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 智谷深基坑支护方案

2020-06-16 来源:小奈知识网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周边环境情况....................................... 1

2.1 工程概况 .................................................... 1 2.2 周边环境情况 ................................................ 2 2.3工程地质条件................................................. 2 2.4地下水位..................................................... 3 2.5.基坑支护设计 ................................................ 3 2.6基坑降水设计................................................. 4 2.7基坑周边环境图(见基坑支护图纸)............................. 4 第三章 施工目标..................................................... 4 第四章 施工准备..................................................... 4

4.1 技术准备工作 ................................................ 4 4.2 施工场地准备 ................................................ 4 4.3 材料准备 .................................................... 5 4.4 机械准备 .................................................... 5 4.5 项目组织机构图 .............................................. 5 4.6劳动力使用计划............................................... 6 4.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6 第五章 主要施工流程................................................. 7

5.1 总体施工顺序 ................................................ 7 5.2 主要施工顺序 ................................................ 7 第六章 主要分部施工方法及要求....................................... 8

6.1 测量放线 .................................................... 8 6.2降水井点施工................................................. 8 6.3水泥搅拌桩施工............................................... 8 6.4 钻孔灌注桩 ................................................. 12 6.5高压旋喷桩施工.............................................. 14 6.6自然放坡支护................................................ 17 6.7土方开挖工程................................................ 20 6.8 截、排水系统工程施工 ....................................... 22

第七章 基坑监测措施................................................ 23 第八章 基坑应急救援预案............................................ 27 第九章 安全、文明、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32

9.1安全生产措施 ............................................... 32 9.2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 33 9.3文明安全措施 ............................................... 34 9.4土方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34 第十章 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 35

10.1施工进度计划 .............................................. 35 10.2工期保证措施 .............................................. 35 第十一章 相关附件.................................................. 37

11.1 井点降水、回灌井点方案 .................................... 37 11.2 工程支护计算书 ............................................ 37 11.3 土方开挖路线图 ............................................ 37 11.4基坑施工进度计划........................................... 37 11.5支护设计图纸 .................................................. 37

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 编制说明

深基坑工程具有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特点。地址条件复杂,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密集,若处理不当,极易酿成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为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等不受破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是在认真研究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根据本土建工程的特点,结合我公司施工实力和完成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机具设备配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按照设计文件和业主要求编制而成。

1.2 编制依据

该施工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招标文件及图纸;现行规范、规程以及现场实际情况。主要规范、规程如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94-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J220-2012)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周边环境情况

2.1 工程概况

智谷科技综合体工程由扬州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投资兴建,由扬州市临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代建管理,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上海同建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江苏邗建集团承建。

本工程建筑塔楼24层,裙楼楼层4层,总建筑面积12.3万㎡,地上建筑面积约9.1万m2,地下建筑面积3.2万m2。

本工程±0.00位于现地面以上0.6m,平整后地面标高为-0.6m,地下室底板高程为-9.3m(相对于高程),地下室反梁高度为1.6m。基坑开挖深度为10.3m,基坑设计剖面图中为假设高程,假设现地面高程为+0.00。

第 1 页

2.2 周边环境情况

经场地踏勘,场地内无地下管网线,基坑正北正东有已建的建筑物,距基坑约12.0m~15.0m。

场地南侧附近有高压线通过,支护结构桩基施工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距离进行桩基施工。

2.3工程地质条件

2.3.1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分区为长三角洲平原区,地貌类型为微凸的高沙平原。场地原为草坪和道路,场地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6.2~6.5m。

2.3.2地层:根据地层的沉积特点和物理力学特性自上而下共可划分为13个大层,5层土描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为粉质粘土杂粉土和大量建筑垃圾,局部水泥块,砖块含量很高,块径大,黄灰、灰色,表层含植物根系,土质不均,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多处于不饱和状态,力学强度低,中压缩性,层厚0.2~4.2m,平均层厚2.2m,场地普遍分布。

②层:粉土(Q4al+pl):局部夹粉质粘土,上部为灰黄色,下部为灰色,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多处于饱和状态,土质均匀性一般,层厚0.3~2.6m,平均层厚1.4m,承载力特征值f=120kpa,力学强度一般,中压缩性,暗塘内缺失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其中粉土多数为中密状态,少数为稍密状态,很湿~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粉质粘土多数为软塑状态,局部为可塑、流塑状态,单层厚0.2~5.0m,手捻稍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③层(Q4al+pl):粉土夹粉砂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单层厚0.2~2.0m),灰色,饱和,含云母,土质均匀性一般,层厚1.3~2.4m,平均层厚1.9m,f=140kpa,力学强度一般,多数为中压缩性,局部为地压缩性,场地普遍分布。粉土多数为中密状态,局部为稍密状态,很湿~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其中粉砂多数为稍密状态,颗粒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

④层(Q4al+pl):粉土夹粉砂,夹薄层粉质粘土(单层厚0.2~3.0m),局部为互层,灰色,饱和,含云母,土质均匀性一般,层厚19.6~22.8m,平均层厚

第 2 页

21.3m,f=190kpa,力学强度较高,多数为中压缩性,少数为地压缩性,场地普遍分布。其中粉土多数为中密状态,少数为密实状态,局部为稍密状态,湿~很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单层厚0.5~8.0cm,粉砂多数为中密状态,局部为密实状态,颗粒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单层厚0.5~6.5cm 。

⑤层(Q4al+pl):粉土夹粉砂和粉质粘土,或与之互层,互夹,偶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含云母碎屑,土质不均,层厚2.0~4.8m,平均层厚3.5m,f=140kpa,力学强度一般,中压缩性,场地普遍分布,其中粉土多数为中密状态,少数为稍密状态,很湿~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单层厚2.0~6.5cm,粉砂多数为中密状态,少数为稍密状态,颗粒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单层厚0.5~4.5cm,粉质粘土多数为软塑状态,局部为流塑状态,单层厚0.2~4.5cm,手捻稍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2.4地下水位

