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写: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施工准备 ....................................................... 1
3.1 技术及测量准备 .............................................. 1 3.2 材料准备 .................................................... 2 3.3 施工用水、电及道路 .......................................... 2 四、施工方案 ....................................................... 2
4.1 施工工艺流程 ................................................ 2 4.2 施工场地准备 ................................................ 2 4.3 基槽开挖 .................................................... 2 4.4 基础及墙身浇筑施工 .......................................... 3 4.5 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 6 4.6 混凝土养护 .................................................. 7 4.7 混凝土拆模 .................................................. 7 4.8 混凝土缺陷处理 .............................................. 7 4.9 脚手架搭设要求 .............................................. 8 五、资源配置 ....................................................... 8
5.1 人员配置 .................................................... 8 5.2 主要施工机械 ................................................ 9 六、质量检验 ....................................................... 9
6.1 基本要求 .................................................... 9 6.2 外观鉴定 ................................................... 10 七、质量措施 ...................................................... 10
7.1 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 ....................................... 10 7.2 施工过程及原材料控制 ....................................... 10 7.3 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及工序交接卡制度 ................... 10 7.4 其他质量措施 ............................................... 10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11
8.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 11 8.2 保证措施 ................................................... 11
C15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上下库连接公路工程施工合同》;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上下库连接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设计图纸(集)及其与规范和文件。 二、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上下库连接公路、进场公路、下水库库岸公路南段、开关站一期开挖、业主营地及承包商营地场平、至爆破器材库道路、进厂交通洞至开关站公路。
C15片石混凝土挡墙主要为各道路工程路肩墙施工,挡墙主要形式:3m高度以下为梯形断面重力式挡墙,3m高度以上为衡重式挡墙,主要工程量见表1-1。
表1-1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1 2 3 子 目 名 称 挖基土方 挡墙台背回填 C15片石混凝土 单位 m m m 333数量 18996.6 14024.9 65912.7 备注 三、施工准备 3.1 技术及测量准备
(1)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和工程地质资料,了解设计概念,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
(2)测量人员要对原地貌复测,测定挡墙开挖线。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测量基准点进行轴线、尺寸、高程等的测量放样。
1
3.2 材料准备
(1)片石:片石应选择未风化、坚硬的石料,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设计值,片石的尺寸不应大于所浇筑部位最小宽度的1/3,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片石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不得低于混凝土级别。片石在使用前应清扫、冲洗干净,用于挡墙镶面的块石颜色保证基本一致。
(2)砂石骨料、水泥:混凝土用砂石骨料采取自购,待砂石骨料筛分系统建成后由系统生产供应,砂石骨料质量需符合规范要求;水泥采取甲供,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批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3)混凝土用砂石骨料采取自购,待砂石骨料筛分系统建成后由系统生产供应,砂石骨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批次进行质量检测。
3.3 施工用水、电及道路
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取自公路沿线冲沟流水,布置拦水坎,采用水泵抽水;施工用电主要通过附近的变压器架设支线至施工工点或采取自发电供应;施工道路根据现场实际地形采用反铲修建临时道路至挡墙基础部位。
四、施工方案 4.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渗水导流→挖除换填→机械碾压夯实→基槽开挖→验基→地基承载力检测→立模加固→砼浇筑→安装泄水孔→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片石→拆除模板→交验→养护。 4.2 施工场地准备
4.2.1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
4.2.2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雨天坑内积水及时排干。 4.3 基槽开挖
采用液压反铲进行基槽开挖,挡墙基底纵向台阶尺寸根据实地确定,
2
宽度不小于1m,高宽比不大于1:2;挡墙基础开挖边坡比按土体的临时稳定边坡确定,一般为1:0.25~1:0.3;基坑不得连通开挖,应采用跳槽开挖,有利于基坑及边坡的稳定;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宜保留10-20cm的厚度,在基础砌筑前突击挖除,避免长时间暴露削弱地基承载力。挡墙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否则应加大埋置深度和变更基础尺寸。基础施工合格后报监理进行基础面验收。 4.4 基础及墙身浇筑施工 4.4.1模板安装
(1)模板以组合钢模板为主,局部采用胶合木模板拼装,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5)模板采用U型卡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制作横、竖围檩加固。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预埋钢筋紧贴布置,以防扔填片石碰坏PVC管,紧贴模板的竖向围檩间距不得大于300㎜。
