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 .......................................................................................................................................... 1 1.1工程概况 ....................................................................................................................................... 1 1。2主要工程数量 ............................................................................................................................. 1 2.编制依据 .............................................................................................................................................. 1 3.适用范围 .............................................................................................................................................. 2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 2 5.平面控制测量 ...................................................................................................................................... 3 5.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 3 5.2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 4 6。高程控制测量 .................................................................................................................................... 5 6.1。技术设计 .................................................................................................................................... 6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 6 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 7 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 7 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 .................................................................................................................. 7 7.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 .......................................................................................................................... 8 8.质量保证措施 ...................................................................................................................................... 8 9。总结 .................................................................................................................................................... 9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土建工程HFMG-1标段一工区施工范围: DK343+180~DK357+463,线路长14.283公里。包括五城隧道(出口段)、方思山隧道、桃源隧道、金山顶隧道(进口段)、东溪中桥、桃源中桥、龙尾大桥。 1。2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 (1)隧道工程
本段包括四座隧道,分别五城隧道(出口段)3093延米、方思山隧道2802延米、桃源隧道4479延米、金山顶隧道(进口段)2756延米,合计13131延米.其中Ⅴ级围岩928延米(含明洞),Ⅳ级围岩1285延米,Ⅲ级围岩8308延米,Ⅱ级围岩2525延米。 (2)桥梁工程
本段含桥三座,分别为东溪中桥2(2-24)m、桃源中桥2(2—32)m、2(1-24+3-32+1—(32+48+32)m连续梁+1—32+3—24m).合计448延米.
2。编制依据
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铁四院《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 3.铁四院《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报告》;
4.铁四院《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平面和高程成果》; 5. 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以及现场踏勘资料;
6. 各工程公司长期从事隧道、桥梁、路基施工中所积累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经验以及测量设备情况(仪器精度、性能状况)。
- 1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合福铁路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标段施工控制测量。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主要测量人员配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姓 名 李永杰 石超 王辉 周驰阳 赵永峰 吕炜 李堂 姚成龙 性 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职 务 测量队长 测量副队长 测量员 测量员 测量员 测量员 测量员 测量员 备 注 技术总负责 外业总负责 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 测量设备如下表: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GPS接收机 电子水准仪 全站仪 仪器型号 Leica1200 Leica Tca1201+ 仪器精度 5mm+1ppm 0。3mm/KM 1″1+1ppm 数量(台) 4 1 1 备注 已检定 已检定 已检定
- 2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5。平面控制测量
5.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是在中国中铁第四勘测设计院交付的CPI级控制点的基础上,由中铁十一局四公司精测队对管段内控制网进行加密。加密控制点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平面控制网按 C级GPS控制的精度要求进行加密。每个洞口至少保证有三个GPS加密点,且两两通视.对于长大隧道按照《规范》定期对洞口控制点进行量测。 5.1。1.洞外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1)。图形结构好,边长在200~400米之间。
2).选择制高点,山尖上或高建筑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
3).控制点离线路50~300米之间,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4).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在1.3m以上。 5).充分利用测区内原有控制点,以提高测量精度。
6)。控制点埋设深度及规格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
5。1.2.加密点埋设标 1
652
3020453 4 5
654515306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单位:cm
- 3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5.1.3。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技 术 设 计 踏勘、选点、建标、埋石 仪器设备检校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GPS)
整理成果资料 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 观测原始记录检查 检查验收、上报审批 5.2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5.2.1 平面控制测设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主要是保证隧道线路正确的走向,保证贯通误差不超限.
1)、洞口投点测设
施工时通过洞外精测点,引进洞内采用双导线布置形成闭合导线,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中线。
洞口导线点位埋设使用Φ20mm螺纹钢(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
- 4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九个测回中误差≤±2。5″,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100000。 2)、洞内导线测量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沿中线布设,形成导线环。导线边长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实际通视条件,选择长边布设(一般按每250~500米布设一组导线点)。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
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测距工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洞内的测角测距,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照准的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并保证仪器和反射镜面无水雾.
洞内导线平差,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必须依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进行传算.