2.4.1地下水概况:

现场地平均历史最高水位6.00m,常年平均水位4.50m,建议采用水位为4.5m,变化幅度±1.5m。地下水位主要随季节变化。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蒸发、植物蒸腾、层间径流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未发现不良水文地质现象。 2.4.2含水层:

1层为杂填土,具有一定的透水性,2~7层土以(粉)砂土为主,它们共同组成场地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8层土为其相对隔水顶板;9~11层土共同组成场地承压含水层,8、12层分别为其相对隔水顶,底板,本次勘察对承压含水层进行了水位观测,测得其水位标高为3.66~3.67m。

《地质报告》提供场地土渗透系数:②K=6.0×10-5cm/s ③K=6.0×10-4cm/s ④K=2.21×10-4cm/s

2.5.基坑支护设计

基坑支护方案由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东侧采用二排水泥搅拌

第 3 页

桩和一排旋喷桩阻水钻孔灌注桩双排桩支护方案;西侧和北侧采用二排水泥搅拌桩阻水三级放坡插筋支护方案;局部坑中坑也采用放坡支护方案。

2.6基坑降水设计

本工程基坑采用三级轻型井点加埋设井点降水,对周边建筑物采用回灌井点加以保护。

2.7基坑周边环境图(见基坑支护图纸)

第三章 施工目标

3.1质量目标

确保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验收标准,确保基坑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2 安全、职业健康目标

杜绝职工死亡事故;防止职工因工各类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的发生。

3.3工期目标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工程计划于2013年12月20日开工,计划于2014年3月1日结束,工期约70天。

第四章 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工作

4.1.1熟悉施工图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并提出改进设计便于施工的合理化建议。

4.1.2研究场地岩土特征和特点,以便在施工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4.1.3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

4.2 施工场地准备

4.2.1消除现场障碍,搞好场地平整和围护工作。

第 4 页

4.2.2搞好水电线路的布置与安装。 4.2.3作好临时道路和现场的排水设施

4.3 材料准备

为保证材料质量,根据施工材料计划进场的材料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送至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使用材料要有合格证。材料进场的同时必须挂牌标识,以免发生乱用、误用现象而浪费钢材,原材料及半成品标识材料员负责。

对水泥等建筑材料,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分批进场,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确保不发生由于缺材料造成的窝工现象,以免延误工期。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4.4 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编制机械的使用计划,落实好设备配置,并及时对所有的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保养,使所有机械处于正常状态,确保满足施工需要,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4.5 项目组织机构图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现场设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1人,施工测量人员4人、安全管理人员1人等若干名管理人员。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值班,现场全面监督和检查,执行先交底后施工的原则。 项目经理: 施工 员 项目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安全员 材料员 机械员 资料员 第 5 页

4.6劳动力使用计划 序号 1 2 3 4 5 工 种 土方施工工人 机修工 电工 测量工 后勤、保安 人数 20 2 2 4 4 职 责 负责土方开挖 负责现场机具检查、维修 负责现场电气设备检查、维修 负责测量放线、定桩位、标高 负责伙食、饮水、保卫安全等 施工班组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施工人员人数可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需要。

4.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本工程施工涉及施工机械种类多,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配足围护结构施工设备、降水设备、基坑开挖挖掘机、自卸汽车、混凝土设备及基底换填压实设备等,同时做好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并提高其完好率、利用率。对常用易损的机械配件有足够的库存量。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履带挖掘机 载重汽车 全站仪 经纬仪 水准仪 型号或规格 / / GTS-332 J2 DS3 数 量 2台 8台 1台 2台 2台

第 6 页

第五章 主要施工流程

5.1 总体施工顺序

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平整→施工控制点、支护结构放线→降水井点布置及回灌井点设置→支护结构施工(水泥搅拌桩)→支护结构施工(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施工(旋喷桩)→支护结构(放坡支护)→位移沉降监测点设置→土方分层、分段、分区开挖→坡顶、坑底场平、排水沟施工。

5.2 主要施工顺序

5.2.1完成西侧和北侧三级井点的设置及回灌井点的设置。完成西侧和北侧二排水泥搅拌桩止水。

5.2.2完成东侧二排水泥搅拌桩和钻孔灌注桩;完成南侧钻孔灌注桩和旋喷桩。

5.2.3基坑总体开挖:分三层开挖,第一层自然地面(假设±0.00)到-3.0m,第二层-3.0m到-6.3m,第三层-6.3m到-10.3m。

5.2.4开挖过程中,做好北侧和西侧放坡支护施工。 5.2.5 基坑开挖图顺序详见附图。

第 7 页

第六章 主要分部施工方法及要求

6.1 测量放线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依据,根据设计对本工程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要求,准确的将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测量规程要求进行控制线放样工作。

施工控制网的测设: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在距开挖基坑外边线3m处测设控制网的控制桩,控制桩是施工定位放线的依据,因此必须妥善加以保护,避免碰撞。控制网测设精度为:长度1/20000;角度±10″。控制网测设完成后,在自检基础上向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申请验线,通过后方准使用。

控制桩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具体为:用φ14钢筋头,刻划十字交点为座标点,用混凝土固定。

高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基点测设。高程控制点布置数量应不少于三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根据《工程测量规范》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6.2降水井点施工

6.2.1本工程基坑采用三级井点降水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为了确保井点降水效果,施工井管时,应将井点管孔扩至20CM左右,下部灌满中粗砂,顶部用粘土封堵。考虑到基坑范围较大,土方开挖时,可在基坑中间部位增设临时疏干井点,底板施工时,可置换为水平埋置式井点,井点位置可视降水效果和施工需要进行调整。

