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思考当代艺术的精神性与物质性

2022-04-08 来源:小奈知识网
思考当代艺术的精神性与物质性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造就艺术。全球化社会,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艺术的热情潮流变得更加激进---至少就现象层面上来说。本文就个体精神的能动性与文化的选择意义出发,去寻找艺术个体怎样在物质形态下与精神性文化的建构合为一体,从而论证艺术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思考。

关键词:艺术;当代艺术 ;精神性;物质性 一、“辨析”思考当代艺术

世界繁复的大背景下, 充斥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信仰,提供着无法辨析的言说与判断。当代的艺术也同样没有一个统一而清晰的评判标准,当然,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本就无法评判。从文化性质的角度看,当代艺术具有属于现代主义之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的特征,我们力求真实的精神世界,纯粹、不掺杂质。而“现成品”和“挪用”具有了艺术意义,确切来说,是具有了当代艺术的意义。我们在五花八门中的作品中发现并且思考。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究竟是“物质现实性”还是“精神创作性”?我们没有一个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文化的精神性与物质性是相辅相成的。人利用意识和行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将二者融合为一,试图表达和唤醒在物质性下的精神意义,从而迸发创作灵感。脱离了对以往艺术世界的依赖,变得“独立”“简单”起来。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我们辨析思考当代艺术的源头。 二、“物质性”是艺术文化的精神寄托 (一)从“客观”到“主观”

在文化艺术的创造和实践中,从来没有按单一的方向前进。最开始的时候,艺术讲究深度空间的把握,力争完整的,客观的复原客观印象,接着又被赋予了更多可能的意义。在这基础上,我们通过肉眼、嗅觉等感知器官,认识世界。有了“世界”与“事物”的轮廓,有了想象的载体,我们便对艺术的探索少了许多混沌与迷茫。而当客观世界被刻画描述到了极致,以“高更”“梵高”为代表的这些脱离了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便开始利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情感,试着描绘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空间。梵高用弯曲的线条和不对称的空间构图传递了不安的情绪,高更“去”到了更远的地方绘出波澜壮阔的远方…从这时艺术由展示“现实世界”到更多的传递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而折射出来的影子,是因为客观世界的存在,才为主观世界了无穷的幻想与构思。

(二)“物质依托”是艺术文化的落脚点

艺术从客观世界而转变为意识形态,究极到底,艺术的本源是不会错的。在真实存在的“物”上寄托情感,达到另一种艺术文化的升华。也可以称它为“观念艺术”的“视觉形式”只有在艺术家意识到艺术品提供的观念才是创作的本质时,他们才会使用各类媒介进行表达、传播,并在表达形式上研究思路。但无论怎样创造与改革,所依附的“物”的意义不会发生变化。它也许不是实在固体存在的、客观存在的,也不一定独立于人的意识。所以不能说具有物质性的都是物质,也可能不是物质。大多数通常是从精神层面来体现。这就需要艺术家通过累积与思考,摸索到自己的落脚点,艺术思想或创造才得以溯源。

这也是历年艺术探索中寻常而又不可或缺的。我们来自于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受其影响;我们得到过什么事物,就在什么事物中挖掘好奇;这就是我们“依赖”或者“守护”的初心始源,在追求艺术精神的同时对自身初衷的反省。艺术精神

性的展示与表达,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相反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升华和充实。

三、用“精神性”注入艺术的“精神”

我们态度往往会影响我们“作品”的深度与高度。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总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个人私欲的蒙蔽,初心变得越发遥远。然而对于艺术,这个可以将人生真相凸显出来的镜子,更加不可有私心,以及蒙蔽我们内心的无关紧要的东西。敞开内心、直面艺术显得越发重要。精神性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精神性是艺术存在的基础,在强调艺术形式,内容的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性的表达。失去对精神性的表达与探索,艺术将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艺术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我们的艺术研究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我们便会将这种“主观”融入到作品本身的精神属性里去。这种了解运作后的艺术构想,往往会让人陷入冷思考中,“精神性”便在一次次的“全神贯注”和“人神分离”中赋予了艺术家自身的特点。唯有千千万万的艺术“精神性”,才得以完整艺术的“精神”,这便是艺术传承千丝万缕的繁复关系之一了。 参考文献:

[1]程琳.艺术论坛论文.<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性探讨> [2]赫伯特·里德(英).让文化见鬼去吧 [3]胡娜.浅谈当代艺术之观念艺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