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C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02-22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一、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4”,整理归纳座谈会代表们反映的主要问题,供相关部门参阅。(15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洁,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仔细阅读题干,迅速判断出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而作答的范围则是“给定资料4”。本题要求概括主要问题,所以在查找要点的时候就只需要提炼问题。而且要注意的是提炼的问题必须是座谈会代表们反映的问题,要明确主体,提炼问题的目的是要供相关部门参阅,所以要求考生提炼的问题要仔细加工,使用公务语言。同时,答案不能超过200字,所以在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控字数。 【参考答案】

保护湿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管理混乱。没有形成以林业局为主导的“统一管理”格局,出现了“谁出现谁管理”的怪象。

2、牺牲湿地发展农业。政府“围湿地造田”,农民越界耕种,湿地被严重蚕食。 3、法律缺失。违法成本低,缺乏制裁和惩戒措施。

4、资金投入不足。对保护湿地的资金投入不足,使成果打折扣。 5、地方官员的经济思维。官员对湿地的态度决定了其保护效果。 6、对湿地的人工改造。“建设性”地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德国和西班牙在湿地保护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请简要分析说明其对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启示。(20分) 要求:观点明确,表达简洁,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首先,可以明确本题是启示型分析题。通过阅读题干,中公教育认为应注意以下作答要素:

第一,明确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

第二,作答对象是“德国和西班牙在湿地保护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对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启示,在作答时注意隐含条件,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第三,注意作答要求,观点要明确,表述要简洁,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鉴于我国具体国情,不能完全照搬,应学习其先进理念和做法。启示如下: 一是依法保护湿地资源。完善湿地保护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强制处罚不法行为。

二是坚持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实施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可持续旅游认证制度,促进湿地旅游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湿地保护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效能。

四是发挥民间组织作用。重视民间组织诉求和合作,建立保护管理与利益相关者良好的双向互动机制。

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六是重视宣传教育。政府机构可与保护地、民间组织、学校等合作,开展各种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湿地文化。

三、“给定资料5、6”介绍了湿地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几个成功案例。假如你是某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就此整理出一份经验总结材料,请拟出这份材料的内容要点。(25分)

要求:内容全面,要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简洁;不超过500字。 【解题思路】

通过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6”;作答对象为湿地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几个成功案例;作答身份限定为某省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因而在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政府角度;作答内容为整理一份经验总结材料;在作答时,考生还需要做到要点全面、准确,同时表述要简洁且逻辑性强,同时注意字数不得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加强湿地保护与开发 力促生态经济共发展

“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既是生态保护的题中要义,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多地在湿地保护与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值得我省借鉴,其发展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促进农民职业转型,加大特色产业经济投入,扩大农民参与度,使农民真正成为湿地的建设者、经营者,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引进适合当地湿地保护的植物物种,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第三,在湿地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同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第四,对区域湿地保护与开发产业化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并通过成立相关合作社加强科学管理,扼制恶性竞争,实现长远发展。

第五,将湿地保护与开发上升到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结合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和谐发展。

第六,大力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和“河湖连通”等重点湿地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大力开发各种生态产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请结合对全面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思考,以《“红线”与“红利”》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红线”与“红利”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曾几何时,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凭借其湖泊湿地的独特风光引得文人墨客心生向往。而今,受人口爆炸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湿地日渐减少,不仅使得当地水体质量下降,而且令湿地生物濒临灭绝,更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其实湿地减少,源于部分政府区域发展的管控“失调”。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湿地承包后,农民无序发展畜牧产业,致使土地承载压力直线上升,最终植被减少、旱涝多发。其实,这种发展方式直接令农民陷入陷入“环境恶化—承载加大”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难逃“竭泽而渔”的发展苦果。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正是在告诫湿地管理者:唯有保住湿地红线,才能长享发展红利。

保住湿地红线,要发展生态旅游。湿地破坏源于农民收入提高的愿望,但错位的发展模式令他们事与愿违。其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当地政府不能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湿地保护仅是空谈。当前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之风兴起,如果政府引导农民改变以往农耕畜牧的产业模式,开发旅游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势必可令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如今我国正值转型升级的高潮,各级政府应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合理设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蓝图,打造湿地特色旅游的产业链条,将牛羊成群的“老牧区”变为风景秀美的“新景点”。 保住湿地红线,要开辟有机农业。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都“远走他乡”,如此一来不仅造成农业耕地荒废,更令传统乡村没落。其实,湿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特色适当研究产品优势,通过开辟有机农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生产线。通过提升农业产品耕种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适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建设,将外出积累经验成功引入,牵引新型产业建设。

保住湿地红线,要强化人才培养。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无论是发展生态旅游还是开辟有机农业,我们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湿地地区经济长期落后,当地农民多年发展畜牧,并不具备科学技术生产能力。当地政府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聘请专家学者传授先进知识,帮助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升级为“产业工人”,为湿地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优良的人力资源。 保住湿地红线可以保住自然环境,可以发展区域经济,更可以实现传统乡村的现代转型。各级政府在规划湿地发展时,要将自然环境的红线保护思想贯彻始终,平衡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再现昔日“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湿地风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