6.高程控制测量
6。1。技术设计
根据测量任务和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在地形图上拟定出合理的水准网和水准路线布设方案。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在设计院移交的高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高程控制网统一采用国家1985基准高程系统。水准点沿线路两侧布设,点间距不大于300米,以能满足施工要求为准,布设在距线路100米范围内又不受施工干扰的地方,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
- 5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实地选点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准点宜均匀布设在测区内,水准点的位置应能保证埋设标石的稳定、安全和长期保存,并便于观测.水准点应尽可能选在土质坚硬、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便于 长期保存的地方。施工高程控制的水准点的位置应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来确定,应保证每个分布工程部位至少有2个高程点。按规范要求的规格进行水准标石的制作和埋设。
洞内高程必须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算.每隔100~150米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洞内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并定期进行复测。 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的检校项目和方法,在测前、测后对水准仪和水准标尺进行检校。普通水准测量采用DS3型水准仪,精密水准测量采用徕卡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施测。
为满足本项目测量工作,本标段投入了电子水准仪及水准尺1套。参加本项目作业的所有仪器设备均按有关规范进行了必要的检定或检验,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检验:一是送交计量授权检定单位检定,二是测量作业单位日常检验;仪器检定证书附后.
作业人员对仪器设备检验的项目见下表。
仪器设备检验情况表
仪器名称 水准仪 检验项目 外观检视 水准器的检查 i角的检校 水准尺 外观检视 水准器的检查 检验日期 测前 每天 开测后每天开测前 测前 每天 满足规范要求 检验结果 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线下工程施工方样时可采用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工放样时若一次置镜能进行直接放样,则采用五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放样,否则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先将水准点引至施工放样处,以一次置镜能观测为准,然后进行放样。施
- 6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工放样时必须执行测量双检制,确认测量结果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
针对无碴轨道施工及施工沉降观测的要求,建立二等精密水准控制及沉降观测网。控制网密度按设计要求建立。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设计要求在桥涵的相关部位埋设,观测频率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成果真实、可靠.无碴轨道安装时高程测量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限差进行控制。
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平缓、土质坚硬、车量较少的交通道路施测。选择标尺分划成像清晰、稳定和气温变化小的时间观测;观测前二十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凉处,晴天观测要打伞,迁站时罩上仪器罩;视线长度、视线高不能超限。每站的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米,视距满足规范要求。安置脚架应使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的左、右两侧,观测员绕第三脚于半米外走动。一测段水准路线上(两个水准点之间)的测站数必须是偶数。往、返测的前、后标尺必须交换。各测段应沿同一路线、用同类仪器与尺承进行往返测。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不同时间段完成。
高程控制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要求,用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和3米銦瓦条形码水准尺进行二等水准测量,自动观测记录,观测时,视线长度小于或等于50米,前后视距差小于或等于1。5米,前后视距累积差小于或等于3米,下丝视线高度大于或等于0。55米,上丝小于或等于2。8米;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小于或等于0。3毫米,两次所测高差之差小于或等于0。5毫米,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小于或等于1毫米,观测时,往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晴天时应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应使水准尺上的气泡居中,水准尺垂直。
高程平差采用Leica Geo office导线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mm)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检测已测段差MW(mm) 高差之差(mm) 限差(mm) 测段、路线往返测不符值(mm)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 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 二等水准 ≤1。0 ≤2。0 ±6L - 7 -
±4L ±4L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表 观测次数 每千米高路线长度水准仪往返较差或闭合差 等级 差全中误水准尺 (km) 等级 (mm) 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铟钢条码尺 二等 2 ≤400 DS1 往返 往返 注:①结点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7。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
7。1。各种记录应采用专用记录簿,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必须符合《测规》要求。测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 7。2.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
7。3。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
7.4.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后,由资料管理员统一归档管理。
7.5.测量过程必须有可追溯的详细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编号、名称、人员分工、测量读数、计算公式、过程、结果、控制桩使用情况、气候、日期、主测人、复核人等。
7.6。所有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完成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7.7.所有结构物施工放样坐标计算完成后经复核无误,整理成册,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
7.8.所有施工放样测量资料必须按有关要求填写后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签署。
- 8 -
合肥至福州铁路工程闽赣段闽赣I标第一项目部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8。质量保证措施
1、全站仪、水准仪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在测量作业前也应按《测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作业条件和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标准执行。
3、对外业实测成果,内业计算资料、现场放样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成果才能采用,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4、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在利用已测GPS点、水准点测量前,已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沉降,以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一旦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立即对原控制网进行复测。
5、导线测量中,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减少人为误差(看错、读错、记错)的出现。
6、各种桩位、基点的埋设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并加强桩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现象.
9。总结
本隧道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通过平差计算,精度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有关要求,洞内平面坐标成果和高程成果满足施工测量要求,可以采用。
根据以上测量方案和本工程特点,各工程公司已组织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测量工程师、测量技工上场进行控制测量、日常施工测量,并配备性能稳定、精度满足本工程需求的整套测量仪器,本着严谨、求精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该工程的测量任务。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