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vf复习总结提纲

2024-07-14 来源:小奈知识网


全国计算机二级Visual FoxPro 数据库程序设计

——知识点整理资料 文件扩展名及备注文件扩展名 文件 扩展名 备注扩展名 文件 扩展名 备注扩展名 项目 .pjx .pjt 数据库存 .dbc .dbt 表 .dbf .fpt 表单 .scx .sct 程序 .prg 报表 .frx 单索引 idx 结构化复合索引 .cdx 菜单定义格式 .mnx 菜单程序 .mpr 查询 .qpr 视图 .vcx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数据库系统DBS;数据DB数据库管理员DBA;DBS包括DBMS和DB 2、实体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3、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 4、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 5、元组:二维表中的行称作元组 6、属性:二维表中的列称作属性 7、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8、关系:表 关系名:表名 属性:字段 元组:记录

行:记录,元组 列:字段,属性 9、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

10、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水平方向) for, while, where 投影(垂直方向) fields ,select 联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11、定义数组:dimension/declare 数组名(3,4)

VF基础知识

1、创建项目:①通过菜单创建

②命令:Create Project 项目名

2、打开项目管理器:①通过“文件”->“打开”菜单项 ②命令:Modify Project 项目名

3、各类文件选项卡:①“全部”选项卡(以下五项的全部内容)

②“数据”选项卡(数据库、自由表、查询、视图) ③“文档”选项卡(表单、报表、标签) ④“类”选项卡 ⑤“代码”选项卡 ⑥“其他”选项卡

第二章 数据与数据运算

1、字段数据类型(11种) 字符型 C 双精度型 B 数值型 N 整型 I(4) 逻辑型 L(1) 货币型 Y(8) 日期型 D(8) 备注型 M(4) 时间型 T(8) 通用型 G(4) 浮点(动)型 F *N包括Y、F、B、I 2、变量:变量值能够随时改变的。变量名以字母、汉字和下划线开头,后接字母、数字、汉字和下划线构成

3、变量的分类:字段变量和内存变量(简单内存变量和数组) 当内存变量与字段变量同名时,通过M.和M->访问内存变量 4、子串包含测试:$ 5、字符串精确比较

“==”两个字符完全相同.T. “=”set exact on | off 6、常用的函数

数值函数:1.ABS()函数

2.SIGN()函数 3.SQRT()函数 4.PI()函数 5.INT()函数 6.CELING()函数 7.FLOOR()函数 8.ROUND()函数 9.MOD()函数 10.MAX()函数 11.MIN()函数

字符函数:1.LEN()函数

2.LOWER()函数 3.UPPER()函数 4.SPACE()函数 5.TRIM()函数 6.LTRIM()函数 7.ALLTRIM()函数 8.LEFT()函数 9.RIGHT()函数 10.SUBSTR()函数 11.OCCURS()函数 12.AT()函数 13.STUFF()函数 14.CHRTRAN()函数

15.Like(,<>)

日期时间函数:1.DATE()函数

2.TIME()函数

3.DATETIME()函数 4.YEAR()函数 5.MONTH()函数 6.DAY()函数 7.HOUR()函数 8.MINUTE()函数 9.SEC()函数

数据类型转换函数:1.STR()函数

2.VAL()函数 3.CTOD()函数 4.DTOC()函数 5.宏替换函数

测试函数:1.BETWEEN()函数

2.ISNULL()函数 3.EMPTY()函数 4.VARTYPE()函数 5.EOF()函数 6.BOF()函数 7.RECNO()函数 8.RECCOUNT()函数 9.DELETED()函数 10.IIF()函数

程序设计基础

1、概念:是命令的集合,分行存储在磁盘上,按照人为的顺序依次输出的过程。 2、建立、修改程序文件(.prg):modify command 程序名 3、远行:do 程序文件名 4、基本的输入语句:(以求圆的面积为例) ①input“请输入圆的半径” to r

可接受的数据类型:C、N、L、D、T;从键盘上接受输入,但不能不输入任何内容;输入字符常量必须加定界符 ②accept “请输入圆的半径” to r

只能接受字符串,输入是不需要加定界符 ③wait “请等候„” window wait <提示信息> to <内存变量> 5、程序的结构: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分支、判断) 循环结构(条件、步长) 6、程序的控制语、注释语

