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2023-09-20 来源:小奈知识网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一)

(适用第三、第四章)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现代化学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学没有完全弄清楚.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催化剂与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易分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分解时,又生成了催化剂本身.已知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C→AC;B+AC→A+BC,接照上述理论推断该反应物的催化剂是( ) A.B B.A C.BC D.C

【解答】解: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C→AC;B+AC→A+BC,从上述过程看,A在整个过程中虽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不变,所以为催化剂. 故选:B.

【点评】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考查热点,理解催化剂的定义,明确其“一变、两不变”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在化学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为( ) A.NO2 B.N2 C.NO D.NH3

【解答】解: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Cu、H原子前后的个数相等, 而N、O原子的个数前后不相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应相等,

反应前有8个氮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则生成物X中有氮原子,因其化学计量数为2,则X中有1个氮原子,

反应前有2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2个氧原子,则生成物X中有氧原子,因其化学计量数为2,则X中有1个氧原子, 即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方法来判断物质中的元素及元素的原子个数.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故A说法正确;

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故B说法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被点燃,b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故C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有关电解水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雾

【解答】解;A、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 B、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黑色固体是杂质,故B错误; C、铁在空气中不燃烧,故C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 装置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硫在氧气中燃 烧

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量筒中水: 集气瓶中的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 水:

O2的体积 吸收放出的热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解答】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水中白磷隔绝氧气;为铜片上的物质提供温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仔细观察图示,充分理解水在反应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下列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P+O2=PO2 B.C+O2=CO2↑ C.3Fe+2O2

Fe3O4

D.2KMnO4=K2MnO4+MnO2+O2

【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

C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

K2MnO4+MnO2+O2↑.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7.水的污染主要来自( )

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与土壤长期接触; 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 ③水生动物的繁殖;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A.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解答】解: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的长期接触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①错误; ②工业上废气、废渣和废液的任意排放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②正确; ③水生动物的繁殖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③错误;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④正确;

⑤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不当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的保护,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以便灵活应用.

8.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点燃酒精灯加热,(3)加药品并固定试管,(4)收集氧气,(5)熄灭酒精灯,(6)把导管撤离出水面.其中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 A.(1)(3)(2)(4)(5)(6) B.(1)(3)(2)(4)(6)(5) C.(1)(2)(3)(4)(5)(6) D.(1)(2)(3)(4)(6)(5)

【解答】解: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1)检查装置气密性(3)加药品并固定试管(2)点燃酒精灯加热(4)收集氧气(6)把导管撤离出水面(5)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B.

【点评】气体的制备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学生必须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描述,弄清氧气的性质及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操作步骤及收集方法、验证方法.

9.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春节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解答】解:在高原地区,地势比较高,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所以在高原地区氧气的含量比较少,人体在呼吸时发生困难,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空气情况的认识,知道了氧气含量少,会产生什么后果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13:6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X+26+2+12,因此x=13g;M、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N增加,是生成物;M反应掉了18g﹣13g=5g,P的反应质量为32g﹣12g=20g,生成的N的质量为26g﹣1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13 26 2 12

质量变化 ﹣5 +25 0 ﹣20 A、物质Q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8g﹣5g=13g,故描述正确;

C、反应物是两种,为M、P;生成物是一种,为N;则属于化合反应,故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g:20g=5:4,而非“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13:6”,故C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11.根据质量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 A.大于铁丝的质量 B.小于铁丝的质量 C.等于铁丝的质量 D.无法比较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很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12.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36H51COOH,则该物质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解答】解:C36H51COOH,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是氧化物. 故选:C.

【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

13.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 A.铁丝的表面积 B.氧气的浓度 C.燃烧区的温度 D.铁的着火点

【解答】解:灼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太小,没有达到能使铁燃烧的程度,即铁是否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并不是所有物质在温度达到着火点时遇氧气就能燃烧,因为有些物质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4.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

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

A.1 B.2 C.3 D.4

【解答】解:反应后C原子的总数为3,所以反应前C原子的总数也得为3,所以x=3. 故选:C

【点评】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总数一定不变,但分子总数有可能不变;同时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不发生改变. 15.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中等号表示(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分子数 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氢质量等于水中氢气的质量

【解答】解:A、水是纯净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为3,生成的水的分子数为2,不相等,故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方程式中等号表示化学方程式两边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故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水中不含氢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6.(8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Fe3O4+ H2② C2H2+ O2

Fe+ H2O CO2+ H2O.

3Fe+2H2O;

【解答】解:①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Fe3O4+2 H2②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2C2H2+5 O2

4CO2+2H2O;

故答案为:①1;2;3;2;②2;5;4;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9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7.(11分)毒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3N6H6,则组成三聚氰胺的元素有 种,其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N:H=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解答】解:由三聚氰胺的化学式可知,三聚氰胺是由碳、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三聚氰胺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构成的,即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N:H=1:2:2,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4×6=126. 故填:三;1:2:2;12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题(共20分)

18.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解答】解:(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树碱样品小于10g,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 CaCl2+K2CO3═CaCO3↓+2KCl 138 100 x 1g

x=1.38g

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3.8%;

(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胶头滴管;

(3)搅拌,加速溶解;

(4)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13.8%; (5)偏小.

【点评】本题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15分)

19.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

(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

【解答】解:(1)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6+1×26=338.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26)=12:1. (3)16.9g“小狗烯”中碳元素质量为16.9g×

×100%=15.6g.

故答案为:(1)338;(2)12:1;(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15.6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