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纸)教学设计及反思
(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中的一课,通过组织学生研究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透明度的性质,认识纸的各种用途,了解纸的生产过程和开展历史。按照教材的编写内容,教学核心内容的引入是从了解纸的广泛用途着手,在介绍纸的开展历史之后再让学生观察研究纸的性质,认识到现代造纸术给环境和资源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环保和节能教育。但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因为对纸的常规认识已经很普遍,而冲淡他们进一步研究纸的性质这一教学重点的兴趣,所以我这样设计了探究实验前的导入情境——
我事先将课上能用到的学习资料分别用一般牛皮纸和带有塑料薄膜的牛皮纸分别包好,在上课前就把他们放在有明显水痕的桌角,并保证一般牛皮纸包装的纸包被水浸透。
师: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共同进行一项科学探究活动。为了援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活动任务,我特意打算了一些学习资料带给你们。哎?这纸包怎么都湿成这样啦!请前面这组同学快帮我把它们擦干净。
有几个同学分别用报纸、餐巾纸、卫生纸、一般纸、皱纹纸等援助擦拭。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在乐于助人、遇事敢于表现自己的年龄阶段,当这个“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全部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怎样解决问题的思考中,我再以朋友的身份请求援助,他们马上全力以赴,积极行动,而他们课前打算的纸制品也正在这时派上了用场、发挥了作用。此时,孩子们已经在自觉行为中开始了探究身边科学的研究活动,这个过程也是检验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评价点,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能得到被认可的满足和愉快,所以更能在接下
.
来的探究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成果上表达出一举多得的成效。下面的思考和相关问题的提出就会越发显得顺理成章。
师:多谢几位同学。刚刚大家看到他们是用什么擦水的?怎么不用橡皮呀?
生:他们是用各种纸擦水的。因为纸能吸水,而橡皮不能。
师:这说明这些纸有什么性质呢?
生:说明纸有吸水性。
此处的提问进一步凝聚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在有效的教学言语中不露痕迹地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也让没有时机参与前一活动的同学继续关注下面的教学活动。当同学们听到老师用“橡皮和纸〞进行吸水性比拟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可笑,甚至有些稚嫩。但正是这样简单的问题才更能排解学生思维无边扩散想象的可能,抓紧有限的教学时间将学生的思路引上正轨,说出纸的“吸水性〞性质,为科学探究活动指明方向,表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师:〔板书:吸水性。〕全部的纸都有吸水性么?刚刚用到的几种纸,谁的吸水性最强?为什么他们的吸水性有强有弱?
生:〔思考后举例答复〕。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看来这么几张纸里面也蕴含了许多科学秘密。这些秘密怎样才能
.
找到答案呢?
生:做实验。
这几句问答,实际上是在强调学生重视纸的吸水性有强弱之分,因素多种多样,也为后面实验方案的设计做了思想和条件上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坚决一个科学信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说话要有证据,思考要有依据。因为科学本身不仅仅是科学的结果、结论或者科学的事实,也包含整个研究的过程。科学课更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说的好。现在咱们先猜一猜,这两个纸包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生1:可能都湿透了。
生2:不肯定。也许都没事呢!
师:好,我们翻开看看。为什么一个纸包被水浸透了,另一个纸包却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个结果其实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意外,看起来一样的包装,观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在稍有疑惑之后,学生们会在冷静的思考中推断出这个“魔术〞的秘密。果不出所料——
生1:因为他们浸水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师:它们是同时被我放在那里的,这个原因可以排解。
.
生2:可能这两张牛皮纸的薄厚不一样,所以结实程度就不一样。
师:如果与他们的结实程度有关系〔板书:结实程度〕,那么这张湿透了的牛皮纸还很完好,你能说它不结实吗?你又怎么能比拟出它们的薄厚不同呢?
生3:我想可能没透水的牛皮纸是经过防水处理的,就有了防水性。
师:〔板书:防水性〕你是说其他的纸不经过防水处理就没有防水性了吗?那么湿透的纸包里的这些资料只浸湿了最下面的这张描图纸,其他的纸都没受潮,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1:可能浸水的时间不算长,水量也太少,所以就没湿透。
生2:是不是描图纸里面有一层胶,所以它又透明又防水,就没湿到第二层。
师:你们的想法真挺丰富。以前见过这种纸吗?它有这些性质吗?
生:我们用的字帖里就有这种透明纸。它好似没有牛皮纸结实,但描字的时候很方便,别的纸都没有它透明。
师:你管它叫“透明纸〞,这个称呼很有特点。但是你怎么能肯定其他纸的透明度都不如它呢?〔板书:透明度〕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搜集的纸品展示出来,我们一起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特别用途的纸?找一找有没有比描图纸更透明的纸?还有哪些纸是你叫不知名字的,你能不能依据它的特点也给它取个名字。
.
