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影评析要素

2022-01-31 来源:小奈知识网


电影评析要素

典型的封闭、局部空间关系象征不但很好地表现了几个士兵在人性压抑、军队压抑、环境压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现了士兵不满军队体系中军官的作风而枪杀军曹的震惊事件。

5.影片空间的表达与表现是否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影片的环境空间除了完成影片的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从画面的祝党造型特征上,表达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礼教对人的摧残。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间环境的开阔表现和处理,影片后半部分空间环境的平面表达和处理,画面的视觉造型特征测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一个家族从兴旺走向衰败的过程。

例如:影片《花样年华》中,男女主人公租用的公寓,真实的环境空间关系和拥挤的生存建筑结构,对男女主人公形成了另外的一种压抑,更给影片的人物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

七 机 位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点的表述。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 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

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

1)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2)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3)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他反映了戏剧导演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因为,戏剧的表现是没有景别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

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4)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大。有的导演机位变化比较有规律,有的

导演则表现出更大随意性。

而电影的场面调度则更为丰富,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1)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

人物在场景中的调度处理应该体现叙事的需要,导演风格的要求。人物的调度既是任

意的、主观的,又是受一定限制的。 2)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

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摄影机机位的调度。摄影机机位的设计、运用、具体方式、变化的规律,都反映了导演的镜头意识和视觉语言的形式。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机位的设计与运用既反映了导演的技巧,又反映了导演的叙事风格。 我们分析影片(全片和段落)中的机位关系时,要注意如下的问题:

1)具体分析导演在一场戏的镜头段落中,是从哪几个机位的点拍摄完成和表达影片的叙事的?

2)分析摄影机机位在这样一个叙事的过程(段落)中,是怎样布局的?平面的构成效果是什么样的?

3)分析影片中某一个特定的段落中(例如:表现人物的动作,表现事件的细节)机位的处理有什么样的特点?

4)在全片中和一场戏中,机位的处理与布局有什么样的规律?实际上我们在拉片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所有的摄影机机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不管导演是否有这个意识,这种现象

是存在的,我们要分析镜头处理与布局的规律。

5)分析影片中的机位是如何表达影片中的空间关系的?电影空间的表达,是通过镜头的处理来实现的,镜头的景别的远近,方向变化的多少,对影片的场景空间表达有决定的意义。

6)这样的机位处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对于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可以用静态的画面完成,也可以用运动的机位画面处理,这两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7)在影片的一场戏中,采用哪几个机位完成的叙事。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少,非常明确,两三个机位就完成了一场戏的拍摄.而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多,机位非

常多,变化十分丰富才完成一场戏的拍摄,通过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镜头处理的规律。

--------------------------------------------------------- 九 光 线

光线是摄影创作中的灵魂。

电影光线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影光线的使用,体现了导演和摄影师对未来影片画面视觉形式的追求。 光线的感觉表达了摄影师对导泱摄影技术掌握的程度。 光线的形式决定了影片的人物形象风格。

电影的光线处理有的追求“自然、真实的效果”,有的追求“唯美、戏剧的效果”,但无论是怎样的效果,都是为了完成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表现。 电影中的光线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 1.电影摄影创作中按光线方向和形式来划分,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顺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主体自身的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关系,景物及被授体的

立体感,完全依赖于自身轮廓形式。

逆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对应的),景物及被摄体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在画面的构成上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光线的效果

十分生动,画面的

效果十分明确而富有造型特点。逆光有全逆光和侧逆光之分。

侧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成30、60、90度的夹角关系,景物与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分,有十分明确的光线方向和明暗的关系,立体感十分明

显。侧光有正侧光和斜侧光之分。 散射光:散射光的存在是由于外景自然光被云彩遮住或者是某种散光物质遮挡光线所形成的一种散射的效果。由于散射光没有明显的光源方向,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光线的

形式使得画面的效果柔和而平淡。

效果光:效果光的光源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是由于某种特定光源所产生的效果。例如:蜡烛光、火光、手电光等等,效果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不常见,但是,视觉的效果十分明确,有时会产生十分怪异的形象和效果。

2.电影摄影创作中按光线的性质和作用来划分,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主光:人物的主要塑型光源,是镜头曝光的主要依据。

人物的主光可以是任意的光线形式。当然,人物的主光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一个明暗比例分配的问题。

副光:人物的次要光源,副光帮助主光共同表现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副光可以影响人物光源的反差,也可以影响人物 的光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人物的副光来达到控制人物的光 比效果。

