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课时 4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课件 教 环节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248÷2= 868÷7= 896÷8=。 学 导入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复备 过 程 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自主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学习 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这时3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0÷3=0. 合作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100个呢?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 0÷10=0. 0÷100=0. 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现在3个猴子要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有0) 列式:306÷3= 口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竖式计算: 交流分享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十位上的0÷3=0,因此商的十位上要写0. 3.算一算,想一想(末尾有0) 840÷6=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0÷3=00÷10=0 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题 教学 目标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1课时) 课时 5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复备 情境1.用竖式算一算 导入 306÷3= 840÷6=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教 自主 学习 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学 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3= 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过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解决淘气的问题 程 合作探究 讨论: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口算解释: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 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学校用买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只? 522÷4=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支,还剩2支,不够每个班再分分享 1支,所以各位商0,余数是2。 即: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余数是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巩固练习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课题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2课时) 课时 6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环节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复备 情境1.用竖式算一算 导入 二、导学新课 624÷6= 846÷7= 自主1.淘气在计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快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吧, 学习 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过 程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被除数中间有0,所以商的中间要用0补上。 估算:200÷2=100,502比200大的多,商肯定超过100,得26不对。 竖式: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商肯定是一个三位数,得26不对。 好了,第二个算式商补上0了,对吗? 生:对的……(犹豫) 师:我们不妨用乘法来验证一下第二个算式吧。 你是怎样来验算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出结果。 验算:206×2=412 合作探究 验算完了不对,需要重新再算一次,这一次课一定要细心呢? 师:同学们,竖式除法笔算的计算程序是正确计算的核心,验算则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能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交流315÷3= 960÷8= 805÷5= 分享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圈一圈,算一算。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7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板书 验算: 2 5 1 设计 × 2 5 0 2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练习(一) 课时 7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会规范竖式的书写。 2.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为试商做好铺垫,巩固验算的方法。 3.巩固对竖式的理解,发展竖式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56÷4=14(个) 情境(2):216÷2=108(个) 导入 第2题:为试商做铺垫,可以借助乘法口诀进行判断,也可借助有余除法的计算得到结果。 复备 自主第3,4题: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用竖式计算下面 学习 各题,并验算,巩固计算。 合作第5题: 探究 程 第6题:每组的答案的数字之间都有相似之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细心的学习习惯。 交流第7题:解决第2问时,说一说明年爷爷和小朋友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再计分享 算。 66÷6=11 第8题:认真读题,审题,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40÷4=135(人) 540÷5=108(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第9题:说一说你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何算出每筒羽毛球的价钱。 137-65=72(元),72÷3=24(元) 第10题: 309÷3=103(个),212÷2=106(个) 第11题:拓展提升,你是如何填数的? 巩固商的百位是1.商的十位是0,那么被除数的十位可能是0或者1,但由于商练习 的个位是2,所以被除数的个位是4,十位只能是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竖式计算时一定要细心,数位对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总结2.认真读题,找出关系很重要。 升华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试一试”的2、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板书练习(一) 设计 540÷4=135(人) 540÷5=108(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教学 反思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课题 教学 目标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课时 8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情境计算并验算: 导入 一、复习导入 复备 734÷2= 612÷2= 525÷5= 二、新课练习 1.同学们,你们都收集国邮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集邮中的数学问题吧,出示图片。 教 学 过 程 自主学习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笑笑有邮票285张。 生:他想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册子每页只能放5张。(真棒)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生:每页放5页,285张邮票大约需要放多少页? 2.每页放5张,估一估,大约放多少页? 合作探究 3.算一算,能放多少页? 交流列式:285÷5= :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的“5”小怎么办? 分享 (1)百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百位上的0可以不写出来。 (2)第一个商应该写在哪? 28÷5,应当在十位上写商“5” 完整的写出除法竖式,你能总结规律吗? 规律: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4.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85÷8=( )……( ) (1)估计商是几位数? 生:8×100=800,商是2位数 生:百位上的“2”比除数“8”小,商是2位数 (2)商“3”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十位上。 (3)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是指可以放满多少页,余数是指还剩多少张。 (4)你会验算吗? 追问:35×8表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上5呢? 生:每页放8张,35页放多少张。放满35页,还剩5张,所以要加上5. 巩固1.