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曹丕:“诗言志”向“诗缘情”发展的先导

2020-12-29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2年2月 枣庄学院学报 JOURNAL 0F ZAOZHUANG UNIVERSrrY Feb.2012 第29卷第1期 V01.29 N0.1 曹丕:“诗言志’’向“ 诗缘情"发展的先导 邓晶艳 (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代关于诗歌本质和功能的两个命题,它们的转变有一个很复杂的历程。曹丕 的创作实践及其文论就是其中一个异常重要的阶段,曹丕是“诗言志”说向“诗缘情”说发展的先导。 [关键词]诗言志;诗缘情;曹丕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2)O1—0035—03 了诗人关注个人命运、重视发扬个人才性 的风气,诗歌抒情性大大增强。沉重的忧 时伤乱情绪、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高昂的建功立业精神和对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关于诗歌本 质与功能的两个命题,它们的出现在中国 诗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诗言 志’与‘诗缘情’两大学说相互交通,成为 中国诗歌批评的两大支柱支撑着中国古代 的诗歌艺术大厦。从此,‘抒情言志’成为 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充溢诗中。所谓“以 情纬文,以文被质”_2 J( 就是最好的概括。 中国诗歌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 东方。” “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是文 学自身发展客观规律之必然:一方面,人们 诗歌创作实践自觉,诗人们对诗歌本 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诗歌理论大大深化。 这个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诗人兼诗论家就是 曹丕。他的《典论・论文》虽然是总论文 章的,但由于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诗赋 的诗学观念不断发展成熟,对诗歌的艺术 本质和审美特征认识不断深化,从而逻辑 演绎出新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诗歌创作 (尤其是诗),曹丕本人的文学成就也主要 在诗,所以文论必关诗论。 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来总结和指导。 从“诗言志”发展到“诗缘情”有一个复杂 的演变历程,曹丕的创作实践及其文论就 是其中一个异常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曹丕 是“诗言志”说向“诗缘情”说发展的先导。 曹子桓《论文》中在对建安七子分别 评论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地提出:“文以气为 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j-j强而致。譬诸音 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 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y.弟”_3 J( 鲁迅先生在《魏晋Nt,度及文章与药及 , 这完全是在汉人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 以气为主”,证明了当时曹丕心中“作者” 这个称谓所指涉的已经不再是空无内涵的 “集体主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个体与 酒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曹丕的一个时代 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 觉促进了人的自觉时代的到来。诗学也开 始摆脱经学的束缚独立发展。建安时期的 诗人,创作意识明确,敞Yt=胸怀,无拘无束 地抒写自我,显示自己的情性与个性。感  ̄.-j-伤乱、男欢女爱、闺情闺怨、交游留别、风 生命个体。在曹丕看来,“文气”与作者的 气质是一致的。注意到诗文的个人风格, 并且感受到此种风格与作者个性气质相关 联,这正是由于建安时代的诗歌注重抒写 诗人的个人情感的关系,因为诗歌只有缘 花雪月等无不涉及。诗歌创作不仅具有较 充实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真情实感,形成 于自身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表现出较为 鲜明的独特风范。 [收稿日期]2011—11—12 [作者简介]邓晶艳(1981一),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贵阳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35・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人的自觉”在魏晋乃是个性的自觉, 它必然导向文学仓 ̄4-Iz中注重个人情感的表 达,这也是“缘情说”由来之一。“文以气 为主”,“气”一方面强调个人先天7I性在 作家的才性,从而决定着其作品的IXt,貌。 曹丕还特别看重作家具有的“壮”、“逸”、 “道”、“健”的气质,以之为文章力量的源 泉(泣:均见曹丕:《典论・论文》、《与吴质 文学创作中的主导作用,这是“人的自觉” 思潮的直接反映,Y,j“缘情说”登上历史舞 台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人的气质才性必 然要通过感情、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就文 书》)。姑且不论这样高估人的先天因素 是否合适,就其重视个人特有的气质、才 性,肯定和发挥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主导作 用而言,正是个性自觉的鲜明标记;而从道 学(特别是诗歌)而言,情感的发露又是最 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才性的。只不过 “气”在曹丕这里主要是指壮盛、慷慨之 气,也即后人所谓的“IXt,骨…‘Jx-t,J ̄”。-tg_,因 此,主“气”与主“缘情”既有联系5L有区 别,主“气”说在一定程度上包涵着对诗歌 抒情性的确认,因而它5L成为“言志”向 “缘情”的过渡。这种对诗歌本体认识上 的深化正是曹丕对诗学最大的贡献。 《典论・论文》中,曹丕并没有对诗歌 问题给予专门论述,,但却明确提出了“诗 赋欲丽”说。