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寄宿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策略

2024-06-02 来源:小奈知识网
观

寄宿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策略

韦宇奎

(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马山中心小学,广西,柳州 545211 )

摘 要:论文从本校三年级寄宿生实际问题出发,从“自身、家庭、父母、学校”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寄宿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寄宿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根据成因着重阐述了从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反射出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弊端,更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关键词:寄宿生;农村学校;心理健康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三年级时开始住宿,开学伊始,三年级两个班的孩子都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如:晚上哭泣、持续哭闹、自理能力差、学习生活的各种不适应……尽管三年级的班老师花了很多精力去关注,但效果甚微。在经过各种尝试后,我们才醒悟,解决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心病的根源。

一、自身的因素

三年级的孩子,大都是9岁、10岁,心里发育还没有健全。本应该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却被安排到学校住宿,寄宿的学生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很容易在陌生的环境产生孤独感,行为上也更多地表现出胆小、羞怯、退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父母在背后支持,无法及时取得援助,往往会产生“我不行”的信念,增加了心里紧张,从而使任务没能顺利完成。反过来又印证了自己能力不足的看法。于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越来越感到自卑。

二、家庭的因素

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部分寄宿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在家被宠惯了,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也缺乏主动精神,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容易受到挫折。对于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很高。这样的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很强,对学习也最上心,但同时他们背负的心理压力也是最大的,不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即使到了周末也见不到爸爸妈妈,长年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得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三、父母的因素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大部分农村的家长除了孩子的成绩以外的东西都不关心,只希望孩子能考出好分数,上个好大学。即使有想关心的家长,大多也因自身文化素养水平低,缺少好的教育方法,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大部分的寄宿生回到家中听到的只有关心分数的问候,或是唠叨,或是斥责,更有甚者还可能是打骂。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孤独和逆反心理,对学习也更加的厌烦,从而产生厌学的行为。比如三(1)班寄宿生小钊同学,据老师反映,该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平时就是比较活泼好动,虽然学习成绩不够稳定,但是在班里也算得上是一个“潜力股”,有一次测验不理想,家长没有认真分析其中原因,只有一味的责怪,导致这个倔强的孩子跟父母杠上了,从此成绩一落千丈……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也是关键所在。

四、学校的因素

封闭式管理,缺少与外界的互动。大部分小学的管理还处于看管为主的低水平,以不出事为原则,对学生的心

理缺少关注和引导。我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纸上谈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寄宿生尤其是低龄寄宿生尤为重要,如果不具体落实,将不利于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过于单调。他们的生活主要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对他们这些正值贪玩的年龄来说略显单调,没有新意,难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时间长了会失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思维过于死板。

五、实施的策略

对于寄宿儿童来说,在学校的时间最长,对儿童的影响也最大,下面仅从学校方面对解决该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阐述。

1.完善学校设施,保障后勤生活

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寄宿的相关设备,都要进一步的完善,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即使有些地方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住宿的基本设施一定要具备,同时要保证安全。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一般比较单调乏味,增加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建立积极的情感,调节消极的情感。对于一些比较内向、自卑的学生来说,也可以较快的融入到班集体中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有些学生还能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3.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与家庭联系的条件

寄宿生们渴望与父母交流,学校可以为他们建一个电话亭,或者确定某一天为“交流日”,在这一天,学生们可以给父母打电话,或者写信,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与家里人沟通。如果不方便找到父母,也可以找老师、同学谈谈心。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要对有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是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们普及心理学常识。对个别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时,不胆怯,能运用某种办法摆脱困扰,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1

[2]曾保春,钟向阳.小学生常见问题心理析因与辅导[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8.

[3]朱景丽.浅谈寄宿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策略[J].学周刊(28).

[4]李刚.浅释高中寄宿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干预措施[J].新课程(下),2016(10):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