①exit 终止,跳出,至enddo后面 ②loop 中止,跳至do while判断条件 ③quit 退出系统 ④ * 换行注释

⑤ && 同行注释 注释语句

【格式1】 NOTE <注释内容> 【格式2】 * <注释内容> 【格式3】 && <注释内容>

7、程序的模块,形参、实参

形式参数定义:PARAMETERS <形参>

参数传递:格式一:do 文件名或过程名 with 实参

格式二:文件名或过程名 (实参)

8、变量的作用域:

①全局变量(又称公共变量)(public):可在任何模块和程序中使用,而且在VF运行环境内都一直可见(命令窗口输入的也是)

②私有变量(private):在建立该变量的模块及其下属各层模块中使用,在其上层模块中不可用;在程序中直接使用没有特别声明的变量都是私有变量;用private声明上层模块中已经存在的变量,使得上层模块定义的变量在当前暂时无效

③局部变量(local):只能在建立它的模块中使用,不能在上层或下层模块中使用

第三章 数据库及其操作

1、创建数据库:①在项目管理器中建立

②在菜单中建立

③命令: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2、打开数据库:Open Database 数据库名 3、删除数据库:Dele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4、修改数据库:Modify Database 数据库名 5、关闭数据库:Close Database 6、打开表设计器:Modify Structure

7、显示全部表记录:List(显示完全部记录) 8、显示当前表记录:Display(分页显示记录) 9、记录的绝对定位:Go n 10、浏览、修改表:Browse

11、编辑、修改表:Edit/Change

12、批量修改:Replace all 字段 with 字段表达式 13、逻辑删除:Delete(只在记录前加*,不删除) 14、恢复逻辑删除:Recall

15、物理删除:①Pack:只删除带*的记录

②Zap:物理删除表中全部记录

16、关闭表:Use

17、打开表:Use 表名

18、复制表记录:Use 表名;Copy to 新表名

19、复制表结构:Use 表名;Copy Structure to 新表名 20、追加表记录:①将另一表中的记录添加到该表中:

Use 要追加记录的表名

Append from 有记录的表名

②在尾部追加记录:Append

③在尾部增加一条空记录:Append blank

21、插入表记录:①在当前记录的后面插入一条记录:insert after ②在当前记录的后面插入一条空记录:insert blank ③在当前记录的前面插入一条记录: insert before 22、显示所有含有条件的记录:list for 23、显示满足条件的记录:list while 24、显示字段:list fields 25、指针记录的定位:

①bof() 为.T.时指向文件头 ②go top 定位在第一条记录

③go bottom 定位在最后一条记录 ④eof() 为.T.时指向文件尾

⑤skip 向下移动一个指针,指向下一条记录(不含当前记录) ⑥all 全部记录

⑦locate for 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

⑧continue 继续查找满足条件的下一条记录

用locate命令定位:

Locate for 条件 查找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

Continue 继续查找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

?found 测试是否有返回值,如有.T.,如无.F. Display 显示

26、记录的范围:①next n 向下n条记录

②rest 从指针指向位置开始的所有记录

27、在数据库关闭/删除的情况下建立的表为自由表,自由表字段名最长为10

个字符。

28、在数据库打开/修改的情况下建立的表为数据库表,数据库表字段名最长为

128个字符,可以为数据库表建立主索引、字段有效性和参照完整性,这也是自 由表没有的。

29、创建数据库表:open database 数据库名;creat 表名

30、创建自由表:确定当前没有打开数据库,使用命令:creat 表名

31、将自由表添加到数据库中:open database 数据库名;add table 表名 32、将数据库表移出数据库:open database 数据库名;remove table 表名 ****************************************************************** 小结:

1、用use 打开表时,记录号位于第一条记录 2、执行带all的命令,记录指针指向eof()=.T.

