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最新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2020-02-05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时: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执教人:孙明霞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清晨》

2、能够区别重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能够为歌曲《清晨》设计演唱形式。

3、聆听音乐作品《晨景》,能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描绘的意境,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绘。 教学设想:在学习演唱《清晨》二部合唱曲时,运用不同的音乐形象,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强调音乐教学的审美性、情境性特征。

教学重点: 能充分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两声部合唱曲《清晨》 教学难点: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准备:CAI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律动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CAI:晨景)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雾霭,圆圆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发出淡淡的,暖暖的光,而点点星光正随着东方曙光的越来越亮而自天际间逐渐淡去。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到了!听,闹钟响了,同学们,该起床啦!!早上起床,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请你随着音乐模仿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1、 CAI: 《早晨的歌》,全班律动) 二、 欣赏《晨景》 1、 欣赏《晨景》 2、 老师简介乐曲。 三、 教唱歌曲《清晨》 1、感受歌曲

(1)师:瞧,很多同学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呢,嘴里啊,还哼着小曲,听听,他们哼的是什么? (2)再听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活泼的情绪,用晃动身体表现优美的情绪。 (3)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4)再听歌曲,仔细听辩歌词内容。 四、参与表现

①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等下再请你们组的同学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吗? ②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③学生分组表演。

④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五、总结

师:清晨是美丽的,我们的歌声更加美丽!今天,同学们把《清晨》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来,而且唱得非常动听,愉快的结束了我们这堂音乐课!谢谢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相会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吧!

第二课时:歌曲《晚风》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用口风琴资助学习歌曲旋律,用柔和声音演唱歌曲,并认知6/8拍的特点、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聆听与表演等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3、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美;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的聆听音乐感受古筝的韵味、技巧对作品的结构的分析。感受、体验6/8拍特点 教法、学法:

1、在感受节拍特点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介绍6/8拍有关知识

2、在歌曲合唱的学习上采用了学生利用口风琴自主学习歌曲旋律、分声部、分乐句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演唱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闭眼睛欣赏

老师:请看大屏幕,你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与这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接近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五上音乐教案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师: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四、细听鉴赏 五、学习歌曲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家乐 ——执教人:孙明霞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4.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5.配上伴奏。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欣赏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二: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三、“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 :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第三课时 :欣赏课《丰收锣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总结:

学生要指导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体会创作中的乐趣。

第三课 足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几首革命音乐的欣赏,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一、聆听《红梅赞》ィǖ谝豢问保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四、编创与活动ィǖ诙课时)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时

表演《雨花石》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歌曲范唱,放慢速度旋律试唱 3.装饰音学习

4.演唱歌曲(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四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学会用和谐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合唱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3.竖笛F调练吹歌曲二声部,然后分组交替用笛子为旋律声部伴奏,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3. 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 教 学 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欣赏3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二、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黑黑》(第一课时)

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你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第二课时) 1.1=C 音阶练习

2.1=C 三度音程练习:

3.乐曲练习: (1)《剪羊毛》。

(2)《别处哪儿有》。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通过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过程: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关注到声音的和谐与轻柔。 二、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三、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学唱曲调。

(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第五课 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 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 教学安排: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 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能够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 歌曲有内容是什么? (2) 由几个声部组成?

(3) 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 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 分组讨论,展示。 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1) 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辩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 二声部分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 最后二句的曲调学习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手段学唱。

(4) 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对方”唱,在此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 在歌曲唱得较有情感,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 (6) 各组展示。

3.小结:纯朴、天真、可爱的故乡情。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草原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丁铃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享受不同的音乐给来带来的喜悦。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出草原民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指导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唱歌复习 二、寓教于乐

1)先听老师唱一次。

2)跟着琴声轻轻唱一唱。

3)有困难吗?我们再来一次试试。

4)我相信你们能不断唱好的,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唱一唱。

5)第一条我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下面我们要来学习第二条了。(方法同上)

3、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试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唱好。(出示合唱部分曲谱) 用轻声歌唱的方法,试着来一次。 纠错,之后再来一次。 4、加入歌词

5、牧童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他们也特别的高兴,想跟我们交朋友呢,瞧,他们为我们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听《叮铃铃》请同学们站立,跟着老师的步伐,随音乐把身子动起来。 6、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7、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学习这首歌吧 三、创造表现

1、提示用飘白云的感觉去歌唱。歌唱的姿势、位置。

2、这里我们刚才都练习了,我们来把这部分唱的更加清晰些。 3、完整的歌唱,起立摆动身子,并且用上碰铃。

4、请个别同学来试试碰铃和歌唱。 四、完美结课

牧童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乐趣,同样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欢快的歌曲走出课堂。

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音乐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歌曲的风格与形式,表现少年活泼、欢乐 的情绪。

2、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3、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合作、参与等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2、在歌唱实践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琴 一、情景导入

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发动《跨世界中国少年雄鹰行动》,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学、自理 、自护、 自强 、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聆听范唱 要求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随音乐哼唱打节拍

3认识音乐标记:反复记号 4.用“啦”轻声演唱歌曲

5根据歌曲情绪提示声音的处理 6演唱歌谱

(师):为了进一步唱准歌曲我们先唱一唱歌谱 7、在歌曲演唱声中发现了什么标记?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 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 8、复唱歌谱

9、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初唱) 10、分析歌曲情绪(复唱) 11、歌曲结尾重点演唱 声音不是喊唱好像—— 三 、 创造表现

(一)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二)拓展延伸体验音乐 四、完美结课

在聆听《雏鹰之歌》中下课。

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七课 雨花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 学 内 容:

聆听:钢琴曲《雨滴》、合唱《踩雨》、弦乐《暴风雨》。 表演:歌曲《踩雨》、《雨中》。 教学重点:

1、演唱《踩雨》、《雨中》感受“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聆听《雨滴》、《踩雨》、《暴风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并带给学生遐想。 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踩雨》;唱《踩雨》。 教学目标:

1、聆听《踩雨》,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踩雨》。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踩雨》,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中的高音。 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三、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四、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雨滴》;唱《雨中》。 教学目标:

1、介绍波兰作曲家肖邦,聆听《雨滴》,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学唱歌曲《雨中》。 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聆听《雨中》,从音乐中感受下雨的场景。

2、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以及符点音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三、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四、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踩雨》;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教学目标:

1、介绍美国作曲家格罗菲,聆听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暴风雨》。

2、复习歌曲《踩雨》。

3、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美国作曲家格罗菲,感受《暴风雨》的场面。

2、和同学一起用各种打击乐器、自制乐器、人声表演为命题音乐画出演奏的图形谱。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三、复习《踩雨》。 五、师生再见。

第八课 冬雪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 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内 容:

聆听:管弦乐《乘雪橇》、歌曲《踏雪寻梅》、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表演: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乘雪橇》;学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三、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四、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学唱歌曲《堆雪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唱教学。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

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 . 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

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堆雪人》;聆听歌曲《踏雪寻梅》;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有效地聆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五、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六、师生再见。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通过复习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

1、复习《堆雪人》。

教师讲解《堆雪人》的演唱情绪。 教师范唱。 学生跟学。

个别表演。(教师指名) 全班齐表演。

3、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动作创编。

教师讲解《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演唱情绪。 教师重点句、难句的范唱。 学生跟学。 个别表演。 全班齐表演。 三、师生再见。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 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生态环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生答略)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词语?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过程:

一、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二、欣赏歌曲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一、我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进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二、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三、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学习切分音的音乐知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巴塘连北京》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给你们猜个谜语,听听下面一段音乐,考考你们的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三、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世界屋瘠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四、学习歌曲。

(1)听范唱,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2)复习6/8拍的指挥图式,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迷人的火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二、欣赏乐曲

三、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升起篝火围在火烫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是侗族人民的风俗。你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四、欣赏《迷人的火塘》

1、听范唱,初步感受旋律。

2、老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切分节奏。

4、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并能流畅地唱好。 6、分声部演唱。

7、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8、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五、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2、情景表演。 六、小结。

第三课 《幻想》 教 学 目 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2、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4、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 5、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表演《小白船》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 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 二、聆听《望月节》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四、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9.学唱歌词。 10.表演《小白船》:唱唱、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四、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

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二、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点拨,要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创造。)

(3)分组展示,如有的组力量不足,可以提出要求,请其他组同学乃至教师参与、协助表演。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三、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

要求:(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3)允许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当然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提示学生寻找代用品,也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从家中带一部分器材来。)

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四、课后小结

第四课 四季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体验欢乐情绪,进行曲式创作活动。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童心是小鸟》 教学过程:

二、一、欣赏《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有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3、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4、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她记录下来。

5、再次聆听全曲

二、学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设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 3、听老师再次范唱,请你找出与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热闹系统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4、跟着老师的伴奏唱曲调。 5、把歌词按节奏朗读。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8、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 三、歌表演。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过程:

一、聆听秋收

二、学习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学有伞,如果你是那位有伞的同学你回怎么做呢?

2、聆听范唱,思考:三位学生在大雨中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用2/4的指挥图式来感受前一部分的效率。

4、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前一部分旋律。

5、思考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音吗? 6、自己哼唱。

7、自由学唱够一部分旋律。 8、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把歌词填入,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三、歌表演

1、思考: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分小组讨论。 2、自由讨论 3、各组展示。 4、师生互评。 四、音乐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书上以知道两个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讲解范例,复习模仿方法要求。

第五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人们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田野在召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春游活动,在活动当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是什么场面?哦!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是怎样去郊游的吗?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步感受《田野在召唤》旋律说说体验。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铃儿响叮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书记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绘的美景。 3、初听《我们的田野》(1)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合唱与领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 (3)完成作业。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年儿童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二、让学生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导入: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国家的歌曲?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总结: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又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深受人们喜爱。 三、聆听歌曲范唱。 四、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3、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4、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5、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6、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7、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8、老师随机指导。

9、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五、表演歌曲。

第六课 京韵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二、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 三、聆听《京腔》,表演《蝈蝈与蛐蛐》、《我们都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运用了解的京剧唱腔来演唱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蝈蝈与蛐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戏曲知识: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它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三、初听歌曲《蝈蝈与蛐蛐》,感受旋律情绪。

四、再次聆听,思考: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五、学习歌曲: 1、学唱歌谱 2、按节奏读歌词

3、把歌词带入旋律当中学唱。 4、完整的演唱全曲。

六、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七、布置作业: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是中国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是中国人》,让学生听后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 二、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并跟随音乐手指点着“板”。 2、分句学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3)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3、分组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四、召开戏曲演唱会。

五、布置作业:自制京剧脸谱。

第七课 友谊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手拉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唱歌曲《手拉手》。 二、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

2、复听,思考: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你能试着拍一下吗?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苹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可爱的苹果》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具准备:光盘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牡丹之歌》 2、表演《盼红军》 教学过程:

一、聆听《牡丹之歌》 二、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希望。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三、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

教学重点: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1、聆听范唱

2、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4、听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6、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7、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 8、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9、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10、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三、课后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