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庄中心校
多元课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二〇一三年九月
多元课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和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按照县教育局的总体要求,结合我乡教育实际,经研究,决定开展多元课程研究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既是学校精神风貌、全体师生精神面貌的展现,又是学校管理水平、学生组织纪律的反映。它是学校管理、学校形象的一个综合体现,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乡教育实际,决定开展多元课程研究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
二、领导机构 (一)中心校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管理,中心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 “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建立管理制度,组织活动研究,并将加大对学校开展活动情况的评价。
(二)学校领导机构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是一项涉及到学校主要领导和教师的一项系统工作。因此,各学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全体教师参与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日常管理。
(三)保证时间
各学校每天进行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包括课间操时间)和下午两节课后30分钟,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而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
(四)拓展空间
各学校在组织好正常的课间活动基础上,创建快乐体育园地,充分利用学校的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多种多样体育器材,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五)丰富活动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因此,各个学校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活动来。对于活动中的一些选择项目,游戏、舞蹈、自编操、健美操、球类项目、武术等,如:竹竿舞、故事会、诗朗诵等,可以班、组、个人为单位,在规定音乐旋律中,留给学生空间,让学生们去创新,要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活动中突出创新,不仅增强了少年儿童的求知欲,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六)培养健身观念
1、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快乐体育园地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
2、通过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3、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工作,张贴、悬挂健身格言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举行健身讲座,组织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感受到锻炼带来得益处的
同时,从理论层次上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三、活动管理
“快乐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是从管理者入手,进行正确分工,其日常管理是关键,根据相关经验,提出实施管理的“五落实、六到位”与“人员负责制”,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调整与侧重。
(一)“五落实、六到位”即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值班领导落实,带班教师落实;领导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
(二)人员负责制
1、领导负责制:大课间活动要建立校长责任制、校长挂帅,学校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负责制:要想提高大课间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因为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而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所决定。因此班主任此时的责任是:①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②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③指导学生大课间活动。摸清本班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一起制定大课间活动内容,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愿携带活动器材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
3、课任教师负责制:①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内容安排必须符合季节特点,乐曲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
用音乐来控制学生在三十分钟内的一切活动。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入退场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队列动作整齐规范。②负责组织课间操的全过程,指挥得当,仪表大方,带操动作规范,并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的大课间活动。③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
四、方法与措施
(一)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活动内容的选择:第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第二,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第三,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实践证明:活动时间上午最好安排20-30分钟,下午15—25分钟,学生每分钟的脉膊次数最好控制在小学110—160之间,这样会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
(二)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实效性,要与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能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活动的开展搞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不是看谁搞的多么热闹,而是要把体育活动与健身寓于快乐之中,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把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要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满足感,逐步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求形,更是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三)教研活动的开展将以200分的分值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各校开展的活动要留有材料和图片,每月30日前把活动进展总结材料交中心校一份,把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人、先进事迹写清楚,建议各学校把教师与多元课程教研活动纳入教师师德综合评定中。
(四)活动的开展要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是增强活动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学生们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身心活动,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所以在活动中要重视音乐的作用,要把握好活动的节奏,要把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要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或名曲,用音乐来调整和指挥队伍,让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进行身体锻炼。活动中也要使学生学会创造美、欣赏美,要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五)活动的开展要具有渗透性,要使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智育、美育、心理教育等活动融合进行,要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在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以体辅德(思想品德)、以体激智(智力水平)、以体促美(创造美、欣赏美)、以体益心(成功后的快乐和胜利后的喜悦)的目的,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
(六)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安全性,对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教育 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全面的、扎实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指导好,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杜绝事故的发生。
附件:龙王庄中心校多元课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多元课程教研活动
领导小组
组 长: 李福增
副组长: 李中祥 杨学华
田玉立
成 员: 田廷旭 李培强
邢福征 孟新安
钱重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公室主任田玉立(兼)
龙王庄乡中心校 二〇一一年三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