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爬天都峰》优质教案

2022-08-07 来源:小奈知识网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17 爬天都峰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爬天都峰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10个字,会写“假日、抬头”教学目标 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课题对比,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教师指导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质疑:能不能把“爬天都峰”改成“登天都峰”。 2.出示天都峰图片。 学生活动 1.对比“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不同效果。“爬天都峰”比“登天都峰”更显出艰难。 教学提示 观看图片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天都峰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再一次体会2.观看图片,直观感受天都峰的高、陡。 “爬”字使用的效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学习效果。 二、自学字词,3.课件出示词语,检测词语的理清顺序(用时:10分钟) 掌握情况。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4.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5.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2.同桌互相检测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些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的畏惧,再写爬天都峰中“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最后写爬上天都峰峰顶之后的喜悦。) 1.检测生字词语读音时,重点强调:“颤”在本课读chàn,“鲫”读jì。 2.理清课文顺序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概括,体会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1.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三、读画结合,体会高险(用时:12分钟) “陡”写具体的。 2.请两个同学画天都峰的简笔画。然后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交流、评价学生画的天都峰简笔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四、观察示范,字,指导学生观察。 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2.教师示范,重点指导“颤”“攀”。 3.学生书写、评议。 1.默读第2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天都峰的特点。 2.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简笔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观察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观察教师示范,掌握书写要领。 3.练习书写生字,同桌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学习第2自然段时,抓住“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吗?”体会天都峰的高;抓住“笔陡”“从天上挂下来”“发颤”体会天都峰的陡。 “颤”和“攀”的笔画较多,引导学生在掌握笔顺的基础上将其写正确、美观。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用自己的话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齐读课题。 教学提示 关注学生能否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加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读。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爸爸的话的含义: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他们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一、复习回顾,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2.导入新课。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我”是如何爬天都峰的,批注自己的感受。 (2)思考:课文是怎么把“我”二、合作探究,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的? 品析课文(用时:18分钟) 2.体会“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1)体会爬天都峰时遇到的困难。 (2)体会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3)体会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和感悟。 3.归纳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把事件写清楚。 1.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爬山经历中记忆最深刻的部分,把事情写清楚。 2.交流点评。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结合自学成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2.(1)结合爬天都峰时的动作描写来体会爬山的艰难。重点关注“攀”“手脚并用”“像小猴子一样”。 (2)找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两个人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特点。 (3)想象两个人爬上天都峰时的心情。重点读爸爸说的话,体会爸爸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3.结合刚才的学习过程可以体会到,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我”爬山的过程,把爬山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1.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山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爬上山顶后的感受…… 2.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然后进行修改。 三、练笔拓展,交流点评(用时:15分钟) 交流评议中,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抓住细节把事件写清楚。 四、总结全文,1.回顾自己的学习收获。 畅谈收获(用时:4分钟) 2.总结全课。 1.可以从内容方面谈收获,也可以从写作方法上来谈收获。 2.明确如何把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单元要素,掌握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17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2.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引导读准多音字“都”)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奋力、居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经历。)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课文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爬山之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 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1)课文介绍了在什么时间、爸爸带“我”去干什么? (2)理解“爬”。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难的情境。)

2. 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1)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怀疑了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 学习课文6、7自然段,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与动作相关的词句。(“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4. 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 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明确: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明确: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出相应句子,从而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

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喜悦心情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我”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又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来体会“我”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 题: 17爬天都峰 第 2、3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3.理解稳重最后一个句子及文段中爸爸的话,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时,请谈谈你对天都峰的印象。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二、深入学习,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设计意图:勾画圈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小组汇报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学生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受老爷爷

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体会到相互鼓舞带来的力量。】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想象力。】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并从中明白道理。】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小练笔: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遇到挫折时,你会这么办? 板书设计:

点题 和爸爸爬天都峰

爬 爬山之前

天都过程

爬上顶峰 峰 奋力攀爬

总结 汲取力量

教后思考: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从爸爸的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一)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天都峰的资料并说出天都峰的特点。 (2)介绍“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天都峰给我们的印象是又高又险,有许多人望而止步,也有许多人迎难而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一起去爬一爬天都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爬山之前——爬山之时——爬山之后”的顺序)

2.爬山之前他看到的是什么?

(爬山之前看到的是天都峰的陡峭) 3.他是爬山之前看到山的陡峭,之后呢?

(爬山之后,爸爸对我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4.有爬山之前、爬山之后,还有爬山之时,也就是爬山的过程。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学习课文。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1.爬上之前。

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完第二自然段之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1)我们先来看看天都峰到底多高?

“仿佛是天上挂下来的。”(强调“天上”,指导朗读) (2)天上挂下来,这个“挂”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天都峰很高 补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①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这句诗里面也有一个“挂”字,它体现了瀑布的长。 (3)我从这句感受到山之高的:“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4)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

想的?再次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①指名交流

②指导朗读。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6)“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③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爬山之时。

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交流汇报:

(1)“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像小猴子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动作之灵巧。

(3)用“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关联词,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我”爬山的过程。

(1)我们先来看看天都峰到底多高?

“仿佛是天上挂下来的。”(强调“天上”,指导朗读) (2)天上挂下来,这个“挂”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天都峰很高 补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①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这句诗里面也有一个“挂”字,它体现了瀑布的长。 (5)我从这句感受到山之高的:“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6)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再次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①指名交流

②指导朗读。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6)“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③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爬山之时。

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交流汇报:

(1)“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像小猴子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动作之灵巧。

(3)用“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关联词,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我”爬山的过程。

(4)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指导朗读6.7自然段。

小结:作者通过写“我”爬山之前的感受和“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以及“我”爬山的动作,就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了。

3.爬山之后。

(1)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2)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通过学习课文《爬天都峰》我们知道,在记叙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还要通过叙事讲述一定的道理,表达自己的认知。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语文主题图书中的《一件小事》,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引导交流:

1.“迷恋”是什么意思?因为“迷恋打针”引发了一件什么事呢? 2.帮别人打针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仔细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作者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 3.故事的结果你猜到了吗?

(正是出人意料的结果,让作者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让你明白了一些道理呢?讲给小伙伴听听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