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及预测
2024-05-18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6):62—66,77 China Cattle Science 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及预测 张明峰 (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平凉744000) 摘 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协调和理顺系统关 系,提高系统功能和效益,促进系统保持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发展。[方法]运用系统分析 法和热力学定律,描述和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从系统调控的角度提出平凉市 肉牛产业系统应围绕产业配置资源,合理调控产业要素(环境、结构、技术、投入),释放肉牛 产业内在活力,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一供~销一条龙的多结构、多功能、多出路的经济发 展模式。[结论]依系统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最终达到生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 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系统分析;系统调控;肉牛产业;结构和功能;平凉市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11一(2010)06—0062—05 引言 平凉市以崆峒区、灵台、泾川、崇信、华亭四县一 山),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 之称。海拔在890~2 857 m之间,年均气温8.5 ℃,降水量在450 ̄700 mm之间。无霜期142~176 d,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总土地面积1.1 万km ,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228.23万人,其中农 业人口193.91万人。全区以农业为主,亦有部分半 区为核心基地的肉牛产业已有近2O多年的发展历 史,2009年肉牛存栏量达到57.2万头,出栏量达到 43.1万头,饲养量实现百万头,成为全市畜牧业支 柱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直接 带动着肉牛生产、经营贸易及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 农半牧条件,有以蔬林草场和山地草甸地为主的各 类天然草场107.33多万hm ,以豆科和禾本科为主 的人工草地108.67多万hm ,粮食播种面积324.5 万hm ,年农作物秸秆产量9 000万kg左右,饲草 料资源丰富。 肉牛产业从6O年代推广黄牛改良起步,8O年 代正式立牛为业,经历了7O年代改良选育期,8O年 代扩繁基地建设期,90年代提高效益为主的产业化 开发期。近年经过扩基地、兴龙头、促流通,努力推 进肉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逐步形成了养、加、贸 一展,间接促进了种植业、工副业、商贸业等行业的进 步。形成了以肉牛产业为主体,农、牧、草相互促进, 种、养、加、销协调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的生态经济 结构,为当地支柱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树立了典 范。 然而,在产业生态系统基本形成之后,如何进一 步完善和优化系统结构,协调和理顺系统关系,提高 系统功能和效益,让系统保持持续、稳定、协调、高效 发展。为此,我们运用系统分析法D]和热力学定 律[2],全面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系统结构和 功能优化调控途径与措施,对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作 以预测 j。 体化经营的产业化体系,牛产业呈现强劲发展的 良好势头,成为全市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支柱。 2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在各级政府 1 产业区自然经济概况 产业区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北纬34。54 ~部门的倡导和扶持下,根据市情民情、风土农情,经 择优决策,技术调控,市场牵动,效益促进,形成以肉 牛产业为主体,多种生态因素和经济成份并存的生 35。43 ,东经108。30 ~107。45 之间,横跨陇山(关 收稿日期:2OlO一03—15修回日期:2OlO一08—21 作者简介:张明峰(1962一),男,甘肃泾川县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农林牧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 第6期 张明峰: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及预测 63 态经济系统,系统经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有机复 部不同层次的子系统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合,既有自然再生产的良好基质(土地、草场、劳力、 价值流进行耦合,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子系统 肉牛),又有人工调控下社会再生产的优厚条件(政 内按因果律组成不同的因果关系反馈环,用因果关 策、投资、科技、信息),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 系反馈环可正确简单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将复 系统交汇在一起的信息反馈系统 J。 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明了化L3]。初步描绘平凉市肉牛 2.1系统的构绘 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内有效环节因果关系见图1。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反馈系统,系统内 广 畜牧业l草业 1种植业I林果业 社 l 会 I l I 肉 值 I 牛 I T-申 总 产 自 然 灾 害 :土![ 基础母牛II饲草 饲料 农副产品 农业总产值 [ 规模生产适龄母牛饲养量 口良繁量 畜牧业总产值 Ⅱ 年饲养繁育增长量 育肥量 丁 市 + 场 信 饲养存栏 + 商品存栏 一_ 商品出栏 息 ——— 物质流一一◆信息流—_¥— 价值流 +增强 一消弱 图1 平凉市肉牛产业社会经济系统因果关系反馈环 为了进一步定性研究系统的生态特点,依热力 质和能量的交换。 学定律_2],建立系统的生态能量转换模型,其Odum 2) 系统目前处于远离平衡的非平衡状态,能 能流语言描述的图示模型见图2。 流过程简单。