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1992年和xx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xx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
表1 时间 日出 [ 当日 日落 实用文档
次日 ]日出 日落 精品文档
地点 ① 9:00 ② 7∶19 ③ 5∶40 23∶00 18∶41 18∶48 8∶58 7∶20 5∶39 23∶02 18∶40 18∶49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6.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8.我图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4道题。其中26—31题为必做部分,32—38题为选做部分。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6.(20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Y S M 大 北回归线高度表(米) 500以上 200-500 0-200 -4-0 印 度 洋 南回归线 西 太 平 洋 洋 图例 棉花 运河 河流、湖泊 飓风移动路径 不同等级的城市
图9
(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分)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
27.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6分)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 。
【选做部分】
32.﹝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月雹日(天)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33.﹝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图21示意1986-xx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地面沉降面积(km2)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60 60-100 >100 沉降深度(cm) 1986年 1991年 2002年 (1)指出1986~xx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理答案】
1.D 2.A 3.B 4.C 5.C 6.D 7.A 8.B 26.(20分)(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27.(16分)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32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33题﹝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C32291 7E23
縣25956 6564 敤K32207 7DCF 総424170 5E6A 幪c38096 94D0 铐BD34439 8687 蚇u8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