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

2022-07-22 来源:小奈知识网
操前小读首选材料 将菜鸟炼成高手 让高手更加卓越

生物知识点

地毯式排查手册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 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包括 两部分,其中 含量较多,

占 , 就是内环境,包括 三部分,它们间的关系为: 2.内环境

(1)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是 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中含有的 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 约占7%-9%, 占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例如 。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 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

3.细胞外液本质是一种 ,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及其与外环境的关系 1.渗透压: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呈 ,pH为 ,酸碱度的稳定

主要依赖于血浆中的 物质。

3.温度:一般维持在 。

四、 是细胞与外界进行 。

1.细胞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 。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 系统、 系统、 系统和 系统等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 与 。---教材第6页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稳态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 ,共同维持内环

境 的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 和 都处于 。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稳态的基础:人体各

2.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调节网络。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条件。 1. 含量和血液中的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适宜的 和 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作用。 易考点:

动脉端与静脉端成分的差异在于

血浆中水分的来源分别是 ,组织液中水分来源有 ,血浆与原尿成分的差异在于

判断某种成分、某个过程是否属于内环境。请搜集整理相关常见的例子或者反例。 肺泡腔、输卵管、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蛋白质的消化、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乳酸与缓冲物质的中和反应。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是指在 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 。

2.结构基础:

该结构由 五部分组成,反射需要 才能实现。

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 )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 感受器可以感受兴奋( )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后,由 变为 的过程。

2.传导形式: 信号(也称 ) 3.传导过程:

静 息 时-----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 ,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 状态,这时, 细胞膜对 有通透性,造成 流,膜两侧的电位 表现为 ,称为 。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 流,该部位电位分布

变为 。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 而形成 。 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后方又恢复为 电位。

4.传导特点: 向传导(离体状态) 5.局部电流方向:膜外: 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 膜内: 向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 该结构由 三部分构成。

神经元的 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叫做 。它可与其他神经元的 、 等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2.传递过程

当神经末梢由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 受到刺激,移至突触前膜与之发生 ,将突触小泡内的 释放到 ,而后神经递质与 上的 结合,引

发突触后膜 ,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教材19页

3.特点 向性。因为 。 4.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 完成了电信号 化学信号)

5.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跨了 层膜,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之间发生了 ,说明了膜具有 ,(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吗?)此过程需要/不需要能量,此过程极活跃的两种细胞器是 。 判断并纠正: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 )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蛋白质 ( )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 )渴觉是下丘脑产生的。 ( ) 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后回到突触前膜。 ( ) 常考点:电流计偏转类型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和 两部分。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 ,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位于脊髓的 受脑中相应 的调控。 实例: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敲击膝盖可以有意识的不弹小腿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功能: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 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的言语功能: 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 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 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 、 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

a 短期记忆主要与 及 有关 b 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在 的作用下, 产生 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 (2)实验过程

稀盐酸+狗的小肠粘膜 研磨液

注射 同一条狗的静脉 胰液分泌

(3)结论: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 ,它的作用对象是 ,作用是引起 (4)意义: a 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 。 2.激素调节 由 分泌的 进行的调节。

3.内分泌腺和相关激素 外分泌腺: 导管 其分泌物进入不进入血液 例如 内分泌腺: 导管 分泌 ,随 传送至作用部位,如 (1)下丘脑:既能 ,又能 ,是内分泌系统的 。 a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对象 b 抗利尿激素:由 分泌, 释放 作用 (使排尿量 ) 作用对象 (2)垂体: a促甲状腺(性腺)激素:作用(2个)

作用对象 (又叫 )分泌激素,其中胰岛A细胞分泌 ,胰岛B细

b生长激素:作用 成分 胞分泌 。

作用范围 ,幼年分泌不足导致 症,3.血糖调节过程:

分泌过多导致 症

血糖升高 素分泌增加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作用(3个) 作用对象 成分 (可以口服吗?),甲状腺

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导致呆小症, 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该原料导致大脖子病。

(4)肾上腺---肾上腺素:作用(2个) (5)性腺:

性激素: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

生长,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成分 作用范围 跨膜运输方式为 (6)胸腺---胸腺激素:作用于 器官 (7)胰腺:

a胰岛素:唯一 血糖的激素,成分 ,作用(2个抑制,3个

促进) , b胰高血糖素:成分 ,作用(2个促进) 。 4.激素间的关系: 作用:如(举3对例子) , 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二、血糖调节的实例