3、当为.T.时,bof的记录号总是为1,eof的记录号是记录数+1 4、空表的总记录是0,bof的记录号是1,eof的记录号是1

****************************************************************** 33、排序:①建立排序:sort on 字段名 /a/d/c to 新表名

②/a(asc):升序;/d(desc):降序;/c:不区分字母大小写

34、索引:①索引的种类:主索引,候选索引,唯一索引,普通索引

②建立索引:index on 关键字 tag 索引文件名 ③打开索引:set index to 索引文件名 ④关闭索引:set index to ⑤查找索引:find / seek

⑥删除索引:delete tag all 索引标识 ⑦主控索引:set order to 索引名

⑧建立永久链接的条件:父表必须建立主索引,子表必须建立普通索

⑨建立临时链接:窗口->数据工作区

命令:set relation to 父表字段名 into 子表名

(父动子动)

举例:open database 成绩管理

Use student in 1 order 学号 Use score in 2 order 学号

Set relation to 学号 into 2/score

Select 1 / go 3 / display / select 2 / display

35、互换表中记录:先打开表 go 1;scatter to aa(数组名);go 3 ;scatter to bb(数组名); go 1;gather from bb;go 3;gather from bb

*********************************************************************

小结:排序与索引的区别

1、排序要执行两次,按关键字和记录号,要打开表;而索引只执行一次,按关键字,不需要打开表;

2、排序生成一个新表,索引是针对原表生成一个指针文件

3、升降序的表示与书写方式不同:排序/a升序/d降序/c不区分大小写,索引ascending和descending。

4、排序与索引的to的含义不同,排序的to 表示到一个新表,索引的to表示建立单索引文件。

5、表达式的方式不同,排序用(,)逗号,索引用(+加号) 自由表与数据库表的不同:

1、自由表有三个索引:候选索引、唯一索引、普通索引;

2、数据库表有四个索引:主索引、候选索引、唯一索引、普通索引; 3、一个数据库表只能有一个主索引,可以有多个候选索引、唯一索引、普通索引;

4、一个表只属于一个数据库;

5、主索引和候选索引表示表记录的唯一性;

6、数据库表的字段允许长度是0~128个字符,而自由表只允许10个字符; 7、数据库表可以设置字段的有效性规则和参照完整性,而自由表不能; 8、可以将自由表添加到数据库中,也可将数据库表从数据库中移去成为自由表。

********************************************************************* 36、数据的完整性:①实体完整性:主索引和候选索引,保证记录的唯一性

②域完整性:表示字段的有效性和取值范围 ③参照完整性:描述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参照完整性的规则:更新规则(级联、限制、忽略) 删除规则(级联、限制、忽略) 插入规则(限制、忽略)

参照完整性是数据库文件的产物,要有联接,先打开数据,在父表建立主索引,子表建立普通索引,建立连线后先清理数据库,再编辑参照完整性。 37、工作区:①工作区的选择:select <工作区号>|<别名>

②范围:1~32767默认0号工作区,也是最小工作区 ③select 0 表示选定当前还未使用的编号最小工作区

第四章 SQL语言

1、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

2、定义:是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一种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是数据库后台的操作语言,具有非常强大的查询功能,查询是它的核心。 3、基本构成:select 查询什么字段 / from 数据源 / where 查询条件 4、三大功能:

数据查询

①格式:select 字段名/* from 表1 inner join 表2 on 表1主关键字=表2主关键字 where 筛选条件[group by 分组 having 分组条件]order by 排序

②函数

Max() 最大值 Min() Avg() Count() Sum() 最小值 平均值 计数 求和 ③值域查询:between„and„ ④空值查询:is null / is not null

⑤模糊查询:like(like后所指定的字段值一定是个字符型数据;

通配符%表示0个或多个字符,”_”只表示一个字符)

⑥使用量词和谓词的查询:any/some/all

(some和any是同义词)

[not] exists

*some、any只有子查询中有一行能使结果为真,则结果为真 *all 子查询中所有记录都使结果为真,则结果为真

*[not] exists 用来检查是否有结果返回,即存在/不存在元组 ⑦集合的并运算:union 字段相同,值域相同 ⑧虚字段:as 新字段名

操作功能:

①插入: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values(字段值) ②更新: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名=表达式where 条件式 ③删除: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定义功能:

①表的定义:create table|dbf (字段名 类型(宽度) )

②删除表:drop table 表文件名 删除视图:drop view 视图文件名 ③表结构的修改:

⑴添加字段:alter table 表名 add 字段名 类型(宽度) ⑵修改字段:alter 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 新类型(宽度) ⑶删除字段:alter table 表名drop字段名

⑷重新命名字段:alter table 表名 rename column 原字段名 to 新字段名 ⑸建立有效性规则:alter table 表名alter字段名 set check 字段条件 建立默认值 :alter table 表名alter字段名 set default 条件

⑹删除默认值/有效性规则:alter 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drop

default/drop check]

