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2024-07-25 来源:小奈知识网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被受广大人民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出于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偏远农村的实地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学习﹑教育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地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生活 心理 学习 教育 现状 原因 建议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关爱和保护,因而更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现在是该关注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在暑假期间,对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琅琊镇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渠县是全国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也逐渐成为了劳务输出大县。全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较多,外出务工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外出务工成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学习,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生活状况方面:

60%的家庭收入来源是务农和外出打工 70%的监护人文化程度低下 80%卫生常识较少 心理状况方面:

806040200性格缺陷父母文化程度低心理压力父母外出时间一年比例学习状况方面 20%优一般差30%

50%教育状况方面 80%家庭教育较差 50%学校教育无相关的机构 80%家访次数少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生活较差,性格存在缺陷,厌学,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很低,父母的文化程度也较低,学校教育跟不上,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胆小,害怕,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学习,教育状况,成因分析及产生的社会问题 由于该县是一个劳动大县,经济发展缓慢且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没什么文化,加之生活的压力,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活的需要。都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相对来说很差,更别提精神生活了。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较差将导致儿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一旦物质也得不到满足就更会引起儿童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甚至引发暴力事件。儿童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留守儿童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他们才能健康成长,这个社会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协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是农村与城市发展部均衡的结果。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良的影响,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常和其他越轨现象,以及性格上柔

弱内向,自卑, 寂寞无聊,盲目反抗和逆反,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雷区”。

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其不能健康的成长成才,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与否关乎着祖国明天的兴衰。

(一)家庭篇

1、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加强心灵交流。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

3、寻找“好监护人”,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

代理妈妈”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学校篇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三)政府篇

1,解决好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使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得以解决,以便他们不用担心吃不好,穿不暖。

2,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协调好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使留守儿童能有同样的权利享受好的教育。

3,设立相关机构关爱留守儿童,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参与,问题就更容易解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