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中社会资助育人探析

2022-09-06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中社会资助育人探析

作者:孟祥伟 尤亭亭 杜爱华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2期

摘 要:社会资助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好社会资助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资助管理工作,总结了社会资助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社会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促进社会资助育人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社会资助;育人;捐赠主体;资助来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社会和个人力量支持高校办学,其方式之一就是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橡胶工业的黄埔,以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培育的高分子材料领域人才广受好评,学院近年来持续接受社会资助,在2018年,企业和个人设立的奖助学金共14项,含科技创新奖学金2项,助学金4项,共计总金额67.89万元,奖励或资助学生212人,约占学生总数的8%。社会资助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社会资助的育人作用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社会资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完善社会资助管理工作,弥补资助育人的局限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一、社会资助的育人作用分析

(一)社会资助的激励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捐赠奖助学金的评选活动中。一方面,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奖助学金成为部分学生的追求目标,引导着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另一方面,我院积极扩大社会资助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单独或集中举行颁奖典礼,发放捐赠奖助学金。这对获奖学生的认同与肯定,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鞭策与激励;二是我们把优秀获奖者的突出成绩和个人事迹汇编成册,每年出版一期社会资助奖助学金专刊,让优秀获奖者事迹广泛传播,在广大学生当中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扩大了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在学生当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社会资助的感恩教育作用。企业或个人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出发点是助力国家办学,或者是校友感恩母校,这些企业或个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部分学生自发用实际行动做志愿服务,或捐赠财物奉献爱心,以此感恩社会。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接触到一位捐赠企业的负责人,他在我校设立助学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曾经在上学期间接受过别人的资助。

(三)社会资助带来第二教育课堂。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部分企业除设立奖助学金外,还设有其他互动与教育环节,诸如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指导等,部分企业与我院联合共建实验室,部分企业设立实习与就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社会资助助力我院承办多项学科竞赛,包括高分子学院科德宝杯创新创业大赛、赛轮杯山东省大学生高分子实用技术大赛等。学科竞赛作为一个有利契机,在学生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竞争与合作氛围,促进了高校间师生的交流学习,学院也顺势而为,鼓励更多的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参与老师的实验与课题研究,极大促进了学风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 二、社会资助育人工作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一) 资助来源单一,资助形式单一。社会资助来源单一、资助形式单一是当前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2018年,90%以上资助主体为企业,教师个人捐赠占比不到10%,暂无民间个人、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资助来源。资助来源的单一性不仅限制了学校可接受的资助总量,也使得社会资助育人作用具有片面性。另一名面,当前资助形式较为单一,捐赠主体大多设立奖助学金,少部分赞助文体活动和学术竞赛。资助形式的单一性限制了资助育人的效果,同时,直接大面积发放现金容易助长学生骄傲心理,形成一种自我优越感,成为学生进步的绊脚石。

(二)未建立与捐赠主体的长效沟通机制,跟踪教育工作不足。当前,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未能与捐赠主体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有的只停留在奖助学金评选与发放工作中,致使部分捐赠主体不能做到长久资助。学校与捐赠主体的沟通面较窄,学生与资助主体没有互动或者互动较少,学生接受资助后对其后续教育不足,社会资助的感恩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接受社会资助的学生没有做好后续跟踪服务,社会资助的长效教育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社会资助育人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资助来源单一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于高校来讲,当摒弃“君子不言利”的传统思想,积极主动为学校争取社会资助,让更多的企业、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办学。同时,学校要与捐赠主体一致努力,丰富资助形式,摒弃单一的物质奖励,从全方位、多角度支持学生全面发展,诸如指导、扶持大学生创业,资助学生参加课程或技术培训,助力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等。

(二)拓宽学院与捐赠主体的沟通交流渠道:可组织师生走访参观企业,与捐赠主体共同开展联谊活动,组织学生为捐赠主体提供志愿服务,加强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与输送等方面的合作,做到互利互惠,友谊长存;要以社会捐赠为契机,在捐赠活动中引入慈善文化,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扩大社会捐赠的育人效果和影响力。 四、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资助在高校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办学的同时,高校应当不断探索总结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社会资助管理方法,让社会对学校的经济资助升华为对学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帮助。 参考文献

[1] 任晨阳,王志杰.校企合作背景下拓宽高校资助育人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26-27.

作者简介:孟祥伟(1990-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