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形势下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及对银行的影响

2023-08-08 来源:小奈知识网
智慧商业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02.023

新形势下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及对银行的影响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宋思宇 吴云勇

摘 要: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目前的利率体系仍然具有明显的 “双轨制”特征,导致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不畅通 , 使利率双轨制成为中国当前民间金融困境的根本原因,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冲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也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改革 银行 影响中图分类号: 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b)-023-02

又放开对其上限的管制,由拆借双方自主决定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2) 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1996年6月,中国财政部以证券交易所为平台,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1997年6月,央行正式启动全国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并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的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率;1998年9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人民币债券发行系统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1999年1月,中国财政部又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实现了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3)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中国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存款(300万美元以上)利率;2003年7月,又放开国内的英镑、瑞士法郎以及加拿大元等小额外币的存款利率;同年1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全部放开。2.2 贷款利率市场化阶段(2004—2013年)

该阶段的核心是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并着手启动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2004年10月,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2005年3月,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2008年10月,央行下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至基准利率的0.7倍;2012年6月,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8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1倍;2012年7月,又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至基准利率的0.7倍;最终到2013年7月20日,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

2.3 存款利率管制放松阶段(2013年—至今)

2013年以后,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其核心是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2013年9月,成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金融机构确定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利率进行自律管理;2014年11月,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人民币存款浮动区间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2倍;2015年3月,又进一步扩大利率的浮动区间,调整存款利率上限至基准利率的1.3倍;2015年4月,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陆续建立了地方性自律机制;2015年5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又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5倍。上述一系列举措标志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继续深入推进,并为最终彻底放开存款利率的管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5年5月1日,中国正式开始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银行一旦破产,储蓄额小于50万的储户由保险公司赔偿,这一条例的颁布告诉我们,存款也不一定是保险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为民营银行的发展铺路。同年10月24日,央

www.cnzgsl.com 2020年1月

利率市场化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目前的利率体系仍然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冲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已成为大势所趋。

1 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涵义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为了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引导和调节配置的作用,通过建立市场化机制,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利率的直接管制,走向由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改革过程。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市场上的资金价格由直接管制转化为间接调控的过程。国家通过把利率调控权让渡于市场,使利率由原先的被动接受执行,转化为主动的决策调整。使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市场的走势判断以及资金的需求情况分析,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及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金融进步和经济发展。

2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之前,中国曾一直存在人为的低利率管制。对于中国而言,通过利率管制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扶持国有企业,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管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单一且无弹性的利率管制体系已不合时宜。为此,199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做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并提出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为基础,以央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利率管理体系。

中国利率市场化总体的改革思路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市场化进程可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2.1 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阶段(1996—2003年)

该阶段的核心是实现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利率市场化,可细分三个步骤:

(1) 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1996年1月1日,央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并形成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同年6月1日,在同业拆借利率成功运行5个月的基础上,央行

02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Wisdom Business

行宣布取消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至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此,如果不从金融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资金仍然流不到毛细血管,流不到小微企业,流不到农村。

长期存在的利率双轨制已成为当前中国民间金融困境的根本原因,使金融市场要素配置长期扭曲,民间金融已异化成高利贷的市场,利率双轨制由此成为金融改革的拦路虎。正因为如此,2019年3月11日,央行才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一定要放在着力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上,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而利率并轨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并进一步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全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实际效果。由此可见,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已是大势所趋。

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双轨制特征

2015年10月24日被视为中国2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收官之日,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这标志着中国对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管理在制度上已经实现市场化。但是我国利率体系仍然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即在中国的货币金融市场中,既存在银行体系中的管制利率,又存在银行体系之外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利率,这就是所谓的“利率双轨制”。3.1 利率双轨制形成的原因

中国国有的商业银行大部分已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在仍由国有资本垄断的正规金融市场,金融资源仍会自然倾向国有经济。而由于民营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管理也不规范,不论是从控制风险,还是从降低交易成本,商业银行都更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只有国有企业对金融资源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剩余的金融资源才最终有可能流向民营经济。其结果是,当整个金融市场资金的供需处在均衡状态时,正规的金融市场供过于求,而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却供给不足。此外,由于两个市场的金融资源不能完全流动,使整个金融市场资金的供需结构不均衡,民间金融市场利率高于正规金融市场,最终形成利率双轨制。3.2 利率双轨制的不利影响

利率双轨制对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由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管制,使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浮动程度无形被放大,最终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冲击;其次,由于民间金融处于政府的监管体系之外,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复杂,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冲击,增加了金融风险。受利率双轨制的影响,商业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偿还贷款有保障的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更多的只能想办法从市场上的影子银行获得资金。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紧缩、实际利率为负时,大量受到管制的资金转向市场,影子迅速膨胀。其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宏观调控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推动了利率市场化,但也损害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效力,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冲击,增加了金融风险。(2)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复杂,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利率的双轨制影响,民间金融大量涌现,当传统银行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民间金融得以发展壮大。由于这部分资金处于监管体系之外,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复杂,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 利率“两轨合一轨”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全面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5.1 有助于促进银行战略转型

利率市场化以后,会迫使银行加快战略转型,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导向型转化,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构建多元化的获利渠道。使银行由先前的以存定贷,向以效益为目标转变,根据资金需求来决定负债规模。通过战略转型,降低银行对存、贷款利差的过度依赖,增强自主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全面提高银行的综合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5.2 有助于银行经营机制根本转变

银行将进一步扩大经营自主权,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首先,银行可以通过对经营成本、目标收益、风险差异等因素的深入分析来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从而形成与风险匹配的优质优价和差异化的价格体系;其次,银行还将通过主动的负债管理,实现银行负债结构和经营成本的优化。5.3 有助于银行加大创新力度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比重会逐渐下降,现有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都将受到强烈冲击,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大。因此,商业银行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必将从主观上加快、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此外,由于利率市场化过程往往也是金融业放松管制的过程,客观上也会为金融创新与新业务扩展提供有利条件。5.4 有助于银行异质化竞争格局形成

能够促进金融市场主体的发育与充分竞争,不同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目标客户以及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别会日趋明显,大型商业银行会逐步向综合型金融集团迈进,股份制银行将突出自身特色,中小银行可能会逐渐向区域银行或社区银行转型。

4 利率双轨制“两轨合一轨”乃大势所趋

金融与实体经济血脉相连,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公里”,但完全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通畅,使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2011年,中国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最高水平调整为6.56%,商业银行利率浮动上限为30%,即一年期贷款利率最高为8.53%;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为基准利率2.3倍,即一年期贷款利率上限为15.09%。但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1100亿元规模的温州市借贷市场,其年化综合利率水平为24.4%。因024

2020年1月 www.cnzgsl.com

参考文献

[1] 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经济研

究,2009(1).

[2] 覃汉,等.利率市场化改革系列之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世今

生 [R].国君固收.专题研究 ,2019-5-14.

[3] 宋芳秀.逐步取消利率双轨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N].腾讯财

经,2019-3-29.

[4] 周茂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J].

当代经济管理,2012(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