6.2.2 井点降水、回灌井点施工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6.3水泥搅拌桩施工

6.3.1 设计要求

本工程基坑西侧和北侧二排水泥搅拌桩止水桩及放坡支护。基坑东侧二排水泥搅拌桩和钻孔灌注桩进行支护。

深层水泥搅拌桩采用双轴深层搅拌机施工,叶片直径700mm,桩体纵向搭接200mm,横向搭接100mm,桩长16.5-18.0m,固化剂采用PO42.5水泥,水泥土的无侧限压强度不小于1.2MPa。

第 8 页

地面标高假设±0.00m,桩顶标高-1.5m,桩底标高-18.00m。 其他要求,详见支护设计图。 6.3.2 施工流程 6.3.2.1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应先整平,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处用粘土回填夯实,不得用淤泥土回填;

2、设备开机前应经检修、调试,检查桩机运行和输料管畅通情况; 3、开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其他外加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 6.3.2.2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应先整平,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处用粘土回填夯实,不得用淤泥土回填;

2、设备开机前应经检修、调试,检查桩机运行和输料管畅通情况; 3、开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其他外加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 6.3.2.3 施工放样

水泥搅拌桩桩位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用GPS或者全站仪进行测放,测放后用小木桩做标记,并做好向外引点,以备设备移位将其破坏时进行恢复。桩位测放完毕,用水准仪测量地面标高,反算出钻进深度以便控制钻进桩底标高。

6.2.3.4钻机就位

钻机导轨垂直于驳岸前沿线方向定位,采用倒退式施工方式。钻机通过导向拉索和移动导轨到达指定位置,对中桩位。当地面起伏不平时,采取措施使桩机设备保持水平。导轨下面需要加垫枕木或钢板,以保持钻机稳定。 6.2.3.5调整钻架角度

测量人员利用经纬仪或线锤垂吊交叉测量桩架垂直度,桩机操作人员通过铰拉钢丝绳调整桩架角度,使桩架垂直度达到规范要求。 6.2.3.6正循环钻至设计深度

地面标高约为+0.00m,设计桩顶标高为-1.5m,桩底标高为-18m。搅拌机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或桩架的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

第 9 页

向架切土搅拌下沉,使土搅松,借设备自重正循环进行钻进。下沉速度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钻进速度控制在0.5-0.7m/min范围内,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根据设计桩长,在钻杆上面做出标记,以控制钻进深度。 6.2.3.7打开高压注浆泵

在钻进一定深度之后开始配置水泥浆,水泥浆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并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备喷。

6.2.3.8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桩顶标高

搅拌头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使水泥浆自动连续喷入地基,搅拌机边喷浆边旋转边提升,提升时用桩机最低档位运行,以使水泥搅拌尽量充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桩顶标高(比设计要求桩顶标高高出50cm) 6.2.3.9重复上、下搅拌,完成“四搅二喷”

采用“四搅二喷’工艺,为使已喷入土中的水泥浆与土充分搅拌均匀,再次将搅拌头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要求深度后,再将搅拌头边提升边喷浆边旋转,重复搅拌直至完成设计要求的搅拌次数和喷浆量,上升至地面,制桩完毕。自桩顶到地面部分提升时,钻机仍然反循环空钻,直至上升至地面。 6.2.3.10移动钻机,下一根桩施工

成桩完毕之后,钻机沿着导轨移动至下一个桩位,重复以上施工。 6.3.3质量标准

1、水泥搅拌桩桩体现场取样的取芯率和芯样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钻孔取样数量为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三根;钻孔取样的取芯率不少于85%,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

2、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三根;)

3、水泥搅拌桩所用水泥和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水灰比和每立方水泥搅拌桩拌合体的水泥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经试验段施工所确定的参数。

5、搅拌头的转速、贯入及提升速度、着底电流和水泥浆流量等应符合试验段施工所确定的参数。

6、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第 10 页

6.3.4 注意事项

1、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2、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桩机桩位必须对中,对中偏差不得大于2cm。

3、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

4、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水泥浆不得离析,停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若停置时间过长,不得使用。

6、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7、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施工时因故停喷浆,宜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提升。若停机时间超过3h,应清洗管路。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

第 11 页

6.4 钻孔灌注桩

6.4.1 设计要求

基坑东侧二排水泥搅拌桩和钻孔灌注桩进行支护。基坑南侧采用一排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双排桩支护。

双排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均为900mm,砼强度等级为C30,纵向桩心距为1500mm,排距为2700mm;钻孔灌注桩排桩桩顶设置1100×800mm钢筋混凝土冠梁,桩顶锚入冠梁50mm,钻孔灌注桩主筋锚入冠梁的长度不小于1.0m。

前、后两排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梁连接,连梁横截面为900×600mm,拐角处采用连接板连接,冠梁、连梁(板)的砼强度等级为C30,并与冠梁和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连成整体。

钻孔灌注桩桩长、配筋、标高及连梁、冠梁配筋见设计图。 6.4.2 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孔→清孔→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养护→质量验收 6.4.2.1测量放线:

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点及坐标配合总包方测放控制桩位及主轴线。并经复核无误后,按桩位平面布置图用校检的钢尺测放桩位,用钢钎插孔灌入石灰,放桩误差控制在2cm以内。 6.4.2.2埋设护桶

钻机就位前,先平整场地,铺好枕木并用水平尺校正,保证钻机平稳、牢固。在桩位埋设6~8mm厚钢板护桶,内径比孔口大100~200mm,埋深1~1.5m,同时挖好水源坑、排泥槽、泥浆池等。 6.4.2.3钻孔

1、钻孔灌注桩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以便选择合适的成桩工艺。当需提高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时,可采用成桩后桩底/桩侧压浆的施工工艺,其单桩承载力应采用静荷载试验确定。

2、钻孔灌注桩以泥浆护壁成孔时,钻孔内泥浆面应始终保持高于地下水位以上。泥浆宜选用塑性指数高粘性土制备,或选用膨润土,必要时添加外加剂提高泥浆的性能。

第 12 页

6.4.2.4清孔

1、当灌注桩孔深达到要求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清孔(见图5-2)。在下放钢筋笼及导管安装完毕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1)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和孔径。 2)二次清孔沉渣允许厚度 6.4.2.5钢筋笼制作、放置

