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究
王 鑫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摘 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工作既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状况,发现在宣传、认知、组织、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并分别从组织者、志愿者与激励制度三个角度出发,提炼了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志愿者;大学生;制度保障;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1-0076-03
志愿服务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
国时代,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便将“仁”、“性善论”作为其思想理论的核心概念,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至高的精神境界追求,从而形成了以“推己及人”和“模拟血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道德传统。在我国,志愿者服务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美德服务。但我国正式意义上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志愿者活动中仍
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使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在中华
尽管近十多年来志愿者活动在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无论是志愿者活动的理念,还是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内容都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先天不足。
(二)志愿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志愿者活动的认知存在偏差。有学者调查了我国公民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原因,结果发现,在众多原因中“社会缺乏
认知”问题所占比例最高。使用该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
大地上得到传扬和发展,如何构建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志愿者活动现状
(一)志愿者活动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关于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活动的意见》提出,“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者活动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者活动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者活动活动”。因此,将志愿者活动为一种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趋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有学者调查了我国10岁或以上公民志愿者活动情况,结果见下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工作既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以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六心”志愿者的发展为例,自2003年以来经过规范化发展,“六心”人
才库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已达2000余人。各年级累计已有1200多
析,结果发现对原因的卡方分析显著(χ2=4.76,p<0.05)。据此,我们可以分析看出,目前我国志愿者活动面临的问题中,最迫切需要重视的是志愿者提升自我认知。的确,在实际活动中有的参与者在没有了解志愿活动服务内容的情况下,出现盲目跟随别人的从中行为;还有的参与者动机不纯,当前高校中,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奖励机制往往跟奖学金等相联系,这就使得一些同学为了对自己评奖推优有帮助而参加志愿者活动。
2.组织管理灵活度不够。志愿者活动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但是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对志愿者活动的效率与效果进行度量和操控。这样,志愿者活动才能健康发展下去。可是,实际上国内高校的志愿者活动从搭线到建立基地到服务实施基本都是由团委组织,不免过于程式化,形成了过度的监管,这就容易导致志愿者活动“运动化”。比如说,一些高校的志愿者活动将大学生志愿者当成免费劳动力,志愿者活动就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重形式,走过场。这使志愿者活动变成了一种限于表面形式的活动,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志愿者活动的真正价值和积极意义,也让志愿者活动本身无法得到认可与重视。
3.制度保障不够完善。中国的志愿者活动活动起步较晚,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化建设也不健全,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保障支撑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缺乏经费保障;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缺乏机会保障。在这方面,台湾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台湾2001年就颁布了《志愿者活动法》,是全球第二个颁布《志愿者活动法》的国家或地区。在该法出台以后,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其中,购买保险也成为志愿者保障措施之一,台湾还要求志愿者活动单位为志愿者办理意外事故保险、特殊保险等,甚至在必要时还给予志愿者伙食补助、交通补助等费用。上述法律、法规不仅保障了志愿者权益,从客观上看还发挥了激励作用。
4.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素质体现不足。目前,大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在杭州市看守所、杭州市西郊监狱、杭州公交公司、杭州各中小学、福利院等合作单位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800小时的志愿者活动。活动缺乏专业性,随意性太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总体而言,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比较令人满意,但还有一部分活动的性质与中学生毫无二致。比如,当涉及到专业技能面的需求
向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2-12-15
作者简介:王 鑫(1981-),女,山西寿阳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分团委书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76
Vol.28No.1王 鑫: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究2013年
时,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很难满足服务需要。例如,针对特殊儿童的志愿者服务需要心理学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具备相关专业素质。
二、构建高校志愿者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以组织者角度
1.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活动动员机制
“志愿者活动动员是指动员主体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倡导志愿者活动精神理念、扩大志愿者活动社会认知,鼓励和组织公民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凝聚社会志愿者活动人力资源的各种活动。”其中,动员主体为组织者,动员客体为潜在志愿者。可以通过制度化的举措,进行经常性的志愿精神的宣传和教育,组织各种校内外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把志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营造浓郁的志愿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和思考,接受志愿者活动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与活动,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另外的做法还有,把志愿者活动与德育课教学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政治立场、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在理论教育中提高,又可以在志愿者活动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2.建立和完善组织发展机制