课本练一练第1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练习 2. 课本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3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集邮 板书 设计 验算: 三、巩固练习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课时 9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教 情境1.用竖式算一算 导入 84÷6= 124×8= 二、导学新课 学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自主过 学习 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程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 一、导入新课 复备 合作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说 探究 一说你的想法。 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100÷4 =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分享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巩固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练习 独立完成,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板书 200÷2÷4 200÷(2×4) 设计 =200÷8 =100÷4 =25(本) =25(本) 从左向右 先算小括号里面 教学 反思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课题 教学 目标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课时 10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1.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756÷7÷6 624÷(2×3) 情境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肯定) 导入 2.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复备 教 学 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 (1):850÷5=170(个) 170×3=510(个) 过 先算1分钟能讲几个字。再算3分钟讲多少个字。 :也可列成综合算式 自主(2) 学习 850÷5×3 =170×3 程 =510(个) 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3.笑笑也讲了一个故事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个。她也想3分钟完成,每分应讲多少个字? 你能说一说你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先求笑笑总的字数,再算3分钟讲完,每分钟讲多少。 二、导学新课 1.淘气不光喜欢学习语文,对数学更感兴趣,一天,淘气在语文课上轮流合作讲故事,用了850字,同学们约定每个故事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但是淘探究 气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淘气没有气馁,反而发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快去看看吧。 问题: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个字?你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吗?赶紧试一试吧。 交流分享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巩固 练习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讲故事 板书设计 850÷5×3 =170×3 =510(个)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教学 反思 课题 练习(二) 课时 11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1.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2.估计商是几位数,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1.关于这几节内容你都学到了哪些? 情境运算顺序,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 导入 2.计算: 120×2÷8 480÷(2×4) 复备 学 过 程 自主 学习 二、复习练习 第1题: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合作 探究 第2题:培养估算试商的能力。 第3题:巩固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计算。 第4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也可画图来帮助自己分析数量关系。 交流第5题: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分享 (1)(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6题: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0×2÷8 =240÷8 =30(个) 第7题:巩固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100+98+105+97+99=594(人) 巩固594÷9=66(人) 练习 简便算法:100×6-5-2+5-3-1=594(人) (2)一、四年级一批,其他任意两个年级一批。 第8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0=80(元) (2):(100-80)÷2 =20÷2 =10(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6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二 板书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设计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对称轴(一) 课时 12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情境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导入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教 自主 学习 这些图形是什么? 学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过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 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程 合作探究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交流 分享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巩固 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对称轴(一) 板书设计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对称轴(二) 课时 13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环节 过 程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导入新课 情境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导入 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二、导学新课 1.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有什么发现。 自主学习 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 (1):先把纸对折。 (2):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 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 合作探究 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实际操作: 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 3.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的。 交流生:观察洞和对称轴间的距离。 分享 点拨: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和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靠近对称轴的一边的。反之则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巩固练习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对称轴(二) 板书 设计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教学 反思 课题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课时 14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课件 复备 教学 准备 教 环节 教 学 流 程 学 过 程 情境一、导入新课 导入 1.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自主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学习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合作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探究 学生大胆尝试, 交流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分享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巩固三、巩固练习 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总结四、课堂小结 升华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板书六、板书设计 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教学 反思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平移和旋转(第2课时) 课时 15 主备人 王庆慧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难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课件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导入新课 情境1.