1、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见图5-3),主筋净距应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加强箍筋宜设在箍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

2、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外径大100mm以上。

3、钢筋笼的焊接搭接长度应按照规范要求,焊条根据钢筋材质合理选用。 4、钢筋笼的安放应吊直扶稳,对准桩孔中心,缓慢放下。 6.4.2.6混凝土浇筑

1、二次清孔结束后应在30min内浇筑混凝土,若超过30min,应复测孔底沉渣厚度。当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厚度时,则需利用导管清除孔底沉渣至合格,方可灌注混凝土。

2、混凝土浇注应使用导管,导管内径宜为200mm~300mm。导管可采用丝扣或法兰盘连接,施工前导管应试拼接和试压,以保证连接后整根导管垂直,使用时不破不漏。

3、浇注混凝土前,应在导管内于泥浆面以上吊装隔水塞。

4、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在同一根桩只能用一种品牌等级的水泥。

5、桩顶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应保证凿除桩顶浮浆后达到设计标高时的混凝土能符合设计要求。 6.4.3标准工艺要求

1、桩位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0.4d。 2、垂直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1.0%。 3、桩径及桩长:满足规范要求。

第 13 页

6.5高压旋喷桩施工

6.5.1设计要求

1、本工程基坑南侧采用一排旋喷桩阻水,钻孔灌注桩双排支护。

2、旋喷桩桩直径为750mm,钻孔直径为80-130mm,固化剂采用PP42.5水泥,水灰比为1.0-1.2,采用二重管法,搭接250mm,桩长16.5m,其他技术参数由试喷试验确定。水泥掺入量可根据室内试验确定,建议采用35%左右。

3、桩排大样图详见设计图纸。 6.5.2 施工流程

正确制定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是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的关键。

土层引孔 工程钻机就位 测量放线定位

6.5.3 施工步骤

1、定位放线:根据布桩的类型决定施工方法和工序,再桩位放线并按不同桩型的标记布设孔位。

2、钻机引孔。钻机根据布设的孔位,先行施工导孔。

3、终孔深度应至设计高度,终孔前应及时报告现场技术人员,并由相关负责人员签字后方可终孔。孔径应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不塌孔。

4、旋喷机在已成的孔前定位,检查全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即在地面上给喷管通水(高压水泵和泥浆泵),有无漏水,压力能否达到施工要求。同时检查高

旋喷机就位 制浆 下注浆管 超高压注浆提升 冒浆 冲洗移位 排浆 桩顶回灌 第 14 页

压泥浆泵是否正常。

5、将喷管下至孔底并达到设计深度,当喷嘴达到设计标高后,就可以由下而上进行喷射注浆。

6、喷射施工完毕后,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通常把浆液换成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和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除。

7、全系统运行顺序:启动高压泵→待喷管旋转数圈后→不提升喷管,停留在底部旋转1~2分钟→旋转提升→提升至预处理高度(标高),高压泵喷射水泥浆液→向上提升喷管至预处理高度后,关停泥浆泵,提出喷管至地面→清洗钻具,移机至下一孔位。

8、整个施工过程应以旋喷机为主,其它人员和设备密切配合,服从指挥和调遣。

6.5.5常见问题、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常见 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喷浆○1喷射方法与机具没有根据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2喷浆设备出现故障(管路堵塞、串漏、○卡钻) 固结体3拔管速度、旋转速度及注浆量没能配○强度不匀、缩颈 合时,造成桩身直径大小不均,浆液有多有少 4喷射的浆液与切削的土粒强制拌和不○充分、不均匀,直接影响加固效果 5穿过较硬的粘性土,产生缩颈 ○方法和机具 2喷浆前,先进行压浆压气试验,一切正常后○方可配浆,准备喷射,保证连续进行。配浆时必须用筛过滤。 3根据固结体的形状及桩身匀质性,调整喷嘴○的旋转速度、提升速度、喷射压力和喷浆量 4对易出现缩颈部位进行定位旋转喷射或复○喷的办法 5控制浆液的水灰比及稠度 ○6严格要求喷嘴的加工精度、位置、形状、直○径等,保证喷浆效果 1安全阀和管路接头处密封圈不严而有○压力上不去 泄漏现象 2泵阀损坏,油管破裂漏油 ○

应停机检查,经检查后压力自然上升,并以清水进行调压试验,以达到所要求的压力为止 第 15 页

3安全阀的安全压力过低,或吸浆管内○留有空气或密封圈泄漏 4栓赛油泵调压过低 ○1喷嘴堵塞 ○压力骤然上升 2高压管路清洗不净,浆液沉淀或其他○杂物堵塞管路 3泵体或出浆管路有堵塞 ○1应停机检查,首先卸压,如喷嘴堵塞,将钻○杆提升,用铜针疏通 2其他情况堵塞应松开接头进行疏动,待堵塞○消失后再进行旋喷 1放桩位点时应钎探,遇有地下埋设物应清除○或移桩位点 钻孔沉管困难偏斜、冒浆 1遇有地下埋设物,地面不平不实,钻○杆倾斜度超过1.5% 2注浆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差较多 ○2喷射注浆应先平整场地,钻杆应垂直,倾斜○度控制在1.5%以内 3利用侧口式喷头,减小出浆口孔径并提高喷○射能力,使浆液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当,减少冒浆 4控制水泥浆液配合比 ○旋喷桩在水泥浆液与土搅拌混合后,由于浆液的析水特性,会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因而造成在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其深度随土质浆液的析水性、固结体的直径和长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在旋喷桩施工完毕,将固结体顶部凿去部分,在凹穴部位用混凝土填满或直接在旋喷孔中再次注入浆液,或在旋喷注浆完成后,在固体的顶部0.5~1.0m,在原位提杆再注浆复喷一次加强 固结体顶部下凹 6.5.6 施工技术要求

