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成为了中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与应用上有别于我们母语的行为方式。脱离了正确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材料的英语教学,只能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偏离轨道,与国际语言渐行渐远。“听说读写,听力为先导”明确突出了听力课程的重要性,如何以最科学高效的方式提高听力课的教学质量,将成为讨论的切入点。
论文关键词:国际语言;听说读写;听力为先导;科学高效
是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环。作为信息输入的主要渠道,如何高效并准确理解分析输入信息的内容,对语言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说读写,以听力为先导,是很多地区提高语言能力的新理念。听力课的训练应当体现听力技能训练的能力导向性与能力递进性。内容、模块与考核均循序渐进服务于听力技能的学习与巩固。以各类听力技巧的导入为切入点,以大量输入、反复输入为基础训练方式,听说并进,手耳并用,使学生不仅能学习听力技巧,也能将英语听力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反应与沟通能力,实现活学活用。在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听力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判断推理的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尽量使用全英文教学,加大听说教学的力度,为学生营造更专业的听力环境,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来表达思想,交换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进入大一下学期后,词汇量基本达到四级要求,应当适时改变翻译式的教学方法为英文式的听力课堂。
(2)老师要多扩充听力材料的知识面,除了能训练学生听力水平之外,也能为四六级考试打下基础。比如:文化背景材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搞好听力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需简单了解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就会影响文化类材料的听力。
(3)老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对听力效果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是在考场内,监考老师的走动,同学翻卷子的声音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听力答题效果。学生只有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不受影响,发挥正常水平。
(4)老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听力逻辑思维能力。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协同工作过程。学生对所听材料做出的反应快慢及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材料的储存记忆。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辨别及长时或短时储存。
(5)听力课与其他课型相比,在思维拓展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一堂听力课,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策略让学生听懂并会分析。而细致和有针对性,是听力课的基本要求,因此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切入点。
(6)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应当互相辅助,互相促进,绝不能割裂开来进行长期单独训练。一个班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县,每个地区的高中英语教授方式不同,对听力的重视及倾斜程度不同,对口语及发音的要求及训练模式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入校后大多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及学习习惯进行英语学习。一旦口语不标准,学习习惯不合理,就会造成对单词的误听误认,势必造成听力水平能力低下的情况出现。
(7)英语四六级听力试题的考点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的细节,音响信息瞬间即逝,有时单凭大脑记忆是不够的,尤其是涉及人物、地名、时间、数字等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必须随时笔录下来,然后再根据后面的提问来选择答案,并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按要求涂写。
①练习听写,平时听录音时就要有意识地将关键信息写下来,一方面训练信息接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培养短期记忆、正确拼写单词的能力。练习听写还能强制性地迫使自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英语 听力教学 策略
听力是外语学习的五个技能之一,并居于首位,是外语学习的基础。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学生的得分率明显偏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的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它能力。因此,对中学英语听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听力障碍,选取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1.学生听力存在的问题
1.1基本语言问题。
(1)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他们自身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词或者分不清词与词的界限。有时即使听到了已经学过的词时,也会误听为是其它词而作出错误判断,从而造成错误理解。
(2)英美语音差异。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3)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所以平时训练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向高考大纲要求过渡。
1.2主要内容抓不住。
在听的过程中,只要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领会全文。但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听时抓主要内容,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得出错误的结论。听力不仅要求学生听懂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要求学生听懂能说明主题的重要细节。对于那些影响整篇材料的重要细节必须弄清楚,因为它们有助于对整篇材料的理解,例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
1.3听力习惯问题。
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清楚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清楚。。
2.提高听力能力的教学策略
2.1 选择好听力材料。
要提高听力,首先应从多听教学录音带入手,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书看一看,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以查一下字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如果读过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就是耳朵在辨音,大脑在思索、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默读,这样达不到提高听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的时候就又会听不懂。
2.2 精听与泛听是听力训练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方法。
精听是让学生反复听一些听力材料,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学生听后复述材料内容,回答相关问题等,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听材料的掌握程度。泛听训练主要培养学生抓主题大意的本领,听不同的口音与语调,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明快的语流,丰富知识。泛听是精听的基础,精听是泛听的深化,应用泛听来带动精听,教师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精听最好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听则可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触录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泛听可听一遍,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倒过来再听一遍,还是听不懂,就翻一下书,继续听下去。在第一遍听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在每句停顿时,可在脑海里反复一下。听的当中遇到生词不要停下多想,因为有些生词可以在整个内容中理解;有些生词并不影响理解意思,可以不管,停下来想,反而影响听下面的内容。听音时要随着录音材料的频率在脑中用英语重复,而且速度要练得能跟上录音速度,不能边听边翻译。
2.3 扩大阅读量。
听力的好坏往往与阅读有关。书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常用词语就会越熟悉,在听时就可以免去“把英语译成汉语再理解”这一心译过程,直接去领会理解所听到的材料内容。一般来说,若阅读量小,阅读速度慢,那么听的速度也不会快,理解也不会深。因此,要强化对学生的大剂量限时阅读训练,促使其听力速度的提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避免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只要能在限时之内抓住中心,了解大意,捕捉住重要细节即可。同时,不同内容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语感,了解英美文化及篇章结构,弄清它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听力的提高。
2.4 重视听力技巧的培养。
利用听力练习来提高听的技巧,训练审题与应变能力,是提高英语听力测试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平时进行的精听训练中,教师也应该注重技巧训练。在未听录音之前,大家要快速地浏览各小题,掌握各题大意,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这样进行有目的的训练,精力会更集中。在听力训练起始阶段,可以边听边做一些笔录,记录下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信息,以便在答题时可以有所参考,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用脑去记忆。要注意进行听力微技能的训练,抓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句子,想方设法捕捉主题和关键语句。对于一些含蓄的问题,要利用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去理解、猜测、推理,并注意英语的背景知识与习惯用法,必要时可用排除法剔除不可成立的答案。
