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2-01-11 来源:小奈知识网
各界前沿理论2019年 第 11 期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李进东

摘要: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发展战略能为国家军事部队战斗能力提升和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探索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装备人才;军民融合;地方资源装备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还要能站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发展前沿,开展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在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装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成为推动军队和军事兴盛发展的重要组成。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着模式、机制以及方法等多项问题。本文对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确保专业知识能得到实时更新。

(二)构建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

法律法规的建设能为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保障。因为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若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则很难确保这项工作可以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对此,我国立法机构近几年相继出台了针对装备人才的科研条例、准则规定以及培训与认证管理制度。随着军事领域的持续发展,原本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条例无法有效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律法规的焦点从原本的地方初级军事人才培养方面,逐步转向到在编军事人才的在职学习和实践深造等方面。配合推出系统的高层次装备人才培养发展制度,能为人才培养和保留提供保障。

(三)合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地方院校和企业能够为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合理地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可提升人才培养效率。据调查,美国军校在培养一名新军官时,花费的费用通常在20万美元以上,地方大学培养费用在6至7万元左右。可见,合理地利用地方资源,能有效地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对此,我国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可采取如下方案:构建部队院校和地方高校联合的教学网络。这种方式能实现部队军校和地方院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将信息产业、社会建设以及电子技术等周边产业纳入到网络系统中,以更为广泛的联合办学协议,构建网络化虚拟教学队伍,在多媒体网络和分布式办学系统的配合下,能实现更科学的人才培训教育。此外,军事院校还可以和地方高等院校签订培训协议,借助地方资源优势,开辟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继续教育的渠道。将符合条件的军事人才分派到科研院校和地方院校,以联合办学的方式使他们在院校中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应用到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军事斗争工作当中。

综上所述,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国家军事科研人才培养发展理念,根据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调整人才开发和教育的方法,妥善解决各类问题,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创建全新的人才发展模式,为我国军事领域建设注入新鲜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曾波.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06):203+205.

[2]林启湘,战仁军,吴虎胜.军民融合式装备科研人才培养激励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3):91-94.

一、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单一

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各个领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都在不断地创新,但是,国家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的培养仍旧采用的是传统军事院校教育为主的方式。这种模式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了人才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为主的战争装备布局结构,对于复杂装备的应用能力远不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装备人才。

(二)机制缺失

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而且相关管理部门在开展人才选拔工作时,不重视高新技术人才。部分地区甚至还存在论资排辈的情况,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并不合理,装备人才队伍工作能力和整体水平降低。

(三)师资匮乏

与地方高等院校相比,军事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学人才较少,且在开展教学的工作时,军事院校没有重视指挥培训和技术培训,与信息化发展条件相脱节,整体教育水平偏低。

二、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路径

(一)形成整体性培养思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军事领域武器装备科技含量提升,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在每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都对军事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形成整体的培养思路,以便对各项活动进行科学的安排。例如,培养普通的装备干部人才,需要构建“培训+实践”的发展体系,具体包括了三年至四年的军事装备院校培训,五至六年的岗位实践训练。在经过了这种培养发展模式之后,人才才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发展。再比如,针对部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育与实训无法完全区分开来的情况,可借鉴美国等军事强国的人才培养方法。以采办专职人员的培养工作为例,要求工作人员在正式任职之前,要求采办人员要进入到相应专业的大学中接受教育,根据不同的级别送入到对应的院校中深造。在职人员也要定期接受培训,

作者单位:李进东,32653部队。

— 17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