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呈报:会计革命》读后感
威廉·H·比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是推动实证会计研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财务呈报了会计价值观的范式变革
会计革命》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环境创造性地提出
论
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经典会计学著作。其立论深刻
证严谨结论可靠。 作者将会计价值观从计量观到信息观的转变评价为一场深刻的会计革命。计量观产生于完美和完全市场则放宽了对完美和完全市场的假设
核心思想是以会计收益准确反映经济收益。信息观将会计呈报的功能仅定位在提供能够改变投资者未来
一是处于现行财
预期的增量信息上。深入阐述了财务呈报有待深入研究的两个基础问题务会计结构中心位置的应计制会计的功用问题
二是作为财务呈报环境主要构成的财务呈
报规范的功用问题。本书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权威的会计学术著作之一。前两版,作者主要侧重于从信息观视角讨论财务呈报,较多依据基于盈余计价方法的研究。第三版则拓宽到了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的研究。本书针对财务呈报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现实建议和前瞻性理论。突出了揭示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和公允价值数据,可以看成是财务呈报自然拓展的主题。本书论证严密、观点新颖、大量运用实证研究成果,是会计学术研究的重要读物。
在本书的第一章比弗着重描述了会计革命的内涵,为读者理解财务呈报的革命提供了一个基础20世纪初, 受托理论是主导财务呈报的主要观点。在这一观点下,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投资者的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因此,传统会计主要倾向于经济收益的计量,对经济收益的计量大量采用了应计观点。然而,由于应计程序的模糊性和没有很好的定义,导致了选择最佳应计方法的难题。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随着信息方法在财务呈报中的广泛运用,导致财务呈报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转移,这种转移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弗称之为会计革命。财务呈报的信息观主要表现为信息经济学、证券价格和行为科学在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表现出的信息观。在财务呈报信息观下,财务报
表应当有利于投资者决定如何在当前消费和投资之间分配财富,以及如何在各种证券之间安排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额。比弗认为,在信息观下,盈余数字能够提供比当前的现金流量更好的有关未来现金流量和股利支付能力的信息,从而应计会计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一章比弗还描述了财务呈报的投资者、信息中介、财务报表的规范者、管理当局、审计师等主要利益关系人以及财务呈报环境的主要特征、财务呈报的经济后果和财务呈报的发展倾向。
在本书的第二章比弗进一步探讨了财务报表向投资者、信贷人和其他人士提供有用信息的意义。为此,比弗以财务报表的个别用户为起点,然后扩展到在多重个体背景下进行分析。比弗认为,在单一个体背景下,信息价值是个人的和主观的,并且可能因投资者的个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多重个体背景下,比弗把其他投资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一并纳入研究范畴, 指出财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利益关系人。由于财务呈报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因此财务呈报制度之间的选择可以在本质上被看成是涉及利益关系人之间平衡的一个社会选择问题。比弗认为,依据这种观点会计准则制定便成为政治程序的结果。由于决策的不确定性,各种利益关系人都可能受到具体财务会计准则或公司披露要求的不同影响,同时,它也可能以不同方式受到信息的影响,所以对何为“最佳会计方法”就不会达成共识。因此比弗特别强调,财务呈报制度的选择虽然是一种社会选择,但仍然需要规范财务呈报提供信息的形式。
威廉•H•比弗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财务呈报正处在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转变的过程中。其由之前向投资者提供用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转向帮助投资者决定如何在当前消费和投资之间分配财富,以及如何在各种证券之间配置所需资金。比弗将这一过程称为会计革命。正如比弗所说,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外部投资者的需求。外部投资者需要在不同投资方案中进行选择、取舍,为此需要有统一的、公认的会计准则作为对外财务报告的通用标准。
研究财务呈报应以财务呈报的目标为起点。财务呈报的目标应该是,对财务信息进行适当、公允、充分地揭示和表述,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决策。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有很强的主观性,受社会政治、法律以及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在新世纪知识经济环境下, 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资本将取代财务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本。这些对传统财务呈报模式下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核算、报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财务呈报要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保持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就必须进行革命,而且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
知识经济使信息资源空前丰富, 有关信息选择、利用及处理方法必将会对财务呈报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财务呈报的观念将从传统的经济收益计量观转移到信息观。经济收益计量观下的财务呈报仅仅局限于对本企业资产、负债的反映, 对经营成果和财务收益的计量, 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偏好; 而信息观下的财务呈报, 可以提供有助于投资人、债权人等评价企业预期的相关现金净流入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的信息, 从而更好地满足其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要求。因此, 可以预见未来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必然是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相关性, 信息观将取代经济收益计量观。
协调谨慎观念与公允揭示, 公允揭示是人们对于企业财务呈报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随着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的屡屡发生, 财务信息使用者逐渐地意识到要确保自身最起码的利益就必须将需求的目光转向更为谨慎、保守的信息,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因为“ 公允揭示”在现实中很可能变质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往往夹杂着公司经营者的某种隐瞒真实情况的动机。目前, 世界各国都将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加以运用, 我国也更加重视谨慎性原则。此外,现金流量表的产生及应用实质上也是谨慎观念的延伸, 以最值得信赖的资产——现金的收付作为计量及报告的基础,避免了企业账面存在大量的资产却无法按期偿债现象的发生。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谨慎观念的约束下, 不少企业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 使其财务成果和经营潜力难以得到正确反映,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财务报告