3.听力教学的注意点
3.1 注意与说、读、写相结合。
听力问题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深层次的综合理解的能力问题,只靠简单机械地放录音、听录音是难以提高听力水平的。因此,训练听力应做到听与说、读、写相结合,齐头并进。
3.2 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
听力教学应该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应该以高考题型为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3.3 注意听力训练“量”的保障。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课程;评析;建议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与西方国家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环境比较有限,主要以在学校里学习为主。因此,英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保尔・ 兰德教授统计,人们在社会实际语言文字使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说能力在实际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旨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大学英语教育来说,尤其是听说能力,是一种新的挑战。而听是说的前提, 因此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英语人才的重中之重。[1]
二、教学模式
1、课堂组织
在陕西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课程的组织模式很相似,一节听力课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材上的听力练习;第二部分教师讲解听力练习题,分析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并给出听力练习答案;第三部分为教师上节课为学生留的口语话题报告。这些练习分别对听力练习、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口语练习有所帮助。课堂组织比较合理,符合一定的逻辑。但这种教学模式同样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自觉性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比较合理,但是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新意。
2、听力教学中的优点
教学内容以听力教材和材料为主。虽然是听力课堂,但是,也有相应的口语锻炼,老师下课前将下次上课需要做report的话题告诉学生,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组织语言,为下次课的演讲做准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有听力练习,也有口语训练,学生们不但练习了听力,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也锻炼了口语。对学生听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了听说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学生非常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听力练习。老师在讲解练习题时,学生们能及时检查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
3、听力教学中的不足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方法。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对课外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较少,只注重了听力练习,而忽略了相关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另外,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一直是以老师为中心,除了report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听,老师在讲在说,很少有互动和交流。这种课堂容易变得气氛沉闷,学生反应淡漠, 教师也感觉乏味无趣,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很累。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 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很难有太大程度的提高。
三、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1、听前,教师应通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使学生建立相关“图式”
图式是Kant首先在其哲学理论中提出来的, 后来引起了认知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一些学者对图式概念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Carrell和Eisterhold (1983) 把图式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即背景知识) 的构架(structure) 。Langacker (1987) 认为图式建立在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 其中各个成员是不分层次的, 一个图式可以涵盖该图式的所有成员。尽管图式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和定义, 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世界, 而且被广泛地运用于自然语言的理解。
图式理论强调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口头语篇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思;相反, 口头语篇只是给听者提供了他们应如何从背景知识中提取或构建意图的方向(Rumel-hart & Ortony,1977;Howard,1987)。[2]也就是说, 听力理解是听者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和口头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听者头脑中的图式是决定听者是否能理解语篇的关键。
图式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Anderson( 1984) 对图式在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过如下的概括: ①图式为我们吸收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 ideational scaffolding );②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③图式有助于推导性发挥(inferential elaboration);④ 图式使我们能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寻信息;⑤ ;⑥ 图式有助于推导性重构(inferential reconstructions)。[3]
听者头脑中相关背景知识的图式是否完整或是否准确影响着听力内容的理解和听力效果。因此,在听音之前,教师应通过介绍听力中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图式。由于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教师应更多向学生们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们补充国外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使学生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听力前,对听力材料中的相关文化知识进行补充,或者向学生们介绍有关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书籍、期刊或电影等资料,进行课下阅读。
2、鼓励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集中精力,注意听力技巧的运用
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 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听者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归纳, 从而实现语义的重构。[4]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合成、归纳,实现语义重构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大脑要把所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与大脑中存在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图式,将信息输出。而且,听力思维具有时限性, 声音发出后即刻消失, 一字不漏地记忆听力原文是不可能的。。
3、听后及时进行反馈
听力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本次的听力结果及时进行反馈,给予评析,让学生意识到本次听力中的错误有哪些,还要告诉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在以后的听力过程中怎么样避免错误。
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各种听力技能或策略,以及如何使用各种听力技能或策略的训练, 还要给学生传授针对不同的听力任务、听力目的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听力技能或策略,以及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策略的知识。这个过程应与具体的听力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可孤立地教授策略, 以免学生难以将学到的技能或策略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去。
四、结论
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听力课程的设置很重要。而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听前教师通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使学生建立相关“图式”,有利于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利用大脑中的图式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理解。在听力过程中,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运用一定的听力技巧抓住关键信息也很重要。听后,对学生的听力结果及时进行反馈,给予相应的建议,并与具体的策略和技能运用在教学中。通过长时间听力课堂上的练习和训练,学生的听力会不断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叶 琳,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1):68.