1.血糖:正常水平为 ,血糖的来源有3个 ,去路3

个 ,其中主要去路为 。其中哪一个过程不能被激素调节?各个过程的场所是哪里?血糖只可以转化为 氨基酸。 2.胰腺分为两个部:外分泌部分泌 ,进入/不进入血液;内分泌部 胰岛 细胞 素分泌增肾上 腺 素分泌增加 胰岛 细胞 血糖降低 补充, 表示神经调节, 表示激素调节, 标出反馈调节 a 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有(3种):

b 与血糖平衡相关的器官或腺体:肝脏、下丘脑、胰岛、肾上腺、骨骼肌

(血糖调节时,肝脏中血糖 肝糖原,肝脏可升血糖也可降血糖,骨骼肌中只参与降血糖,只可以发生肌糖原 血糖) c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

的工作,这种方式叫做 。它是生态系统种非常普遍的机制,它对于 有重要意义。 d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 调节。 三、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促进细胞

下丘脑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的新陈代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抑制 和 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这属于 调节。(请标出)

此过程中,垂体接受 和 两种激素的调节,这两种激素间是 作用。 四、激素调节的特点 1. 2.通过 运输:内分泌腺 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因此,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 的疾病。

3.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 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 、 。激素被靶细胞识别依赖的结构是 ,激素一经接受并起作用后就 了。 激素既不组成 ,又不 ,也不起 ,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 。因此,激素是 生命活动的 。---教材29页 判断:

激素只运输给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

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能分泌激素,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 肝脏和肌肉细胞内均可以发生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 ( )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对比 合成细胞 成分 作用 激素 内分泌细胞 一定是有机物,不一定是 调节 酶 所有的 细胞 绝大部分是 ,少量是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激素等 (如 、 ),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体内, 和 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运输、 作用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体温调节实例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尤以 和 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是通过 、 、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 炎热环境中,人体通过 调节使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寒冷环境中,人体对体温的调节方式为 和 ,通过增加产热量和减少散热量来维持体温。其中涉及的两种激素为 ,它们表现为 作用。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分布在 ,调节的中枢在 ,调节水盐平衡需要的激素是 ,它由 分泌, 释放,作用是 ,靶细胞是 。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调节占主要地位)

一方面,不少 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受 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看做是 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 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如幼年时

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 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教材33页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 、 和 组成的。 1.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 、脾、 ,作用是

生成、成熟和 的场所。

2.免疫细胞:包括 和 。

淋巴细胞起源于 ,迁移到 中成熟的

称为T细胞,在 中成熟的称为 细胞。在特异性是 ,4过程表示 ,5过程表示 ,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变(长、短), 抗体的成分为 ,6过程表示抗体的合成与分泌,参与的结构依次有 ,其分泌过程(需要、不需要)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B细胞和T细胞有(相同、不相同)的DNA,它们功能不同从根

本上说是因为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 、 和 。 二、免疫系统的 功能 1.人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由 组成

第二道: 中的杀菌物质(如 )和 。 这两道防线通过遗传获得,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叫做 免疫。

第三道: 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组成:由 和 借助 和 而组成的。 (2)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 和抑制 等方面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3)分类:

I体液免疫:针对 的抗原(病原体) 7 8 5 病原体 1 2 3 5 6 4

9 1表示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利用了膜的 ,过程2表示 , 3处的物质为 ,作用能量,利用了膜的 。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和 。在多数情况下,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 和 ,进而被 吞噬消化。

表示二次免疫的过程为 ,其特点为 。 II细胞免疫:针对 的病原体(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病原体 效应T细胞的作用为:①分泌 ,②与 ,使 ,其攻击的靶细胞可以分为三类 。

小结: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5种) , 无识别功能, 无特异性识别功能。浆细胞的来源有(2个) 和 的增殖分化,记忆细胞的来源 ,记忆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 。 3免疫异常

(1)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反应过强)

a例如(3个) b病因:免疫系统将 作为异物进行攻击。 (2)过敏反应(免疫反应过强)

a病因:已免疫的机体,在 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是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有淋巴细胞抗体的参与吗?)