轮廓光:人物的外部形象光源,轮廓光既反映人物所处的位置,又反映了环境的建筑结构关系,同时表明环境的光线特点。

背景光:背景的光线既表明环境的光线现状,又反映了拍摄者背景处理意识。背景光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环境气氛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修饰光:修饰光完全是一种装饰的光线,可有可无。用来在人物和环境拍摄中进行必要的补充,是区别普通照明和特殊照明的重要方法。

3.电影中光线具有如下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

2)表达影片的视党风格。 3)创造环境的气氛。 我们主要的目的:通过观看影片的整体画面效果,分析影片中的光线在其中所起到的叙事作用、造型作用;分析其在影片视觉风格上起到的独特的作用。

十 影 调

影调——是电影画面色彩关系与黑、白、灰关系的一种视觉感觉和整体的效果。影调的概念,是一个电影摄影中的技术问题。

有人会在影片分析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影片的影调效果,对于我们的常规电影分析有什么样的作用?是否有艺术上的意义?

而我们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有这样一种切身的体会,影片摄影控制和最终的效果,在影片摄影的局部上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影片摄影的整体创作上是一个艺术

问题。

影片的影调,是影片总体视觉风格的表现形式。 影片的影调,表面上是影片的整体明暗关系,最终反映出来的是影片的视觉形象风格的整体感觉和影调的整感觉。

影调在影片中的整体控制、一场戏中的控制、一个镜头中的控制,在摄影创作上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胶片类型的选择;有对于摄影对洗印技术的控制;有摄影用光方式、方法的处理;有对于摄影风格的有目的的选择;有对胶片高亮度部分和低密度部分的有效控制;有镜头画面效果控制的设计与风格等等。 影调的影片的拍摄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实际上是摄影师对场景中各种亮度关系的分配。而影片中各种影调的处理,完全是导演、摄影师根据影片的内容与影片的风格来决定的。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画面影调关系控制的很暗,大部分的景物控制在胶片低密度部分,形成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影片《花样年华》中,叙事的要求和大部分的场景

是夜晚,使得影片本身更加伤感和充满了怀旧、悲剧的色彩。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画面的高亮度部分有意识地控制成曝光过度的感觉,形成一种有目的的局部过度的感觉。影片《阮玲玉》中,部分场景和镜头的画面局部,有意识

地控制成曝光过度的发毛感觉,而大部分的景物又不是很暗。很黑,画面的效果很温

馨,充满了诗意的效果,为影片的叙事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影调控制成一种统一的效果,形成影片的整体画面形式。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现代时空的黑白部分,完全是有意识的高调处理;而影片过去时 空的色彩部分,也完全是有意识的高调处理。使影片在影调的整体控制上也十分温馨。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追求,为影片的精神塑造、情感塑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 十一 对 话

对话——是影片中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对话——是人物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电影声音三要素:对话、音乐、音响。其中,对话还包括影片中的画外音、(解说词)旁白、内心独白。

影片中人物对话没有速度的要求,完全是取决于叙事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电视新闻的播音速度是3个字/秒,在常规电影中,对话的速度过快和过慢都不好。对此,导演要十分 注意有效地控制。

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仍然是常规电影中推进叙事、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表达性格的主要的表现方式。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速度、表情、口齿清晰的程度,又都可以反映和表现出影片人物的特点。

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分析对话场景的存在形式、出现的次数、控制的方法,都是我们对影片对话处理的宏观把握。

分析影片的对话有如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话的形式:电影中的对话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1)专注对话。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是镜头表现的主体和电影叙事的主要形式。这时的人物没有形体的运动和位移没有更多的动作来帮助和表现对话的内容,完全依靠对话的

内容完成影片的叙事。

(2)随意对话。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是镜头表现的一个部分,人物的动作和环境的因素也是场景中叙事的重要形式。这时的人物会有静态形式、形体运动形式和位移的形式,帮助

和表现对话的内容,众多的因素一起完成影片的叙事。

2.对话的内容:从总体上讲,对话的内容肯定要表达影片的叙事,但是在镜头细化分析中我们发现,对话的内容有如下的几种表达:

(1)表达影片的情节,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这种影片的对话一般很关键,也很精彩,观众如果不注意,很难掌握影片后面的故事与人物的命运,可以说,这时的对话完全是在说 情节和事件。

(2)表达人物的情感。这种对话胜过影片的情节和事件胜过人物的动作,对人物的情感表达和压迫的整个情绪表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表现人物的性格。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达的,对话的语调、