[2]Howard, R. W. Concepts and schemata: an Introduction[M]. London: Cassell Educational, 1987.
[3]Anderson, R. A. Role of reader’s schema in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nd memory [M]. In Learning to Read in American School, ed. R. A. Anderson, 243 - 272.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84.
关键词: 以生为本 需求分析 “混合式学习” 课程设置
1.引言
作为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一个主要渠道(Krashen,1981),听力技能的训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往往容易被人忽略(Feyten,1991)。当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仍使用单一的“三部曲”教学法,即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动脑质疑提问,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发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各个高等院校要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在这一导向下,我校建立了英语语言学习中心,积极展开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2.大学英语听力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提出
2.1需求分析
信息时代带来的全球一体化,对新型人才在信息环境下进行英语交流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英语听力课是英语技能培养的一门关键基础课,其培养标准和目标应努力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有利于展开国际交流。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E-learnin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在线学习和教师面授学习相结合教学方式,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Garrison,D.和Vaughan,N.两位学者在《高等教育中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一文中提出,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提供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提高教学效率。混合式学习就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模式及学习方法与媒体的混合,但是这种混合并不是随意地掺杂,而是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将各部分有机结合,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学习者,用适当的教学媒体,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适当的内容。
针对我校教学实际,笔者在各本科专业的各个年级学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了对英语听力教学需求的总体情况(对课程的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网络学习的现状、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态度三个方面内容。问卷调查历时一个月,采用网络不记名方式进行,共收到有效问卷586份。同时,笔者从自己所带的3个不同专业班级中选择优中差三种学习水平的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让他们就听力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谈谈想法。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听力技能少是因为他们感到听力差,不能正常理解输入信息,从而逃避听力学习,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就难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激情。78%的学生认为三部曲式的听力学习很容易产生困倦感;6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听力训练不能迅速提高听力水平,他们在考试时听力失分仍然很多;93%的学生赞成网络学习更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但他们在网络上进行听力训练时主要是听课文;19%的学生听说过或了解混合式学习模式,那些不太了解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学生大多数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能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期望教师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2.2大学英语听力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设置
基于上述调查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笔者尝试在英语听力课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面授加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基础包括确定需求、设立明确目标与任务、在课程任务之外评价学生、设计恰当的可完成的学习任务、合理分配资源(指导老师和教师培训)、评价内容和课程的综合效果。
确定需求。一门课程如果只是出于好意而不符合学习者的需求、背景、体验,则注定会失败。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包括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过去的体验、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等。学生在就读医学院校之前和期间的课程或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体验应该被用作一种资源和学习的基础,而不是反复地做。《大学英语听力》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运用,旨在很好地发展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个人情感技能与言语交流能力。
课程目的。课程目的指的是教师期望这门课达到的结果和原因,是在确定特定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时必须考虑的。本课程的总体目的是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和做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为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听力基础;开阔视野,扩充词汇,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表达习惯。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该门课时应该获得的具体知识、技能、行为或态度等。这些目标必须是能够实现的、可示范的、以学生为主体且描述学习表现时是可测量的。比如,可以用诸如“比较和对比”、“理解”“识别”、“分析”、“想象”、“描述”等词语,这些都是学生在学完一门课时可能期望达到的,在表示归纳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中应该实现的高阶学习。下面列出了一些具体课程目标。
《大学英语听力》的课程目标举例:
在该门课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抓住一般语段中的观点;基本听懂广播或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听懂委婉的建议或劝告等;理解一般的幽默;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
显然,这些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课程的总体目标设定。学生在听力练习之初,可能由于经验不足而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语言情境中;但在教师策略指导下,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将这些学习策略与所听材料相结合,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正式评价。。例如,课程目标中有“学生应该能抓住一般语段中的观点”这一条,那么教师就必须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记录查看学习结果,分析并记录学生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学习任务。。学生需要有一种安全感才能冒险进行自我反思、解释说明,评分时就应该鼓励而非打击这些行为。相反,评价者应给出积极反馈,并使用探索性的或能发人深省的评语鼓励学生反思。
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应包括进行小组讨论的研讨室、学习包和书籍、足够的有经验的能引导小组讨论的导师。课程文献要包含学生和导师都能处理的明确的重点讨论的问题,导师对每堂课进行指导的具体目标。