⑺建立候选索引:alter table 表名 add unique 字段 tag 索引名

建立主索引:alter table 表名 add primary key字段 tag 索引名 建立普通索引:alter table 表名 add foreign key字段 tag 索引名 ⑻删除候选索引:alter table 表名drop unique tag 索引名

删除主索引:alter table 表名 drop primary key字段 tag 索引名 删除普通索引:alter table 表名 drop foreign key字段 tag 索引名

5、SQL查询的六种去向:

⑴将查询结果存放到数组中——into array 数组名

⑵将查询结果存放在临时文件中——into cursor 临时表文件名 ⑶将查询结果存放到永久表中——into dbf/table 自由表文件名 ⑷将查询结果存放到文本文件中——to file 文本文件名 ⑸将查询结果直接输出到打印机——to printer ⑹将查询结果显示在屏幕上——to screen

第五章 查询与视图

1、定义:查询是预先定义好的一个select语句 2、数据源:数据库表、自由表或视图 3、建立查询的方法①项目管理器

②文件新建

③命令:create query

4、查询设计器中各选项卡与select语句的对应关系: 选项卡:字段、联接、筛选、排序依据、分组依据、杂项 选择了创建查询的表或视图——from短语 ①字段选项卡——select短语 ②联接选项卡——join on短语 ③筛选选项卡——where短语

④排序依据选项卡——order by短语

⑤分组依据选项卡——group by短语和having短语

⑥杂项选项卡——可以指定是否要重复记录(对应于distinct短语)

还可指定列在前面的记录(对应于top短语)

5、查询去向:浏览、临时表、表、图形、屏幕、报表、标签 6、运行查询:do 查询文件名.qpr

7、查询保存在查询文件中,查询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 8、查询文件(.qpr) 视图文件(.vue)

9、定义:视图是一个定制的虚拟表,依赖于数据库,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导出的表;在视图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的内容;视图分为本地视图和远程视图

10、数据源:数据库表、自由表或其他视图等 11、建立视图命令:create view

12、根据表的查询定义视图:create view 视图文件名 as 13、删除视图文件:drop view 视图文件名 14、视图和查询的比较

相同点:可以从数据源中查找满足一定筛选条件的记录和选定部分字段;

自身不保存数据,它们的查询结果随数据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都可以生成SQL语言; 不同点:视图有更新条件,查询无;

查询有查询去向(7个去向),视图无;

视图可以更新,查询只能只读;

视图可以更新数据源表,而查询不能;

视图可以访问远程数据,而查询不能直接访问,需借助于远程视图方可; 视图只能数据库中存在,而查询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视图的基表只能是数据库表,而查询可以是自由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表; 建立视图必须是数据库表及存在的视图,而查询只要是表都可以。

第六章 表单设计与运用

1、对象:客观事物的抽象

(属性:对象的状态;方法:对象行为) 2、类: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3、类的特征:层次性

继承性:子类不但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还可以有自己的属

性和方法

封装性

4、对象与类的关系:类是对象的一般化;对象是类的具体化、实例化 5、创建类:create class 类名

例:创建一个名为employee的新类,保存新类的类库是myclasslib,新类的父类是custom

Create class employee of myclasslib as custom 新建类: 新类名 存储于 派生于

6、类的使用:表单控件“查看类”->添加->点开类->拖入表单 7、创建表单:create form 表单名 运行表单:do form 表单名 8、表单属性:

Caption:表单标题 Name:表单名称

Backcolor:背景色 Borderstyle:边框样式 Height:表单高度 Width:表单宽度 Showwindow:是否作为顶层表单 9、标签属性:

caption:指定标签的显示文本

AutoSize:确定是否根据标题的长度来自动调整大小 Alignment:指定标题控件中显示的对齐方式

name :标签对象的名称,是程序中访问标签对象的标识(label1) backstyle:设置标签的背景是否透明 10、文本框属性:

Alignment:文本框内容的对齐方式

Control Source:设置文本框的数据来源 Value:保存文本框的当前内容

PassWordChar:设置输入口令时显示的字符,通常用*

Readonly:确定文本框是否为只读,为“.T.”时,文本框的值不可修改。 Inputmask: 指定在一个文本框中如何输入和显示数据。表6.13书P195 11、编辑框属性:

