化的根啊,我们是说在传承的基础上吸取精华,为我们的创新需求突破啊。

21

反1:对方辩友在理论和逻辑上空洞地推断我方的观点是错误的。那我在这里举个例子,近年来,民间花会?(举例,请完善)

正2:感谢对方辩友刚才提到的发展,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传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过去的东西传下去,接下去。那么没有新的文化,那么我们的文化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

反3:对方辩友,汲取的是一种精髓啊,精髓是什么,是我们在历史的延续过程当中,存留下来的一些好的东西啊,我们只有把好的东西传承下去,未来才能使它更加完善呀。

正1:对方辩友刚才提到民间花会的例子,我倒想给对方辩友提提露营公园的例子,如果没有创新,露营公园迄今还是一片荒地呢。

反4:对方辩友刚才提到党中央说我们创新不够,我提醒对方的是法律和政策都是有一个滞后性的,它正需要解决,它才提出来的,因为我们现在的传承不够,所以创新才没有实足的动力,才导致我们国家久经磨难 ,请问对方辩友是如何来看这个问题的?

正4:对方辩友,你这逻辑非常奇怪哎,对方的意思是南苑之外的其他文化我们都不用管,全部舍弃。那么只是对我们的既有文化进行传承,就能做到百花争鸣了吗?

反2: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我们的文化才能保证“有花可放”,反则,失去文化最本质之根基,何来百花争鸣呢?

正3:我们并没有失去文化根基,我们的文化核心也没有改变,,但是当这个不变的东西适应新社会的时候,必然需要新的表新形势和载体,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能使文化核心在每个时代都能完整演绎的只有文化创新。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首先,对方辩友称我方逻辑是非常态化的,那么,对方逻辑是什么样的?对方逻辑一直说创新怎么怎么好,创新怎么怎么好,创新比文化的传承更重要,可是我方到底有说创新不好呢?没有。我方一直说创新好,创新很重要,但是文化传承也重要。其实我们发现,在比较文化传承的文化进程中,单纯比较创新成就无法比较,但是今天的这个辩题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叫做文化,那么显然衡量传承和创新的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应该是文化这个千古之证,那么文化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文化显然是今天这个辩题的重心和讨论的问题,文化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什么,在于它的独特之上。文化是属于民族的,民族是属于世界的,世界却不一定是属于民族的东西。我可以千变万化,我要求百花齐放,但是我最本质的东西却不能够改变,唯独中国的味道不能够被消失。我要的是茶道传承,我不管是饮茶、吃茶的方式怎么改变,怎么千变万化,归根到底是我茶道的这种心境,这种天地人和的理念不能被改变。那么在我经典小说可以改变,形式可以翻新,同时什么东西都可以改变,最重要的是那种内容、对爱情的讴歌、对正义的讴歌。试讲,今天春节晚会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变化,但是到头来我们发现,中国的春节晚会,那种中国的味道竟然逐渐逐渐越辨越淡。那么中国到底是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中国现代发生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GDP非常飞速的上涨,可是我们的大量的人才却不断的流向外国,富豪卷着资金走向外国,试问这些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是怎么出现的?这一切一切的原因,之于根本道理中,反观中国五千年之前的悠久历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情况。在丢置的五千年的历史中,在中国最危险的情况下,我们的仁人志士、广大同胞依然伸开双手,救危难于中国大陆。可是现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人民却纷纷嚷嚷的要求去中国化,台湾一些居民更是将去中国化作为他们独立的最显著的东西。但是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对灭一个国家来说,文化灭国也就是灭除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最难的。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的东西,传承才是最重要的。按照对方辩友刚才二辩的发言,文化创新很重要,可是文化创新太软,那到底是不是呢?事实上一些部门出现文化断层,文化爆发点不够、文化凝聚力下降,归根到底不是文化传承不够,是因为创新走的太快,创新太快,我们传承灵魂难以跟上创新的节奏,于是我们发现各种问题这样那样出现,我今天一个问题创新可以解决,明天、后天可以用创新解决问题,可是我们所有的问题都能依赖于创新吗?我们根源不解决,再创新都是白费。我今天创新了,于是我的资产变得更大,可是我们倒过来发现,这些

