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典型(3)
产业扶贫天地宽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农产品加工处浏阳河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业务涉及现代农业、房地产、酒店、文化产业等领域。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务院扶贫办和全国工商联重点联系企业”“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定点扶贫先进集体”“招工扶贫先进企业”及湖南省“文明单位”“最受尊重的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从2006年开始,集团将扶贫帮困的重点放在武陵山集中连片区域,以旱杂粮生产为产业,以自然村为实体,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主导向,以党建互帮互助为保障,以实现互利双赢为目标,积极探索企业参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产业帮扶模式,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致富,也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0多年来,实施项目20多个,组建旱杂粮专业合作社31个,覆盖和带动武陵山片区中的湖南、重庆、贵州、四川等4省(市)贫困农村发展。
一、主要做法
1.实施全面帮扶集团以项目、产业、党建为突破口,生产规划到户,村级规划到年,产业扶贫助学到户到人。同时,结合集团的优势,重点突出4个方面的帮扶带动:一是从观念上引导。二是从技术上支持。集团出资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技术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和项目点开展巡回技术服务,发放技术手册,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加强科学种养,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从人才上培养。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带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户中,为当地培养创新型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四是从就业上帮助。每年都面向武陵山区招聘员工,对有务工意愿的农民开展就业培训,通过就业来增加收入。
2.探索帮扶模式集团将企业的优势与贫困地区资源结合起来,探索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5种模式。一是联办开发公司模式。在与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合作对接中,集团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村委会和村民以土地、产品、实物入股,联合成立了“开源·象鼻嘴农业开发公司”,由公司统一组织村民发展种养业,全部回购村民产品。仅象鼻嘴一个村,
每年收购的各类农产品价值超过40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当地村民年户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村民收入由2006年人年均收入2000元,增长到2014年的12000多元,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二是组建专业合作社模式。以集团为依托,先后在古丈、花垣、慈利、石门、平江、临澧等地组建了3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万多户。三是创建集中产业园模式。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长沙县开发建设九道湾生态农业产业园和杂粮经济产业园,在汉寿县开发建设湖南旱杂粮产品加工与研发产业园,以旱杂粮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来支撑产业扶贫长远化。四是党建互帮互助模式。集团党委与对接村结成党建互帮互助对子,支持其建立党员学习室和活动室,联合开展党员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五是成立基金结对帮扶模式。集团先后成立了“感恩慈善基金”和“党员奉献基金”。同时,集团还实行产品销售“两分钱工程”(浏阳河集团产品每销售一件,提取2分钱用于扶贫帮困),共筹集资金600多万元,资助建设学校6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830名、贫困户680户。对贫困户,为其量身定制一个脱贫致富的计划,找准产业项目,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生产致富。
二、主要成效
集团10多年探索和坚守产业扶贫,形成了一种全产业链的带动态势,探索出了一条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模式。
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带来持续动力和长远保障。一是通过企业回购种养产品,带来了稳定的生产收入;二是通过参与企业实施的开发项目,带来了务工收入;三是通过入股开发公司或加入合作社,带来了分红收入;四是通过到企业就业,带来了工资收入。
集团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中实现了发展共赢。武陵山区的旱杂粮产业已经成为集团的战略产业,并形成了集团发展的新优势。集团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
,并于2015年6月30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中国杂粮第一股”
42
2018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