ControlSource:设置编辑框的数据源,一般为数据表的备注字段。

Value:保存编辑框中的内容,可以通过该属性来访问编辑框中的内容。 Hideselection:失去焦点时,编辑框中选定的文本是否仍显示为选定状态。

默认值为.T.不显示为选定状态

Readonly:确定用户是否能修改编辑框中的内容。.f.可改 Scroolbars:指定编辑框是否具有滚动条,[0]无滚动条

[2](默认值)时,编辑框包含垂直滚动条。

SelStart: 返回用户在编辑框中所选文本的起始点位置或插入点位置SelLength:返回用户在文本输入区中所选定字符的数目。>0 SelText:返回用户在编辑区内选定的文本

12、复选框属性:

Caption:用于指定复选框旁边的标题

Alignment:指定复选框是显示在该标题的左(右)边 Value:用来指明复选框的当前状态,如下表

0或.F. ->(默认值),未被选中(灰色) 1或.T. ->被选中

>=2或.null. ->不确定,只在代码中有效

ControlSource:用于指定复选框的数据源

(字段或内存变量)其类型可以是N或L

13、列表框属性:

ColumnCount:列表框的列数

ControlSource:绑定列表框的数据源。

ADDItem:向Rowsourcetype属性为0的列表添加一项 RowSourceType:指定与组合框建立联系的数据源的类型 Value:返回列表框中被选中的条目 (C或N)

MultiSelect:指定用户能否在列表框控件内进行多重选定 Rowsource:列表中显示值的来源

Rowsourcetype:确定rowsource的类型一个值、表、SQL、查询、数组、文

件列表或字段列表

List属性:用以存取列表框中数据条目的字符串数组。例如,LIST[1]代表

列表框中的第一行(第一个数据项)。

ListCount属性:列表框中数据条目的数目

Selected属性:该属性是一个逻辑型数组,第N个数组元素代表第N个数

据项是否为选定状态

14、组合框属性:

ControlSource用户从列表框中选择的值保存在何处 Style指定控件的样式。 0—下拉组合框(默认值); 2—下拉列表框 15、命令按钮属性:

Default:[.F.]如果设置为.T.,在该按钮成为默认按钮

Cancel:[.F.]如果设置为.T.,按Esc键引发该按钮的Click事件 Caption:设置按钮的标题

Enable:确定按钮是否有效,为.F.时,失效

Visible:指定对象是可见还是隐藏,为.F.时,隐藏 16、命令组属性:

Buttoncount:命令按钮组中命令按钮的数目。[2] Buttons:用于存取命令按钮组中每个命令按钮的数组 例:Thisform.commandgroup1.buttons(2).visible=.f.

Value:返回表单运行时被单击按钮的顺序号或按钮Caption的值 17、选项组属性:

Name:[ optiongroup1 ]选项按钮组对象的名称

ButtonCount:[ 2 ]指定选项组中选项按钮的数目。 Buttons:[ 0 ]用于存取选项组中每个选项的数组。

例:thisform.optiongroup1.buttons(3).caption=“三号”

ControlSource[ 无 ]:指定选项组数据源。C/N

Value[ 1 ]:用于指定选项组中哪个选项按钮被选中。 若为N,返回被选中按钮的顺序号

若为C,返回被选择按钮的Caption属性值 18、表格属性:

RecordSourceType指明表格数据源的类型,

RecordSource属性指定数据的来源0表1别名3查询„ ColumnCount:[ -1 ]指定表格的列数 19、页框属性:

Pagecount:[ 2 ]页框的页面数。

Pages:用于存取页框对象中各个页的数组 Activepage:返回页框中活动页的页号 20、新建属性、方法:表单->新建->属性/方法

21、常用事件:事件是一种由系统预先定义而由用户或系统发出的动作;事件集是固定的,用户不能定义新的事件 Load:在表单对象建立之前引发。 Unload:在表单对象释放时引发。 Init:在用户建立对象时引发。

最小的事件集

Destroy:在对象释放时引发。 Error:在发生错误时引发

Click:在单击鼠标左键时引发。

Rightclick:在单击鼠标右键时引发。 DBclick:在双击鼠标左键时引发。 GotFocus:在对象获得焦点时引发。 LostFocus:在对象失去焦点时引发。

