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

2023-07-24 来源:小奈知识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

赏析:

这是一首显示宏大诗人开阔胸襟的名篇。大风破屋,大雨淋漓,诗人长夜无眠,感慨万千,推己及人,浮想联翩,于是奋笔疾书,充分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千百年来震撼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弦。历代诗人为杜甫的博大胸怀敬佩不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2

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年月: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 1 页

赏析: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其次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虽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如同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颜色。诗人好不简单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着急万分。“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亮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超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

第 2 页

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其次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进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假如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假如不是非常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假如不是由于他非常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忧盖得不够牢固的茅屋发生危急,因此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受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怜悯和关心,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此他“叹息”的内容,也就非常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家,得不到别人的怜悯和关心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境况的很多穷人。

第 3 页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气氛,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意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是写不出来的。值得留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境况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苦痛经受,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缺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境况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境况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境况,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开心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概,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苦痛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盼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盼望,咏歌缺乏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

第 4 页

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抱负,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全都。

俄国有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宏大,不管是描写他本身的苦痛,或者描写他本身的美好。任何宏大诗人之所以宏大,是由于他们的苦痛和美好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由于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苦痛,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苦痛,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苦痛来表现“天下寒士”的苦痛,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由于自身的不幸遭受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攻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酷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抱负,千百年来始终兴奋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主动的作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3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

第 5 页

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没力气,竟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漫,慢慢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由于)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挡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乐 !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平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消失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第 6 页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存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题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

第 7 页

篇。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住在成都草堂时写作的。这一年正是唐九节度使围攻相州大败后的其次年,战斗还在各地连续进行着,人民流离失所。杜甫在经受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受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住在草堂,终于临时安定下来了。他自己此时虽然贫病将迫,但却时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茅屋,指成都草堂。 解释: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4、挂罥〔juàn〕:悬挂。 5、忍能:怎能忍受 6、入竹去:跑进竹林。

7、俄顷: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8、布衾〔qīn〕:棉被。

9、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10、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今照耀,“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1、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丧乱:战乱,指安

第 8 页

史之乱

12、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3、安得:哪里能得到。

14、大庇〔bì〕:全部遮盖、爱护起来。庇:遮挡、爱护。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5、漠漠:阴沉迷漫的样子〔乌云密布的样子〕 16、突兀:高耸的样子 17、见:同“现”,消失。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慢慢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雨还是像下垂的垂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乐 ,〔房子〕

第 9 页

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平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消失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写作特点: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首先通过秋风破茅屋的过程,反映诗人思想感情的进展、改变,先写狂风破屋,次写群童抢草,再写屋破雨漏,最终表达抱负和愿望,清楚、紧凑。

其次,擅长通过有特征的详情,运用精炼的语言,将他所经受的生活,绘声绘形地描写出来,使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如描写秋风破茅屋的情形,先写秋风怒号,接着写怒号的狂风一层,一层,又一层揭走屋上的茅草,最终写茅草在空中飘舞飘落的情形,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飞过江去,有的落在水塘里。这样,仅将狂风吹走屋上茅的情景,而且也把茅屋被吹破的过程写了出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5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 10 页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凹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枯燥也渴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单独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漫慢慢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态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但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乐 ,〔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平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消失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而他人却安稳无恙〕也心甘情愿! 解释

〔1〕此诗为叙事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纳五言、

第 11 页

七言、杂言,富于改变。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2〕秋高:秋深。

〔3〕怒号:大声吼叫。号(háo):号叫

〔4〕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5〕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 〔6〕长〔cháng〕:高。

〔7〕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8〕老无力:年老体弱。

〔9〕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10〕入竹去:进入竹林。

〔11〕呼不得:喝止不住;大声呼喊,未能制止。 〔12〕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3〕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为押韵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漫,慢慢黑了下来。漠漠,阴沉迷漫的样子。向,渐近。 〔14〕布衾〔qīn〕:棉被。衾:被子。

〔15〕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

第 12 页

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16〕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今处照耀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7〕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8〕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9〕沾湿:潮湿不干。

〔20〕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21〕安得:如何能得到。 〔22〕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23〕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24〕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5〕俱:都。 〔26〕欢颜:喜笑颜开。

〔27〕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28〕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9〕见〔xiàn〕:通“现”,消失。 〔30〕庐:茅房。 〔31〕足:值得。

第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