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导入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自主学习 教 学 过 合作程 探究 (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 (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 (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 (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 交流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 分享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 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巩固三、巩固练习 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五、布置作业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升华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板书平移和旋转 设计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一次月考试卷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课时 16 主备人 王庆慧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 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 准备 试卷 复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一、直接写出得数。12% 69÷3= 75÷5= 460÷2= 84÷4= 情境 57÷3= 540÷3= 84÷6= 91÷7= 导入 860÷4= 100÷4= 96÷8= 45÷3= 二、填数: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12% 1、开关水龙头是( )。 2、时钟的分针在运动是( )。 3、马车在走动是( )。 教 4、升降机把水泥运送到五楼是( )。 5、算盘拨珠是( )。 学 6、骑自行车时,车轮是( )。 自主 学习 过 程 三、在□里填数,并计算。12% 4□×6=282 3□×5=195 5□×7=371 4□×9=414 合作探究 交流四、笔算带★要验算:20% 分享 936÷3= ★1827÷4= 1234÷4= 436÷4= ★984÷8= 1021÷6= 五、看图列式计算:9% 1、322里有几个7? 巩固2、936是8的几倍? 练习 3、477连续减去几个9得0? 总结 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一次月考试卷 课时 17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重点 难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 准备 课件 复备 教 环节 教 学 流 程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1.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导入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自主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学习 六、(1)请你画出对称轴的另一半,并说一说像什么?(每个3分,共9分) 合作探究 (2)、标出乌龟行走的路线。“▲”是乌龟现在的位置。先向西平移5格,再向北平移8格,又向东平移8格,最后向南平移5格。(共10分) 交流分享 巩固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题。 练习 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升华 平移和旋转 板书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设计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能教学 反思 够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课题 教学 目标 找规律 课时 18 主备人 王庆慧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复备 教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出口算过程。 学 500×4= 6×70= 90×7= 8×600 通过回答,明确: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 情境过 导入 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 上几个0。(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3、探索规律: 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30×40 140×30 2×3= 5×1= 12×3= 14×2=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30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找出规律,归纳方法 1.提问为什么50×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自主生答: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学习 或 50×10=5×(10×10 ) =5×100 =100×5 =500 教师可以介绍50×10=50×2×5 =500 合作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20,12×40,120×40的计算探究 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1、书上第31页第2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2、书上第31页3、4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探索规分享 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3、练习:P31第5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巩固先计算13×7=91 16×6=96 练习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3×70=910 16×60=960 4、作业:第31页练一练1题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疑问是什么? 升华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板书5×1= 5×10= 50×10= 设计 3×2 3×20 30×20 12×4= 12×40= 120×40= 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教学 反思 课题 找规律练习课 课时 19 主备人 王庆慧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 目标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环节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练习导入 5×3= 3×4= 14×4= 15×2= 复备 情境10×3= 50×8= 40×2= 50×4= 导入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 自主新知探究 学习 1) 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程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合作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探究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10×20 交流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分享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 ( )×30=360 5×( )=650 巩固( )×30=3600 5×( )=6500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 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 )×( )=800 ( )×( )=1260 3. 