1、孔位偏差:实际桩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大于50mm; 2、钻孔垂直度偏差值:1%; 3、桩径容许偏差:50mm;

4、水泥用量450kg/m3,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1.0,。

5、压力控制:气压不小于0.7MPa,气体流量3.2M3/min,水泥浆浆压力25-30mpa,旋喷喷提升速度15-20cm/min左右。

第 16 页

6.6自然放坡支护

6.6.1 设计概况

1、本工程西侧和北侧采用二排水泥搅拌桩阻水三级放坡插筋支护方案。 2、本工程自然地面假设标高为±0.00m,基坑底标高为-10.3m,开挖深度为10.3m。采用三级放坡支护,坡比为1:1、1:1、1:1。

3、第一层操作平台标高为-1.5m,第二层操作平台标高为-6.0m,基坑底标高为-10.3m。

4、放坡坡面图详见设计图纸

5、放坡各侧基坑坡面采用φ6钢筋网片(200×200mm)C20喷射细石混凝土(厚8CM)护坡喷射细石混凝土需分层进行施工。

6、插筋纵横向间距均为1.5m,梅花形布置,插筋与长度为300mm直径16一级钢“#”字箍焊接,横向设置压顶筋。 6.6.2 支护布置图

详见设计图纸。 6.6.3 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开挖工作面→修整坡面→放线定位→钻孔→放筋(直径25,长度7m)→注浆→挂网→砼喷射→砼面层养护。 6.5.3.1 开挖工作面

1、分层完成土方开挖工作,第一层标高为±0.00~-1.5m,第二层标高为-1.5m~-6.0m,第三层标高为-6.0m~-10.3m。

2、每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护坡工作。 6.5.3.2 休整坡面

1、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同时进行边坡修整。边坡修整主要靠挖土机完成,人工配合铲除松散的土块、石块,使之满足设计边坡坡度要求。

2、每次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5m,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坡面休整。 6.5.3.3 钻孔

1、按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放出每一个插筋的位置,在插筋位置进行钻孔,要求钻孔直径为100mm,深度为7m。

2、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时,要注意钻进速度,避免“别钻”。要把土充分倒出后再拔钻杆,这样可减少孔内虚土,方便钻杆拔出。

第 17 页

3、采用湿作业法成孔时,要注意钻进时要不断供水冲洗,始终保持孔口水位,并根据地质条件控制钻进速度,一般以300—400mm/min为宜,每节钻杆钻进后在接杆前,一定要反复冲洗,直至益出清水。

4、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杆平直,待钻至规定深度后继续用水反复冲洗钻孔中泥砂,直至溢出清水为止,然后拔出钻杆。

5、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100-200mm,以防深度不够。 6.5.3.3 插筋放置

1、插筋纵横向间距均为1.5m,梅花形布置,插筋与长度为300mm直径16一级钢“#”字箍焊接,横向设置压顶筋。

2、插筋为直径25的三级钢筋,长度为7m。 3、详见设计图纸 6.5.3.4 注浆

1、注浆为水泥砂浆,注浆团结体的强度不低于20MPa。

2、注浆时,将导管缓慢均匀拔出,但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表面之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排出。 6.5.3.5 挂网

钢筋网片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与坡面间隙不应小于3cm,搭接时上下左右一根对一根搭接绑扎,搭接长度应大于30cm,并不少于两点点焊。钢筋网片借助于井字架与插筋外端的弯勾焊接成一个整体。 6.5.3.6 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为80mm,强度等级为C20,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同一段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壁上垂直插入短钢筋作为标志。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进行养护。 6.5.3.7 混凝土养护

采取麻包保温覆盖养护。

第 18 页

6.6.4 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 6.5.4.1质量标准

内容 喷射砼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 孔深允许偏差 孔距允许偏差 钢筋保护层厚度 土钉倾角偏差 挂网时网片距坡面 6.6.4.2质量保证措施

1、修坡时专人进行测量,确保不吃槽。 2、打入插筋时由专人配合及检查。

3、注浆时要严格按配比搅浆, 要进行二次、三次补浆直到注满。 4、喷砼时, 由专人检查网长及标志杆的安装。

标准 ±20mm ±50mm ±100mm ≥25mm ±5% 3###(((4cm 第 19 页

6.7土方开挖工程

6.7.1概况

1、本工程自然地面假设标高为±0.00m,基坑底标高为-10.3m,开挖深度为10.3m。采用三级放坡支护,坡比为1:1、1:1、1:1。

2、第一层操作平台标高为自然地面(+0.00~-1.5m),第二层操作平台标高为-1.5m~-6.0m,第三层标高为基坑底标高为-6.0~-10.3m。(具体见设计图纸) 6.7.2 施工前提条件

1、完成基坑北侧、西侧双排水泥搅拌的阻水施工工作。

2、完成三级井点降水设置工作,水位降至基坑50CM-100CM以下。 3、完成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4、人员、机械设备到位。 6.7.3 施工机械及人员选择

根据现场情况,土方开挖单位投入3台全自动挖土机挖土,15台自卸车配合场内土方运输倾倒,我项目部将安排20名工人配合机械挖土,同时对基坑进行人工清槽,确保一次性到位。 6.7.4挖土平面图及坡面图

详见设计图纸及附图 6.7.5 施工流程及施工要点 6.7.5.1施工流程

1、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交替进行的办法。每挖1.5m深进行边坡休整,如土质不理想,必要时进行挂网抹灰的护坡施工,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坑底。

2、具体流程如下:土方开挖工作务必保证后续工序的正常展开,不得延误工期。每个施工区的流水作业作如下图:

井点抽水并达到

机械挖运土方 基坑验槽 人工开挖积水坑、

第 20 页

每段作业如下图:

