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匠人”,修颗“匠心”
作者:付培兵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 要:国庆长假,我再次观看了早年央视新闻推出的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节目中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把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无论外界如何嘈杂,他们都内心宁静地专注于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做到极致。他们匠心筑梦的故事又一次深深地打动着我。
关键词:工匠精神
说起工匠精神,我国自古有之,像以前的鲁班、戴逵等人均是光耀中华的工匠大师,其热爱工作、潜心钻研的精神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
何为“匠人”?愚以为,“匠人”就是要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穷尽一生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能很好地享受专注做事带来的内心宁静、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业虽然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自己工作中的“匠人”。由此推论,古人谑称教书先生谓“教书匠”也并非完全属于贬义,因为极致的“匠心”独运,也是一种境界与涵养。
笔者认为,工匠精神,魂在“匠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如能始终怀揣着一颗教育“匠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潜心教书育人,对教学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其实也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那么,如何做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匠人”,修颗“匠心”呢? 一、修炼一颗“匠心”,需要充满爱心
“匠人”需要以“技”养身,更需要以“心”养“技”。笔者认为,“匠人”最主要的特点是内心的宁静,这宁静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才能竭其心智、穷其工力,喜欢自己的教学工作才能不计得失、心甘情愿地为了学生付出。 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是特殊的“工匠”。教师如果缺乏爱心,就不可能把自身融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也就谈不上对教育的热爱和专注。鲁迅先生曾说“教师植根于爱”。可见离开了爱,教书育人就失去了前提与基础,就难以达到塑造、升华学生灵魂的境界。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怀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对学生要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赤热的爱。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之中,要勤于体贴,多于宽容,善于帮扶。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才能与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识,求知上的共振。教师济于学生的爱心应博大怀柔,不仅惜爱优异之材,倾爱求进之生,而且对后进学生也要持有真爱之心。
二、修炼一颗“匠心”,需要不断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傍身。实际上,这里的“技”不单是指一门技术、技能、手艺等,更主要的是指一项工作、一种谋生手段。不论什么工作,只要能做到自己岗位上的领先水平,就算是具备了一技之长,就能占有一席安身立命之地。现今时代,新知识不断拓展,教学理念不断更替,要做到教有特色,让学子感怀,就要不断学习,一要努力向书本学: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读学生读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孩子有共同的话语,让自己的心灵永远保持青春的状态,比如,读读郑渊洁,读读杨红樱,读读梅子涵,读读曹文轩等等;还有读教育经典,与经典同行。二要向名师学、向能人学:我们的备课如果只知道教材、教参上怎么说,那是不够的。只有耐得住寂寞,“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知悉在全国范围内教这节课的张齐华老师、吴正宪老师、黄爱华老师、贲友林老师的代表性教法,并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才能算进入第一境界。三要向实践学、甚至向自己所教的学生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充实头脑,启迪智慧,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真正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良师和推进人生发展的益友。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学习是人生保鲜剂,只有不间断地用崭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紧随知识发展的步伐,适应学生的求知需求。那些“照本宣科”、“翻炒剩饭”式的教学方式必然会被时代发展所淘汰。教师要成为学生求学求知的引领人,就要始终站立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勇于并善于充当新知识的“弄潮儿”。 三、修炼一颗“匠心”,需要一颗耐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教育学生的经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它不是工业,而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
耐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与品质。作为教师,对待学生仅有满腔的爱心而缺乏恒定的耐心,那么这样的爱心就会变得华而不实。真正的教育者,绝不追求所谓的多快好省。每一次公开课,从教學设计到课件制作,再到磨课改课,虽然整个过程虐心无比,但只要看到孩子们的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亲身经历的老师打心眼里都有点破茧成蝶的感觉。教师不要恨铁不成钢,要知道:钢有钢的用处,铁有铁的用处。教师要因材施教,努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他是一株小草,就让他点缀大地;他是一棵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我认为老师们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教师应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用耐心去等待学生。让他们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清华附小窦校长曾对老师们说“每一天,过一种工匠精神的生活”。就让我们努力做个“匠人”,修颗“匠心”,以发自内心的热爱,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专情于学生成长,因为这是一条通往事业成功的路,也是一条通往内心宁静、幸福的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