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小学 李少宁
我从教三十五年,对于“家访”既不陌生又不生疏。已恢复高考那几年中,农村学校抓教学质量特别紧,因为农村孩子只有考上大学这一条门路,跳出“农门”,学生也乐意学习。各校各班都在突出地抓尖子的培训。为适应当时形势要求,多次星期六、星期日到学生家家访,指导学习,因此,培养出很多的大学生、企业家。
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今进入了手机、网络时代,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就用手机和家长联系和沟通,这种联络方式虽简单、快捷,但有些情况电话里是无论如何解决不好的。为了和家长零距离的接触,还是上门家访为好。
三月九日下午放学后,我骑着摩托车来到距学校四公里的群富村胡家堰二年级学生胡壮同学家,胡壮的奶奶正出门到菜地里劳作,我当时问了个路,问胡壮家怎么走?“我正是胡壮的奶奶”我说明来意后,胡壮奶奶面带笑容,把我带到她家。一进门就看到胡壮同学正在看电视,胡壮看到教师到访,面带愧色地叫了声“老师”,等胡壮奶奶坐定后,我就开门见山的说明了家访的目的。一、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二询问学生在家自学状况;三、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四、听听家长对学校的看法等。胡壮父母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又不识字,在学习上不能给孙子多少帮助。孩子在家偶尔做做作业,汉有作业就看电视。谈到学校早餐、中餐,胡壮奶奶一脸的笑,“我们家长不看锅里的粥,只看脸上的肉,胡壮有时把早餐自已吃不完的馍头、卷子、包子带回家我们吃,中餐三菜一汤,经常有蛋有肉。”学生家长非常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认为你们当老师确实不容易,学生在校有个三病两痛就和我们打电话,学校考试、放假什么的,就发一个《告家长书》。现在每个家庭子女少,孩子个个娇贵,学生在校打架,闹事你们总以劝说、教育为主。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赞许,对教师的理解,我确实感到欣慰。
因为此次家访,胡壮同学由原来全班的十几名一跃到期中考试全班前五名。通过到多位学生家家访,学生自觉学习劲头足了,按质按量做练习的多了,不学不问的少了,全班学习风气在有好转。
家访老师辛苦,学生收益,树立了学校的光辉形象,建立了师生情感,以后这样的家访我将继续坚持下去,起到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和小学 程世军
从学校开展“访万家”活动以来,我已经走进了我所任教的六年级的每个同学的家庭,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触很多,深感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自己身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责任是多么的重大,我想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来自勉。
虽说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农村和基础教育,给我们农村孩子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如,减免书本费和学杂费,但这些对有些家庭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
姚世伟,一个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家里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父母身体不好,经济条件很差,一进门我就感觉到这个家庭的不易,孩子的前程在哪里?就是将来能考上高中、大学,也很难相信这个家庭有能力来支付高额的学费。
江梦妮,一个文静的女孩。到她家的时候她正在做午饭,满屋子弥漫着呛人的油烟味。她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出走多年,一直毫无音讯,一直是奶奶把她抚养长大。她告诉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和,妈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妈妈就在她心目中消失了,而之后没多久,她的父亲也出去打工,很少回家。她和奶奶相依为命直到今天。可以想象既要供她读书,又要维持生活开支,实属不易。这么多年,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江梦妮可否尝到了家的温暖与幸福,我无法去想象,难怪在她的日记中她写到“我讨厌过年,我恨过年---”
当然,像他们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而大面积的留守学生则成了我们班上的一个普遍现象,95%的同学都是父母不在家,由爷爷奶奶带着,留守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他们当中很多人无心学习,自我约束力差,无法沟通,让很多老师很是棘手。
彭景澳,一位地地道道的留守学生。平时少言寡语,心事重重。他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家里就他和爷爷奶奶三个人,除了上学,一回到家就只有家里的电视机和他为伍了。一个人孤零零的,很是可怜。偶尔,父母才打电话回来问问。没有父母的管束,他学习一落千丈,甚至心思都不在学习上,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又没读过书,管不了他,每天放学回家总说没有作业,或者说在学校做完了。对他的教育,真有点感到力不从心。
余明义,父母在她5岁的时候就在外面打工,她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从上
幼儿园到小学,都是爷爷、奶奶陪伴前后。可毕竟爷爷、奶奶又是一辈人,对他虽然疼爱有加,尽情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但对于学习,却一筹莫展,很少过问。所以,她的学习也是无从谈起。我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一笔生意!”是啊,其实父母在外打工,家里丢的远远要比挣得多。丢的可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啊!