22

人才最后通通走向外国,与我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创新做的再好也是白费功夫,这样来讲,我们文化的传承更加重要啊!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方可以这样说,文化的传承很重要,文化的创新不重要。可是我们没有这样说,我们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评判双方在文化特点上归根到底是因为文化的与众不同,文化是特殊的,文化是我们中国的,中国现在,少年在,中国我们的少年又在何方?我们华人同胞还能称之为华人同胞吗?如果没有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他们只是披着黄皮肤的外国人而已。谢谢。

正方四辩:感谢主持人,感谢评委及在场的观众。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今天这个辩题,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哪个更重要。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清楚对方辩友的整个逻辑,在我听来对方的逻辑有一些可笑甚至是自相矛盾。比如说,对方提到一个概念,什么是传承。他方的理解是,传承精髓,难道说我们今天喝功夫茶是在传承文化,然后我们喝商业化、包装好的茶就没有在传承茶文化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时代的一些特性,决定了有些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板一眼的将它们传承下来。但是我们抛弃他们了吗?没有!这就是今天我方想和大家达成共识的一点:就是传承和创新两者都很重要,但是我们说创新更重要。因为,首先创新是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是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好的东西,然后破除、去掉落后和不合时俗的东西。我们平时讲“不破不立”,所以我们说传承在今天是一个减法的过程,创新是一个加法的过程,而对方主要是把传承作一个等号。如果把这个东西一成不变的一代一代拿下来,这对我们真的有价值吗?显然不是。所以我们不认可对方辩友的辩论观点。另外对方辩友今天还给我们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逻辑,他说今天我们缺少的是什么,缺少的是一个文化的传承性,因此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另外对方四辩在总结陈词的时候告诉我们说文化的断层是怎么出现的,是因为我们的创新做的不够好,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这个事情出现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创新,也就是说,根源出现在哪里,问题就解决在哪里,所以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更好的去创新,如何用创新去适应传承的需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但如何更好的发展文化更需要的是创新,正如我方给大家举出的例子一样:中顶文化不创新就会停滞不前,798艺术区和露营公园不创新就是废墟一片!国家当前大力倡导的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也在创新。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呈现一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我们要用一个兼容并包的心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下,找到一个合理的渠道去进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方的重点是何者更有利于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生生不息,就是通过创新,让他不断的加入新的生命力,加入新的元素,呈现一个更丰富更多样的文化,所以我方坚持认为,整个过程中,创新比传承更加重要。谢谢大家!

于强老师推荐

为什么传统文化重在创新?而不是继承

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讨论文化延续的问题,就必须先对这个概念进行界定。而文化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又是极难定义的,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物质属性,也不同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可还原性,人文学科的定义,可能会因为研究者本身的文化属性而存在先天性偏见。尤其是对文化这样一个在多元文化社会各自有不同体认的概念,所以我方本着真诚探讨的态度,采取最为宽泛的定义,即文化是一整套该文化中的多数人采取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模式、审美品位哲学思维,这些抽象的表征又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艺作品、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类经典著作之中。总结起来就是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

今天我们在这里说文化延续,也要明白,任何一种文化,都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除此之外,世界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西方世界的殖民主义扩张,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就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所以,文化的延续,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谈延续更重在传承还是创新,就要知道,文化延续的,应该是发展的,更好的,更先进的文化的精神内核。内容重于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所以我方将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论证为什么文化延续重在创新。

23

第一,从历史维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礼记大学》就指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接着举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再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从未停止,这不但在政治上形成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结构打下基础,也为这种大一统文化的形成打下基础。在器物上,四大发明都是创新,这种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象征物。器物和制度的演变,必然促进观念的变化。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从而推动变法,其目的还是助君父内圣外王,实现四海升平这一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最高理想。而另一方面,正是到了明清,尤其是晚清,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不搞创新,才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甚至亡国灭种。

