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安全意识

2020-08-31 来源:小奈知识网
浅 谈 安 全 意 识

 安全意识的定义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这一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起核心就是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和认识水平,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活动和行为以达到安全的目的。

 安全教育可以强化安全意识

人的安全意识具有可塑性,通过后天的安全教育,可以得到强化,安全教育是人们适应现代生活、生产,主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掌握安全知识,加强安全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必须借助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强制地向人脑灌输安全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向人们输入较多的安全知识,加深安全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要加强安全道德教育和安全法律教育相结合,但应注意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不能替代安全意识的教育。较高等安全意识是职工能真正做到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内在保证力量。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端正安全态度、树立安全风气、养成安全习惯、自主安全管理等来实现。

 安全意识的特点

1、安全意识的自觉性

安全意识的自觉性是指人需要自觉的、主动的反映安全这一客观存在。一方面是指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是能够“意识到”的,“自知知觉的”;另一方面是指意识体现出行为目的的计划性。

2、安全意识的指向性

安全意识是有其对象的,人的安全意识可以指向这个事物,也可以指向另一个事物。当人的安全意识指向某一事物时,可能就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注意于此,而对周围其它的事物改变不能观察,但人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来使安全意识指向某一事物,也可以通过别人的提醒或外界的信息输入来转移所指向的对象。 3、安全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同世界观发生相互作用。人们在反映客观存在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安全意识的预见性不仅能基于经验的借鉴,而且要基于对安全的高级认识(即安全科学认识)。 4、安全意识的能动性

安全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仅能以感性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且能通过理性思维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事物之间有规律的内在联系;二是能根据事物和规律的反映在头脑中产生概念、思想、计划,调节和支配人的行动,并组织协调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安全目的。 5、安全意识的制约性

安全意识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人的安全意识受到个人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影响。对同一现象和过程,不同的安全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它们存在反映角度的不同,反映速度的快慢,反映

数量的多少,反映程度的深浅等不同,同时人们的安全意识还受到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安全意识状况和水平,接触不同的环境也会形成不同的安全意识。 6、安全意识的可塑性

人的安全意识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性基础上加后天环境影响和安全教育等因素逐步形成的,他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人们不断的安全实践中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可通过安全教育等手段、各种途径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水平,来保证人的动态安全。

 影响安全意识的因素

安全意识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除受到自身结构中三要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即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条件、文化传统以及人们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影响。 1、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2、经济条件的影响 3、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 强化安全意识方法

1、安全教育

人的安全意识具有可塑性,通过后天的安全教育,可以得到强化,安全教育是人们适应现代化生活、生产主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掌握安全知识,加深安全认识,提高安全意

识和安全素质,必须借助安全教育。 2、安全法律和道德约束

安全法律法规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机制,它可以强化人的安全意识,使之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动,形成一定的安全法律观念,做到有法必依,从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的行为附合社会规范。

采一工区 李光辉 2008年3月6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