语气及和人物动作的配合,可以较多地表达人物的性格。

(4)表达影片的节奏。节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对话的节奏表达恐怕主要是对话在单位时间内给我们传达的信息量。

(5)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在影片的叙事中,主要是通过对话的独立叙事作用,扩大影片的故事容量,所以,对话是一个独立的叙事手段和方法。

3.对话的处理:电影导演对于对话的处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要看具体是什么样的方法。

(l)A说话,表现A的镜头。A在说话,就一直用A的镜头来加以表现。 (2)A说话,表现B的镜头。A在说话,但不时地插人B的反应和动作细节镜头,通过A与B的交替来完成影片的叙事。

(3)A说话,表现其他的镜头。以A的镜头为主,不时地插入其它的镜头,丰富场景中叙事的内容。 4.对话的结构: 我们强调的对话结构,实际上是指对话的构成。电影中的对话有顺序的结构处理;有开放的结构处理;有联想的结构处理;这里,就存在着直接型的对话处理和间接型的对话处理。

甚至,我们可以分析对话在整个影片的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读影片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专业上的研究。 除了要有一定方式方法以外,更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在今天信息发展的年代,在言必称大师的年代里,影片的手段和方法是可以学会的,但是,电影专业的修养是要靠慢 慢的积累来达到的,我们只有比别人多一份辛勤和刻苦,才能达到专业水平的一定高度。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

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

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N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

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

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

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

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

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

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

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N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

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

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

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

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四 场 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1)内景——在摄影棚内,专门为影片的拍摄搭制的人工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有限,拍摄的环境完全要布置,光线的处理可以比较细腻,拍摄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往往要选择局部进行拍摄,或者是对局部进行加工才能拍摄,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 的时机。

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存在,往往不是为了影片的拍摄。这种场景空间十分真实,具有生活的气息,但是,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关系,拍摄起来也受一定的限制。

4)场地外景一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摄要求。但是对总体美术设计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受到自然光线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环境。 现代电影中,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

1) 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组成的。 2) 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 3) 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

4) 影片中的场景的视觉效果,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从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5) 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6) 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 7)刀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街道、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影片中的场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就影片叙事而言,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是换时间Z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的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

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

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人物的“戏”的表现。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由于影片中场景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变化,影片中的地调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构成影片的不同场景的不同的初调效果。 5)场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也可以仅仅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场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场戏,是一个表述性的语言,是一个实际增节的称呼,更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的表达方式。实际增况往往是;一场戏有可能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几个场景中完成。 由于电厂中场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要特别地道憧和准确。

根据我们对现代电影的分析,电影中的场景构成方式越来越灵活,场景的数量越来越丰富,这样,有利于影片的叙事,有利于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于影片的风格表达。因此,电影场景的运用规律是我们要进行细化分析的东西。

---------------------------------------------------------

五 景 别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党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一个

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教事的手段。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

的几种形式;l)大远景,2)远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对近景,8)特写,9)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党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对影片的风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

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

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景别的这种变化对影片的叙事有什么样的帮助? 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镜头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 7.景别的运用以及最终画面完成的效果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

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9.分析景别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场景有什么样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别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影片,有的时候,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个特定的景别,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景别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叙

事内容、不同的情绪要求、不同的动作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电影的景别对影片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典型的封闭、局部空间关系象征不但很好地表现了几个士兵在人性压抑、军队压抑、环境压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现了士兵不满军队体系中军官的作风而枪杀军曹的震惊事件。

5.影片空间的表达与表现是否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影片的环境空间除了完成影片的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从画面的祝党造型特征上,表达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礼教对人的摧残。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间环境的开阔表现和处理,影片后半部分空间环境的平面表达和处理,画面的视觉造型特征测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一个家族从兴旺走向衰败的过程。

例如:影片《花样年华》中,男女主人公租用的公寓,真实的环境空间关系和拥挤的生存建筑结构,对男女主人公形成了另外的一种压抑,更给影片的人物命运蒙上了一层阴

影。

七 机 位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点的表述。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 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

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

1)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2)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3)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他反映了戏剧导演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因为,戏剧的表现是没有景别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

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4)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大。有的导演机位变化比较有规律,有的

导演则表现出更大随意性。

而电影的场面调度则更为丰富,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1)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

人物在场景中的调度处理应该体现叙事的需要,导演风格的要求。人物的调度既是任意的、主观的,又是受一定限制的。 2)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

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摄影机机位的调度。摄影机机位的设计、运用、具体方式、变化的规律,都反映了导演的镜头意识和视觉语言的形式。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机位的设计与运用既反映了导演的技巧,又反映了导演的叙事风格。 我们分析影片(全片和段落)中的机位关系时,要注意如下的问题:

1)具体分析导演在一场戏的镜头段落中,是从哪几个机位的点拍摄完成和表达影片的叙事的?

