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技能修炼与职场核心竞争力
作者:沙 风
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25期
【摘要】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文技能成为高素质人才在职场竞争中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从岗位胜任要素、人文技能构成、人文素质养成及其与职场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来看,人文技能的修炼对于职场竞争、个人发展、团队建设乃至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文技能市场竞争 职场 核心竞争力
前不久,在央视开办的某一档节目中,北京大学校长和微软公司副总裁面对面地讨论了招募人才的标准问题。在北大校长看来,学习好、专业能力强的人是真正人才;可微软副总裁的标准却是“健全的人格”,他说,无论什么学历,一两年时间就会被微软培养成为有能力有知识的人,而一个人的人文技能十年也培养不出来,人格则要几十年才能培养出来。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权威人士对于“人才”的标准竟有如此之大的差异,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人文技能是指与人共事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人际沟通、激励、整合等方面的技能,就是在综合掌握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与专业技能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技能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人文技能的修炼对于职场竞争、个人发展、团队建设乃至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人文技能是人才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规模经济,市场竞争是规模竞争。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马歇尔冲突”理论,即所谓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市场中竞争企业的数量在增加、竞争活力在增强,由此导致单个竞争企业的生产规模下降,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垄断因素的增强、丧失市场竞争活力。从竞争参与者来说,有效竞争首先要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竞争企业处于相对大的规模,才会有市场竞争活力。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既要有规模意识,又要有共创意识,既要有规模资本,又要有组合、扩充规模所必备的经济管理手段和人文管理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市场经济是合作经济,市场竞争是合作竞争。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的分化要求科研领域狭小专精和职业技能专深,但科学分化的目的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综合,要达到这种高度综合,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便是知识技能的结构整合与科研力量的优化组合,而这种综合能力和素质恰恰是当代市场竞争必备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职业活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独立的、不与外界和他人交往协作的工作已几乎不再存在。因此,职场人应努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建立友谊、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协作公关、合作共事的人文技能。
市场经济是团队经济,市场竞争是团队竞争。在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中,个人能力是团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团队的整合、连续、控制、遵从、协作的一种精神。综观西方200多年的工业化历史和中国近30年的工业发展史,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说的诞生,都将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联系在一起。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因素特别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认同和满意自己的团队,自觉地以团队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尽职尽责为实现团队目的和利益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要求人们把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结合在一起,要求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忠诚于团队,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团队精神所具有的团结合作与忠诚的理念正是人文技能修炼的宗旨和灵魂,人文技能修炼使得团队成员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人文技能修炼,可以激发关心集体利益、忠诚团队、团结协作的精神,达到集体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职场竞争是能力竞争,人文技能在职场竞争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德国管理学家舒曼提出,岗位胜任的关键技能分为专业技能、人文技能和理念技能。舒曼对各个层级人员的岗位胜任技能要素进行了量化分配:初级职员专业技能50%,人文技能38%,理念技能12%;中级职员人文技能43%,专业技能仅占23%;高级职员人文技能和理念技能占83%,专业技能仅占17%。
说到底,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既包括就业理念、职业选择等理念技能,也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等专业技能,还包括人文素养、沟通交流等人文技能。 表面看来,大多数单位的用人标准是专业技能,而绝大多数面试题则集中在职位认知、行为方式、团队合作等人文方面。大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招聘录用时,尤其关注求职者的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素养。因此,如何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面对挑战所经受的挫折、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等等,都是求职者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西方企业界流行着“智商使你被录用,情商使你被提升”的口头禅,它提示人们,IQ与EQ的互补是毕生的事,对人生的成功帮助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一生平均更换13次工作,欧洲人11次,中国人9次。从大学毕业到法定退休,平均3~4年就要更换一次工作,职业生涯前期则更加频繁,大多1~2年换一次。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半数以上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整体就业质量偏低、职业稳定性普遍较差。许多求职者往往把技能培训关注重点放在“获得工作”即“初就业”的层面,即专业技能上。从就业现实出发,不单要培养狭义的实现就业及充分就业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培养保持工作、更换工作以及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从业者资源分为两种,一是以从业者所占有的生产资料、知识技能等构成的内部资源,人文技能修炼有利于整合、构建人际网络或社会网络的能力为基础的外部资源,亦称“人脉”资源。从业者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要善于与他人、与外界沟通,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努力扩大资源占有的数量和质量。
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人文技能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学术通论》一书中,将中国学问传统分为三大系统。第一系统是“人统”,其系统中心是人,学会做人,“学贵志仁”。第二系统是“事统”,学会做事,“学以致用”。第三系统是“学统”,专心治学,“为学问而学问”。偏重对“学统”的执着昭显了学习观和发展观的迂谬。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多元文化的激流碰撞,不同思想观念的摩擦,使得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接触、交流与沟通。特别是处于后现代,人们更强调相互交流共享对话,期望在多元文化中达成理解。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基本方面。
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历史等领域都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修养。当今职场中的许多人,特别是理工科类毕业生,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知识相对贫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加强自我人文技能修炼,可以加深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了解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通过开展古诗词鉴赏、书画、美术、音乐、文学写作讲座、影展影评、辩论赛等活动,弥补了人文知识的不足,同时也使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全球化潮流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激烈争夺使得人才观呈现出新的特征,全球化潮流下的人才既是专才,更是通才。人才的标准正趋向多样性:高素质人才=专才+通才。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不仅使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边缘科学,而且出现了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学科。当代社会面临的任何重大实际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等等)都不是依靠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因此,人们的工作将不仅仅涉及有关专业的业务问题,还会涉及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社会服务等问题。现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应当是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精通、通识多能、具有特色突出的知识结构和快速学习新知识能力特点的人。同时,高素质人才也必须具有和谐的知识结构。决定择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求职者的知识和能力。
人文技能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具有鲜明的交往性质和表演性质”,激发人们自觉地发挥其智力、情感、意志等因素,积极地展现自身的才华。通过人际间的平等交往,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文体娱乐活动,可以增强身心健康;通过学术性的社团活动,可以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既锻炼了组织能力,又丰富了社会参与的经历。同时,在各种人文活动中,学到了组织和合作的基本精神,造就了适合未来工作要求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促进了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推动了个人社会化的顺利完成。(作者单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