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一中高二语文周周清(二)教师版
一、基础演练(7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C ) ..
A.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对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生态园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既亲近....大自然,又 吃、住、玩一条龙,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形式。
B.舞蹈《蝶恋花》的舞台色彩设计颇具匠心,穿着一袭白衣裳的舞者在满场艳红中分外抢眼,她舒展身体,茕茕孑立,显得高雅脱俗。 ....
C.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D.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锱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答案、C【.A.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
B.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孤身一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C.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D.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 ) A.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答案C( A.“战战兢兢”是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兢兢业业”。B.“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语境不合。C.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D.气息奄奄: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A 解析:B项主语残缺,“由于”“使得”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去掉“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主要原因”。D项不合逻辑,“大约”、“多”去掉一个。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 )
1
A、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轻飏(yáng)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iǎn) 出岫(xiù) 抟(tuán)弄 睇眄(miǎn) 舸(gě)舰迷津 .....C、北冥(míng) 优渥(wò) 簪(zān)笏 遄(chuán)飞 决(júe)起而飞 .....D、潦(liáo)水 台隍(huáng)霰弹(sǎn) 栖隐(qī) 门衰祚薄(zhuò) .....A。A 期功(jī)) 逋慢(bū) B全对 C决(xuâ)起而飞 D潦(lǎo)水 )霰弹(xiàn)祚......薄(zuò)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 B.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 C.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 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战
答案B(A.良辰美景 C.迟钝 兼听则明 D.鞭笞 日薄西山 唇枪舌剑) 6.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D)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个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 强者尽管失去太多 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8.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B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D) A此小大之辩也B旬有五日而后反 C祖母今年九十有六D愿陛下矜悯愚诚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D ) .. A.阮籍猖狂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腹犹果然 D.翱翔蓬蒿之间 ....
D.(A.果然:今指“事实与想的一样,不出意料。”;此处意为“很饱的样子”; B.告诉:今指“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此处意为“申诉(苦衷);C.猖狂:今指“狂妄而放肆”;此处意为“狂放不拘礼法”。)
11.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B. 悦亲戚之情话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12.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2
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 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
(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⑦为判断句;③④⑧为宾语前置句;⑤为定语后置句) 1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问征夫以前路 C、彼且恶乎待哉 ? D、复驾言兮焉求?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①门虽设而长关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 ..
答案A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词义理解。A而:都是转折连词,却。B以:相当“而”,表承接;用。C之:动词,到;代词,这。D为:介词,表被动;动词,叫做) 15、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C、屈贾谊于长沙 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南飞”(A使„„结束C、使动用法,使„„受委屈D|、使„„愉快)
二、文段精炼(20分)
吴山图记 (明)归有光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翻译: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翻译: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翻译: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3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诚:确实,实在 B .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被:蒙受 C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胜:风水宝地 D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去:往,到. 答案 D(去:离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以高第召人为给事中 谨拜表以闻
B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飞 是巨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因命余记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 B(A介词,译为“因为”;连词,表目的 B都是介词,译为“对” C介词,译为“替”;语气词,呢。D连词,表示承接,译为“于是”;介词,译为“通过”。) 1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先交待自己与《 吴山图》 主人的同年关系,再引出《 吴山图》的故事,将一地的山川形胜与贤能之士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B .文章谈了县令的贤与不贤对老百姓的关系,又用苏轼和韩琦的故事为例,目的是说明贤能之官吏自然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深切怀念。
C .作者用心雕饰文字,写得清新淡雅,细腻描绘了吴县的山水,又将深意寓于山水之外,构思非常精巧。
D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18 C(作者在文字上不事雕饰,且选文并没有描写吴地山水。)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 1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2分)
译文: ( 2)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3 分)
译文: 答案(1)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山水那样眷恋呢? (2)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三、默写(5分)
4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乞终养。
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