2)分析摄影机机位在这样一个叙事的过程(段落)中,是怎样布局的?平面的构成效果是什么样的?

3)分析影片中某一个特定的段落中(例如:表现人物的动作,表现事件的细节)机位的处理有什么样的特点?

4)在全片中和一场戏中,机位的处理与布局有什么样的规律?实际上我们在拉片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所有的摄影机机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不管导演是否有这个意识,这种现象

是存在的,我们要分析镜头处理与布局的规律。

5)分析影片中的机位是如何表达影片中的空间关系的?电影空间的表达,是通过镜头的处理来实现的,镜头的景别的远近,方向变化的多少,对影片的场景空间表达有决定的意义。

6)这样的机位处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对于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可以用静态的画面完成,也可以用运动的机位画面处理,这两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7)在影片的一场戏中,采用哪几个机位完成的叙事。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少,非常明确,两三个机位就完成了一场戏的拍摄.而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多,机位非

常多,变化十分丰富才完成一场戏的拍摄,通过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镜头处理的规律。

九 光 线

光线是摄影创作中的灵魂。

电影光线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影光线的使用,体现了导演和摄影师对未来影片画面视觉形式的追求。 光线的感觉表达了摄影师对导泱摄影技术掌握的程度。 光线的形式决定了影片的人物形象风格。

电影的光线处理有的追求“自然、真实的效果”,有的追求“唯美、戏剧的效果”,但无论是怎样的效果,都是为了完成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表现。 电影中的光线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 1.电影摄影创作中按光线方向和形式来划分,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顺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主体自身的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关系,景物及被授体的立体感,完全依赖于自身轮廓形式。

逆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对应的),景物及被摄体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在画面的构成上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光线的效果十分生动,画面的

效果十分明确而富有造型特点。逆光有全逆光和侧逆光之分。

侧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成30、60、90度的夹角关系,景物与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分,有十分明确的光线方向和明暗的关系,立体感十分明

显。侧光有正侧光和斜侧光之分。 散射光:散射光的存在是由于外景自然光被云彩遮住或者是某种散光物质遮挡光线所形成的一种散射的效果。由于散射光没有明显的光源方向,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光线的

形式使得画面的效果柔和而平淡。

效果光:效果光的光源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是由于某种特定光源所产生的效果。例如:蜡烛光、火光、手电光等等,效果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不常见,但是,视觉的效果十分

明确,有时会产生十分怪异的形象和效果。

2.电影摄影创作中按光线的性质和作用来划分,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主光:人物的主要塑型光源,是镜头曝光的主要依据。

人物的主光可以是任意的光线形式。当然,人物的主光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一个明暗比例分配的问题。

副光:人物的次要光源,副光帮助主光共同表现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副光可以影响人物光源的反差,也可以影响人物 的光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人物的副光来达到控制人物的光 比效果。

轮廓光:人物的外部形象光源,轮廓光既反映人物所处的位置,又反映了环境的建筑结构关系,同时表明环境的光线特点。

背景光:背景的光线既表明环境的光线现状,又反映了拍摄者背景处理意识。背景光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环境气氛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修饰光:修饰光完全是一种装饰的光线,可有可无。用来在人物和环境拍摄中进行必要的补充,是区别普通照明和特殊照明的重要方法。

3.电影中光线具有如下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

2)表达影片的视党风格。 3)创造环境的气氛。 我们主要的目的:通过观看影片的整体画面效果,分析影片中的光线在其中所起到的叙事作用、造型作用;分析其在影片视觉风格上起到的独特的作用。

影调——是电影画面色彩关系与黑、白、灰关系的一种视觉感觉和整体的效果。影调的概念,是一个电影摄影中的技术问题。

有人会在影片分析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影片的影调效果,对于我们的常规电影分析有什么样的作用?是否有艺术上的意义?