当然,在这些留守学生中也不泛优秀的。比如说胡蝶,父母长年在上海做生意,她跟外婆一起生活。在学校里胡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成绩在班里始终是前十名。和别的留守学生不同,她属于特别上进,自理能力强,自觉性也强的学生。本次家访我除了想看望看望她以外,更主要的,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或者教育方法造就了这样一个好孩子。
凑巧,去的时候她的爸妈由于回家过清明节正好在家。他们对我的到访,颇感意外,因为农村人朴素的念头认为只有孩子犯了错误,才需要找家长。胡蝶的家里虽说不是很新,但家具及摆设让人看了很舒服,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虽不是很阔气,也算是很温馨了。当我说到胡蝶在校的优秀表现时,她的父母丝毫不掩饰对女儿的骄傲之情。说她是个从小就很让人省心的孩子。胡蝶看到老师来了,又是拿椅子又是倒水,做事情很是得体。在没有大人的嘱咐,也没有别人提示的情况下,胡蝶待人接物表现出的落落大方,足以看出这些已经成为了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上胡蝶说一天下来学习很累,好像没有时间休息,永远是做不完的作业。我建议她统筹安排时间,先做急需上交的作业,课间一定要休息,这并不是浪费时间,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我问胡蝶父母不在身边会不会想念他们,希望父母留在身边吗。还没等胡蝶回答,她的爸妈就抢先说了。原来在外的妈妈由于思念女儿,担心她吃不好,怕女儿受委屈,有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所以,准备九月份让胡蝶到上海去读初中,好多关心关心孩子。我没有多说什么,我想这对父母的决定是明智的。我只是说胡蝶以后要享福了,我看见胡蝶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这次家访唯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能和胡蝶的爷爷、奶奶谈一谈。我想知道平时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两个老人,作为临时监护人又是隔代亲,是怎样教育胡蝶的,是否在学习上经常过问,还是像其他的老人一样只管孩子的生活不管学习。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在性格、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榜样。但愿所有家长都能像胡蝶的家长一样关心
孩子的成长,但愿所有的学生都能像胡蝶一样自立自强。
我曾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温总理的文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读了一遍又一遍。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温总理对中国教育、对中国教师的殷切希望。温总理说:“老师们都很辛苦,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扎根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温总理的话深深地流入了我的心田,让我感受做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重任。作为农村的小学教师,我们的工作确实是非常辛苦的,由于受地方条件的限制、由于受农村家庭素质的影响,我们在培养孩子时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凡的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平凡的每天都在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我就是一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学老师。老师也要生活,面对现实的生活,我曾经犹豫过,徘徊过,甚至怀疑过自已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否正确,从我参加工作至今,十余年的时间,我送走了一个个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我亲眼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工作的。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他们对待孩子的关爱、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他们的敬业精神,无不给了我最好的榜样。他们就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即使工资极少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放弃------想到这些,想到那些可爱的孩子,想到家长殷切的希望,心中自己对教师的形象也渐渐明晰起来:我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老师,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热爱,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真心的去热爱教育这份事业,要把它当成一份事业,一份倾其一生的精力都要为之奋斗的事业------
不论是教师心中的“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们都是他们家里的希望和全部,都是他们家里的“中心”家里的“宝”。面对这些,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念。是啊,孩子就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就是他们父母一生为之奋斗、一生为之操劳的全部!他们把自已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孩子能学到知识,健康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说是责无旁代,我将发挥我的毕生精力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学的开心,活得精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带着这份深重的责任感把我的小学教师之路走好! 因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