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流行病学特点,指导临床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1810例患者中发生VAP感染的2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VAP感染率1.44%,部位构成比36.82%,细菌平均耐药率57.13%。结论VAP防控应最大限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危险因素。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之一,被卫生部列为医院感染重点控制项目。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69%,所致死亡率为20%~71%。患者一旦发生VAP,则造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严重者导致死亡。现对本院26例VAP感染病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ICU共监护心脏术后患者1810例,年龄1.6~78岁,平均10.5岁,其中≥60岁的217例,占14.97%;ICU驻留时间2~32d,平均4.5d。
1.2方法根据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设计调查表;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2号文《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2结果
2.1感染率VAP感染26例,感染率为1.44%,感染部位构成比为36.82%,死亡7例,死亡率为26.92%。
2.2原发病与VAP感染者均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幼儿和风湿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分级评分在D~E级之间。见表1。
2.3机械通气时间与VAP有学者报道进行机械通气第10天肺炎累积患病率为6.5%,第20天为19%,因此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肺炎危险性平均每天增加1%。本组26例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均≥10d,最长27d。
2.4VAP与病原菌分布26例VAP感染均送痰培养+药敏,检出致病菌28株(混合感染2例),见表2。平均耐药率为57.13%。
2.5VAP治疗与转归感染患者均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用药时间最短9d,最长30d,平均13.5d。死亡7例,均为多
脏器功能衰竭合并感染,其他均治愈。
3讨论
目标性监测显示,VAP感染为本院ICU医院感染首位,也是导致心脏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3.1原发病与VAP感染的关系调查发现,17例为先心病中畸形较重的病种,患儿营养发育不良、免疫功能低下,VAP发生率占47.22%;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低下,各系统、脏器机能减退,基础病多,VAP占发生率的34.62%。
3.2气管插管与VAP感染有直接关系气管插管损害了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微生物易从口咽部下行呼吸道,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增加,加之气管吸痰的黏膜损伤和气管局部给药,也增加了VAP感染因素[3]。
3.3抗菌药物应用目前,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多为广谱三代头孢类,导致产生耐药菌株;有11例静脉应用激素,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进一步降低。
3.4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为主,分别占46.43%和42.86%;革兰阳性菌占10.71%。由此可见,虽以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但抗菌药物长时间应用,造成优势菌感染及二重感染也为重要因素。
3.5VAP感染防控①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意识,强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责任感;②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本院自2008年10月在全院推行了VAP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加强了侵入性操作环节的管理;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激素应用做到少用、早停;④加强机体免疫机能,对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⑤根据ASIS每天评估撤机和拔管指征;⑥加强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必须重视无菌操作和轻柔的吸痰动作;⑦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前后,按要求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切断手传播VAP病原菌的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