InteractiveChange:在通过鼠标和键盘交互操作改变一个控件值时引发。 注意:①load先于init(先控件再表单);destroy先于unload

②如果一个表单建立一个命令按钮,先引发表单的load事件,再引发命令按钮的load事件,再引发控件的init,再引发表单的init事件。

③如果关闭一个含有命令按钮的表单,先引发表单的destroy事件,再引发控件的destroy事件,最后一个引发的是表单的unload事件。

④方法包含在事件之中。(方法和属性均包含在实践之中) ⑤同一个事件中,load先大后小,表单最大 22、方法:①定义:动作

②常用方法:thisform.release 关闭(释放)表单

Thisform.refresh 刷新表单 This.show 显示当前表单 This.hide 隐藏当前表单

Thisform.text1.setfocus 让文本框1获得焦点,使

其成为活动对象

23、对象的引用:thisform:当前对象所在的表单 This:当前对象

Thisformset:当前对象所在的表单集 Parent:当前对象的直接容器对象

24、将修改表单及控件名的四种方法(以OK为例) ①thisformset.form1.command1.caption=”OK” ②thisform.command1.caption=”OK” ③this.caption=”OK”

④this.parent.caption=”OK”

25、表单集:①定义:由多个表单组成的表单集合,即在一个设计器中出现多个表单

②创建:表单->表单集->新建表单

26、数据环境:表单空白处右击->数据环境 27、表单向导:①表单向导

②一对多表单向导

第七章 菜单设计与应用

1、菜单的分类:条形菜单、弹出菜单

[典型的菜单系统由这两种组成;快捷菜单由弹出式菜单组成] 2、下拉式菜单的创建:①文件->新建->菜单

②命令:create menu 菜单名

modify menu 菜单名

3、系统菜单:SET SYSMENU ON|OFF|AUTOMATIC|TO [<弹出式菜单名表>] |TO [<条形菜单项名表>]|TO [DEFAULT]|SAVE|NOSAVE 各项参数及选项的说明:

ON:允许程序执行时访问系统菜单 OFF:禁止程序执行时访问系统菜单

AUTOMATIC:可使系统菜单显示出来,可以访问系统菜单

TO [<弹出式菜单名表>]:重新配置系统菜单,以内部名字列出可用的弹出式菜单 TO [<条形菜单项名表>]:重新配置系统菜单,以条形菜单内部名表列出可用的子菜单

TO DEFAULT:系统菜单恢复为缺省设置 SAVE:系统菜单恢复为缺省设置

NOSAVE:将缺省配置恢复成VISUAL FOXPRO系统菜单的标准配置

*不带参数的set sysmenu to 命令将屏蔽系统菜单,使系统菜单不可用。 4、菜单设计器的组成:

①菜单名称

②结果(子菜单、命令、菜单项、过程) ③选项:为一个无符号按钮(快捷键) ④菜单级:菜单栏、子菜单 “菜单项”命令按钮

⑤插入—可在当前菜单项行之前插入一个新的菜单项行 ⑥插入栏—在当前菜单项行之前插入一个vf系统菜单命令 ⑦删除—可删除当前菜单项行 ⑧预览—可预览菜单效果

5、在菜单设计器环境下,系统的“显示”菜单会出现两条命令: 常规选项:设置和清理、顶层表单的复选框 菜单选项:可设置子菜单的内部名称

6、SET SYSMENU NO SAVE &&将缺省配置恢复成VF系统菜单的标准配置 SET SYSMENU TO DEFAULT &&恢复系统菜单

7、为顶层表单添加菜单的方法和过程:表单对象的showwindow:2 8、定义的菜单文件包括两个文件:*.mnx和*.mnt

8、生成菜单程序:菜单->生成(生成.mpr的菜单程序文件) 9、运行菜单程序:do 菜单名.mpr(注:扩展名不可省)

10、快捷菜单:在选定对象的rightclick事件:do 快捷菜单程序文件名.mpr

第八章 报表设计

1、报表向导:工具->①报表向导

②一对多报表向导 2、内容:

①数据源:数据库表、自由表、视图、查询或临时表

②布局:定义了报表的打印格式,有列报表、行报表、一对多报表和多栏报表 3、①列报表:一条记录一行,应用于财务报表、销售总结 ②行报表:一个字段一行,应用于列表、清单 ③一对多报表: 应用于发票、会计报表 ④多栏报表:应用于电话本、名片