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 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对乘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升华 找规律 3×20 板书 5×20=100 设计 10×20=200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队列表演(一) 课时 20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重点: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复备 教 学 过 程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情境20×30= 30×40= 140×20= 150×30= 导入 10×30= 50×80= 40×120= 50×40= 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 自主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学习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展示学生的想法: 合作(2)探究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 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交流(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分享 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巩固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练习 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总结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升华 板书 队列表演(一)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队列表演(二) 课时 21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环节 学 情境过 导入 程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分享 1 4 ×1 2 ———————— 2 8 ……14×2 1 4 ……14×10 ———————— 1 6 8 ……28+140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置要对齐的道理。 1、课本第26页的“试一试”。 第1小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巩固第2、3小题让学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 练习 2、课本27页练一练。 第3题,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第4题,也是简单的应用题,同样,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进行笔算。 总结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升华 队列表演——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 1 4 ×1 2 板书 2 8 ……14×2 设计 1 4 ……14×10 1 6 8 ……28+140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电影院 课时 22 主备人 王庆慧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算法。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很多同学都喜欢看电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 复备 情境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影院里一排排的座位的排列情况吗?怎样才能顺利导入 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呢?(出示情境图)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 1、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1)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也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观看了一场电影。学 (出示书第28页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估算解决问题。 过 自主(1)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电影院的座位够坐吗?) 学习 (2)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来了500个人座位够吗? 程 (3)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出估算的方法。 方法一:把21看成20,26看成25,20×25=500,够。 方法二:把21看成20,20×26=520,够。 方法三:把26看成30,21×30=630,够。 方法四:把21和26都看成20,20×20=400,不够。 解决问题,掌握算法 合作探究多种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 到底电影院实际有多少个座位,大家想算一算吗?怎样计算呢?(小组交流 学习,至少想出一种计算方法) 交流汇报。(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方法一:26×20=520 26×1=26 520+26=546 方法二:20×21=420 6×21=126 420+126=546 方法三:26×21=26×3×7=78×7=546 方法四:用竖式计算。(重点分析进位) 2 6 交流 × 2 1 分享 2 6 ……26×1=26 5 2 ……26×20=520 5 4 6 ……26+520=546 你认为哪种算法可以算的又对又快?竖式计算和上面的哪种方法有联系?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反馈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8页“试一试” 巩固提高,掌握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练一练”的第1、2、3、4题,(第4题引导学生解决问 巩固题时要先把1时转化成60分,然后再计算)教师巡视。做好后,可组织进练习 行学生点评。 第5题。重点订正竖式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总结总结 升华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的怎样?需要注意什么? 电 影 院 板书设计 2 6 × 2 1 2 6 ……26×1=26 5 2 ……26×20=520 5 4 6 ……26+520=546 教学 反思 课题 练习三 课时 23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过 自主 学习 程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情境要学习中善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导入 算和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小结: ①、变换算式。 ②、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③、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①、四舍五入。 ②、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小结: ①、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②、用竖式计算。 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合作1、算一算,说一说 探究 (1)课本第38页1题。 让学生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在表格中填一填,再用竖式计算。 (2)课本第38页3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再填空。 2、选数填空:课本38页4题 师:让学生独立填空,小组交流填法。 交流填法: 把题中各数的0暂时划掉,选数填空。 特殊化——以简驭繁的策略 3、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师出示题卡,学生口算课本第38页2题。 (2)让学生用估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6题。 (3)用计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5题。 (4)当森林医生,课本第39页7题。 (运用比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4、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本第39页8题。 (2)课本第39页9题。 两种方法: ①共几箱:10+12=22(箱) 共几瓶:22×24=528(瓶) ②苹果汁:10×24=240(箱) 橘子汁:12×24=288(箱) 共几瓶:240+288=528(箱) (3)课本第39页10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4)课本第39页11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要想学好数学你以后应该怎么做? 交流分享 巩固练习 总结升华 练 习 三 乘法口算方法。 板书①、变换算式。 ②、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③、先用零前面的数设计 相乘,再添零。 乘法估算方法。 ①、四舍五入。 ②、转变成已知乘法。 乘法计算方法。 ①、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②、用竖式计算。 教学 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情境导入 教 学 自主过 学习 程 练习三第1课时 课时 24 主备人 王庆慧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 20×10 30×20 40×30 400×30 (2) 13×20 15×10 18×30 120×40 2、计算。 (1)32×23 26×42 要求: 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 2 4 5 2 4 6 ×1 3 ×3 1 ×2 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54×36 要求: 复备 合作探究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本第38页第5、6题。 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解决步骤: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 1200÷4=300 16×25=400 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小黑板的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练习三 (1) 20×10 30×20 40×30 400×30 (2) 13×20 15×10 18×30 120×40 交流分享 巩固练习 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环节 练习三第2课时 课时 25 主备人 王庆慧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基础练习 1、课本中练习三的第1题。 