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⒈通过对空气—水蒸气光滑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1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
⒉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纹管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设备由两组黄铜管(其中一组为光滑管,另一组为波纹管)组成平行的两组套管换热器,内管为紫铜材质,外管为不锈钢管,两端用不锈钢法兰固定。空气由旋涡气泵吹出,由旁路调节阀调节,经孔板流量计,由支路控制阀选择不同的支路进入换热器。管程蒸汽由加热釜发生后自然上升,经支路控制阀选择逆流进入换热器壳程,其冷凝放出热量通过黄铜管壁被传递到管内流动的空气,达到逆流换热的效果。饱和蒸汽由配套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该实验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实验内管内径di(mm)实验内管外径do(mm)实验外管内径Di(mm)实验外管外径Do(mm)总管长(紫铜内管)L(m)
测量段长度l(m)16.0017.925052.51.301.10
蒸汽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空气入口温度
蒸汽压力
孔板流量计测量空气流量空气压力
图1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 光滑套管换热器;2—螺纹管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4—旋涡气泵;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
12、13—蒸汽放空口; 15—放水口;14—液位计;16—加水口;
三、实验内容
1、光滑管
①测定6~8个不同流速下光滑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α1。②对 α1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m中常数A、m的值。
2、波纹管
①测定6~8个不同流速下波纹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②对 α1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
四、实验原理
1.准数关联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很多,根据因次分析得到的对流传热的准数关联为:
Nu=CRemPrnGrl (1)
式中C、m、n、l为待定参数。
参加传热的流体、流态及温度等不同,待定参数不同。目前,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特定范围的参数。本实验是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因此,可以忽略自然对流对传热膜系数的影响,则Gr为常数。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Pr可视为常数。所以,准数关联式(1)可写成
Nu=CRem (2)
待定参数C和m可通过实验测定蒸汽、空气的有关数据后,对式(2)
取对数,回归求得直线斜率和截距。 2.传热量计算
努塞尔数Nu或α1无法直接用实验测定,只能测定相关的参数并通过计算求得。当通过套管环隙的饱和蒸汽与冷凝壁面接触后,蒸汽将放出冷凝潜热,冷凝成水,热量通过间壁传递给套管内的空气,使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从管的末端排出管外,传递的热量由(3)式计算。
Q=Wecpc(t2-t1)= Vρ1cpc(t2-t1) (3)
根据热传递速率
Q=KSΔtm (4)所以 KSΔtm=Vρ1cpc(t2-t1) (5)
式中:Q——换热器的热负荷(即传热速率),kJ/s; We——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V——冷流体(空气)的体积流量,m3/s; ρ1一冷流体(空气)的密度,kg/m3;
K——换热器总传热系数,W/(m2·℃);
Cpc一一冷流体(空气)的平均比定压热容,kJ/(kg·K); S——传热面积,m2;
Δtm——蒸汽与空气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空气的流量及两种流体的温度等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表测得。综合上面各式即可算出传热总系数K。 3.传热膜系数的计算
当传热面为平壁或者当管壁很薄时,总的传热阻力和传热分阻力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αl——空气在圆管中强制对流的传热膜系数,W/(m2·℃); α2——蒸汽冷凝时的传热膜系数,W/(m2·℃)。
当管壁热阻可以忽略(内管为黄铜管而且壁厚b较薄,黄铜导热系数λ比较大)时,
(7)
蒸汽冷凝传热膜系数远远大于空气传热膜系数,则K≈α1。因此,
只要在实验中测得冷、热流体的温度及空气的体积流量,即可通过热衡算求出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值,由此求得空气传热膜系数α1。 4.努塞尔数和雷诺数的计算
式中:λ——空气导热系数,W/(m·℃); μ一空气的粘度,Pa·s;
d——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平均直径,m;
ρ1——进口温度t1时的空气密度,kg/m3。
由于热阻主要集中在空气一侧,本实验的传热面积S取管子的内表面较为合理,即
S=πdl
本装置d=0.0178 m,l=1.327m。
5.空气流量和密度的计算 空气密度ρ1可按理想气体计算:式中:pa——当地大气压,Pa ;
t——孔板流量计前空气温度,℃,可取t=t1;
空气的流量由 1/4喷嘴流量计测量,合并常数后,空气的体积流量可由(11)式计算
(11)
式中:C0——合并整理的流量系数,其值为C0=0.001233; R——喷嘴流量计的压差计示值,mmH2O。 V1——空气的体积流量,m3/s。
五、实验操作
1.实验前的准备
(1)向电加热釜加水至液位计上端红线处。 (2)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
(3)检查普通管支路各控制阀是否已打开,保证蒸汽和空气管路的畅通。
(4)接通电源总闸,设定加热电压,启动电热锅炉开关,开始加热。
2.实验开始
(1)当蒸汽压力稳定后,启动旋涡气泵并运行一段时间,保证实验开始时空气入口温度(℃)稳定。
(2)调节空气流量旁路阀的开度或主阀开度,使孔板流量计的压差计读数为所需的空气流量值。
(3)稳定5-8分钟左右读取压差计读数,读取空气入口、出口的温
度值、(温度测量可采用热电偶或温度计)、空气压力值p1、空气入、出口之间压力差p2、蒸汽温度值t3及压力值p3,孔板流量计读数p4。 (4)调节空气流量,重复(3)与(4)共测6-10组数据(注意:在空气入、出口之间压力差p2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可分为6-10段)。 (5)实验过程,要尽可能保证蒸汽温度或压力稳定,在蒸汽锅炉加热过程(蒸汽温度或压力变化较大)不要记录数据。3.实验结束
(1)关闭加热器开关。
(2)过5分钟后关闭鼓风机,并将旁路阀全开。 (3)切断总电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检查蒸汽加热釜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下一实验之前,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
2、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开启需要的支路阀,再关闭另一侧,且开启和关闭控制阀必须缓慢,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
3、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三个空气支路控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见图1所示)必须全开。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和关闭控制阀。
4、调节流量后,应至少稳定5~10分钟后读取实验数据。
5、套管换热器中积累的热水要及时放掉,以免影响蒸汽传热。
七、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表2 实验数据记录 光讨论:实验结果误差较大 ,lgNu与lgRe的线性相关程
度不是很大,一些数据的记录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如在螺纹管实验中,
第一组数据误差较大,明显偏离直线
八、思考题
1、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膜的厚度,液体的物性,以及压力温度
2、在蒸气冷凝时,若存在不凝性气体,你认为将会有什么影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不凝性气体存在可能会使蒸汽a大大降低。
3、本实验中所测定的壁面温度是靠近蒸气侧的温度,还是接近空气侧的温度?为什么?
答:接近空气温度是因为蒸汽冷凝膜系数大于空气的。4、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稳定性?
答:空气流速与采用的管子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