4、建立报表:CREATE REPORT <文件名> 创建新的报表

MODIFY REPORT <文件名> 打开一个已有的报表 5、快速报表:新建->报表 报表->快速报表 6、报表控件:①选定对象按钮

②标签按钮 ③域按钮

④线条按钮、矩形按钮和圆角矩形按钮 ⑤图片/activex绑定控件按钮 ⑥按钮锁定

7、报表设计器默认包括3个带区:页标头、细节和页脚

(也可增加报表->总结/标题带区)

8、添加报表的数据环境

9、添加分组:组标头和组注脚

(建立索引,数据环境->属性->cursor1对象,选定order属性选择多重索引) 10、多栏报表:文件->页面设置(列标头和列注脚) 11、报表预览:report form 报表文件名 preview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ai的存储地址为:ADR(ai)=ADR(a1)+(i-1)k,,ADR(a1)为第一个元素的地址,k代表每个元素占的字节数。

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详见14--16页)

1.4 栈和队列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表示栈底。 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指针指向队头。 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包括(1)入队运算: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2)退队运算: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 循环队列:s=0表示队列空,s=1且front=rear表示队列满 1.5 线性链表

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存储单元称为存储结点,简称结点。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1)用于存储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2)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链式存储方式即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线性链表,HEAD称为头指针,HEAD=NULL(或0)称为空表,如果是两指针:左指针(Llink)指向前件结点,右指针(Rlink)指向后件结点。 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查找、插入、删除。 1.6 树与二叉树

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所有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二叉树的特点:(1)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3)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6)设完全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如果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每一层从左到右)用自然数1,2,„.n给结点进行编号(k=1,2„.n),有以下结论:①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它没有父结点;若k>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编号为INT(k/2);②若2k≤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也无右子结点);③若2k+1≤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满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有两个子结点,则k层上有2k-1个结点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二叉树存储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对于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可以按层序进行顺序存储。 二叉树的遍历:

(1)前序遍历(DLR),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2)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3)后序遍历(LRD)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1.7 查找技术

顺序查找的使用情况: (1)线性表为无序表;(2)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只需比较log2n次。 1.8 排序技术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 交换类排序法:(1)冒泡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2)快速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1)简单插入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希尔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1.5)次比较。 选择类排序法:(1)简单选择排序法, 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堆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log2n)次比较。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2.1 程序设计设计方法和风格 如何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1、源程序文档化; 2、数据说明的方法; 3、语句的结构; 4、输入和输出。

注释分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语句结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2.2 结构化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四条原则是:1. 自顶向下;2. 逐步求精;3.模块化;4.限制使用goto语句。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顺序结构:一种简单的程序设计,最基本、最常用的结构;(2)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可根据条件,判断应该选择哪一条分支来执行相应的语句序列;(3)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可根据给定条件,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程序段。

2.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以60年代末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计算机中心研制的SIMULA语言为标志。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5)可维护性好。 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对象是实体的抽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的功能,操作也称为方法或服务。 对象的基本特点:(1)标识惟一性;(2)分类性;(3)多态性;(4)封装性;(5)模块独立性好。

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所以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对应类的一个

实例。

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 消息的组成包括(1)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称;(2)消息标识符,也称消息名;(3)零个或多个参数。

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他们。 继承分单继承和多重继承。单继承指一个类只允许有一个父类,多重继承指一个类允许有多个父类。

多态性是指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的现象。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3.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特点包括:(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软件按功能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成本、质量、生产率等问题。

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

软件工程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软件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包含4种基本活动:(1)P——软件规格说明;(2)D——软件开发;(3)C——软件确认;(4)A——软件演进。 软件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主要活动阶段是(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制定;(2)需求分析;(3)软件设计;(4)软件实现;(5)软件测试;(6)运行和维护。

软件工程的目标和与原则:

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基本目标: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

基本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开发过程、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心理学等内容。 软件管理学包括人员组织、进度安排、质量保证、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等。

软件工程原则包括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3.2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

需求分析方法有(1)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 (2)面向对象的分析的方法。 从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的特性来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1)数据流图; (2)数据字典; (3)判定树; (4)判定表。

数据流图: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工具,是需求理解的逻辑模型的图形表示,它直接支持系统功能建模。

数据字典: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

判定树:从问题定义的文字描述中分清哪些是判定的条件,哪些是判定的结论,根据描述材料中的连接词找出判定条件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根据它们构造判定树。 判定表:与判定树相似,当数据流图中的加工要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即完成该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而引发的,使用判定表描述比较适宜。 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的核心。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1)正确性;(2)无岐义性;(3)完整性;(4)可验证性;(5)一致性;(6)可理解性;(7)可追踪性。 3.3 结构化设计方法

