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1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变化研究

2020-08-05 来源:小奈知识网
21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变化研究

【摘 要】21世纪以来,中国-印度尼西亚政府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的往来不断升温。探究印度尼西亚最近发展变化、掌握印尼华文教育最新动态、增强华文教育往来、推进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建设、促进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本文力图描述21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最新变化、展望华文教育发展趋势、争取为华文教育事业发展添砖献瓦。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华文教育 发展变化 1. 当代印尼华人概况

印度尼西亚(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素有千岛之国的美称,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交通的桥梁,也是东西方往来的要道,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印尼国土主要由18110个大小的岛屿组成,国土面积达到196万平方公里,是东盟十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印尼有2.5亿人口,其中华人约有1000万,约占印尼国家人口的5%,主要聚居于首都雅加达以及万隆、泗水、三宝垄和棉兰。[1]印尼华人中约有 170 位拥有大财团或集团企业;约 5000 多位为中型以上企业老板,还有近30万经营商贸的小企业主。华人在参政方面,印尼已经有了“华人市长”、“华人副省长”,与此同时,“融合”各民族也成了印尼总统和官员在一些外交公共场合时常提出的新思路,“族群标识”正逐渐淡化。 2.印尼华文教育历史回顾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产生于1690年荷属东印度首府巴达维亚华侨兴办的义学,迄今已有两个世纪的历史,期间华文教育历经了兴办、发展、奴化、恢复、禁控的五个时期。[2]兴办时期,华文教育主要以巴成中华会馆为基地办学、聘用中国教育者为校长,以汉语普通话为教学语言、使用《三字经》、《孟子》、《大学》、《中庸》、《大学》、《论语》作为教材,这一时期,华文教育受到荷兰殖民者的严格控制。发展时期、荷印政府作出系列规定,华侨私人可以设立荷华学校;荷华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既可以进入荷文中学学习、也可以选择进入政府创办的职业学校、荷兰师范学校以及荷兰大学,荷印政府的一系列的规定促进了当地华文教育萌发与发展。 奴化时期,1942年日军占领印尼后,极力宣扬共建大东亚繁荣圈的思想,清除荷兰政府的影响、取缔当地的荷兰政府创办的学校、关闭印尼语和华语学校,这时期华文教育是印尼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恢复时期,日本战败后,荷兰殖民者极力拉拢华人,为获得华人对其统治事业的支持,允许华人恢复和新创办华文学校,这一时期,华文学校比例明显增长,华文教育体系也逐步建立,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得到改善。 3.2当代印尼华文教育最新发展变化 3.1 汉语学习热潮继续升温

中国-印度尼西亚高校间的共建孔子学院是推进华文教育在当地开花结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据统计,截止2010年,中印高校间共建孔子学院已经达到了六所。赴印尼汉语支教的志愿者由2004年第一批的20人到2014年第十批的90人,共计约800多人。[3]孔子学院的增长标志着印尼华文教育体系在不断的完善,预示印尼的华文教育得到两国政府的支持、华文教育在当地得到了认可。此外,大批派遣的汉语志愿者为印尼当地的华文教育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扩充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华文教学质量,推动了当地的汉语学习热潮,掀起来华留学热。根据相关统计,2010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达到7780人,比2001年首次参加考试的710人增加10倍多。为满足日益暴增的考生对汉语考试的需求,从2011年起,印尼HSK考试每年举行两次。此外,赴中国留学的印尼学生人数由2003年的2563人,到2014年已经增至两万多人,至此,印尼成为在全球190个来华留学生来源的国家排名第八。[4] 3.2 华文教育合作迈向多样化

伴随着两国政府间的频繁交往与合作,两国高校之间的汉语学习合作也不断升温,华文合作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广西高校做为连接中国东盟的桥梁,引领着华文教育走向东南亚,与印尼高校深化汉语教学合作。广西师范大学作为深化与印尼高校合作的领头羊,在2011—2014年间,先后与印尼玛琅穆罕玛迪亚大学、印尼东爪哇国民建设大学、印度尼西亚玛琅市布拉维加亚大学、印度尼西亚艺术学院、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印尼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印尼彼得拉基督教大学、印尼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阿赫玛•达兰大学、印度尼西亚布瓦那大学建立汉语学习与教学项目,合作项目内容主要有:1)游学团与夏令营;2)2+2本科双学位合作、3+1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换;3)派遣汉语教师协助印尼高校汉语教学;4)印尼汉语教师研修、汉语教学理论培训、普通话培训班;5)汉语桥中文演讲比赛;6)汉语文化活动日。据统计,2012-2013年度,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已经承担了三期来自印尼当地华文教师华文教学培训,迎来了十余个来自印尼的院长及校长博士访学团、汉语学习游学团及夏令营团体、承办了中国汉语桥中文演讲大赛。[5]这些合作的项目以汉语的学习为切入点、中国文化的体验为基础、华文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为动力不断推动印尼华文教育走向国际化、促使华文教育合作迈向多元化。 3.3 华文补习班(校)发展迅猛

