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并——1+1>2
[摘要]:由于我国当今高等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因此了解和分析中国当今高等学校的发展及其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分析当今高校现状,为更好解决教育公平上的两大问题(供过于求和高考分流),提出了“高校合并”这一概念,阐述其必然性和合并的方式(共建),并举例说明,从理论上分析合并带来的教育效能,更具体构想未来高校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校合并;共建;教育不公平;
2000年4月3日,著名的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北京大学;6月12,日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成为当前全国最大的大学。高校合并到底是什么(概念及现状)?高校合并怎么进行(方式)?高校合并的趋势(必然性)?合并给高校带来了什么(教育效能)?高校合并的发展前景?面对这诸多疑问,本文将逐一剖析。
一、高校合并的概念及现状
高校合并,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学科优势互补和规模效益,因地制宜对某些高校院校进行合并。
通过合并,中国已拥有文理工农医,学院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例如扬州大学、延边大学、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合并组建的新广西大学,合并后的新广西大学,实力增强,资源优化,优势初显。合并后其学科门类更为齐全,加大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形成了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条件,为广西建设“农业强省”提供了更有效的服务。其他的如进行了实质性合并的南昌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铁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新合并的高校最引人关注的是1998年9月15日新浙江大学——中国高校“巨无霸”的横空出世。
有101年历史的浙江大学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原本为综合性大学,曾拥有文、理、工、农、医、法及师范等七个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医科大学都是在原先浙江大学有关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浙江大学除保留工学院外,其余的学院均被调出,浙江大学本身因此失去了综合性,成为单一的工科大学。虽然其后陆续增设了理、文及经贸管理等学科,但实力与综合程度毕竟有限。
新的浙江大学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和浙江省共建共管,重大事项以教育部为主,日常工作以浙江省为主管理。除军事学以外,新浙江大学拥有哲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全部学科门类,是目前我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合并后的浙江大学拥有21个学院、87个系、146个本科专业、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6个博士点、192个硕士点、以及涵盖46个学科的14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校共有全日制大学生26600名及研究生4720名,其中博士生1570名,各
类进修学员20万余人;全校共有教师37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50名,中科院院士7名,工程科学院院士6名。一所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诞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
二、高校合并的方式
高校合并的方式分类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是:
(一)强强合并。一般发生在两所实力相当、专业互补的知名院校之间,比如北京
大学合并北京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哈尔滨建筑大学,等等,强强联手,实力一般会大增。但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的,纵观被综合性强校合并的院校,大都是知名医学院或强势理工科,类似的还有复旦大学合并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合并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合并上海铁道大学(以医工结合为特色)、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等,走的都是这样的合并路径。也有走回归路线的,如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这一类合并的大学知名度都很高,关注的人自然也多,后面就不详述了。
(二)、强弱合并。实力较强的高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高校合并时,前者一般是基于自己占地面积、教师学生数量、学科种类相对较少的考虑才合并的。如1998年合并后的新浙江大学号称是中国大陆学科体系最齐全、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而兼并了四所高校的吉林大学也宣称自己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吉大成了“极大”。中国科技大学合并了烟草学院,实际也只得到地皮而已。有了地皮就有了发展的空间,就有了规模,有了大校的存在。后者有些是仰慕前者的光环。想想也是,一个很少出现在众人眼里的学校,与名校合并后一夜成名,虽说丢了自己的本名,但攀高枝的感觉肯定不错。也有些是同根同源的合并,如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乃是“同根生”,回家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弱弱合并。在彼此实力都不太强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合作会帮助彼此升格。
合并后的中专可以升为专科,专科可以升为本科。当然,合并后的学校得换个新的、排场点的名字。如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都是这类型的代表。
三、高校合并的必然性
我国高等教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主要采取“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它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了我国的高等学校分散重复、效益较低的“条块分割”的局面,各学校自成体系、单科小型、条件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虽然已达2000多所,但由于中央和地方“条块分割”,造成高等学校在低水平上重复设置,办学条件上不去,办学质量也上不去。
现行的高校设置,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按照大区和按照行业为主布局的。后来各省因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又办了不少院校,其中相当部分与中央部委所属学校性质雷同。因此,一方面高校在喊“缺钱少穿”,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的大量浪费。
面对新世纪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只有内涵发展才有出路:打破条块分割和“小而全”的状况,逐步减少单科性院校,对高等学校进行合并重组。
这是高校合并必然性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方面,通过高校合并能够更好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两大不公平现象:
(一)、供过于求