6.7.6 土方开挖路线 1、垂直开挖方法

A、机械挖土分三大步进行,第一步挖-1.5m,第二步将退台放线后挖至-6.0m位置,第三部外出挖除预留土层人工清理-10.0m位置(预留30CM人工开挖)。

B、考虑到场地图纸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在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规律:遵循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根据基坑形成合理分块、分段、每一层的挖土深度最大不得超过1.5m。 2、水平开挖方法

A、所有开出的土方在甲方指定地点堆放。

B、根据实际情况,土方开挖根据不同的标高,采取不同的开挖运输路线。第一层自然地面(假设±0.00)到-3.0m,第二层-3.0m到-6.3m,第三层-6.3m到-10.3m。

C、开挖路线顺序详见附图。 6.7.7 施工注意要求

1、基坑边2m范围内严禁堆载,2m外的堆载(包括土方、施工机械等)必须不大于15kPa;基坑周边严禁行走汽车。

2、基坑开挖应符合设计标高,坑底不得有积水、浮土、扰动,保持原土结构状态。

3、严禁超挖扰动基底土壤,对超挖部分,应修整成型后采用1:1砂石进行回填夯筑密实。

4、基底标高挖土允许偏差:±30mm;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基坑长度宽度允许偏差:+300 mm、-100mm。 6.7.8 安全措施

1、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

2、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必要时,视工地地质条件,底部应铺设建筑垃圾、卵砂、道渣或铺以枕木、钢板或路基箱垫道,防止作业时下陷;在饱和软土地段开挖土方,应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设备下陷或基土产生侧移。

3、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

第 21 页

4、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5、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6、冬期、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保证行车安全。 7、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2m高防护护栏,并要设置一定数量临时上下楼梯。

6.8 截、排水系统工程施工

1、地面采用止水坎以防地表水流入基坑 ,止水坎高400mm,顶宽200mm,底宽400mm。止水坎采用砖砌筑而成。

2、自然地面采用水泥砂浆防护,厚度50mm,宽度2m,排水坡度大于2°。 3、土方开挖前,分别在基底及基坑四周设置250×300排水沟,基底排水沟每隔30m距离设置一个集水井。排水沟直通集水井,集水井截面尺寸为1000×1000×1000,集水井用砼制作,壁厚200。且排水沟到每个集水井做成1%坡度,开挖前必须疏通排水沟,保证污水能顺利排到集水井中。

4、土方开挖时可将污水直接抽排到基底排水沟,通过排水沟直接排放到各集水井中,再通过污水泵从集水井直接把污水抽排至基坑四周排水沟,最后集中把污水抽排至临近污水排放管道。

第 22 页

第七章 基坑监测措施

7.1施工监测

本工程由业主委托专业的基坑监测单位实施监测,具体基坑监测见平面布置图,但须注意整个监测过程必须与土方开挖施工同步。

基坑土体开挖施工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加强对基坑支护结构、坑外水位量、邻近建(构)筑物,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基坑内外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 7.2监测内容

7.2.1护桩位移与沉降监测

支护桩顶部每隔12—15米布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坐标法。在远离基坑影响区域外设立3个一级基准点,构成平面三角网。对三角网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数据采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处理,得到基准点的高精度坐标。在上述监测点附近布二级监测工作基点,每次监测时,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准点上,测量出工作基点平面坐标,再根据工地通视情况将仪器架设在其中的任一个工作基点上,测得各监测点的平面直角坐标,通过两次观测所测得各监测点坐标之差即可得知这两次期间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7.2.2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观测支护结构各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用以监测支护桩或土体的变形。当测出支护结构在没有外界荷载作用下位移急剧增大则表示土体临近破坏。

其测量方法如下:

1、在预定位置钻孔埋设测斜管,管周用砂浆填充,测斜管内壁有两组互成90°的纵向导槽控制测试方位。埋设时,应保证让一组导槽垂直于基坑边,另一组平行于基坑。

2、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垂直于基坑边的一组导槽缓缓沉放到测斜孔底部,停留10分钟左右让测斜仪探头的温度与测斜孔中的水温一致,然后从测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0.5米测读一次直至管口。为提高测量精度,消除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逐段正、反方向各测读一次,计算得到相对于铅垂位置的水平偏移量沿深度的分布。并用全站仪测量孔口位移来校核测斜仪的测量值。 7.2.3坑外水位测量

第 23 页

按设计要求位置在基坑内外进行观察,采用电子水位计测量水位到管顶的距离,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水位管顶高程,从而计算出水位高程。 7.2.4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在基坑紧邻建筑物的地方埋设1-2个观测点,并在开挖前对其进行观测,作为基点以便与日后测量比较分析。 7.3观测频率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稳定初始值,且不应少于2次; 从基坑土方开挖期间,每1~3天观测1次,稳定后每5~7天观测1次。 当大暴雨、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工作以仪器测量为主,并与日常逻视工作相结合,施工期间,做好现场监测点的保护工作,每次监测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发现有位移,要按布网时的测量精度灰复。

施工中要及时观测和反馈信息,定期分析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报告存在问题,监测报告每周报送业主和监理,

由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变化,具体测量时间、测量次数将根据施工场地条件、现场工程进度、测量反馈信息和工地会议纪要相应调整。 7.4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 7.4.1监测警戒值

支护结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对周边道路及地下管道进行保护,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周边的建筑物(特别是东侧、西南侧和北侧建筑物)和基坑围护结构进行变形监测,桩顶最大位移监控预警值为40mm,地面最大沉降监控预警值为40mm;坡顶最大位移监控预警值为50mm,地面最大沉降监控预警值为50mm。 7.4.2 监测报告

测量完毕,将实际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若发现位移变化较大,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供报表。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2天内提供报表一式四份。测量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观测报告。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监测报表的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工程概况,内容包括工程进度概况和本次监测内容时间等。