1998年印尼文教部长颁布第0228号决定书,允许开办华文补习班(校)。1999年印尼文教部颁布了第269号有关举办实用中文补习班的决定。2001年8月印尼教育部长颁布允许私人开办华文补习班(校)的条例。根据印尼的国家语言政策,2001年始印尼政府就鼓励私企办学,2004年印尼教育部长马立克表示,由于政府资金不足,目前政府鼓励私企办学,希望全国有学生可在私办学校深造,接受符合家长需求的教育。其中私企办学主要包括:华人基金会创办的华文学校及补习班、宗教会创立的华文补习班、华人社团创建的华文补习班等。印尼国民教育部2007年的资料,已向印尼教育部备案的华文补习班(校)总计206 所该表涵盖了印尼的个省,36个市(区/县),共计206所华文补习班(校)。据相关统计,2011年印尼各地由华族组织兴办或得到华族组织支持陆续开办的华文补习班估计不下300家,其中大约有70%主要集中在雅加达,且尚未统计民间未注册备案的补习班(校)数量。[6]印尼当地华文补习班发展迅速犹如雨后的春笋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对于华文教育的认可,允许并鼓励民间办学,满足孩子的外语学习需求,符合华人家长对孩子华文教育的要求。 3.4 华文教学模式渗透中国元素

1999年,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华文教育才得以重新恢复。2001年印尼国家教育部和中国国家教育部签订了《汉语水平考试协议》,其中协议包括了中国外派华文教师前往支教的相关内容,目前派往印尼进行汉语支教的主要分布在当地高校、中小学、孔子学院。派往印尼开展汉语支教的老师,通常采用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教学方式。较多汉语志愿者教师采用的汉语教学模式通常有:第一、中国流行歌曲教学。当地学生对中国民族风、中国说唱曲、台湾流行音乐组合有着浓厚的兴趣、支教教师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通过中文音乐教学带动学生汉语学习。第二、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印尼华人占国家人口比例的5%左右,当地华人有着欢度春节的习惯、志愿教师与学生欢度中国传统节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驱动学生汉语学习的欲望。第三、实践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学。印尼学生喜欢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以及工艺、志愿教师通常带领学生实践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文化如:中国书法、剪纸、中国结、包饺子等,通过学生对传统文化工艺的实践、加深学生对中国的热爱、带动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中国元素在汉语教学的渗透与应用是促进当今华文教与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今我国对印尼汉语教师培训汉语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4.当代印尼华文教育面临的新困境 4.1 孔子学院资金来源匮乏

发扬中国传统、弘扬中国文化、引领汉语走向印尼是中印孔子学院创办的目标之一。根据初始孔子学院创建的原则应该由中印双方1:1共同承担费用,为激发印尼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国家汉办按时注入汉语办学资金,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孔子学院建立、运转以及教师工资

往往都是由国家汉办独自承担。随着孔子学院在不断扩建、派遣的老师不断增长,仅依靠国家汉办独自支撑,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华文推广受阻、派遣教师人数缩水。当地华人企业较多、华文教育也是华人共同的愿望,寻求当地华人团体资金的支持、拓宽孔子学院资金来源、改善华文教育资金单一的局面也是印尼孔子学院华文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2 华文教师培训范围过窄

目前,承担印尼华文教师培训工作的高校主要两个高校,一是广西师范大学,二是福建师范大学。政府支持培训印尼当地华文教师的主要目标一是使华文教师本土化发展,二是使华文教育师资结构合理化、汉语理论多样化发展。然而每次来华参与华文教学培训的教师每次都是同一批教师,且年龄基本上都接近50多岁,很少有年轻活力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华文教育教学培训中来。

4.3 华文补习班(校)缺乏专业教师

印度尼西亚华文补习班的兴起是华文教育不断发展催生的结果,反之也是推进华文教育在当地全面开花方式之一。随着华文教育在印尼当地的持续发展,华文补习班会日趋增加,然而华文补习班教师来源相当多样化且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性见下表:

(表格来源:汪敏锋.印度尼西亚华文补习班(校)现状之调查与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2(7),56.)

通过上表比较,华文补习班(校)教师来源,教师行业人员仅占到32.7%,而其他来源将近是教师行业的两倍。这说明华文补习班(校)的教师来源非常业余性、缺乏专业的教学水平,很多补习班(校)的教师需通过继续学习和研修才能达到印尼政府的华文教师任职资格。 4.4 教学方式过多强调中国文化元素

居住在那都那留岛的华人2002年7月突然遭到袭击,700 多人霎时成为难民,流行于2005年年底的杀戮华人的短信等事件,这都表明印尼的部分官员以及民间依然着小范围排华、反华意识,这都是阻碍华文教育发展的阻力。另外,印尼社会有着宗教背景、通常民众会误认为孔子学院就是孔教会的变身。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汉语支教的时候过多强调中国文化,而没有跟当地人们民俗、习惯风俗文化结合等实际情况结合,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一些社会团体的警觉与反感。这既不有利于华文教育的推广,也不有助于华文教育在本土全面发展。因而,在华文教育教学方式上,应该合理应用中国文化元素,并把中国文化元素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印特色的华文教学模式。 5.结语

我们有理由坚信:印尼政府和人民会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逐渐认同华族、承认华人在当地的经济价值与地位,并努力改善当前的华文教育状况,使华文教育有章可守,有条可依。此外,伴随着当地华人企业不断增加、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华人在政治上出现了副省长、市长等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一方面认同中国传统的价值,热爱自己的文化根基,另一方面,他们对子女进行汉语学习教育的要求愈加强烈。这些都无不促进华文教育在当地的全面发展、驱使华文教育走上规范有序的、富有中国-印度尼西亚特色的华文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昌卓.东盟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 [2]蔡昌卓.东盟华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3]、[4]黄俊霖.东盟国际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对策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7.16(12):129.

[5]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EB/OL].http://www.cice.gxnu.edu.cn/.

[6]黄鸣奋.风险与机遇当前印尼华文教育的态势[EB/OL]. http://blog.Sina.C m.cn/s/blog_7d9e19e20100r6pf.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