b特点:发作迅速, ,消退较快,一般 ,也不会引起 ,有明显的 。

(3)AIDS(免疫反应过弱)---注意教材36页曲线图

该疾病潜伏期较长,感染后可存活9-10年,病原体为 ,为RNA病毒,寄生于人体的 细胞,最终使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死于一系列的并发症。目前没有根治的药物,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 功能外,还有 和 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或因其他因素 的细胞,以及 。 三、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实质是被 的病原体

2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盒科学研究中,根据 特性,用 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3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异体移植的器官被排斥,是 免疫中的 细胞攻击的结果。 判断并纠正:

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抗原抗体结合的场所属于内环境。( ) 青霉素不是抗原,但可以是过敏原。( )

胸腺缺失的个体使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进而丧失特异性免疫。( ) 吞噬细胞既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 蚊虫叮咬、与艾滋病携带者共用剃须刀牙刷握手均可能传染。( )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 性 ,作用方式:不直接 而是给细胞传达 释义:对于同一器官, 浓度促进生长, 浓度抑制生长 A 促进作用 C D 0 B 生长素的浓度

(1)横轴以上均表示 抑制作用 E 作用,横轴以

下表示 作用。 (2)A点对应的浓度表示该器官的

。B点对应的浓度对该器官的作用是 ,C、D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是对该器官的(促进、抑制)作用(相同、不同),。E点对应的浓度对该器官的生长起到 作用。 (3)实例1:顶端优势

a 产生原因: 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 处, 侧芽的生长,距离顶芽越近,抑制作用越 。如,松树长成宝塔形。

b 解除方法:摘除 ,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 ,解除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侧芽发育成枝条。实例:园艺修剪、棉花摘心。

实例2:根的向重力性 根 芽 茎 2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度 促进 (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A点对应的浓度对茎表现为 , 0 A 浓度 对根表现为 ,对芽表现为 抑制 作用。

(2)不同生物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

促进 双 单 可见, 子叶植物更敏感。 0 可以用 点浓度的生长素除去 A B C 农作物种的 子叶杂草。 抑制 (3)幼嫩的细胞和衰老的细胞相比 对生长素更敏感。 3生长素类似物

(1)实例:如NAA、

(2)生长素类似物(是、不是)植物激素,但与植物激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是 。

(3)作用

a防止

b促进 ,获得 c促进 无子果实的培育:

原理:生长素 过程:在受粉(前、后),去掉(雄蕊、雌蕊),在柱头上涂 的 ,套上袋子(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即可获得无子果实。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选材:插条的要求---物种要一致,去叶(为了减弱 作用)留芽(幼嫩

的芽可以产生 ,提高插条的成活率,每支插条芽的数量要求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随机平均分为若干组。

处理:浸泡法:把插条的形态学 端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这种方法

要求溶液的浓度 ,最好在 的地方进行。 法:适用浓度较 的药液。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如处理时间的长短、环境的温度等。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 ,每

组插条数量不是一支而是多支,目的是 最后取该组的 值。

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个 ,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

(1)横放的植物

根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A 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促进作用 B C E 茎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抑制作用

D 茎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2)横放的植物茎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则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3)植物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植物激素都是有机物。( ) 根的向重力性、顶端优势、向光性( ) 茎的背地性均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4-D属于植物激素。( )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的 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到 时,会引起 生长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到下部。 3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 产生的刺激在 分布 造成的,拜尔的实验需要在 环境中进行,目的是排除 对实验的影响。 4温特的实验: (1)实验组:把 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2)对照组:把 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结果:实验组 ,对照组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 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后来科学家鉴定出其化学本质为 ,英文 。

4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 的生长素含量多于 ,因而引起两侧的 ,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5植物激素:

(1)概念:产生---植物体内,运输---从 部位送到 部位,作用---影响植物的 ,本质---

(2)种类: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乙烯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 和 ,由 转变而来 2分布:集中在 的部位

产生部位<积累部位 幼嫩部位>衰老部位

产生量:顶芽>侧芽 分布量:顶芽<侧芽

3运输 (1)方向

a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 运向 ,但是在 组

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 进行非极性运输。

b横向运输---只发生在 (如根尖、茎尖)

外因---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 、 、转盘上的离心力 结果---造成生长素的 分布,进而出现弯曲生长 (2)方式: 运输,(需要、不需要)能量,(需要、不需要)载体 小结:长不长看生长素有没有,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均不均。

判断:

太空中的植物保留向光性,失去向重力性。( ) 激素都由专门的器官和腺体分泌。(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