而我们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有这样一种切身的体会,影片摄影控制和最终的效果,在影片摄影的局部上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影片摄影的整体创作上是一个艺术

问题。

影片的影调,是影片总体视觉风格的表现形式。 影片的影调,表面上是影片的整体明暗关系,最终反映出来的是影片的视觉形象风格的整体感觉和影调的整感觉。

影调在影片中的整体控制、一场戏中的控制、一个镜头中的控制,在摄影创作上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胶片类型的选择;有对于摄影对洗印技术的控制;有摄影用光方式、方法的处理;有对于摄影风格的有目的的选择;有对胶片高亮度部分和低密度部分的有效控制;有镜头画面效果控制的设计与风格等等。 影调的影片的拍摄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实际上是摄影师对场景中各种亮度关系的分配。而影片中各种影调的处理,完全是导演、摄影师根据影片的内容与影片的风格来决定的。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画面影调关系控制的很暗,大部分的景物控制在胶片低密度部分,形成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影片《花样年华》中,叙事的要求和大部分的场景

是夜晚,使得影片本身更加伤感和充满了怀旧、悲剧的色彩。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画面的高亮度部分有意识地控制成曝光过度的感觉,形成一种有目的的局部过度

的感觉。影片《阮玲玉》中,部分场景和镜头的画面局部,有意识

地控制成曝光过度的发毛感觉,而大部分的景物又不是很暗。很黑,画面的效果很温馨,充满了诗意的效果,为影片的叙事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影调控制成一种统一的效果,形成影片的整体画面形式。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现代时空的黑白部分,完全是有意识的高调处理;而影片过去时 空的色彩部分,也完全是有意识的高调处理。使影片在影调的整体控制上也十分温馨。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追求,为影片的精神塑造、情感塑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 十一 对 话

对话——是影片中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对话——是人物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电影声音三要素:对话、音乐、音响。其中,对话还包括影片中的画外音、(解说词)旁白、内心独白。

影片中人物对话没有速度的要求,完全是取决于叙事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电视新闻的播音速度是3个字/秒,在常规电影中,对话的速度过快和过慢都不好。对此,导演要十分 注意有效地控制。

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仍然是常规电影中推进叙事、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表达性格的主要的表现方式。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速度、表情、口齿清晰的程度,又都可以反映和表现出影片人物的特点。

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分析对话场景的存在形式、出现的次数、控制的方法,都是我们对影片对话处理的宏观把握。

分析影片的对话有如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话的形式:电影中的对话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1)专注对话。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是镜头表现的主体和电影叙事的主要形式。这时的人物没有形体的运动和位移没有更多的动作来帮助和表现对话的内容,完全依靠对话的

内容完成影片的叙事。

(2)随意对话。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是镜头表现的一个部分,人物的动作和环境的因素也是场景中叙事的重要形式。这时的人物会有静态形式、形体运动形式和位移的形式,帮助

和表现对话的内容,众多的因素一起完成影片的叙事。

2.对话的内容:从总体上讲,对话的内容肯定要表达影片的叙事,但是在镜头细化分析中我们发现,对话的内容有如下的几种表达:

(1)表达影片的情节,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这种影片的对话一般很关键,也很精彩,观众如果不注意,很难掌握影片后面的故事与人物的命运,可以说,这时的对话完全是在说 情节和事件。

(2)表达人物的情感。这种对话胜过影片的情节和事件胜过人物的动作,对人物的情

感表达和压迫的整个情绪表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表现人物的性格。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达的,对话的语调、语气及和人物动作的配合,可以较多地表达人物的性格。

(4)表达影片的节奏。节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对话的节奏表达恐怕主要是对话在单位时间内给我们传达的信息量。

(5)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在影片的叙事中,主要是通过对话的独立叙事作用,扩大影片的故事容量,所以,对话是一个独立的叙事手段和方法。

3.对话的处理:电影导演对于对话的处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要看具体是什么样的方法。

(l)A说话,表现A的镜头。A在说话,就一直用A的镜头来加以表现。 (2)A说话,表现B的镜头。A在说话,但不时地插人B的反应和动作细节镜头,通过A与B的交替来完成影片的叙事。

(3)A说话,表现其他的镜头。以A的镜头为主,不时地插入其它的镜头,丰富场景中叙事的内容。 4.对话的结构: 我们强调的对话结构,实际上是指对话的构成。电影中的对话有顺序的结构处理;有开放的结构处理;有联想的结构处理;这里,就存在着直接型的对话处理和间接型的对话处理。

甚至,我们可以分析对话在整个影片的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读影片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专业上的研究。 除了要有一定方式方法以外,更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

在今天信息发展的年代,在言必称大师的年代里,影片的手段和方法是可以学会的,但是,电影专业的修养是要靠慢 慢的积累来达到的,我们只有比别人多一份辛勤和刻苦,才能达到专业水平的一定高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