第 24 页

2、监测主要结果,给出各项目监测结果的最大值,判别是否达到警戒值。 3、分析、评价或建议。对监测结果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建议意见。 4、附图表:

5、各项目观测结果表 6、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回顾和总结,监测总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所用仪器设备、执行的标准依据3、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4、监测结果、监测结论

第 25 页

7.4.3 监测程序

经过设计和监理审批的监测方案 现场数据采集 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监测 信息 入库 监测成果内部审核 数据超预警值 48小时内提交成果报告 立即通知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 同时上报安全监督机构、质量监督机构、市科技委办公室、市建管处 执行超预警值方案,加密监测频率 执行调整后监测方案 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协助分析变形原因 根据工程情况调整监测方案 不安全 业主、专家组判定工程是否安全 执行超预警值方案,加密监测频率 停止施工,启动抢险预案 第 26 页

第八章 基坑应急救援预案

8.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8.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定期评审 未发生 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配备应急物资、设备 发生 实施应急预案 组建抢险队、救护车 进行评审、修订 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编制应急预案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8.3基坑施工存在的危险因素

8.3.1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 8.3.2支护桩侧向位移

8.3.3受到应力的影响基坑坑底隆起。 8.3.4地质复杂发生涌砂涌水。 8.3.5帷幕桩渗水与漏水事故 8.3.6高空坠物

第 27 页

8.4预防、应急措施。 8.4.1基坑坍塌滑坡 1、预防措施

① 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②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

③ 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④ 坡顶严禁堆积荷载,

⑤ 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排水沟;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砼保证稳定。

⑥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

①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 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③ 会同相关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④ 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

⑤ 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⑥ 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 8.4.2支护桩侧向位移 1、安全预防措施。

① 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② 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2、应急措施:

①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第 28 页

8.4.3基坑坑底隆起 1、安全预防措施

① 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② 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③ 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

④ 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祥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 2、应急措施:

①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 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 ③ 回填注浆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8.4.4 涌砂涌水 1、安全预防措施

① 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桩间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

② 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 ③ 加强量控监测、对量测数据进行审查对比,密切关注围桩的变形情况。 ④ 监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 2应急措施:

①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人员进行疏散。 ② 在涌砂处打设Φ42 注浆孔注浆加固;在涌水处采用M10浆砌片石围堰,边用抽水机将突水排出,然后回填干砌片石,注浆加固。 8.4.5高空坠物

① 作好基坑四周围闭工作,在基坑坡顶和基坑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护栏安全网;

② 为防止地面杂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边护栏下缘设置踢脚板。

第 29 页

8.5 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8.5.1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 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组 员:

8.5.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是项目部的非常设机构。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共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8.6事故报告 8.6.1事故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8.6.2紧急通讯联络

紧急报警电话 110 紧急救援消防电话 119 急救中心电话 120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电话 122 8.6.3事故报告程序

1、发生上述事故后现场施工员应立即向工区负责人汇报,工区负责人接到报告的同时向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19、120、122以及其他相关救援电话联系增援。

2、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领导组组长,组长接报后根据报告的情况判断事故的级别下达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勘察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就近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实施应急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汇

第 30 页

报。

3、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 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4、应急救援

1)各工区在发生事故向队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报告的同时,应组织有一定救护常识的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或护送伤员去医院救治,保证第一时间的救护工作。

2)抢救被堵人员时,可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听取回声,并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对被堵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用掘小巷或绕道通过的方法接近遇险人员。

3)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破土块。

4)各抢险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命令,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8.7后期处置 8.7.1善后处理

由善后处理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妥善处理。 8.7.2调查、总结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

第 31 页

第九章 安全、文明、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9.1安全生产措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生产必须安全,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地施工,制定如下措施:

9.1.1进入现场的施工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建立和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职工进行上岗教育。

9.1.2认真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法规,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9.1.4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工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检查督促项目的安全生产。

9.1.5开工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开工后,施工人员必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进行安全活动。

9.1.6进入工地必须戴安全帽,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用品,在进行挖掘作业时,操作手应注意避让清底、修坡人员和运输车辆。挖掘机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非施工人员禁止进入现场,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喝酒。

9.1.7特殊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建立工地电工,机修工夜间值班制,加强机械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转管理。

9.1.8挖掘机和载重车辆的停机点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杜绝坡道停机、停车,坡道挖掘应由专人指挥,车辆进出大门和施工场区内行驶时车速应控制在5KM/h以内,行驶途中应注意安全礼让。进出车路口应设专人疏导交通,确保车辆行人安全。

9.1.9基坑开挖同时在四周转角处设置逃生通道,采用钢管搭设,宽度1500,踏步高度150,扶手高1200,平时也作为生产通道,在各区段开挖基坑的中间部位各设置一个平时施工通道,通道做法同逃生通道。

9.1.10机械设备应由机修人员修理,杜绝机械事故隐患。 9.1.11做好现场的保卫,防火工作,配制必要的消防器材。

9.1.12基坑边设置1.5m高防护栏杆,并悬挂危险标志,任何人不得在基坑边和陡坡下休息停留。

第 32 页

9.1.3为防止塔吊臂碰撞保护架,现场必须设监管人一名,负责监督保护架边堆放及吊运材料。

9.2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9.2.1施工用电管理

根据本工程规模和使用安全,确定本工程施工,生活的总用电量。 建立健全用电组织管理措施:熟悉,掌握工地上所有线路,设备用电情况全过程,建立用电规章制度,坚持执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维护检测制度,对用电设备检查各部位用电安全情况。加强用电管理,掌握用电知识,搞好用电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工地上的安全教育的同时,着重要强调对施工用电的教育,对进场职工,尤其是外地来新工人更为重要,并配备必用的电测仪等防护用品。

9.2.2对专业电工安全用电要求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有设备的性能,操作和检查电气装置和各种保护设施完好率,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对变压器或变电所要有专管制度,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对移动用电器设备迁移的电源处理要符合规范用电标准。 9.2.3配电间设备的安全

