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与周公
周文王是武王和周公的父亲而周公是武王的弟弟.
这里有详细的解说你可以看一下
对于周公这个名字,可能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熟语中说的“周公解梦”等等确实是耳熟能详,但是历史上的周公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太清楚。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叫姬旦。史书上叫他周公或周公旦。他一生经历了商末周初这样一个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有这样的经历,为他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军事和文艺才能的、多才多艺的历史人物。他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事迹。
协助周武王灭商和巩固胜利成果。
约在公元前1027年,周公参加了武王领导的伐纣灭商的战争,在牧野一战,打败商纣王,周军进入商都,商纣王自焚而亡。宣告商朝灭亡。
灭商以后,在如何处理商王朝遗臣的问题上,周公向周武王建议:采用分化利用和武力监督的办法,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为诸侯,仍留住在商都,同时又封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三人同驻商都和周围地区,以便监视武庚,叫做“三监”。
周武王灭商两年后就病死。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但是成王当时年纪尚小,不能管理国家政事,于是就由周公代管国家政事。在周王室中,召公奭等大臣,对周公代管政事产
生了怀疑。管叔、蔡叔也造谣说:周公想谋害成王,篡夺王位。武庚看见周王室起了内讧,就乘机扇动管叔、蔡叔同他一齐造反,还联合了一些东南地区忠于商王朝的残余势力起兵反周。面临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周公首先向召公等人作了解释,消除了疑忌,安定了王室内部。然后调动大军,以成王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举行东征,讨伐武庚。花了三年时间平服了武庚和东南地区的叛乱;杀了武庚和管叔,将蔡叔叛处流放。由于东征的胜利,就扩大和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奴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为了加强控制,消灭后患,修建了东都——成周
周公东征胜利以后,感到对于商朝的残余势力不采取彻底解决的办法,他们就会随时纠集起来进行复国活动,对周王朝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东征时,周公将商王朝奴隶主贵族全部都俘虏了,称他们为“殷顽民”。周公对商王朝的历史十分熟习,从中吸取了许多统治经验。对于“殷顽民”不能采取完全杀掉的方法,也不能再将他们留在商都。要彻底制服这些“殷顽民”,必须严加控制。于是,周公决心将他们向西边迁移,迁往距周都镐京较近的东都。
周公曾发动了商朝原来属国的力量,在今天河南洛阳,修筑城垣、建造宫室房屋,修建好以后,叫“成周”,又叫东都。于是,叫原来的镐京为“宗周”,自此周王朝有两座都城。同时又在成周西面三十里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城,叫王城,管辖成周。又派了八师(一师为二千五百人)兵力驻守成周,监视“殷顽民”。
周公将“殷顽民”迁居到成周以后,告诫他们说:“你们本来应当受到上天的惩罚,全部杀死。但是我还保留着你们的生命,让你们给周朝当臣子。现在分给你们房屋住,分给你们田地种,你们必须要安心谋生。今后如果再要反抗周朝,不听天命,我不但要收回房屋田地,还要杀死你们。如果你们安居乐业,你们的子孙也会兴旺发达的。”周公就这
样地用控制、监督的办法,使这些“殷顽民”逐渐臣服于周王朝的统治,没有再反抗,周王朝此后也就得到了巩固。
为了加强统治区域的控制,扩大分封制
周武王灭商以后,就分封过一些诸侯。周公东征胜利以后,为了加强对广大征服区域的控制,将分封制进一步扩大,凡是当时周王朝势力能达到的地方,都分封诸侯去加以控制。据说武王、周公、成王三人分封的诸侯就有七十一个,其中有十五个都是周公的兄弟,和周公同姓的(姬姓)有四十个,其他的大多是周族的亲戚。这些分封到全国各地区去的诸侯控制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掌握着军队,共同的捍卫着周王室,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周公扩大分封制,是一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因为在商朝,虽然统治区域很大,但是,方国、部落遍布全国,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连年征伐,人民固苦不堪。商王朝对于臣服的一些方国、部落虽也加有侯、伯等封号,但没有一套控制办法,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周武王灭商后,统一于一个“共主”的历史条件已基本成熟。所以周公扩大分封制,结束了商朝那种小邦林立的局面,在我国历史上说来,是一个进步。
为了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而制定“礼乐”
史书上说:“周公制礼作乐”。就是周公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从政治到文化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周公从商王朝的历史教训中吸取了不少的统治经验,特别是利用了商王朝统治阶级的迷信上帝鬼神,相信天命的思想。因此首先确立了周王是天上上帝的儿子,是天下的共主,叫做天子。又以周天了为大宗;与周天子同姓的诸侯,因为都是周天子的叔伯、兄弟,叫做小宗。这就形成一种以血缘关系为联
系的“宗法制”。对于异姓诸侯,仍然通过宗法关系来加以控制,因为异姓诸侯大多是周族的亲戚,在宗法上有间接联系。这们,就完全可以利用宗法关系把各个诸侯控制在周天子之下。
既然周王是天子,是共主,诸侯是臣属,就有个君臣、上下之分,诸侯中还有亲疏之别。在诸侯内部也有君臣、上下之分,亲疏之别。诸侯之间还有爵位大小、高低之分;诸侯之下还有卿、大夫、士的等级。这样,就形成一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阶梯式的等级制度。
由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仪制度。
根据史书记载,商周两朝都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征伐。周朝的祭祀虽然不象商朝那样天天举行,事事占卜。但举行祭祀时的仪式也很隆重,有乐有午。出征打仗有不同的仪式,有不同的乐午,会盟、饮宴、婚娶、丧葬等,都有不同的仪式,有不同的乐午。这些大概就是周公作乐的内容。后人所谓“周礼”,已经是经过充实发展的,而不是周初周公当时所制定的了。但是,周公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巩固周初王室的政权,在吸引了商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礼乐措施,对后来各王朝统治阶级,确实起了很大的影响。
周公代替成王管理国家政事七年之后,成王已长大,周公还政于成王。这时,周王朝的政权基本上巩固下来。此后,西周这个奴隶制文明大国,开始进入一个发展时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