(6)根据实地情况,挡墙每隔10-15m设一道沉降缝,自墙顶至基底缝宽2cm,挡墙模板一次支立长度可按10-15m进行,沉降缝处在第二段立模时在已浇筑砼面设两毡三油沥青油毛毡。
(7)基础模板高度一次架立到位,对墙身架立模板分两套循环架立,每套模板架立高度1m左右。 4.4.2片石砼基础浇筑
混凝土由道路沿线的拌合站集中拌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制,拌合时间符合规范要求,之后由运输车水平运至施工部位,采用反铲或搭设溜槽入仓浇筑,入仓垂直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大于2m。
片石混凝土基础及墙身浇筑时,先铺筑一层100~50mm厚混凝土打底,再铺填片石,然后摊铺砼并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每层厚度约为200~
3
250mm,振捣后再继续铺一层片石和混凝土,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为止,填充片石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片石应均匀放置于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其净距不小于100mm,片石表面离开墙及基础的表面距离不得小于150mm,片石不得接触钢筋或预埋件。基础高度主要为2m高,开仓后一次浇筑到基础顶高程。 4.4.3片石砼墙身浇筑
基础片石砼浇筑完成后开始进行墙身片石砼施工,浇筑前需对基础面进行拉毛处理,确保墙身混凝土与基础接触牢固,每层立模高度1m左右,共安排2套模板循环立模和浇筑,每次浇筑高度1m左右,模板主要采用钢管做横竖围檩并用U型卡与预埋钢筋拉结,确保模板稳固,承载力满足片石砼浇筑要求。待上一层片石砼浇筑完成后,开始进行下一层模板拆除,紧接上一次模板立模,如此循环。
混凝土由道路沿线的拌合站集中拌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制,拌合时间符合规范要求,之后由运输车水平运至施工部位,采用搭设溜槽入仓浇筑,入仓垂直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大于2m。
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200~250mm,振捣后铺一层片石,之后再浇筑混凝土,然后继续铺一层片石,片石表面离开墙、及基础的表面距离不得小于150mm,且片石不得接触钢筋或预埋件;片石顶面应保持有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覆盖面。采用插入式Φ50mm振动棒进行振捣,砼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拔。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砼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砼收缩开裂。 4.4.4片石砼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板、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分层高度选择1.0m左右。施工中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4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通过试验确定。当允许间歇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按要求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c)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d)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e)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相应的混凝土施工记录。
f)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准。
(3)混凝土振捣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4)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
5
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4)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 a)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设计强度要求。
b)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c)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d)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
e)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
f)片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片石不能碰伤模板及PVC排水管。
g)浇筑完成后,在砼初凝前,将预埋钢筋埋入砼中,并在砼接茬面栽少量片石。挡土墙顶上设置钢护时,顶部一定范围内的材料改为混凝土。
h)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5%。 4.5 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4.5.1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黏土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厚度应不小于30cm,采用用人工分层夯实。
4.5.2当墙身片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4.5.3墙背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碎石土进行填料,按45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
4.5.4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米梅花形设置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10cmPVC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处用土工布包裹。最底排泄水孔下部及墙顶以下0.5米的范围内设夯填黏土防渗层。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5%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
4.5.5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0m-15m设一道伸缩缝,自墙顶至基底缝宽0.02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絮,填塞深度15cm。混凝土部分全断面设两毡三油沥青油毛毡。
6
4.6 混凝土养护
4.6.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4.6.2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4.6.3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6.4 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4.7 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7.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4.7.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筑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4.7.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4.7.4拆除临时埋设或混凝土中其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4.7.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4.7.6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4.8 混凝土缺陷处理
