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金忠待人以宽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
(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 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 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 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 为 尚 书 时 其 人 以 吏 来 京 师 惧 不 为 容 公 荐 用 之 (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汝①人识字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父趣⑦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②累世:连续几代。③搦管:拿毛笔。④辄:就。⑤具币:准备钱币。⑥治状:写请柬。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 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
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 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 ,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
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
(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令不可去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4)(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________”的小刀,最终以“________”(方法)战胜了它。 5.课外阅读
蔡洪赴洛
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② , 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③ ,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④握之璧⑤不必采于昆仓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⑥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⑦ ,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②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③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④盈:满,满满的。⑤璧:圆形的玉。⑥常:通常的、固定的。⑦邑:城市、县。⑧苗裔:后裔、后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采贤俊于岩穴/贤哉,回也 B.亡国之余/亡处亡气
C.有何异才而应斯举/逝者如斯夫 D.何必常处/将复何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3)选文中的蔡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面对无礼的刁难都能有力回应。请分析两人的回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6.课外阅读
橘树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 , 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道士云: 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乃受之。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女抱树娇啼。家人绐②之曰: 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又恐
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喜。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问之故役,皆云: 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更奇之。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夫人曰: 君任此不久矣。 至秋,果解任。
异史氏曰: 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兴化令:福建兴化县县令。②绐(dài)之:哄骗。③墀(chí)下:台阶下的空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问之故役________ ②更奇之________ ③憔悴无少华 ________ ④窃意十余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暂 去 且 将 复 来 女 信 之 涕 始 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②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4)有人认为,蒲松龄志异小说以超现实的情节反映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结合《橘树》加以具体说明。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窘 窘:________ ②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 ④意暇甚 意:________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8.对比阅读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目似瞑 ________ ②将舐其喉________ ③信不诬哉________
④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____ ⑤盖以诱敌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3)(甲)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_______》,用一个含有“狼”字的四字成语为(乙)文拟一个标题: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两文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共同特征:________ 态度: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驰 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10.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诫子书》诸葛亮)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④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父利⑥其然也,日扳⑦叩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⑧众人矣。”
【注释】①[隶耕]耕田为业。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⑥[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扳]通“攀”,牵。[泯然特点完全消失。(《伤仲永》王安石) (1)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将复何及/复到舅家问焉 B.淫慢则不能励精/不能称前时之闻 C.夫君子之行/不能称前时之闻 D.静以修身/或以钱币乞之
(2)下列加横线字中意思没有古今差异的一项是( ) A.不能称前时之闻 B.险躁则不能治性 C.非淡泊无以明志 D.或以钱币乞之
(3)下列选项对文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乙文作者极写仲永幼时天姿过人,这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
C.乙文先扬后抑,跌岩多姿.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D.甲文是诸葛亮的名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号宁静无以致远。 ②父利共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概括作答)?这个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诚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 答:故事概括:________ 句子是:________
(6)两文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谈谈。
观点相通之处:________ 根据(或理由):________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 , 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注】①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但无出水处耳/止增笑耳 C. 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 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 (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5)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B
解析: (1)振奋;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达到
(2)①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②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3)B
(4)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5)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用人唯贤。
2.B
解析: (1)B
(2)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学习的敌人是骄傲自满。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3.B
解析: (1)《聊斋志异》;蒲松龄 (2)看(回头看);径直
(3)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B
4.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2)看;离开
(3)道路旁有晚上耕种的人留下的临时搭盖的住所,(屠夫)跑过去隐藏在那里。 (4)机智;勇敢;不盈寸;吹豕之法
5.C
解析: (1)C
(2)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3)蔡洪:连举事例,从侧而回应,给对方有力的反击,运用类比或比喻的手法,增强语言气势。陈元方:针锋相对,从正面直接回应友人的无信无礼。 6. (1)以前的;觉得奇怪;小;想 (2)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3)①刘公任期满,橘树已经粗得一把能满满握住,这年刚刚结出果实。 ②难道桔树和这个女子早有缘分吗?怎么相遇这样的巧合呢。
(4)橘树和刘公女缘分神奇,刘公女小时候对橘树照顾有加,橘树长势很好;刘公女离开后,橘树“茂而不实”;后来刘公女随夫君回到兴化县,橘树开始结出累累果实;将要离开时,橘树就“憔悴无少华”。这些情节是虚构的、超现实的,但是通过人与树离奇故事反映学会感恩、重情义的主题,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7. (1)处境困迫,为难;凶狠注视的样子;像狗似的;这里指神情,态度;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黠(变诈)
(4)文中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若不是狡诈的狼步步紧逼,屠户也不会杀狼,所以屠户杀狼是自卫的正义之举;在看清恶狼本性后,屠户没有怯懦退缩,体现了人性中勇敢镇定和智慧的一面。
8. (1)闭眼;咬;确实、的确;遗留、留下、招致;表推测,大概是 (2)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②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3)聊斋志异;狼子野心
(4)阴险、狡猾、奸诈 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9.C
解析: (1)C (2)B
(3)①不清心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②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险躁则不能治性
10.D
解析: (1)D (2)C (3)D
(4)①不恬静寡欲(或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或宁静专一)就没办法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讲述了奇才少年仲永因为不学习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故事。;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6)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根据或理由:甲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乙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
11.B
解析: (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12. (1)刘义庆 (2)不久,一会儿;相比
(3)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家庭气氛。 (5)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