①虽有一定结构,但各环节联系松散、 2.2系统现状分析 模糊,相隔度低,组配不尽合理,整合效应低,对生产 图1、图2运用系统分析法l1]和热力学定律 ], 部件制约性大,急需优化;②虽有一定功能,但功能 对系统的组成成份、结构、功能作了动态构划,清晰 脆弱、单一,功率低下,有待提高;③虽有一定稳定 直观的反映了系统的构成因子和边界组态,揭示各 性,但稳定性较差,自持性和持续性弱,还要进一步 因子间的因果关系和能流过程,有助于对平凉市肉 强化。 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潜在价 3) 系统是人工作用下的可调控系统,具有持 值和危险因子做出动态构划,便于从系统调控角度 续调控性。表明系统符合普里高津——耗散结构理 出发,科学定性地建造符合本地特点的肉牛产业发 论中“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 展模式及技术措施。 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阀值 从图2描述的能流语言描述的模型分析,平凉 时自动产生自组现象,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 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现状: 为一种在空间和时间、结构和功能上稳定有序的状 1) 系统是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重因子作用下 态,即耗散结构,处于此状态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吸附 的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以及系统内都在进行着物 功能和抵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4]。 64 中国牛业科学 第36卷 D + 工作门 源 热槽 仔器——一面 生产者— 倌恳 V 图2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Odum语言描述模型 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要获得持续稳 力,给陇东乃至甘肃省肉牛产业树立样板和带来活 定、协调高效的发展,必须使系统演变进化成一个稳 力。系统发展变化的动力和过程取决于对系统的人 [二◆] 阎 定有序的耗散结构。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熵变原 工调控,从系统的设计一创建一启动一发展,到初具 理,演进的主要途径是在生产系统中尽可能多的引 雏型后的改进一提高一创新一飞跃(持续、稳定、低 入负熵流,极大程度的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耗散,实现 耗、高效),需要进一步改良系统环境,优化系统结 系统空间有序(整体性和层次性),时间有序(顺序性 构,提高系统功能_5]。 和间隔性),结构有序(统一性和关联性),功能有序 3.1环境调控 (协同性和自组性),使系统产业整合效应(W>Y ̄pi, 一个开放系统,受到与其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 i一1,2,3,…,n)[43。 的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环境、生态环 系统负熵流的引入,根据构绘图1~2主要应当 境是主体因子[6]。 从:①系统外光、热、水、气等自然负熵利用率的提 3.1.1社会环境调控首先,积极倡导产业的培育 高;②系统内结构水平和功能效益的增强,科技信息 和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化组织,发展肉牛产业化经 的吸附应用及生产条件的改善等直接负熵流的产 营,改善和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树立品牌战略。 生;③各种经济政策、社会环境等间接负熵流的扩 其次,为了促进产业持续发展,要长期规划,分 充。这样通过负熵流的不断产生和传递,形成耦合 步实施;各级政府部门大力倡导、积极组织、主动服 循环链,耦合循环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务,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优惠、扶持等鼓励;在资金物 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 资上给予投、借、贷、赊等扶助;在技术信息上给予指 3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 导、示范、培训。通过产业政策、科技信息、人才智 力、资金物质等方面的投入,不失时机地引导群众规 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因资源和区位优 模化投资,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动和知 势蕴藏着发展肉牛产业的巨大潜力,是城市和乡村 识密集型肉牛生产,使系统在规模和输入上得到保 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巨大反应灶,若能使其 障 引。 内部生产力得以活化,将爆发出难以估量的生产潜 第三,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即肉牛繁育基地、饲 第6期 张明峰: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及预测 65 草料生产基地、肉牛育肥基地、屠宰加工基地、销售 与服务基地等五大基地和技术信息体系、可持续发 展体系两大体系。强化肉牛繁育基地和育肥基地建 设两个中心部件功能,提高屠宰加工基地、销售服务 3)种植业结构调整:①种植业结构调整:其一, 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扩大玉米、豆类等大秋作物和 胡麻等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秸秆及饲用农副产 品量;其二,积极退耕种草,大面积种植箭舌豌豆、早 基地增效部件水平,发挥两大保障体系部件作用。 积极创办产业经营组织,创建产业经营市场,成立专 业技术指导站、信 Q,III ̄务站,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 社会经济运作环境 ]。 3.1.2生态环境调控 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 熟黄豆、小杂豆等豆科作物和牧草,提高光、热、水、 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 3.2.2 次级生产系统结构的调控 肉牛生产系统 结构主要包括:整体生产结构、群体生产结构、商品 生产结构三大主体__】 。 则,围绕产业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远山草场,保 护、改良近山草场,积极培育人工草地,建立优质牧 草种子基地和产草基地,保障产业饲草资源贮备口]。 3.2结构调控 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由 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初级生产系统和以肉牛生产为中 心的次级生产系统组成,系统结构的调控主要是围 绕产业配置资源,调整改进和优化以上两大系统的 结构 川。 3.2.1 初级生产系统结构调控 初级生产系统的 结构调整,首先是对土地使用结构的调整,即提高粮 食单产,压缩粮田面积,扩大牧草栽培面积,改变粮、 经二元用地结构、普及粮、经、饲、果等多元用地结 构 ]。其次调整畜牧业、草业、种植业内部结构,围 绕肉牛产业发展计划安排生产 ]。 