中国现在有95%的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却一反常态,是供过于求的短缺商品,原因何在?因为教育没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每年有几百万人被拒之于高校大门之外,虽说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这不说明我国大学生太多了,相反我国大学生还是太少,这也是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大学生占整个国家人口的比例目前只有5%到6%,而发达国家实际上占到的比例是30%到40%,加拿大的大学生毕业生人口则占到了国家人口的50%。对比之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1/8。
因此,要改变这一格局,我们亟须重组教育资本,而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你能够良好解决的就是“高校合并”,高校合并能够扩大教育资本,有利于强强联手,实现资源共享,增加招生人数,从而提高大学生比例,正真解决考生与高校供求关系,打个比方:如将江西师大和上饶师范学院合并,这样即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增大江西师大的实力,也可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从而也带来了更多的师资和物资,也就可以招更多的考生。
(二)、高考分流
高考分流是实现考生进入优劣大学的一种手段、方式,然而高考是存在极大的偶然性的,通过一次高考来对广大的考生进行分类是有失公允的。而广大媒体和群众对高考变革的看法也不一,但就我看来在目前我国国情,高考应该是比较公正的,而针对与高考的这一弊端,是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减轻的,而高校合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打个比方:两个能力相当、学习成绩差不多的考生,但因为高考其中一个没考好进了上饶师范学院,而另一个进了江西师大,这或许有教育不公平的体现,而假如江西师大和上饶师范学院合并或许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并且,高校合并实行强弱联合、弱弱联合有利于增强实力,缩小学校实力差距,从而减小高考分流的作用,实现高等教育上的公平与公正,这也为不久的将来中、高等义务教育的实现做出重要一步。试想一下,加入不久的将来大学无好坏之分,或者说大学之间的差距很小,你认为高考有必要吗?而高校合并就是缩小差距的重要一部分,或许这不久的将来有点远,但高校合并的努力就应现在开始,作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准备与基石。
四、高校合并带来的教育效能
高校合并后有以下诸多好处:
从办学效益上看,高校合并有利于强强联手,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合并有利于打破传统高教条块分割的“壁垒”,有利于高校办学潜力的深度挖掘,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合并前的各高校在办学领域、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自身优势。通过高校合并办学,不仅有利于各高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以便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且由于各高校原有的学科类型、培养层次的差异,合并也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学科综合优势。比如人文、社科、自然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化、整体化,可以拓宽专业面,组建学科群,促进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从人才培养上看,高校合并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由于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和满足国家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主要以专业化为原则,不仅专业面窄,而且由于理工分家,文理分家,文法、财经等学科又砍得过多,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较单一的专业化特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中国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传统的过于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具有宽阔知识面的跨学科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高校合并,不但将学科性质相同的学校合并,还通过不同学科性质的高校合并来形成综合性大学,以改变单科性高校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比如由于学科和专业的增多,高校可开设大学选修课,实
行主辅修制,而合并后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也随之扩大,有助于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从管理体制上来看,高校合并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我国原有的高校管理体制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适应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要求,在教育布局、学科发展等方面较少考虑、甚至忽视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旧有的高校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在既有中央通过高校合并改革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宏观决策,也有地方希望通过院校调整发展区域高校的积极性,使高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自我发展的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许多高校也希望通过合并寻求自身的发展。高校发展的这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行为,开始向高校自身主动谋求长远发展的趋势转变,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也进一步得到确认和扩大。
具体包括: (一)、可以精简管理机构,不仅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可以使一部分原为教师的管理人员回到教学科研第一线。 (二)、合并后有利于学科的统一规划,避免原先各校所设置学校之重复,以集中力量提高水平,有利于创建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 (三)、可以更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当然最大的好处在于为教学和科研注入新的活力,产生新的飞跃。
五、高校合并的发展前景
正因为高校存在其历史必然性以及诸多的益处,我们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高校合并的盛况,到那时(这可能需要10年、20年或是更长),基本每省只有一所高校,这所高校投入全省高等教育的人力、物力;它包含有所有的专业,各种学科;它是全省科研和教学的集大成者;它也为全省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它带动着全省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那是高考已不存在,教育正真的实现公平,读大学不再是负担与压力而是一种义务,这也将是义务教育的最大化,当然这是不久的将来,这需要时间,而这时间的长短由我们来决定,因为这是经济和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为高校合并这一美好蓝图付出自己的一份力,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终极目标拿出自己的一片心。
【参考文献】:向洪、李向前:《教育资本》,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