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克服人性的弱点分清感性与理性

2023-11-26 来源:小奈知识网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克服人性的弱点分清感

性与理性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五色会让人的眼睛盲了,五音会让人的耳朵聋了,五味会让人的嘴巴很舒爽,骑在马上去打猎会令人心发狂,非常难得的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的行为有所妨碍。所以圣人做事为的是充实自己的肚腹而不是为了耳目感受,所以会远离那些而选取这些。

盲是指看不见了、瞎了。但在现实中我们还有个词叫睁眼瞎,我们经常说的睁言瞎有两种:一种是眼皮可以正常的睁开,但是眼睛有毛病看不见东西;另一种就是看得见但是看不到。什么叫“看得见但是看不到”呢?有两种情况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看不懂。看不懂就是知识水平有限,即使看到了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含义;二,视而不见。视而不见就是心思被另外一些东西所占据,所以对于其他的不是他所关心的事情统统视而不见。首先,这里说的目盲是五色导致的目盲,也就是说在目盲之前是能看见五色的,所以这里的盲肯定不是指真瞎而是睁眼瞎而且还是睁眼瞎中的看得见但是看不到的情况。其次如果是视而不见,那么就必须有某种东西吸引人的注意力,使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其他的东西,但是五色能有什么东西有这么大吸引力呢,要知道老子作《道德经》时连纸张笔墨都没有发明,写字还是用刀刻在竹简上,需要用到色彩的美术就更没有了,当时唯一的美术是壁画而且还很粗糙,所以五色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足以让一个人把所有的精力在某一个时间段都集中在这上面。(美色是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的,但美色是指美女,跟五色没有关系)。所以这里的盲应该就是指看不懂。五色指的是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种颜色相互组合就可以变化出各种缤纷的色彩,但是组合变化出的色彩就不再是原来的色彩了,很难再用原来的颜色来对它们进行归类,有时

候组合出来的两种色彩很近似但又确实不同,所以五种色彩相互组合之后可以得到的结果是千变万化的,以当时人们的水平是没有办法掌握的所以是看不懂的。(以当时的水平稍微精准一点的度量衡都做不到,所以根本弄不清楚各种颜色要如何配比才能形成哪种颜色。)这就好像这个缤纷的世界,有时左右事情发展的因素就只有这么几种,但是这几种因素一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千变万化的让人没有办法事前洞悉,这时候事情的发展变化就没有办法准确预料了,这就是瞎了,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好了。所以五色在这里代表的是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是五彩缤纷的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眼花缭乱的东西是很难让人看懂的。看到了却看不懂那就跟瞎了没看到没有区别,所以说“五色令人目盲”。

聋是指听不清楚了但不是完全听不见而是只要声音足够大就能听清楚,聋大多数都是指我们平时说的耳背而不是指完全失聪。首先“五音令人耳聋”是指五音导致了人的耳聋,所以耳朵是能听到五音的。所以“五音令人耳聋”不是听不见了而是一般的想要传播出去的声音被五音盖住了导致听不清了但是如果想要传递的声音足够大还是能听清的。那么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一,噪声太大把其他的声音覆盖了导致其他的声音不能被听清;二,听声者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听他想听的声音上,然后自动会把一些其他的不被关注的声音过滤掉导致这些被过滤掉的声音不被听到,这就叫听而不闻。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音律的五个声音,是从乐器上发出的非常和谐美妙的声音,所以五音不会是噪音,所以这里的聋就是指听而不闻。听而不闻跟视而不见一样都必须有一样非常让人感兴趣的事情高度吸引人然后让这件事情占据人们所有的心思、时间和精力,使把心思花在这件事情上的人对其它的事情没有兴趣也不关心才会对其他的事情听而不闻。五音能不能有这样的魔力呢?有,因为五音出自乐器,五音协作就是美妙的乐曲,而听乐曲是一种娱乐一种享乐;如果自己想精通五音并希望自己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就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了,所以一个五音爱好者可以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致使他对其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导致对其他的声音听而不闻。所以

五音之所以会令人耳聋就有两种情况:一,迷恋于对五音的享乐,而对其他事情不再过问,这跟迷恋美色是一样的,是一种贪图享乐的表现;二,迷恋于五音的美妙让自己沉浸于五音艺术的造诣上,也就是自己就想做一个音乐大师,所以对其它都不感兴趣了。按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前一种是不可取的,但是后一种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但是在古代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前一种叫耽于享乐后一种叫不务正业,因为士大夫的正业是修身与治国(不管儒家还是道家都讲修身与治国,只不过儒家讲究积极有为而道家讲顺道而为),中国古代的礼乐是配合政治的,礼乐之官也是要参与国政可以叫大夫的,所以不能因五音而废对其它国政的关注。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都可以习学琴棋书画,但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些都是末技。中国古人讲的修身从来都没有艺术的事情,不是有艺术气息的人就是有修为的人,而是有治国之才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才是高人,所以五音这些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被认为是迷惑心志的事情,即使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广为人传颂大家所歌颂的也是他们这种超然物外以心相交的高超情怀。所以,一个人只要是迷恋于五音(不管是因为哪种情况而迷恋)而失去对其他事情的关注都是不可取的。五音代表美妙的东西,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人迷失心智而让人对其他一些重要的东西失去兴趣甚至失去感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找回自己的心智,使自己的心智足够强大就不会被迷惑。