1)畜牧业结构调整:①调整畜种结构,发展节粮 型畜牧业;按照畜牧业以草食畜为主,草食畜以牛为 主,牛以肉用生产为主的原则。②调整畜群结构:调 整畜群公母比例,适时出栏,提高适繁母畜比例,为 扩大繁育打好基础;调整畜群年龄结构,选留培育幼 畜和适龄成年畜,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畜,使畜群 保持年轻型群龄结构。③加强肉牛育肥体系的建 设,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和供应、饲料服务和疫病 防治体系,减少肉牛育肥的风险。大力发展肉牛快 速育肥和异地育肥生产,倡导工厂化批量育肥生产 和无季节常年育肥供给相结合。 2)草业结构调整:①改良天然草场,扩大人工草 场面积:在补播改良天然草场的同时大力发展耕地 种草,田埂种草,彻底改变靠天养畜的局面。②调整 牧草品种、品质结构:提高高产优质牧草补播、种植 比例,不断引进、更新、推广优良牧草品种,扩大高产 优质牧草繁殖和播种,发展高产优质草地。③调整 饲草料利用方式:天然草场以放牧为主,人工草地则 以割制青干草为主。推广应用配合饲料、颗粒饲料, 秸秆调制利用,有效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及饲料报 酬㈨。 1)调控整体生产结构:合理配置良种核心群、 基础繁育群、批量育肥群、规模产出群的数量和比 例;在基地建设期应为:良种核心群>基础繁育群> 批量育肥群>规模产出群,形成一个扩大繁育为主 体的倒锥体结构。在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逐步迈向 产业化发展时期应为:规模产出群>批量育肥群> 基础繁育群>良种核心群(含异地育肥量),形成一 个正态产出为主体的正锥体结构,以保持持续的生 产增长和增长率,避免饲养规模和饲养量大起大落。 2)调控群体生产结构:繁育基地要降低公牛、 菜牛饲养量,提高适龄母牛比例,适时选留培育青状 年牛,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牛,组建中度型年龄锥 体(64:36),并逐步向快速增长的高产出型年龄锥 体过度(76:24),使牛群保持稳定的生产递补和周 转速率,饲养存栏群与育肥群比例接近(60:40)理 想水平。 3)调控商品生产结构:商品生产结构调整的关 键是对产业市场的把握与预测,核心是对量化指标 的调控。根据年、季饲草料供给状况,牛群生产状 况,市场需求状况等综合因素,确定牛只种用量、周 转量、育肥量、存出栏量,以确保扩大再生产和商品 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可持续性生产良性循环。 3.3技术调控 产业系统技术调控的主体是肉牛繁育技术、饲 草料生产技术、饲养管理技术、育肥技术、疫病防控 技术、屠宰加工技术、产业经营管理技术等以适应系 统发展的需要。 重点是抓好肉牛育肥体系的建设,提高屠宰加 工工艺,促进肉牛生产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 更新和提高,特别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 的应用。 3.4综合投入调控 在系统建造期:需用有效的投入建立系统并使 其启动运行。给系统输入大量的资金、物质、技术、 信息,重点是资金和物质的投入,若以户为单位,资 金至少应是大于1只基础母牛牛价的有限投入,物 66 中国牛业科学 第36卷 质至少应为多于1只育成牛的基本生产资料(圈舍、 饲料等)的有限供给,技术信息的投入必须指导资 金、物质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以资金为基础, 物质为辅助,技术为桥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加强母牛基地建设,提高肉牛存栏量。 在系统运行期:随着系统结构的日益完善,投资 的重点应逐步由资金、物质,转向技术、信息,技术信 息应由低层次的引导、示范转向高层次的规范化、标 准化、规模化技术普及应用,实现政策鼓动、技术推 动、效益促动、商品化带动地良性运行。产业发展的 关键是“扩量、提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肉牛 良种化进程。 在系统发展到产业化时期:资金、物质的外部 (国家)投入将逐渐减少,系统的发展将依靠养牛业 自身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能力,进入资本积累 和贮量循环的扩大再生产。从具体产业实体和农户 来说,要将收入主要用于专业化、规模化扩大再生 产。支持和驱动系统运行的动力将由资金、物质,转 向技术、信息和贸易。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提质、增 效”,提高屠宰加工工艺,推广牛肉品质等级评定标 准,逐步实现优质优价。 4产业系统的发展和预测 4.1 系统的发展 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发展中的 系统,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经历了。①设计阶段:即 肉牛产业的选定阶段,包括领导的决策过程,群众的 认识过程,品种改良选育及生产性能评价、基本饲养 量确定和产业区域设定过程。②创建阶段:即肉牛 产业确立,产业区域划定,改良基地、繁育基地、饲草 料生产基地等产业基地形成过程。③运行和发展阶 段:即当前产业系统日趋发育成熟,产业体系逐步完 善,产业效益日益凸显,“养、加、贸”一体化经营基本 框架初步形成,加速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 化迈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化发展过程。 从发展后劲看,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于其总体效 益水平。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总体效益的 提高,必须建立健全产业化组织、发展肉牛产业化经 营、抓好肉牛育肥体系的建设、提高屠宰加工工艺。 重点应放在肉牛产品加工环的引入及深化,建立完 善的肉牛产品加工及深加工体系是释放肉牛产业内 在活力的必由之路,与已存在的毛皮初加工、肥牛餐 饮业相互促进,形成系列,逐渐从简单的屠宰肢解、 部位分割,延伸到肠衣加工、下脚料、废血和废皮毛 的处理利用,发展现代化的各种肉制品、皮革、医药、 饲料等商品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 增强系统抗风险能力。 4.2系统的预测 系统经历了稳定发展的三个阶段,未来的发展 取决于人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取决于对系统环境、 结构、技术投入等多方面综合科学调控。 从图1~2对系统组成、结构的构绘、分析与调 控、及其发展来看,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 未来应是:以国内外肉牛产品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 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社 会化大生产要求,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组织 协调,把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衔接起来,进行必要的专业分工和生产要素重组,实 施资金、技术、人才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促成产业的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 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和产业市场 化,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一供一销一条龙的多结 构、多功能、多出路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达到生产、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世明.