第二,从现实维度看,文化的传承重在创新的原因在于,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并不是相互隔绝,各自发展传承的。而是在互相的冲突、竞争与融合中,推向前进的。而尤以冲突和竞争为主要方面,很多文化在强势文明的传播下消亡,这个时候就是投入大量资源保持文化的原汁原味,也可能徒劳无功。而创新的意义在于争取受众,以形式上的变化,换取内核精神的继续延续。这是现实,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另一方面,文化之间也有互相借鉴与融合,借鉴人类文明的前进成果,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创新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发展的面貌,更好的延续了中华文化。

综上,文化延续重在创新。谢谢。 对辩

1.请问,文化延续是不是不能改变,是不是有改变就不叫文化延续?(京剧是四大徽班进京融合创新而来)

2.请问,一个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变,但是外在形式有变化,叫不叫文化延续?(中国诗词大会,以比赛形式促进诗歌学习与传播,这种形式创新叫不叫文化延续?)

3.请问,文化能不能发展?文化发展叫不叫文化延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文化的发展,这种发展叫不叫文化延续。如果不叫,请举例,什么叫文化延续?京剧的例子可以拓展到样板戏)

4.请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是不是保守势力不允许制度与观念的创新,最后导致了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

5.请问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的是不是鼓励创新?

-------------------------------------------------------------------------------6.请问,文化的多元冲突、竞争与融合这个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能否避免?

7.请问,文化传承能否解决多元文化的冲突、竞争和融合问题?

8.请问,在学术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需不需要创新?请问这种创新会不会反应在文化创新上,并有利于文化延续(找个例子)

9.请问,我们传承的文化的具体象征物,是如何得来的?

10.请问,没有被延续下去的文化,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传承呢?还是没有足够的意愿去传承? 申论

谢谢主席,今天说到这里,首先我们认为,文化延续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历史维度还是当下的多元文化背景的横向维度,文化的延续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次,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要求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能有变化,而文化创新在文化的形式上,是完全要求创新的,在文化的内容上,也不反对去粗取精的发展型变化,但目的就是要延续文化内核的连续性。所以,在共用的传媒的平台上,我方不想跟对方争论。通过新媒体传播文化,并不能直接证明利益归你还是归我。只能通过“如何传播”来判断。就举刚才诗词大会的例子,我方认为这是文化创新,不在于他通过电视和新媒体等传播媒介,而在于他为了推广中华诗词采取了比赛的形式。这种形式上的创新才算是文化创新。

第三,创新之所以重要,还在于经由创新,我们创造或者发展了文化的一个侧面,并形成可资传承的物质承担者。这在四大发明的例子中尤为突出。四大发明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恰恰是通过创新产生了新的可资象征文化的器物。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物,也是战国时代北方各国的创新性成就。

24

自由辩论

1.话剧不是我国文化的发明,但是现在却有了老舍先生的《茶馆》和曹禺先生的《雷雨》,甚至雷雨还有模仿哈姆雷特的痕迹,请问这算不算是文化创新?

2.中国人讲究过年,请问,中央电视台1983年开始,每年除夕办春节联欢晚会,这在之前是没有的,这算不算文化创新?

3.请问日本的动漫产业,算不算文化创新? 4.好莱坞和迪士尼算不算美国的文化创新?

5.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8月《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及后来的其他谈话中,阐明了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工作方针。

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对方辩友很取巧,对我方的例子,他们都说,是啊,没问题啊,可以啊,都重要啊。文化创新很重要啊,文化传承也很重要啊。今天要比重在谁嘛。所以指责我方没有论证。为什么会这么指责呢?我大胆揣测一下,那就是对方辩友可能对我们举出的实例只能通过这种辩论的方法回应。而无法直接反驳说,抱歉,你们那个创新对于文化的延续不重要。

今天对方所说的文化传承,抛开那些媒介、平台的创新——这些都让给你们好了——之外,对方所说的所有文化传承,都是在说,不要有变化,要原汁原味,要完完整整保留下来。

那我就挺想问的,第一,这种原汁原味,完完整整,是不是不加取舍,全盘传承?大清的辫子、女人的裹脚布,青楼歌姬,都要不要原封传承?对方一定说不要。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二点,即对方今天说说的文化传承的对象,都是那些已经被筛选过之后的有形的器物和无形的技艺。这是不是文化的全部,麻烦你方一会陈词给我们论证一下。并且保留这些有限的器物是不是文化延续的关键。并且,这种保存是博物馆意义的保存,还是走进日常生活的保存。如果是前者,可能我们现在已经走得足够好了,如果是后者,为什么只有这样才算是文化延续,请对方论证。