①提升志愿者活动信息化管理。志愿者活动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指通过实施无线通讯、媒体、网络及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现“志愿者活动信息在志愿者活动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之间的无缝链接,建立健全科学化、现代化、效率化、人性化的志愿者活动长效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信息控制处理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心、信息采集站等构成要素,其功能有:信息发布功能;信息记载功能;信息检索功能;在线服务功能;语音(短信)服务功能。
②铸造志愿者活动品牌的理念。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己经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由此我们认识到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这种作用力和影响力同样可以应用于志愿者活动领域。可以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打造成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例如,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2003年打造了“六心”志愿者品牌,下设六支小分队,与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分别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服务,无论对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是对社会的影响力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③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在各种机构与活动中,沟通与反馈环节都起着无可替代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活动领域亦是如此。沟通反馈机制建立在组织者与志愿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两者的协同努力达成。组织者在自上而下组织志愿者活动的同时,应开辟自下而上的沟通反馈渠道,听取志愿者在实际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建议与意见,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发展创新志愿者活动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志愿者要相信组织者能够重视他们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并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相信组织者能够向他们表达真实的意志,并且能配合解决问题。
3.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
①社会服务保障。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不仅是学生的事、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各阶层责无旁贷的义务。形成合力,从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是组织者的职责之
一。具体来看,有以下三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单
一拨款向综合筹资的转变,保证活动经费;加强培训指导,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制定行动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大学生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权益保障;坚持双向受益原则,畅通服务活动渠道,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②营造社会环境和立法环境。志愿者活动自开展以来,日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肯定和关注。要使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必须重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价值,营造有利于志愿者活动的舆论气氛,创新志愿者活动发展新模式。这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还需要坚固的立法环境作为保障。这样才更有利于能形成志愿者活动风潮,提高志愿者活动影响力,而且也能加强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性。
③建立志愿者活动培训体系。培训体系的完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要制定好培训的制度,二是要完善培训的内容。志愿者肩负着改善社会环境的“重任”,其自身的素质对于志愿者活动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事前对青年志愿者进行宣传,使其认识到实际工作的复杂性、接受培训的重要性;事后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项目,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
④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志愿组织来说,建构有效的监管机制不仅需要“自律”、“互律”,更需要“他律”。目前的志愿组织的发展良萎不齐,组织者应通过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志愿组织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在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适用性原则;二是合理授权原则;三是相互牵制原则。
4.推行激励机制新方式
①广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可以通过环境保护、诚信助人、大型活动等参与面较广的重点领域,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集中开展志愿者注册工作。“通过建立完善注册制度,建立起经常性、社会化的志愿者活动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建章立制,形成行之有效的志愿者活动机制,实现志愿者活动立法,推动志愿者活动发展进程。”
②建立志愿者活动“储蓄”制度。“储蓄”制度是指将提供志愿者活动与优先享受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为志愿者设立志愿者活动“特殊账户”,具体来说,就是把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时间、活动表现、活动反馈等信息登记并储存起来。当志愿者自身需要他人提供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者的帮助,从而形成一种“付出、积累、回报”的积极的爱心储蓄循环系统,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例如,中国台湾地区《志愿者活动法》就有类似这样的规定,“志愿者活动满3年,服务时数达300小时以上者,可以向地方主管机关申请核发志愿者活动荣誉卡,该卡可以在一些收费的公立风景区、娱乐场所、文教场所等享受免费待遇”。
(二)以志愿者角度
1.深刻认识与理解志愿者活动。全面理解志愿者活动精神是志愿者活动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指导志愿者在志愿者活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然而,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精神不够深刻。有调查发现,有志愿者活动经历的被调查者在参加志愿者活动前对志愿者活动的直接认知前三位分别是:奉献、爱心、责任,比重分别为43.5%、31.1%、15.0%;而参加志愿者活动之后对志愿者活动的认知是前三位内容相同,但顺序和比重发生了变化,43.0%选择“奉献”,依然排第一位;25.7%选择“责任”,上升到第二位;22.3%选择“爱心”,位列第三。从中,可以看到责任的选择提高10多个百分点,排序上升一位。这种变化至少可以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志愿者参加
志愿者活动之后,二是对志愿者活动精神中的责任内涵认识提
高了。