爽肯定不是伤的意思,如果五味可以让人吃了以后口伤,那些专门以品菜、品酒为生的人肯怕早就没有味觉了。爽是指舒服,顺畅。口爽就是吃的很顺爽、很舒服。所谓吃的很爽就是吃的很好、很高兴,食物一下子就溜到肚子里去了。吃的不爽就是吃的不好,难以下咽。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每年春节贴对联的时候,厨房下都会贴上一个贴子上面就是四个字“五味调和”或者是“五味清香”,这说明用这五味就可以调出所有的美味。美味的东西自然会让人吃的很爽也吃的很快,可是如果一个人一直都是吃美味的东西时间长了他的嘴巴也会吃的很刁,到哪一天如果没有美味吃了那就不爽了,不爽了

就会难以下咽,就会吃不下去。“五味让人口爽”就是“美味吃多了就会让人的嘴巴变得很刁的意思”。用五味调出来的美食,每一件都是为了最切合人们的味蕾而专门调制出来的,虽然每一个人喜爱的味道都不一样但是五味却可以做到专门为每一个人调制适合他个人口味的美食,当然这些美味会让人的味觉感到舒服了。这些专门钟对一个人调制出来的美味就像是专门针对这个人的阿谀奉承一样,精确而让人没法拒绝,久而久之接受这些阿谀奉承的人就再也听不进去不好听的话了。但是从营养上来说、从人体的需要来说,经过五味调制的食物与没有经过五味调制的食物如果原材料一样的话他们的营养有区别吗?这些制造出五味的调料本身有营养吗?没有。那么如果一种东西对人体特别有好处而且是人体必需的但就是不好吃,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因为吃起来不爽就可以不吃吗?肯定不行,比如说药。相同的道理,经过修辞包装的阿谀奉承的话有营养吗?是人们必需的吗?没有,不是。所以人们最该听的对人们有好处的是实话是有道理的可以帮助人们面对实际问题的实话,而实话都是不好听的,是难以下咽的。“五味令人口爽”就会让人的嘴巴变得越来越刁越来越适应顺口的东西而讨厌不顺口的东西,但是并不是不爽的难以下咽的东西就不要吃,因为吃东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口爽而是因为自己的身体需要。这就像人们处事一定要摆正心态,看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别人说话好听如果他说的话是对自己有益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这当然要听;别人说话不好听,如果他说的话是对自己有益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那也得听。一件事情如果让自己很舒服而且对大家也有好处,那么这件事情当然可以做,如果这件事情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但是对大家对国家有正面的意义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就不去做吗?这显然不行。不能让五味把自己的嘴巴养的这么刁,爽的就吃不爽的就不吃。这就是“为腹不为目”。

驰骋畋猎就是骑马打猎,骑马打猎的过程就是一群人发现猎物追逐猎物最后捕获猎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目不斜视的盯住猎物一往无前不惧危险不顾后果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猎物咬死然后吃掉,所以可以用“心发狂”来比喻。围猎的过程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

“狂”就是指发疯的狗,发疯的狗什么都不怕不计一切后果,逮着谁就要咬谁。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在他们追逐猎物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在田猎时追逐猎物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一个值得追逐的猎物之后大家都会过来围追堵截。一但这个过程来到,所有参与的人都会眼睛发红热血上冲,一门心思的就是要把这个猎物猎到手绝对不能输给别人,所以其行为看起来就会很发狂不计代价。人们在社会中做事是经常要参与竞争进行一些利益争夺的,国与国之间也经常有竞争,这些竞争到来的时候就像是在驰骋畋猎一样。那么在面对这些竞争的时候我们要不要不计代价,不管不顾的只盯着一个目标呢?能不能也心发狂一把呢?肯定是不能的要顾忌后果的。要使这样的心由发狂变得不再狂,其实很简单只要回归本心不再有执念就可以了。平常心对待一切利益争夺,尽到自己的力量,笑着看待一切结果就可以了。

妨是妨碍,所谓妨碍就是会对自己不利或者对别人不利;行妨就是某种行为会对自己或对别人产生不利的后果,也就是这种行为是逆道而为的行为,是不被大家认可的行为。难得之货就是非常难以得到的东西。“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把难以得到的东西看的很贵重就可以使百姓不会为盗贼。但是难得之货的本来特性就是贵重啊,因为物以稀为贵嘛,所以难得之货只要出现就会调动大家的欲望,就会有一些人为了得到这样的难得之货而为盗为贼,同样也就有一些人为了长期保有这样的难得之货而作出其他的违逆道的事情,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对自己或别人有不利后果的行为是“行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就是难得之货一旦出现并且调动了大家的欲望就会使人做出一些对自己或对别人不利的不合道事情来,究其原因这些都是人心的波动造成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说的就是对待难得之货如果可以把它当成是平常之货就可以保持平常心,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平常心又怎么会有行妨的事情出来呢?

所以五色、五音、五味、畋猎和难得之货之于人就是反映出了人性中可能会具有的弱点。“五色令人目盲”,是说繁杂的东西让人理不清头绪,说的就是世间的纷乱使人迷茫看不清前面的道路;“五音

令人耳聋”是说美妙的东西让人迷惑心志,说的就是的迷恋与迷失是迷;“五味令人口爽”是说顺口的东西会让人嘴巴变刁,说的就是世间的奉承是人性中只喜顺不喜逆的人性弱点;“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是说太执着于获得某一事物就会使人行为发狂,说的是世间的执念是好胜心;“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说欲望的出现就会使人们的行为出现妨碍,说的就是世间的欲望。

所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腹就是内心的意思;目是对外界的感觉器官是眼睛;彼是指所有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东西,指感性的东西;此就是指内心真实的感受内心真实的需要,指理性的东西。“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可以理解为“所以明白事理的圣人做事情为的是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和真实的感受而不是眼睛等感受器官所感受到的东西,所以圣人做事情都会去除感性的东西而采纳理性的东西”。这就是针对人性中可能具有的弱点而给出的不让人性的弱点使人产生过失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