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让数学教学魅力倍增
一、充分挖掘实践的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把数学纳入到实际生活中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而且学起来也亲切、自然。生活中的数学资源随处可见。
1.教材是循序渐进的资源
数学教材呈现的是循序渐进、系统化、系列化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在对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去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教师还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使实践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和多样性。
如,在教学“圆周长和面积”的实践活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老师家养了几只淘气的鸡,它们经常吃别人家的菜,弄得老师很尴尬,要向邻居们赔不是。这样下去,总不是长久之计,老师想给鸡围一个简易的鸡窝。正巧,朋友给老师带来了一张20米长,1米宽的农用塑料薄膜。但是,老师还没想好怎样围。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老师想想办法,好不好?在这个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把书本的知识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
2.学校是活泼多样的资源
学校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其本身就拥有大量的数学实践的资源,是一本活动的大书,是一本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色的课本。
如,教学“统计”时,低年级可以让学生统计一周上课的节数、小组内同学拥有某种文具的件数、每人每周阅读课外书的本数;中年级可记录各组在体育课中跳绳、踢毽子的个数,再求出平均数,继而评出优胜者;高年级可让学生调查学校每周的用水、用电量,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做简要分析等。学校的跑道可以成为练习步测和目测的依据,早操时的队列可以成为学习乘法、除法的鲜活的算术题……
3.现实是源源不断的资源
生活给数学注入了新鲜的源泉。学数学,就要用数学,学有所用了,学生才能真实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和乐趣。所以,教师要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契合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
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前,我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份证的编码是如何组成的,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着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手机号码、邮政编码、商品条形码等的编码。最后,让学生试着给自己班的同学编一个
学号,并说明编码的含义。孩子们学得非常投入,也充满了乐趣,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于数字与编码有了更多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二、有序开展,尽享魅力
我们从教材、校园、生活中,找到了数学活动的资源,并且有序地开展了实践。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身边的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其中的无穷乐趣,使得数学教学成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1.激发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购物活动,并让学生准备了人民币的学具。课堂中,“便利超市”开张啦!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优惠的价格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兴趣盎然,主动读出价格。模拟购物时,一组学生扮演收银员,一组学生扮演顾客,对照所选商品的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进行交易。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熟悉感,学生乐于参与认知的全过程,并且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诱发钻研的韧劲
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选择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升华。因此,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思维训练,要能诱发学生钻研的韧劲,从而提升他们思维的品质。如,在学完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后,我紧接着提出“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问题,让学生尽其所能自己去钻研。面对这一陌生的内容,他们通过画一画,填一填、量一量等操作和具体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它诱发学生自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尽最大努力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发挥团队的力量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人所必需的品质,也是数学学科倡导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用心聆听别人的方法,补充表达自己建议,在交流中思维空间拓展了,思维的缜密性增强了。如,在学习了各种图形的面积后,我在一节复习课上,每个小组发了若干三角形、梯形、圆形、长方形等,让学生们各司其职,拼成各种创意图形,再说说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充分交流,探讨有没有更简捷的计算方法。在倾听、比较、争论中,学生的思维更明晰,小组合作更融洽。每个学生都真正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取长补短,学有所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