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幕 遮(范仲淹)》教学设计
开江县回龙职业中学 王高科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外古诗词的最后一首。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寥廓苍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苏幕遮,词牌名。全词上片写景,描绘秋色;下片抒情,直抒胸臆。景,抓住秋天的特色,着意渲染,色彩绚丽,而又意境开阔;情,是思念故乡之情,围绕着愁思的“追”字,总写分述,层层展开,深沉缠绵,酣畅淋漓。因此,前人评这首词“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二、学生分析:
执教班级八(2)班是学校的实验班,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较浓,学生的古诗文基础有所提高但不是很理想,男生又比较多,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感悟,达到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理解词意。 3、品读,学会赏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导入:
1.听歌:《芳草无情》(邓丽君演唱) 2.课前小练笔:请同学们填空。
碧云天,黄花地,( )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王实甫)
1
明确: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八、请同学们说出刚才所填曲子的前两句引用的原文及该词的词牌名。 明确:教师范读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板书课题:苏 幕 遮(范仲淹)
九、说说这首词的作者和相关背景情况。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两岁丧父,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当时边塞流传“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写作背景 :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2
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十、开卷有益
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轻声跟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
明确:
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 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十一、品读上片,回答: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投影: 云----碧
叶----黄 特点:鲜艳浓烈 烟雾迷蒙 波----绿 烟----翠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投影:
山
水 画面:夕阳西垂 想起
斜阳 芳草萋萋 家 芳草
十二、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
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 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明确:
(1)一种说法是:妻子说的第一句,作者说的第二句。(妻子追丈夫,丈夫梦妻子)
另一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好梦相随,别感凄
3
恻。
(2)这两句无论如何理解都体现出一种思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 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投影: 明月
高楼 赏析: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 相思泪
愁肠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
十三、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板书:
1、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
2、具体分析:上片写出典型的秋天之景,从开始那开阔的境界,到以斜阳芳草作结,引出下片之中明显的思乡怀人之情。
3、手法独到之处:作者上片中的芳草斜阳引发出的想家思亲之情,水到渠成。而在下片之中,用带酒泪痕所刻出的思家之人更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十四、请回顾本课所学,品味咀嚼,将不清楚的问题提出讨论。 背诵本文。
十五、作业
1、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试说说文中的“芳草”“斜阳”的意象与想家有什么联系?有没有相关的典故?
一说:“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芳草”指故乡。
二说: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 2、试将本词上片改写成写景片段。
4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教后反思:
最大的好处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理解古诗词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让学生明确课外古诗词在中考中的重要性,更重视课外古诗词学习。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前慢后快;没有教师范读,教学流程不够紧凑。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