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天津职业大学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教育部5月16日在京召开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研究部署了2011年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鲁昕出席北京主会场会议并讲话。
会上,来自湖南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柳州市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职业大学、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8位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以下分别刊发了8位代表的发言。 ——编者按 天津职业大学
自2002年开始,我校与天津市有关中职校进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参与合作的中职校有6所,涉及6个专业,年招生184人。今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有关要求,我校进一步扩大“三二”对接办学规模,合作校增至10所,专业增至13个,年招生数增至530人,约占我校招生人数的15%。我校的主要做法和建议如下。 一、专业设置与招生方面的衔接 1.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的衔接
我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 》,在中、高职专业衔接环节主要采取3种模式:一是“相近对接”,如中职的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与高职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衔接;二是“拓展对接”,如中职的服装设计专业与高职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衔接,中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与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三是“宽口径对接”,如中职的精细化工专业与高职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衔接等。
2.高职招生与中职毕业的衔接
合作中职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通常在第5个学期结束后,要通过所规定的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考试由我校与合作中职校联合命题,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被取消“3+2”班的学习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对通过考试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在进入我校正式就读之前,安排八周培训,让学生初步了解高职相关专业及发展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方面的衔接 1.校校、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达到环境监测初级水平,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部分实训条件有限的合作中职校,可利用我校实训条件优势,增加实训内容,做到资源共享。 2.课程体系统筹,五年融会贯通
我校与中职校根据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以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以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旅游英语专业(3+2)为例,所对接的中职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阶段开设导游实务、旅行社业务实务、餐饮服务技能等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检验和提升中职阶段学习效果,为学生就业顶岗实习做准备;开设旅游酒店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日语口语等拓展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三、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衔接 1.加强交流沟通,联办教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每学期要与中职校联合举办各对口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两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3+2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每学期开学之初,组织所有参与3+2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
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互动环节。
2.了解学生需求,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班级信息员、班会,定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个人感受,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展开专题教研活动,交流经验。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鼓励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应试惯性较强的特点,设置形式较多的测验环节,利用测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 3.针对学生特点,改革评价方式
旅游英语(3+2)专业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降低期末考试占分比例,提高学习过程评价分值,督促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及任务。期末考试部分采用笔试,有利于学生重视考试并对重要知识进行记忆。
生物制药(3+2)专业采用全面考核评价模式,形成一套重在激励创新、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如根据“微生物基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将考核指标细分为笔试成绩、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问题解决情况、案例设计与分析、实验操作、课堂表现、查找整理资料的质量等部分。“药品营销实务”课程注重考核主题的多元化,采取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三个方面的平均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四、关于中高职衔接的政策建议 1.加强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
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宜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 这样一来,在接口上就有了更强的相容性、衔接性, 在专业目标定位与内涵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补递进空间。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在课程目标衔接上, 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在课程内容衔接上, 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 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 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 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2.尝试高职预科教育
建议面向中职校各专业毕业生,开展由高职院校主办、中职学校协办的高职预科教育。这样可以使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培养方式等方面,尽早对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和具体分解,避免理论课与专业课及技能训练的重复,进一步提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