学 情境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 导入 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1) 20×20 30×50 12×30 40×7 (2) 15×30 25×40 16×50 80×15 过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3、用竖式计算。 自主程 1 8 5 2 6 3 学习 ×2 3 ×4 1 ×4 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合作探究 1、练习三的第4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交流0。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分享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练习一的第3、8题,第9、10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8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巩固练习 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11题,共有2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总结升华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 20×20 30×50 12×30 40×7 (2) 15×30 25×40 16×50 80×15 教学 反思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课时 26 主备人 王庆慧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出得数。21% 70×3= 16×3= 36×20= 18×40= 情境42×50= 24×20= 60×30= 98×100= 50导入 ×22= 80×90= 120×30= 12×70= 19×30= 30×40= 25×80= 14×60= 教 12×25= 300÷4= 31×41= 11×84= 学 过 程 自主学习 2、列竖式计算。12% 39×47 53×29 78×69 85×94 45×26 72×55 3、递等式计算。9% 2089-125×8 (14+16)×150 108÷(58-49) 合作探究 二、我会填。26 % 1、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相乘,积等于( ),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积等于( )。 2、( )×( )=600 ( )×( )=1500 ( )×( )=2400 ( )×( )=3000 交流3、、2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分享 4、49×31大约等于( )。 5、24×3=72,2400×30=( )。 6、在180÷(80-50)中,应先算( ),再算( )。 7、在○里填上〉、〈或=。 38×23○38×25 46×24○92×12 361○19×19 23×32○22×33 89×11○969 34×43○43×34 8、判断下面的题计算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54×24=4526 ( ) 37×84=318 ( ) 15×35=436( ) 9、在13×40的积的后面补( )个0,与130×400的积相等。 10、□8×92积的末尾一定是( )。 11、下面与48×9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是( ) A.480×9 B.408×9 C.90×48 仔细观察下面的竖式再认真填写。 4 5 × 1 2 9 0 是( )只书包的价钱。 4 5 是( )只书包的价钱。 每只45元 5 4 0 是( )只书包的价钱。 三、解决问题。32% 1、长颈鹿有30只桃子,猴子的桃子比长颈鹿的12倍少7只,猴子有多少只桃子?5% 2、商店的一款台灯售价是每个32元,如果买这款台灯15个,共需多少元?5% 3、301班有49人,每人有图书18本,302班也有50人,每人有图书巩固12本。301班共有图书多少本?302班共有图书多少本?5% 练习 4、第3题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5% 5、“三八”妇女节,正大公司组织170名女职工准备参加旅游团的一日游,小车限乘5人,每辆租费30元;中巴车限乘15人,每辆租费60元。 (1):全部租大车要多少元?4% 总结 升华 (2):全部租小车要多少元?4% (3):请设计一种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4%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 )×( )=600 ( )×( )=1500 ( )×( )=2400 ( )×( )=3000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学生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课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课时 27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我会填。 1.被乘数是45,乘数是30,积是( );25×11的积是( ). 2.乘数不变,被乘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 ). 3.24与40相乘的积是( ),23的30倍是( ). 4.一个数乘6得216,这个数是( ). 5.24的50倍是( ). 6.选数填空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 )=1200 ( )×( )=2800 ( )×( )=900 ( )×( )=800 二、请你做判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 1. 25×40所得的积的末尾只有1个0. ( )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 ( ) 3. 35+29×47读作35加上38的和乘以47. ( ) 4. ( )×70<4200,括号里最大能填60. ( ) 5.计算45×33时,两次乘得的积都是135. ( ) 三、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5×30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0.[ ] A. 两 B.四 C.三 2.有15箱饮料,每箱20瓶,一共有 瓶饮料.[ ] A.30 B.300 C.3000 3.50× =2400[ ] A.48 B.480 C.60 4.积是四位数的算式是[ ] A.22×31 B.425×31 C.57×32 5.把35连续加21次,结果是[ ] A.635 B.735 C.567 D.455 四、请你来动手。。 1.列竖式计算 46×33= 95×30= 22×67= 45×14= 2.脱式计算 (165-45)×4 (135+65)÷5 (46+32)×34 (40+35)×27 (69-35)×24 158+42×27 五、解决问题 1、.商店卖出25盒圆珠笔,每盒12枝,每枝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复备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教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 交流分享 巩固练习 总结升华 2.东仁小学组织375名学生前往乡镇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他们租借汽车运输公司36座的大客车,租10辆够吗? 3.小强每分钟走75米。他从家出发走了15分钟,到达书店,又走了18分钟,到达公园。 (1)小强家到书店有多少米? (2)小强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4.卖苹果。有25箱苹果,苹果单价每千克5元。 (1)每箱苹果重16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过 程 做计划 课时 28 主备人 王庆慧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窗外已是阳光灿烂、景色怡人的春天了,正是旅情境你们旅游过吗?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体验导入 游的大好时机。一番旅游的乐趣。 二、 模拟旅游,合作探究 1.租车 导语:同学们,我们去旅游一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乘车)那么,我们全班40人去租车。(:大车 每辆限乘18人 租金160元;小自主车 每辆限乘12人 租金120元。) 学习 (1)如果老师让你去租车,你会怎样租?小组讨论后,采用恰当的方法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明确租车的方案有许多种,问:你们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剩下的空位越少,就越便宜。) (3)你认为谁的记录方法最好? 在比较中优化出列表的方法,指出这种策略最好。 2.旅游 导语:买完门票,走吧!老师带大家去旅游吧(出示几个漂亮景区,吸引大家的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你认为谁的记录方法最好? (2)全班交流。明确租车的方案有许多种,问:你们会选择哪一种?交流) 分享 为什么?(剩下的空位越少,就越便宜。实践活动:在咱们数学书38页有个旅游计划,课后大家自己设计一个巩固练习 “旅游计划” 总结:其实在咱们生活中有许多是和数学紧密联系的,数学在咱们生活总结升华 中是无处不在的。 板书 做计划 设计 教学 反思 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题 第一节 有多重(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 单的换算。 29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教学 目标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环节 情境学 导入 自主 学习 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让学生从桌上任拿 2 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复备 过 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 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 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3. 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4. 