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中庸》有感

2024-05-05 来源:小奈知识网
读《中庸》有感

世皆谓中庸乃中国人之民族性格,起于孔孟而盛于朱子。吾由是观之,未必然也,倡导之强与根植于实际生活之民族性格当不可同日而语也,此亦现象与本质之异也。由是叹国民不明理慎察以辨是非也,叹民智之未开以其思想之僵硬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鲁迅之论中庸曰:“然则圣人何以大呼„中庸‟?以世人皆不中庸所致。人必有所缺,才念其所需。争取婚姻自由之穷青年养不起老婆,才觉得女子自食其力说之合理,才向男女平等论者点头。”我们平时,是决不会想起诚信精神之重要,一旦受到欺骗之害,方称诚信之精神难得之可贵,倘有谁听了这些议论之后,便贸贸然决定这议论者是道德家,可就失之毫里,谬之千里了。由此观之,吾国人称中庸之道,源自吾中华民族精神独缺此德矣。

中庸之思想者,达于至善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倡导中庸思想之流派者,儒家不首屈一指乎?而自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罢黩百家,倘中庸乃儒家思想之核心,何至于其无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量,而尊儒家之学术之极,卑杂家思想之甚矣。古之如此,今之亦然。新文化运动提出非“扫荡三纲,荡涤五伦”而不能“挹自由之空气,振独立之精神,拔奴隶之恶根,救民众之悲运”。

此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导致中国文化之断层,西学渐进而未能改善国人之思想,国人文化归属感之丧失引起人民信仰的灭失。中国自由精神而未曾吸收而忠孝仁义之精神废矣,中国之农村,有几何耆老备受尊重耶?更有甚者,因争利之心甚强而置老人病痛之苦于不顾,与昔日相比,老人地位变化不啻天壤之别。试看中国今日之天下,正不知几人有德,几人有义!

吾闻之,疾箭不可以回头,未曾有精确之目的而无的放矢,力度愈强则破坏愈大也。吾国民缺乏自醒,自立、反思以理性辨别是非之精神,而独有破坏而无建设之能力。中国人之尊中庸,常务其虚而失之于实。以其论人,则世无善恶;以其观物,则无美丑;以其评事,则无是非;是以秦皇为残暴无道之昏君,其功业也无足道也;汉武乃雄才大略,建立伟业,其穷兵黩武,亲信奸佞则无人说也!泱泱二十四史,记录万世君王将相岂是中庸之笔哉?

呜呼!其道之不传也久矣,更见世风亲西学而疏传统,厚西语而薄国语,不亦悲乎!?

14机械设计1班吴健民 日期:2015.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