课程效果。在这门课程中,可能很难用一种标准评价生物医学模式的效果。最好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评价他们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以及听力策略指导、自主学习对实现这些目标所起的作用。对于首次接触的材料,学生和导师应该具体评估每篇听力材料的重难点、学习任务和单元总体设计。所有的信息加上对体现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技能和态度情况的学习任务的分析,能够为学校的管理机构和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反馈。
3.结语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的出现,对解决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混合式学习混合了各种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国家教育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一背景下,改变我校这种单一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1)大学英语听力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策略培训等多种方式支持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在时间上提供了便利;同时这种模式提供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性,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2)我校学生很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高,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获取、分析与处理信息。因而,通过传统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多样化、全方位的评价策略是混合式学习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因此,三种学习方式的评价方式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比例分别占多少,以让其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各尽其责、各显其用,将是后期研究的难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Cross, Jay. An Informal History of eLearning[J].On the Horizon,2004,(12).
[3]Krashen, Stephen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 Press Inc,2009.
[4]Feyten, C. M. The Power of Listening Ability: An Overlooked Dimension in Language Acquisi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2):173-80.
[5]Rossett, A., Donglis, F, &Frazee, R.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Blended Learning.”ASTD Leaning circuits,2004:115.
[6]Singh, H.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Centra White Paper,2002 http:// .
[7]Michael Orey.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EB/OL].http://mikeorey.myweb.uga.edu/blendedLearning.
[8]Jennifer Hofmann. 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EB/OL].http:///pages/ blendedcasestudy.pdf
[9]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10]Krashen, Stephen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 Press Inc,2009.
【关键词】英语听力 高职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1 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要求“培养出社会各个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同时,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基本技能中,听处在首要位置。听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基础,还是其他各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因而,听力课程设置的特点就是要强调综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2 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对象差异性
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层次比较复杂,主要来自高中和初中。高中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兴趣,但基础知识较薄弱,整体水平不高。而初中生只学过几年英语,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高,有的仍处在知识的起步阶段,只会读些单词;有的甚至只认识26个英语字母,可以说对英语是一无所知,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这些都使得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产生一种恐惧感。其次,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城市,部分来自农村,在上大学前几乎未听过录音,也没上过听力课。相当多的学生在高考英语考试中听力部分大多靠“蒙”,得分较低,有的是对每道题都选择同一选项,比如答案“B”或“C”;有的是依靠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通过考试。因而,一上听力课学生就不知所措,部分学生几句听不懂之后就产生了急躁心理,总觉得自己基础差,学了也没用,宁可破罐子破摔,从而对听力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产生了一种抵触和排斥心理,这些都给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2 教学内容片面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较于全日制本科学生而言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普遍感觉英语听力难度最大。。此外,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教材中,部分教材的语言过于单调和书面化,缺乏交际性;部分教材仍为了迎合各式各样的英语考试而在模式上与普通本科英语教材相仿,造成了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学生做题经验的积累,而忽视了听力的技巧。
2.3 教学模式单一性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听力课堂上,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放录音或各类碟片,学生在下面听、看、写,之后就是提问并对答案。不少老师都觉得上听力课是最轻松的。然而,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程度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既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反映出教师对语言听力训练策略较少、缺乏对学生听力能力策略的培养。此外,教师和学生都把重点放在应付考试,课堂上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参与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甚微。
3 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教学改革
3.1“视”“听”“说”实践教学的结合
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推进,听力已不再是简单的听,它往往融合了视和说,也就是现今所说的视听说,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好有效地把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通过视、听和说的结合,让学生全方位动脑(信息的捕抓)即看到某个片段,动手(听力习题训练)即听到某个片段,动口(听的输入与说的说出)即把信息主动积极地储存在脑子里,然后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听和说不仅能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教学中,视听材料一定要选择没有字幕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且句子结构简单,语速缓慢,以激励学生结合画面和情景努力听懂,并直接在脑子中用英语思维和理解。。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预测、复述、对话、口头概述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其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多听多说。
3.2 “三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3.2.1 英语基础知识获得与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