以“丽”作为诗赋的主要特 征,说明在曹丕的观念里,诗歌并不是用来 教育感化人的,审美才是诗赋最重要的作 用和目的。这就无形之中取代了秦汉以来 诗的教化说,为诗歌最终走向独立确立了 理论依据。且在传统儒家诗教观中,“诗言 志”则意味着诗尚质,“辞达而已矣”。曹 215提出“丽”,公开宣称诗歌可以追求辞藻 华美,诗歌风格可因人而异,呈现多姿多彩 的IXt,貌。可以说,曹丕的“诗赋欲丽”说直 接引导了陆机诗歌的“绮靡论”。尽管在 汉代,扬雄便率先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 则”之说,但他仍然用“则”来制约“丽”,正 如儒家诗教“发乎情,止乎礼义”一样,思 想并未完全解放。曹丕则只强调诗歌自身 具有的审美特征,完全丢弃这些约束,不再 提及移风易俗、为政教服务,这是十分深邃 的眼光和巨大的历史勇气。尽管其诗学思 想略显隐晦,但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诗学理 念,一种超越政教伦理樊篱束缚的新理念。 曹丕用“文以气为主”来反映那个 ̄.-j- 代人们对文学创作的认识,是很有代表性 的。曹丕所谓的“气”,并非孟-y=讲过的 “集义所生”、“配义与道”的“气”(注:《孟 子・公孙丑上》),属于道德修养范畴,而 是“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 能以移子弟”的人的那种先天气质,它构成 ・36・ 德规范的强调转向个人才性的发扬,也正 体现出文学领域中个体本位观的初步建 立。个体本位同情感本位不是一回事,但 情感必须以个人为载体,只有在承认个体 的人的能动创造活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将其活生生的情感生命体验视Y,j诗的本 根。 曹丕的诗歌创作中,成就最大的是反 映游子思妇、男女离合悲欢的作品,如《燕 歌行》、《杂诗》二首、《于清河见挽船士新 婚与妻别》等。《燕歌行》原文如-V: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 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 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 方?贱妾茕茕守空,g-,忧来思君不敢 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呜弦发清 -N,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 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 望,尔独何_g--限河梁? 这是一首七言诗,诗人以委婉细腻之 笔,描绘了独守空闺少妇的绵密哀婉,感情 之真挚缠绵、细腻感伤,感人至深。展现在 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情感细腻敏锐、伤感犹 豫的诗人形象,如此之诗歌,业已深深打上 了言情的烙印。5t ̄夫之评论:“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从‘明月皎皎’入第 七解,一径酣适,殆天授非人力。”(《船山 -g-诗评选》卷一) 曹丕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黎 阳行》、《陌上桑》、《上留田行》等。如《陌 上桑》: 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7)-里 客。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 邓晶艳曹丕:“诗言志”向“诗缘情”发展的先导 局笮。虎豹啤动,鸡惊禽失,牵呜相 文帝用自己的创作实际默默地践行着他 “文以气为主”以及“诗赋欲丽”的文学创 作理论。 索,登南山。奈何蹈盘石,树木丛生郁 差错。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沾枕 席。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 怜,井目痛惜。 ] 总之,曹丕在理论上并没有对诗文应 曹丕以亲身体验的军旅生活为素材, 诗写一位从军出征的战士,在远离故乡的 路上所见所闻:荆棘丛生、鸟兽飞奔……战 士忍不住泣涕如雨。这派荒凉破败的景 象,使全诗充满了悲怆之情。诗歌句法参 该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加以论述,而是适 时地提出“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说,这 不但远远摆脱了汉人狭隘的教化观,且在 诗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诗 歌。重“气”实际上也就是强调诗歌的抒 情化与个性化,“绮靡”与“诗赋欲丽”则明 显地表现出前后相承的关系。因此,曹丕 的“主气”说虽有别于六朝诗歌的“缘情” 说,却恰恰成为后者的先导;由传统的“诗 言志”过渡到新起的“诗缘情”,“文以气为 差,语调悲凉,节奏感极强。曹丕之写实诗 歌,既注重写实,同时又渗透着一种浓烈的 情感,诗人并未必强调诗歌其直接作用于 政治的功能,而主要是为了抒发自己胸中 慷慨磊落之气(情),这种写实(言志)是同 诗人个体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慨结合 起来的。无论抒情诗歌还是写实诗歌,魏 主”“诗赋欲丽”说是在其间起着转折枢纽 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蔡镇楚.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傅亚庶注译.三曹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吕Poem Expressing Ideal”to the Poem”Edge”a Pioneer of Development ——艳] Also on CAO Pig Writing and Literary Theory DENG Jing—yan (Guiyang College,Guiyang 550005,China) Abstract:”Poem expressing ideal”and’’margin of poetry”is the essence and fun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of two propositions.which has a very complex process of change.CAO Pi§creative practice and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stages in liter- ary theory.is”poem expressing ideal”say to the poem’’edge”said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Key words:poem expressing ideal;poems margin;CA0 Pi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