配电室要求:门应上锁,并挂有“高压电危险“的警告牌。

架空线路安全要求:配电线路必须满足发热,机械功能,电器损失,短路故障保护等。架空线路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或钢筋上,宜采用混凝土或木杆。架空线用截面必须满足用电负荷要求,架空

线每根只允许一个接头,架设高度不小于2.5米。 9.2.4电缆线路安全要求

电缆干线应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操作损伤或介质腐蚀。

电缆埋深不小于0.6米,面铺砂加砖等覆盖保护层,穿越车道及引出地面2米高处用钢管套保护。

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绑扎。 9.2.2配电箱安全要求

第 33 页

总配电箱应设在近电源,分箱应装在近用电设备或用电区向;配电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工作零线接线端子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金属箱体和金属底座及外壳,必须做好保护零线,配电箱必须有防雨和防潮措施。配电箱内必装两级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设备应用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习“一机一闸一保护制”。设备与照明分闸,所有配电箱均双开门,并上锁,有专人负责保管,实行经常检查。检修制度。

9.3文明安全措施

文明施工是现代化施工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城市文明的需要,所有在施工现场应做好以下工作:

9.3.1建立工地施工责任制,自上而下的分级落实,分级管理。 9.3.2现场施工实行标准化管理,工作人员佩带胸卡。 9.3.3加强现场用水管理,搞好排水系统。 9.3.4严格遵守有关市容,交通,卫生等规定。

9.3.5机电设备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确保电器机具的正常运转。各种机械设备9.3.6均设有保护装置,机体各部位完整,设随机开关,各种保险装置齐全,机体设接地保护。

9.3.7严格施工人员管理,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与合理布设。 9.3.8工地现场作好施工标识。

9.3.9各种材料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一目了然。 9.3.10搞好内外团结,主动搞好工地周边关系。 9.3.11夜间施工应减少施工噪音,避免对周边居民影响。

9.4土方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9.4.1对现场产生的噪音、扬尘等污染采取以下措施,以减轻各种污染及噪音扰民。

9.4.2做好施工道路清扫洒水减少道路扬尘。协调好与环卫部门的关系,在指定路线及时间内行驶,保证道路畅通,并送到指定地点。出土口设置清洗池,土方运输要保证工程四周道路的文明卫生。

9.4.3现场不能因行车尘土飞扬,在挖土期间现场道路安排专人洒水。 9.4.4挖掘机装车不得过满(运输车上土方堆放最高点不得高于槽帮50㎝,边缘16,低于槽帮10㎝。

第 34 页

9.4.5确保土方运输沿线道路清洁,在运输道路两旁派专人及时清扫运土车遗落的尘土,保持市政道路清洁。

9.4.6车辆出口外20m内设专人清扫马路、洒水,防止扬尘污染。派专人沿途巡视,发现遗洒立即组织人员清扫。

9.4.7增加环保意识,对参加施工人员经常进行环保教育,将扰民程度降到最低。

第十章 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10.1施工进度计划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工程计划于2013年12月20日开工,计划于2014年3月1日结束,工期约70天。(详见进度计划表)

10.2工期保证措施

10.2.1施工进度的控制

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是一个循环渐进的动态控制过程,施工现场的条件和情况千变万化,施工项目经理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各种信息,不断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进度拖后,要分析原因,并系统分析对后续工作会产生的影响。

建立严格的施工日记制度,逐日详细记录工程进度,质量、设计修改、工地洽商等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过程必须记录的有关问题。

坚持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由工程施工负责人支持,各专业工程施工负责人参加的工程施工协调会议,听取关于工程施工进度的汇报,协调工程施工外部关系,解决工程施工内部矛盾,对其中有关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计划调整意见。

各级领导必须“干一观二计划三”,提前为下道工序的施工,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准备,确保工程一环扣一环地紧凑施工。对于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项目、关键工序,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必要时组织有效力量,加班加点突破难点,以确保工程进度计划的实现。 10.2.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在施工生产中影响进度的因素纷繁复杂,如设计变更、施工技术、资金、机械、材料、人力、水电供应等等,要保证目标工期的实现,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

第 35 页

预防和克服上述影响进度的诸多因素,其中从技术措施入手是最直接有效地途径之一。

1、设计变更因素

此因素为进度执行中最大干扰因素,其中包括改变部分工程的功能引起大量变更施工工作量,以及因设计图纸本身欠缺而变更或补充造成增量、返工,打乱施工流水节奏,致使施工减速、延期甚至停顿。针对这些现象,项目经理部要采取主动姿态,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前预控,把影响降到最低。

2、保证资源配置

劳动力配置:在保证工程劳动力需求的条件下,优化对工人的技术等级、思想、身体素质等的管理与配备。流水作业方式以均衡流水为主,以利施工组织,对关键工序、关键环节等影响工程工期的重要环节配备足够的施工劳动力。

材料配置: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时进货,做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要使现场无太多的积压材料,以便有更多的场地安排工程施工。建立有效地材料市场调查、采购、供应部门。

机械配置:为保证工程的按期完成,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不仅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使用,还要保证有效备用。另外,要做好施工机械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修,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资金配备:根据合同条款申请工程款,并将预付款、工程款黑分配于人工费、 材料费等各个方面,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

后期保障:后勤服务人员要作好生活服务供应工作,重点抓好吃、住两大难题,工地食堂的饭菜要保证品种多,味道好,同时开饭时间要随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

3)技术因素

实行工种流水交叉,循序跟进的施工程序,抢工期期间昼夜分两班作业。 发扬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力应用、推广“三新项目”(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国际标准、TQC、网络计划、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或工具为本工程施工服务。

第 36 页

第十一章 相关附件

11.1 井点降水、回灌井点方案 11.2 工程支护计算书 11.3 土方开挖路线图 11.4 基坑施工进度计划 11.5支护设计图纸

第 3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