软件设计的基本目标是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目标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软件设计是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

软件设计是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步骤,是将需求准确地转化为完整的软件产品或系统的唯一途径。

从技术观点来看,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数据设计:将分析时创建的模型转化为数据结构的定义。

接口设计:描述软件内部、软件和协作系统之间以及软件与人之间如何通信。 过程设计:把系统结构部件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描述。 从工程管理角度来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软件设计的一般过程:软件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先进行高层次的结构设计;后进行低层次的过程设计;穿插进行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

衡量软件模块独立性使用耦合性和内聚性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

在程序结构中各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优秀软件应高内聚,低耦合。 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1)设计软件系统结构; (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3)编写概要设计文档; (4)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箭头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在结构图中还可以用带注释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过程中来回传递的信息。还可用带实心圆的箭头表示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空心圆箭心表示传递的是数据。 结构图的基本形式:基本形式、顺序形式、重复形式、选择形式。 结构图有四种模块类型: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和协调模块。 典型的数据流类型有两种:变换型和事务型。

变换型系统结构图由输入、中心变换、输出三部分组成。

事务型数据流的特点是:接受一项事务,根据事务处理的特点和性质,选择分派一个适当的处理单元,然后给出结果。 详细设计: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常见的过程设计工具有: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表格工具(判定表)、语言工具(PDL)。 3.4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

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目的: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软件测试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

动态测试:是基本计算机的测试,主要包括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在程序内部进行,主要用于完成软件内部操作的验证。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基路径测试。

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界面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用于软件确认。主要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等。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3.5 程序的调试

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主要在开发阶段进行。 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1)错误定位;(2)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3)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引进新的错误。

软件调试可分表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静态调试主要是指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是主要的设计手段,而动态调试是辅助静态调试。主要调试方法有:(1)强行排错法;(2)回溯法;(3)原因排除法。 4.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特点:有一定的结构,有型与值之分,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而数据的值给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

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数据语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交互式命令(又称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宿主型语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

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专业管理人员。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硬件平台(硬件)、软件平台(软件)五个部分构成的运行实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三者组成。

文件系统阶段: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

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 :为统一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系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的集成性 、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与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3)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1)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4.2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概念: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描述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数据约束。

E-R模型的基本概念(1)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2)属性:事物的特性;(3)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系。实体集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E-R模型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接关系: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属性有属性域,每个实体可取属性域内的值。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值叫元组。 E-R模型的图示法:(1)实体集表示法; (2)属性表法; (3)联系表示法。 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每棵树有且仅有一个无双亲结点,称为根;(2)树中除根外所有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从图论上看,网状模型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 在二维表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称为键或码。从所有侯选健中选取一个作为用户使用的键称主键。表A中的某属性是某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集为A的外键或外码。 关系中的数据约束:

(1)实体完整性约束:约束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不能为空值; (2)参照完全性约束:是关系之间的基本约束;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它反映了具体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 4.3关系代数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它建立在数据理论的基础之上,有很多数据理论可以表示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 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

(1)插入 (2)删除 (3)修改 (4)查询(包括投影、选择、笛卡尔积运算) 4.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应用的核心。 数据库设计的两种方法:

(1)面向数据: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 (2)面向过程: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

数据库的生命周期: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进一步修改阶段。

需求分析常用结构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分析(简称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表达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对数据库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5个部分: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内在语义关系。设计的方法有两种 (1)集中式模式设计法(适用于小型或并不复杂的单位或部门); (2)视图集成设计法。

设计方法:E-R模型与视图集成。

视图设计一般有三种设计次序:自顶向下、由底向上、由内向外。 视图集成的几种冲突:命名冲突、概念冲突、域冲突、约束冲突。 关系视图设计:关系视图的设计又称外模式设计。 关系视图的主要作用:

(1)提供数据逻辑独立性;

(2)能适应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 (3)有一定数据保密功能。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主要目标是对数据内部物理结构作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路径,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有效利用存储空间。一般RDBMS中留给用户参与物理设计的内容大致有索引设计、集成簇设计和分区设计。 数据库管理的内容: (1)数据库的建立; (2)数据库的调整; (3)数据库的重组;

(4)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 (5)数据库的故障恢复; (6)数据库监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