今天这个辩题,如果我们纠结在辩论技巧方面的比较标准是什么,重于怎么用辩论的方法进行论证,可能意义会缩小很多。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辩题,就是对文化这个大的概念的一次回顾,一次触碰,以及一次反思。文化是要传承、是要借鉴还是要全盘吸收,还是要自我革新。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新鲜。有多不新鲜呢?大概可以回溯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甚至按照我方立论所说,这个话题,可能一直贯穿我国的整个历史过程。当然了,由于鸦片战争带来的亡国灭种的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才把这个有关文化自觉地话题前所未有的提高到今天的高度。

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这些自信的建构,来自对传统的信仰,但是光有信仰还不够,还需要在多元文化的竞争中胜出,简单的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先生说,文艺从来不会自动变成新文艺。借鉴,发展,才有文化的繁荣,才有文化的涅槃,才有文化的延续。

上世纪80年代,港台音乐流入大陆,被斥责为靡靡之音,毒害青年,毒害社会。这是不是真的我不好说。我只能说,当我第一次听见,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的时候,懵懂少年的我,心中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而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则走向了中国要摆脱东亚病夫的时代强音。按理说,流行歌曲算不得文化传承。但是,在我看来,真正意义的文化延续,就是,精神不死。是的,精神不死,文化永存。

专家点评过的一场辩论:

古有天圆地方,女娲造人的传说,今有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科学,古有孔孟儒家之道,传授百千弟子。今有孔府学院,兴儒学之风,名扬海外。走创新发展之路,扬我华夏文化于世界,展我泱泱大国之雄风 25

传承与创新是文化永葆活力的源泉,二者缺一不可。在文化多样性日益消失的今天,似乎文化的传承更为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化创新才是推动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究竟二者孰轻孰重,且看双方辩手如何针锋相对。4月11日晚,中国海洋大学第13届大学生辩论赛半决赛第一场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再起烽烟。进入半决赛的队伍自然实力不俗,双方唇枪舌战,均为获得决赛的通行证全力以赴。

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首先明确了文化和传承的概念,提出所谓传承并不是墨守陈规,而是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衡量二者谁比较重要时,应该评判谁比较贴近文化的精髓。然后她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己方观点:只有传承才能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传承是文化生存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承让我们更贴近文化的核心。反方一辩则指出对方将“必要性”等同于“重要性”,并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比作基因的遗传与变异,二者缺一不可。反方一辩将“例论”结合,用儒家文化的创新支撑观点。她指出就文化本身而言,创新更能保持文化生命力和内涵;就人类发展而言,创新是人们更能深入地认识文化,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文化。

质询中正方二辩首先发问,她从自己VB课程的算法创新出发,提出“到底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文化创新”的问题,接着又提出肯德基的中式早餐其实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反方二辩则以佛教的大胆创新为例,指出文化的创新需要时代来检验,而不是传承。二轮质询中,正方三辩抛出“如何用创新使濒临灭绝的文化传承下去”的问题,并且提出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反方三辩则抓住“文化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更为人所接受”来论证。

比赛进入最激烈的自由辩论阶段,正方一辩针对上海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危机的情况发问:“在这种极缺文化传承的情况下难道您还要说创新比传承更重要吗?”而反方一辩则以“要以创新的形式使之得以发展,去粗取精”回应,随后借以遗传变异、生命发展等专业知识来类比文化发展,“如果文化没有创新,我们是不是现在还要穿着兽皮钻木取火呢?”之后正方二辩针对质询环节中正方提及的“创新的基础”发问时反方二辩以“基础就是创新”回应,引起现场阵阵唏嘘。反方四辩继而抛出如果不通过创新产生新文化那将无可传承之物的观点,却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正方关于“变异是否有方向”的问题。随后正方二辩对该问题作出解答,且以此类比创新也有不定向性,反方一辩则回应不定向性变异终有有定向选择来使之适应。辩论赛激烈程度随着时间前进水涨船高,正方四辩指出文化是一个长远的积淀,不能以标新立异来衡量创新,此时正方时间到,反方依次抛出“创新也是积淀”“周杰伦把创新和传承结合才能诞生风靡大地的《青花瓷》”等论据,自由辩论在掌声中落幕。