2.产生感恩情绪与自我满足。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产生动机,动机诱发行为。谭建光对志愿者活动动机的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可将志愿者参与动机分为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两大类。其中,可以将利他动机分成以下3种类型。
77
2013年王 鑫: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究第28卷第1期
①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国人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告诉人们一个很重要的处世原则。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志愿者都是带着这份感恩的心的。他们中的有些人,曾经在自己需要爱和帮助的时候得到了别人的支持,走出了困境。现在,等到自己有了能力时,也愿意把这份爱传递给有需要的人,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②关爱他人,心灵满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个体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高级需要开始发展起来。谭建光的问卷调查结果证实,在志愿者活动中也存在这一规律。在“您为什么要参加志愿者活动工作?”一题的回答中,选择“帮助有需要的人”和“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两个选项是最多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发出志愿行为是基于这种需要。
③实现自我价值。当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人们开始转向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谭建光的问卷调查中,“您为什么要参加志愿者活动工作?”一题的回答中,选择“参与义务工作令自己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倡导社会文明”、“这是我的社会责任”的比例分别为10.9%、8.3%、0.5%,并不是很高,这暗示了今后志愿者活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注释:
①陈曦,潘小俪,刘晓东.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科技大学实践类课程《大学
生志愿服务》的建设和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②宋海明.转型期志愿服务动员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
③陈素文.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06).
④李维意,郭广伟.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06).参考文献:
[1]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2]刘伟.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6).
[3]宋海明.转型期志愿服务动员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4]白宏亮.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5]张晋.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3).
[6]王靖雅.我国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角色分析[D].山西大学,2010.[7]谭建光.全球化背景下的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01).
[8]张勖.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9]李维意,郭广伟.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北京城市学
院学报,2010(06).
[10]王位正.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Ontheconstructionoflong-termmechanismofvolunteerservic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WangXin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36,China)
Abstract:ThemanagementofcollegestudentsvolunteerisnotonlytheYouthLeagueorganization'simportantwork,butalsotheimportantcomponentofuniversitystudentmanagementwork,hasthepositivepersonalandsocialsignificance.Thispaperpresentsthedevelopmentstateofaffairsofvolunteeractivities,foundthedeficienciesintheconstructionofpublicity,cognitive,organization,system,teamandseparatelyfromtheorganizer,volunteersandincentivesystemthreeaspectstosummarizethecorrespondingstrategies.
Keywords:volunteers;collegestudents;systemsecurity;long-termmechanism
[责任编辑:邓 乐]
(上接第67页)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的力量,可以很大地影响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为了潜移默化地创设一种氛围。一种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构建健康人格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以这种方式来保证学校的和谐和安定。
1.校园文化具有实践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可以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掌握主动权,来让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和完善。创建校园文化类的活动,组织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和竞争中再加以心理辅导和调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态,以减少校园事件的发生。
2.校园文化具有美育的功能,建设校园文化可以鼓励学生
对校园和谐之美的追求。辅导要充分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这一功能,去帮助学生对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以及语言美的深刻内涵进行感受,让他们真正地懂得何为和谐、大方、优雅、风度。从而防止破坏校园和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诺曼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薛谰,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于海达.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81-82.
Howtodealwiththecrisismanagementofgroupeventsofcollegecounselors
TangJian
(SichuanLuzhouMedicalCollege,LuzhouSichuan,646000,China)
Abstract: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socialeconomyanddiversifiedsocialrelations,withthetransformationofsocietyandeducationreform,collegegroupeventsoccurinvarioustypes,thestudentgroupeventshaveaverybadinfluenceoncollegeteachingenvironment,evenaffectthe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Therefore,needtodevelopsomemeasurestodealwith.Thispaperfirstonthedisposalofcollegestudents'collectiveeventdisposition,thenanalyzesthegroupeventsfeature,finallyput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indealingwithgroupevents.
Keywords:groupincidents;crisis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邓 乐]
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