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学业,而且要推动人的潜能的开发;评价的功能不仅是甄别和选拔,而且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教育,增强自信;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要有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在立足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转变评价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评价就是一种检测,通过评价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重在对知识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指出:“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要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
1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综合评价内容
传统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侧重于统一编写的偏、难、繁、旧的教材内容的检测,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位老教育家讲得很对,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材。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评价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评价的组织形式,既可有静态的笔试,又可有动态的操作和口试,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态度水平,即实现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现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三、改进评价形式
传统的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以卷面考试定成绩为主,忽略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淡化了评价的教育功能。因此,新的教学评价在
2
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既应关注结果,又应关注过程,可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过程评价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师生在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因此,我们应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其重点是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作出的判断,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根据。
2、课外评价
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能仅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情况,应当在课外得以适当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课外可以设计与本课相关的实例课题,让学生去探索研究,或由学生在生活中找实例来说明所学的内容。如在教学完《认识钟表》一课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我们再根据学生设计的合理情况予以评价。这样的做法就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3、阶段评价
我们可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展开阶段考核评价,通过设计表格,在表格中体现自评、互评与教师简短的评语,尽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除反映学生的阶段特征外,还能反映学生的连
3
续特征,即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评价职能,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它不但对学生的努力作出肯定,也指出了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扩大评价主体
在《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主要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1、师评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包括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做到: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
4
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即时性激励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同时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也得到了保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可通过延时评价,这样不但能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次极好的思考、改正机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生评师
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学生从对立状态转入统一关系,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生评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挑战老师,师生一起活动,多项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这样,通过生评师,培养了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的求知精神,同时也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3、生评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们要求生生
5
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地指出不足。在同学们的互评后,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同学们说得有道理,既要赞赏别人的发言,又要善意地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在互评中,不仅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
4、自我评价
认知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课的总结阶段,我们要注重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因为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本人,他们对学习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包括教师)更贴切。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总之,教学评价是小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新课改顺利推进的成功之所在。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