我们的一问一答,表达的是教师在认真地倾听,学生在专注地思考。随着问题的铺设、问答的深刻,他们在推测和猜测中逐渐发觉了纸的主要性质,我则在黑板上进行简要地提示,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借鉴和方向。当同学们展示自带物品的时候,他们也在充满好奇地观察其他同学的纸品,新问题、新想法就会应运而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的是引导学生发觉、关注纸的用途非常广泛,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纸方便、效劳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人们才一直不断地研究、改良它,令纸的品种五花八门。同时也是在提示大家,科学并不奇妙得高深莫测,它是贴近生活、贴近我们身边事物的东西,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利用身边的东西我们就能研究科学。
师:纸的种类和用途真是太多啦!正是纸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途。生活每天都离不开纸,关于纸我们还有那么多的疑问和猜测,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特意来研究“纸〞。〔出示课题——彩纸剪刻的“纸〞字〕
在揭示课题之前,我屡次提到“性质〞一词,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接受、认识了这个概念。当我在黑板上粘贴用彩纸剪出的课题时,醒目的色彩和形式使得学生中间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讶的感慨。我了解,这个道具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唤起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更在于它已经使人意识到:智慧之花会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随时绽放精彩。
经过这一路的引领和帮扶,学生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问题框架,根本上明确了深刻探究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用科学实验解决科学问题的思想根底,踏上了追随兴趣、探秘科学的愉快旅程。接下来的课堂,我和他们一起进行热烈的实验方案研讨、交流、改良、指导、实施、反应……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发觉号上顺利远航。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一旦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以超乎想象的热情一头扎进科学的探秘之旅,在一个个小问号的引领下成为小小的科学家。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带有启蒙性,是个稚嫩的阶段,没有了兴趣,生拉硬拽的科学课堂就会扼杀“小科学家〞们的智慧,即使在老师的安排下走完了课程要求的探究过程,孩子的感情、科学素养的建立也只会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作为科学课的教师,应该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导入阶段设置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情境方法,引得活泼,导得充分,才能入得自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写教案,还要花时间去搜集资料,精心设计、认真打算一些实物材料,给孩子们提供实验的借鉴和参照标准,并注重随时设置问题“路标〞为学生的探究导航,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随时产生兴趣,感受满足好奇心的乐趣。路培琦老师说:“科学课堂并不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的记忆、理解、猎取上,而是要让学生发觉科学知识和体验科学知识获得过程当中的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兴趣思考、特长提问比动手操作更重要!
(纸)一课的教学反思
11月份,我做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在选课的时候,我不禁有些犯了难,因为科学课离不开实验,而学校的实验器材有时没有符合课程的材料。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后我选定了(纸)一课,因为纸在我们生活中是比拟常见的,实验材料的打算相对简单些。教材上是研究几种不同的纸,哪种纸更结实,不同纸的光滑度、透明度、吸水性等等,内容比拟多、比拟杂。通过上网查询,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教材做一次大胆的修改,这节课只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即只研究报纸,研究横着撕和竖着撕这两个纸条谁更结实。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我们不在乎他们能掌握多少科学知识,关键是让他们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对科学有肯定的理解这更重要。首先,教学一开始让孩子们用报纸横撕、竖撕,看看有什么发觉,给了学生一个发觉问题的时机,其次,在探究两种纸条哪个更结实的过程中,让学生先预
.
测,然后想方法如何验证,让学生亲历了一次动手之前先动脑的过程,带着孩子一起设计实验,最后,通过整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像科学家一样的工作过程,即提出问题——做出
预测——寻觅证据——得出结论,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在教学本课后,我感觉有许多缺乏之处。本来我打算就像平常上课一样,之前一点也不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但是,为了不出什么意外,能够顺利的完成这节课,我还是忍不住对学生做了一点“渗透〞,对课堂纪律又“嘱咐〞一番,结果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致明显没那么高了,平常上课那种积极活泼的场面没有了,变得小心翼翼,都不敢大声说话了,这让我很无措。其实我们应该信任孩子们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比我们想像的更丰富,更宽广,只要我们特长引导、挖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要吸取教训,今后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经验,增强活泼课堂气氛的能力,特长开发,挖掘孩子们的潜力。
本来我可以做的更好的,信任我以后会做得更好!(纸)一课旨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纸的性质,并能将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课上教师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纸,学生很有兴趣的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然后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可是学生汇报时才发觉,对纸的认识非常片面,只抓住了纸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往往不是这种纸的主要特点,学生很难把纸的特点和用途建立起联系。介于三年级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实验的能力还没有开展起来,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研究纸的奇妙,让学生既获得许多关于纸的直接的认识,又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熟视无睹的纸里竟隐藏着那么多自己并不熟悉的知识,普一般通的纸变得那么奇妙。
.
我们追求的教学互动就是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 〞。
1.愉悦的情境是互动的前提。在这节课中,教师注重了积极感情气氛的创设。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采纳儿童化的言语,寓游戏于科学,使课堂形成了强大的亲和力。教师的善教使学生乐学。学生心情舒服,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从很多角度,用很多方法观察白纸,让人刮目相看!
2.学生独立的思考是互动的根底。在这节课的前两个活动中,老师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观察一张白纸的活动在方法上老师没有提示,因为学生已经游乐肯定根底,只是暗示“你有几种方法?〞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停顿片刻,激发学生想更多的方法。
3.培养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节外生枝〞的生成,特别是后者,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这节课中的观察纸的纤维的活动,教师就以她的教学智慧调节课堂,是本来操作型的撕、揉纸在老师带动下变成了“游戏〞,玩中学。我想这种教学智慧需要老师们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根底上反思,日积月累才能形成。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