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 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 盐、 几粒黄豆、 几个回形针„„ 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 3 分 内哪组同学称合作探究 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 母 g 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 1 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 1 克的物品拿出来, 比如一枚 2 分的硬币, 放在手里掂一掂, 感觉一下 1 克, 有什么感觉?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 1 克?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 1 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 1 克?几粒大 米的质量大约是 1 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 1 克?„„猜完之后再 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 3~4 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 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 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 1000 多克 甚至 2000 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 交流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分享 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 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 kg 表示。(师边说板书: 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 500 克,两袋盐就是 1 千克。一袋 牛奶是 250 克,4 袋牛奶也是 1 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 4 袋牛奶,感受一下 1 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师:1 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1 公斤,也就是 2 斤。那么在 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 1 千克? (4)拎一拎。 师: 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 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 有的把书包称一称 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 教学 1 千克=1000 克。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 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多少克才是 1 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 46 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 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两个鸡蛋重多少? 一巩固个鸡蛋重多少呢? 练习 (2)第 2 小题生自己做。 2. 教科书第 46 页“练一练”的第 2 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 教科书第 46 页第 5 题。 1 千克的棉花和 1 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 单位用错的日记。 总结在 2 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 18 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 后,坐在 8 米高升华 的餐桌前喝了一杯 150 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 65 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 3 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克和千克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 板书设计 克 —— g 千克 —— kg 1千克 = 1000克 1 kg = 1000 g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 第二节 1吨有多重 课时 30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教学 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 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吗? 复备 这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 教 (生可能回答:一 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 情境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 你学 导入 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 。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那么 1 吨有多重呢? 揭示课题:对于质量家族中的成员,克和千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今过 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质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员, 它就是 “吨” 。 (板书: 吨 的认识。 )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程 (一)初步感知“吨” 自主学习 1、听“吨”的自我介绍。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质量单位“吨” ,平时你们常用 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 派上大用场了。比如:这头大象重 4 吨,这节火车皮装煤 55 吨,这 座桥的承重 量是 20 吨。 2、听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初步感知“吨” 。 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 的质量时通常用吨来作单位。但对于 1 吨到底有多重?它与千克之 间的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继续学习。 (二)揭示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 1、课件出示: 一桶油重 100kg,10 桶油重 1 吨。 一头牛重 350kg,3 头牛大约重 1 吨。 一袋面粉重 50kg,20 袋面粉 重 1 吨。 2、 (课件显示:40 个同学,有多重?) 四人小组讨论计算。 小朋友每人大约重 25kg,照这样计算,四个同学重( )千克,再照这样计算 40 个同学的体重的和是( )千克,也就是 1 吨。 合作探究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 吨=1000 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三)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2)填一填。 交流分享 4 千克=( )克 ( )t=2000kg 3 吨=( )kg 18t=( )千克 5000 克=( )千克 ( )kg=6t (3)在○里填上“>” “<”或“=” 。 8000 千克○8 吨 4500 克○4 千克 3t○3600 kg 5千克40克○6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2. 学生做完后,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2 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巩固练习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 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 量的信息,如果发现了,请认真观察,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上。 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升华 板书 1吨 = 1000 千克 设计 1 t = 1000 kg 一吨有多重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一) 32
一、口算
20×60 40×70 35×20 16×40 11×60 18×50
46×10 32×20 41×20 70×80 80×50 23×30 二、估算
92×31 23×39 42×41 52×68 89×51 72×80
三、列竖式计算。
26×34 35×18 47×42 85×53 29×72 91×15
四、脱式计算。
500-36×12
23×18+480
21×4×13
340÷5×42
28×25-240
125+18×33
五、判断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三位数。( )
(2)两个因数的末尾各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有2个0。( )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4)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扩大了5倍。( )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一) 33
六、食堂买了24袋面粉,每袋15元。根据左边竖式在( )里填数。
1 5 (1)买四袋面粉应付( )元。 × 2 4
6 0 (2)买20袋面粉应付( )元。 3 0
3 6 0 (3)买24袋面粉应付( )元。 七、下面是学校买的体育用品,算出“金额”和“合计”。 品名 篮球 足球 排球 合计 八、列式计算。
1.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得数是多少? 2.比56的25倍少120的数是多少?
3.37个42连加是多少?
九、解决问题。
(1)一车24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2)一箱苹果25千克,王爷爷卖了98箱,一共卖了多少千克?