彭少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E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6. E23李如生.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8. E33任继周.黄土高原农业系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Ec3.甘肃科 学技术出版,1992,300—305. E4]宋永康.耗散结构理论与生态农业研究EJ].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9,(5):13—15. [5]毛玉胜.论黄土高原区生态经济与肉牛产业化[j].黄牛杂志, 2003,(4):1—4. E63 毛玉胜.论草食畜牧业在循环经济中的功能与增值对策EJ].中 国牛业科学,2006,(4):7-10. E73 张明峰.陇东小尾寒羊产业系统开发的理论与实践EJ].家畜生 态,1997,(4):25—27. E83 张明峰.陇东小尾寒羊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及预测[J].家畜 生态,1999,(3):25 30. E93张明峰.陇东南部山区农业系统综合开发研究EJ3.农业系统科 学与综合研究,1999,(62):366—340. ElO3张明峰.陇东南部丘陵山区草业开发研究[J].中国草地, 1994,(1):35-40. (下转第77页) 第6期 权富生,等:国内外引进安格斯肉牛的利用现状 77 [26]姜西安.试论引入安格斯牛为父本杂交改良早胜牛[J].中国 草食动物.2006,26(4):51—53 [27]李奉朝.山东黄牛改良方向探索 ]・黄牛杂志,1990,17(1) 70—72 The Int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gus Cattle in China QUAN Fu—sheng 一,XIN Ya—ping ~,ZHANG Yong ,ZHU Shi—en ’ (1.CollPgP。,V ”nr MPd衍i P,N。rthwest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2.Animal Breeding and G 以 c¨1d Re r。dH“抽n Funcf 。 Lab。rat。r ,Tech ical SysfPm。f Chi 口Beef Industr ,Beiji g 100193;3・Col g 。f A柚 。£ Sf Pnfe口 d丁Pf^ 。 。g ,N。rthwes A&F UnivP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3 CollegP of Animal SciPnfP and 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193)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gus cattle at abroad and home,and emphasiz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ngus beef cattle after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would provide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An— gus cattl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Kev w0rds:Angus;Beef Cattle;Introduction;Utilization of Hybrid (上接第66页)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System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of Pingliang City ZHANG Ming—fe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Pingliang,Gansu’744000) 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ecology economical system structure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Pingliang city,coordinate and rationalize th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improve the function and benefit of the system,and to promote the system to maintain sustained,stable,harmonious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Method]By the system analysis and thermodynamics rule,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0f the svstem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Result]From the point of system control,beef cattle industrv system should be built around Pingliang industrial resources allocation,reasonable control indus— trv elements(environment,structure,technology,input),releasing the beef cattle industry inner vigor and forming a integration of culturing,breeding and processing with multi structure,multi function,and multi wav mode1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onclusion]According the system current to prospect the fu— ture development trends,a final system would achieve which had the virtuous circle of production,ecologi— ca1。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Systematic Analysis;Systematic Regulation;Beef Cattle Industry;Structure and Function.: Pingliang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