结辩中反方四辩首先从逻辑学上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否定了正方“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文化的存在”的观点,其次指明传承是途径,创新可以促进传承而非为了传承,并列举中国四大发明、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才得以真正服务人类的例子论证观点。“现实是理性的,它告诉我们文化的流逝不是因为传承力度的不足而是创新的落后”最后他指出只有创新之路才能使文化走向光明。正方四辩在结辩中谈到辩题立足在“文化传承创新同时存在下哪个更重要,而非哪个存在更重要”。并指出当今世界上有太多语言文化民族正在消亡,“不管是新生的主流文化还是斌轮灭绝的文化,我们都应该先保证它的生存再谈创新”。

李湛老师再次登足点评台进行点评,他指出对辩论中一方辩手对辩题的熟悉程度距决定了评委对该方选手的态度。大学生是最适合去探讨文化话题的群体,但该场辩论对文化的探讨并未深入太多。

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并且文化传承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再结合现代我国文化传承现状不容乐观的现实,认为文化传承是我们文化发展中的短板,所以我们更应该进行文化的传承。而反方一辩则以为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中主动部分,占据一个主导地位,文化创新显然更加重要。

在之后的质询环节,正方再次强调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弱项,指出对方已经承认文化创新的成就,所以在当下这个环境下,文化传承更为重要。而反方则利用对方一辩中所说的文化传承就是优胜劣汰,指出这本身就是其概念中的创新,并将文化与科技类比,说明创新的推动作用。质询小结中,值得一提的是反方四辩引用了正方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的一句话,巧妙佐证本方观点,全场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将比赛推向高潮。

最精彩的自由辩环节,双方争论十分激烈,最后达成一个共识: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是不可分割的,必须双管齐下。正方就此再次强调如今两者的不平衡,而反方层层则深入反驳正方关于传承是短板的观点。

26

整场比赛中,结辩可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补充和升华,由四辩进行有力地阐述。反方指出正方在辩论中并没有体现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等量齐观,而正方则对一辩的观点深入探索,认为己方的角度是全面完善的。

附:参考资料

1、1840年4月22日,鸦片战争打响,英国人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靠的是什么,仅仅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2、1914年,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从敦煌莫高窟以极低的价钱带走了数以千记的文物,以至于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文物有1。37万件之多,法国考古学家伯西和也以廉价收购了1万多本敦煌文书,现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杀人比赛中,他们手上举着的是用中国唐朝时流传出去的唐刀改造的武士刀。同时期流传出去的唐服在日本人手中反而成了日本的象征 也许这些都已经过去太久了,我们都已经忘记了是么?那么看下面两个事件 2005年11月25日,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之争以韩国胜出结束

3、2006年10月6日,韩国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举办“韩国是印刷术起源国”展览 这些事我们也许最近才开始关注,这证明了什么,任何人都知道中国有着世界最长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影响了许多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但是我们中国人却在不断的糟蹋着自己的文化;道德经,孙子兵法……这些在国外被视为珍宝的东西,在国人的眼中却是那么的不屑一顾。种种的事实摆在眼前,难道我们不应该进行一场反思么?中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留下了多少,我们又丢失了多少?思考这些并非是我们国人利用历史上的辉煌来满足当前的虚荣心,而是一个民族,捍卫其本身自尊和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一种遗产,美国文艺评论家亨利。路易思。门肯曾经这么说过。如今,我们连遗产都没了,又有什么基础和资本去创新?因此,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所以当代中国,传承比创新更重要.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 8、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 13、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4、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中公教育研发团队

15、评论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托马斯·彼得斯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