信息的失真。所以,本人认为, 谨慎的做法往往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具体会计行为而采取的暂时性措施,从长远角度来讲.随着报表使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法律环境的健全,在有必要考虑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将公允揭示摆到前面来。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受到自身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等问题的束缚,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因此要求编制预测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应当成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其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和利用上,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对此,会计要转向对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大多只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简要列示,由于它的机会与风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很大,所以也需要对其加以充分揭示。
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 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 应当成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是非财务信息还是企业的预测信息, 都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因而都应属于财务相关信息, 完全可以包含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会计人员也应承担起充分披露的责任, 不能忽视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应尽量向其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从信息观的角度看,会计盈余可被看成是信息系统的一个信号。因此在财务或会计学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证券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在本书第五章比弗对12个令人感兴趣的关于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进行了回顾,这些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价格变动与盈余变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尽管价格变动与盈余变动之间的关系很显著,但它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原因之一是价格会随着盈余中包含的某种暂时性因素而变动;(3)股票价格会随着投资者对企业间存在的许多会计方法反应差异进行
部分调整;(4)股票价格会随着对盈余变动中的现金流量和应计项目部分分别进行定价而变动;(5)价格预测盈余是因为有更及时的信息源;(6)股票价格可以用来预测盈余;(7)价格会随着市场参与者意识到盈余和普通权益账面价值中的延迟确认因素而变动;(8)价格会随着市场参与者意识到盈余和账面价值中的保守因素而变动;(9)权益的账面价值和盈余在解释价格中似乎是很重要的;(10)年度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信息也能解释证券价格;(11)市场对会计数字的酌定性部分和非酌定性部分进行差别定价;(12)股票价格系统风险的计量标准与会计数字的系统性波动计量标准呈显著正相关。比弗认为虽然经验研究在证券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或尚未解决。如由于应计会计是现行财务呈报制度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比弗认为应计项目问题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另外,他认为盈余是否是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还很难下定论。
《财务呈报:会计革命》一书主要是为会计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所写,该书对财务呈报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作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描述。该书着重阐述了财务呈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两个基础问题,一个是处于现行财务会计结构中的中心位置的应计会计功用问题,另一个是作为财务呈报环境主要构成的财务呈报规范的功用问题。作为一本关于会计未来的书,本书着重描述了一个概念框架,以使我们能够把对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的认识放在其中来解释会计革命,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正如比弗在他的书中声明,为了避免预测失误的尴尬,他只对会计的未来作最低限度的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写作的,作者并没有尝试从国际视角来研究相关问题,因此本书对于美国以外的所有与财务呈报的计量和披露相关的经验研究结论被忽略了;另外本书主要侧重于研究投资决策、金融市场和证券价格行为,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较弱,没有讨论会计规范、会计实务以及盈余数字的经济后果,同时将财务呈报的使用者几乎完全集中在投资者身上,忽视了其他一些主要利益关系者(Hoogendoorn,
1998)。而且本书虽然把应计会计的功用作为重点来探讨,但仅对这个问题的某些概念进行了诠释,仅为解释不确定性和不完善市场背景下的会计盈余提供一个框架,分析不够深入。但本书在激发读者的学术研究,帮助他们找寻相关的研究主题方面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本书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著作之一”,入选了由著名会计学家、AAA前会长、芝加哥大学教授凯瑟琳•希柏(Katherine Schipper)主编的“会计名著系列”(Prentice Hall Contemporary Topics in Accounting Series)。本书第三版于1998年由Prentice-hall Inc出版,1999年该版经薛云奎等译成中文后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收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西方会计学名著导读》一书之中。
本人认为,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眼光,能够组建跨职能团队,了解市场需求并管理竞争情报,理解并积极实施互联网电子商务,同时把握机会和风险,开源节流,实现战略成本管理,对绩效进行评价和奖惩。应实现企业运营及业务内容更深入的结合,并尽早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弥补,建立起商务逻辑思维框架,提升其商业判断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做这些事情时,必须要秉持胜任、保密、正直、诚信的职业道德原则。读完此书,我对会计专业有了很深的了解,也有了很深的感触,原来会计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它里面没包含了好多专业的知识,好多的专业名词你不学会计是不会懂的。于此,更加坚定了我要好好学习会计的这一决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