一般来说,听力活动可分为精听和泛听两种。在听力课上,教师在播放录音材料前要提醒学生,切忌读后听音或边听边看,要学会在听的过程中去获取语言的信息,听了一至两遍后,要求学生记关键词抓大意,口述大意或回答问题;然后再分句、分段听,对难句各个击破,使精听和泛听有效结合。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某道题的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达到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来进行有效交际的训练目的。在听力训练中,要求学生记录所听材料的重要信息,如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之后就这些主要信息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话概述大意。通过训练学生有意识地速记,让其学会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信息;听后口述,不仅可强化学生的听力记忆,也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的一种有效练习。因为,只有听得懂,才能写得出说得对。听与写结合,听与说结合,不仅提高了听力水平,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会用英语思维。总之,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精听、泛听结合,听、说、写有机结合,学生不仅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也能提高自身的听说水平实现交际目的。
3.2.2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
在教学安排上听力课的时间通常是每周两课时,课时量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给学生提供目的语所需的足够信息量。此外,由于制定的教学任务和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早已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课后几乎不做听力练习。我们知道,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学生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反复持续的练习。然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加上学生课后不听,听力学习的收效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第一课堂听力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开辟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营造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氛围,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社团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小品戏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及英语角等课外活动。推荐学生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电台的节目,收看各类英语节目,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将有力地促进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得以消化、巩固、加深。
3.3.3 讲授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
多媒体的应用,使听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利用教学光盘或课件介绍与教材单元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做好听前准备。教学是一个情知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用其积极的心态,口头语言和肌体语言的结合,加上多媒体的运用,更好调动了听力课的氛围,学生也在视听说的环境中输入了更多更新的信息。当然,多媒体的引进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舞台。英语听力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完成多样化的听力任务。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信息,布置学习任务,监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采用自主学习与课堂交流互动的模式,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4 结语
要上好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就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与主动性,从而提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葛永芳.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9).
[2]郭遂红.多媒体投影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5(1):80-83.
教学活动1:Pre-listening
重大版高中英语必修3第一单元Friends and Friendship话题是朋友和友谊。。
【Pre-listening活动设计的理由】听前练习的目的旨在激活,或者提供给学生相关背景知识,简化较难的听力内容。这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听懂,尤其是对较难听力材料,这一步处理得好是下一步顺利进行的关键。一般来说,所谓的难,要么是所提供的听力材料的语言难,要么是内容难。因此,教师应从这两方面为学生的听做好准备。我所设计的讨论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为学生下一步的听打好基础,充分做好内容、语言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活动2:While—Listening
。
1.Listening for the general idea
让学生听懂大意,即Listen for the general idea。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句上,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提醒学生只要听懂大意即可,能帮助学生树立听细节的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Listening for the detail information
(1)Listen to the passag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complete the foll-
owing tips
(2)Listen to the passage for the third time and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 )①When making friends with American,you should invite them to parties
( )②You should be willing to take the first step so as to make
friends with American
( )③As you start your conversation, you should talk about
something serious
( )④When Americans say “Let’s get together sometime”,they are trying to invite you to have a get-together.
( )⑤It’s easy to tell whether an American would like to be your friend.
在听懂大意的基础上来听细节,即Listen for details。教师根据听力练习布置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特定的目的去听,专心致志地寻求所需信息。在这一阶段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以快速获取信息。
3.Intensive listening
解决了问题之后,应该给学生最后一次听的机会,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影响听力练习效率的原因,也就是找出没听懂的原因,积累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二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听材料进行语音、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因而,这一步是保证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
【While—Listening活动设计的理由】这一阶段是听力过程的核心。在第一阶段中,从内容上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已经被激活,学生应感到所听内容不是那么的生疏,从心理上学生也已经做好准备。然而,第二步应注重方法,否则学生不但可能听不懂,还可能挫伤听的积极性。其实我们只要在处理听力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细节的方法,就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听力氛围,引导学生掌握听力策略。
教学活动3:Post-listening
。
1.Mak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 willing to,take the first step ,open the conversation,show interest in.
2.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what advice should be followed in making friends with Chinese.
3. Make a dialogue with the following patten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