4.8.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
7
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4.8.2当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无收缩缝或产生膨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4.8.3 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 4.8.4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4.8.5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4.8.6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 4.9 脚手架搭设要求
4.9.1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为Φ48×3.5,Q235钢,横距1.2米,纵距1.8米,步距1.8米,每12-15米设剪刀撑一道.立杆底设垫木,面积不小于0.1m 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下皮200mm,并满足规范要求其他要求。
4.9.2单管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在高度方向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1m,不小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五、资源配置
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施工计划进行部署,本合同段路肩墙线路分散、多等工程特点及施工队伍自身素质,我部选派精干有力的施工队伍,配备足够而实用的机械设备,满足施工技术及劳力配备施工要求。具体人员配置根据工程量情况进行调整。 5.1 人员配置
主要管理、技术、劳动力配备表
序号 人力 8
人数 备注 1 2 3 4 5 6 7 施工负责人 安全员 技术人员 电焊工 模板工架子工 混凝土工 普工 4 包含测量及试验人员 3 6 4 15 20 20 5.2 主要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
机械种类 挖掘机 自卸车 运输车 砼搅拌机 夯实机 电焊机 钢筋切断机 钢筋切割机 插入式振捣棒 机械型号 PC-300 20T 5T JS500 Φ50 数量 3 6 6 2 2 2 1 1 6 备注 六、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第6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其他规范要求进行检验评定。质量检验基本要满足以下要求: 6.1 基本要求
(1)石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2)地基与基础必须满足图纸要求。 (3)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
(4)混凝土表面应平整 、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
9
(5)墙背填料符合图纸要求。
(6)沉降缝、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 6.2 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平整 ,无蜂窝、麻面。 (2)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3)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七、质量措施
7.1 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组织人员学习各种有针对性的规则、规范,严格掌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明确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几何尺寸、功能作用及与其他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7.2 施工过程及原材料控制
(1)抓开挖质量关,勤测量复核。控制超挖,杜绝欠挖。 (2)抓好原材料及工程试验关,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使用。 (3)抓好立模支护关,控制好中线、水平、结构尺寸。
(4)抓好砼的浇灌、捣固关、砼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捣固密实,以内实为根本,外表平整美观,线条接缝整齐。
7.3 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及工序交接卡制度
“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7.4 其他质量措施
(1)地基承载试验结果与设计一致,坑底表面无松软岩土。 (2)基础周边大致平顺整齐或基坑壁贴紧。 (3)回填分层夯实。
(4)沉降缝、伸缩缝位置、缝的填塞符合设计规定。 (5)泄水孔位置,孔距符合设计要求,孔内通畅。
(6)反滤层及时设置、并隔水,其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厚度不小于设计
10
规定。
(7)墙面平顺、整齐。墙顶及两端面与路基边坡连接应密贴封严。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8.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质量和进度目标是一致的,是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我施工队将按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原则进行安全管理,建立的项目负责为首的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排除。
8.2 保证措施
8.2.1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8.2.2 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部门安全责任制。 8.2.3 几个特殊环节的预防保证措施。
(1)场地建设必须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符合安全技术规则,设备、材料、临时设施,临时水电线路,生活设施等场地布置标准化。
(2)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三定一坚持”即一定人员,专人负责设备的安装,拆卸、检修、操作、指挥。二定责任,对以上各种人员都应明确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作业区域内挂醒目的标志;严禁作业过程中下方有人穿行;电机作业设紧急自动开关,作业人员不得离岗或与他人说笑聊天,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作业人员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作业和酒后上岗,特殊危险区域设置防护栏和明显标志。
8.2.4 安全用电措施
(1)采用通用的安全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置。主要配电箱均作接地以防止感应电伤人。
(2)照明线路不能与动力线路混用,钢筋木工机械、振捣棒等电动机
11
械使用的电缆必须严格检查,不能使用绝缘性差的或有破损的电缆。
(3)机械设备移位、电器检修时必须断电操作,严禁带电作业,并挂上警示牌。移位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4)移动电器修理电器由专业电工操作。 8.2.5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2)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计安全,时时讲安全”。
(3)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 8.2.6交通安全措施
(1)本路段车辆出入口由专人指挥,避免施工段交通事故的发生。 (2)重型运输机械的施工通道要及时养护,避免车辆倾覆。 8.2.7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作业面的照明应有足够的高度。 (2)施工人员安排应合理,不应过度疲劳。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