数量 8 4 12 单价(元) 金额(元) 35 28 46 (3)畜牧场养山羊95只,养的绵羊的数量是山羊的14倍,养绵养多少只?
(4)工厂有20台织布机,每台织布机织布28米, ?(补充一个问题并解答出来)。
(5)小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2米,12分钟可以走到。小华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6)一个粮店3天平均售出的大米数量是410千克,这个粮店3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7)李老师买了14根日光灯管,每根12元,李老师付了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8)甲城和乙城相距875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出,行驶了11小时后,距乙城还有多少千米?
(9)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8元,买足球用了240元,学校买排球和足球共用多少钱?
(10)水果店运进36筐水果,每筐25千克。卖出2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1)一列火车8小时行驶544千米,按照这个速度,15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12)水果店运来20箱梨,每箱30千克,卖出3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3)林场要种一批果树,已经种了30排,每排120棵。再种360棵就完成任务了,
这批果树共有多少棵?
(14)每袋大米25千克,售价65元,王师傅要到粮店买12袋大米。1000元够吗?
(15)学校组织97名教师国庆节去海洋公园游玩,每张门票70元,7000元买门票够吗?
(16)篮球每个58元,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
(17)《水浒传》一套2本,售价96元,刘老师想买28套,刘老师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一盒月饼有8个,售价64元,今天卖出月饼25盒,营业员今天卖月饼的收入是多少?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一) 34 奥林匹克攀登
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共需要树苗多少棵?
2.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17棵树,4个角各栽种1棵,共栽树多少棵?
3.在一条路上按相等的距离植树,甲乙二人同时从路的一端的某地一棵树出发,5分钟后当甲走到从自己这边数的第22棵树时,乙刚走到从乙那边数的第10棵树,已知乙每分钟走36米。问:甲每分钟走多少米?
4.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5.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
7.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
8.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花,每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均匀地栽种两棵月季花,问可栽多少棵芍药?多少棵月季?两棵月季之间的株距是多少米?
9.在下列乘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10、同学们做操,小林站在左起第7排,右起第13排;从前边数是第8个,从后边数是第14个。每排的人数同样多。做操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11、一个三位数乘6的积,和41乘18的积相等,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12、对于24×24×24,四个同学算出的答案都不一样,分别是13806,13428,13824,13902,李老师看了以后,说只有一个人做对了。你能不用再算一遍,很快说出哪几个是错误的吗?
课题 《什么是面积 》 课时 35 主备人 王庆慧 1. 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 目标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师:(出示数学书和信息书)同学们熟悉这两本书吗?它们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会说到是大小一样,追问: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学生会尝试说出是面一样大,或是会用手摸书的封面来解释。然后,师对全体生:我们大家都来摸一摸,再来说一说,数学书和信息书情境的封面一样大。 导入 生:主动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学生也来摸。 师:那这两枚硬币呢?有什么不一样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谁想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这两片树叶有面吗?(在展台展示一名学生摸的过程)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什么?(表面) 比的又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 自主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学习 我们就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绿色圃中小学教育p://www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慢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复备 教 学 过 程 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面的面积?并用学生举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说一说。 屏幕展示书上四幅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 师:这些图形能通过摸来感受它们的大小吗?这些图形有大小之分吗?那也就是说这些封闭平面形也有面积,谁能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哪里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面积呈现出来? 生:指出面积,课件演示(用单一颜色涂色) 师:为什么是封闭图形呢?(课件演示将一幅图擦拭一些。)若这里种草,能种完吗?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出几名学生描述)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4)联系生活拓展。 谁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还见过哪些物体表面、封闭的平面图形面积吗? 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整表述) 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悬殊的三角形比较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资源网http://cz.Lspjy.c 合作(2)借助工具比较 探究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4)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3)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认真。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交流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分享 巩固练习50页的1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练习 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升华 板书 什么是面积 (认识面积) 设计 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1.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 反思 2.经历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环节 《什么是面积 》练习 课型 36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情境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面积,今天这节课要借具体实例,来进一步巩固面积的知识。 导入 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 自主 学习 程 比较下面图形的大小。 合作 探究 交流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分享 巩固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练习 总结总结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课题 《面积单位 》 课时 37 主备人 王庆慧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教学 目标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他们的实际大小。 3、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4、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重点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 难点 课件 教学 准备 教 环节 教 学 流 程 情境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面积?比较面积都有哪些方法? 学 导入 你能说说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格吗? 复备 1.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问:有没有好方法可以准确的比较出他们的大小?(添上小方格)。 过 2.有两个图形,可惜看不见,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呢? ①号图形4格。 程 自主②号图形10格 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习 师:对,数格法虽好,但是用大小不一样的方格去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一问题呢? 生:必须统一规定方格的大小。 师:你们真聪明!这个统一规定的小方格的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师板书,生齐读)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并剪下来。(学生活动) 用手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厘米面积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成1厘米2 或1cm2 (2)请同学们想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1平方厘米。 (食指指甲的大小、一颗扣子、开关按钮的面 ) (3)先估计银行卡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同桌再动手摆一摆。 说明:计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4)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合作2、认识1平方分米 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不用量完),请学生谈感受。 (感受:1平方厘米的面积太小了,量起来很不方便,如果能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2)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分米。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成 (3)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 (4)请学生和同桌一起伸出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5)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 (粉笔盒面或墙上的开关盖面 ) (6)请四人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1)如果让你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选平方厘米还是平方分米呢?(都不选) 两个都不合适,那打算用什么面积单位来测量呢?(平方米) (2)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 (平方米)。 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完成书上第36页中间的空。 (3)教师拿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手势在空中比划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在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 (4)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餐桌、单人床 ) (5)估一下黑板的面积、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充分体验,在活动中巩固表象。 (1)站一站。 师:刚才我们学了1平方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谁来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①猜一猜。 ②哪些同学愿意到上面来站一站,刚才谁估得比较准。(10~12个) 你们感觉拥挤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由于人类破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每天大约减少1800平方米,交流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这样拥挤的生活在一起。同学们,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分享 做起吧! (2)淘气写的数学故事。 放学回家后,小马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把小马哈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小马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和家人往医院跑去 你觉得哪里比较好笑,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3)议一议。 1平方分米和1分米有什么不同? 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和长1分米的线段。 巩固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练习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升华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他们的实际大小。 教学 反思 3、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4、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面积单位 》练习 课时 38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 课件 复备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过 程 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导入 引导探索 自主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习 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1.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合作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探究 2.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交流分享 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²有多大?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²,dm²或m²)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 总结布置作业:复习下一节 升华 量一量(面积单位) 板书 cm² dm² m² 设计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教学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也体会到了厘米²、反思 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
课题 《长方形的面积》 课时 39 主备人 王庆慧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 目标 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复习导入 知道用面积单位情境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入 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教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自主(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学习 学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1.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估计合适。 过 程 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用1cm²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数一 数这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 1.各组组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表。 交流2.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分享 3.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课件 复备 教 学 流 程 4.小组合作:用1cm²的正方形摆一摆,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5.小组讨论正方形周长公式。 1.小红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长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草地、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m) 巩固 练习 总结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以前没学过的有关长方形的知识? 升华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1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 × 宽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生经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环节 面积单位的换算 课时 40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情境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导入 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自主1.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学习 2.汇报实验方案。 解决下题: 合作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 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探究 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1.小组合作,独立解决。 程 2.汇报解题思路及结果。 3.想一想:1米² = ( )分米² 4.观察图: 5.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介绍公顷。 交流2米²=( )分米² 3分米²=( )厘米² 分享 500厘米²=( )分米² 400分米²=( )米² 巩固1. 2米² =( )分米² 3分米² =( )厘米² 500厘米² =( )分米² 练习 2. 妈妈买来一块花布,长3米,宽6分米,它的面积有多大?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升华 面积单位的换算 1米² =( 100 )分米² 1分米² =( 100 )厘米²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能够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面积单位换算练习 课时 41 主备人 王庆慧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情境宣布本课内容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二。 导入 自主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10题 学习 合作第1题,先让学生明确题中选择的长度单位及面积单位,再作出具体判断,学生独立探究 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 交流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面积时,分享 所得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计算周长时,所得的结果要用周长单位。 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第3题,先指名说说长方形的巩固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反馈时,教师提醒:如果把问题改为“可让学生再次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练习 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该如何算,第5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用16分米的铁丝围一围,再把围的长,宽和面积记录下来,再填表。 总结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升华 布置作业:练习题1, 2 ,3题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面积单位换算 1米² =( 100 )分米² 1分米² =( 100 )厘米² 学生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面积换算。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长方形的面积的练习 课时 42 主备人 王庆慧 1.经历数学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复习引入 1.出示一幅学校平面图,介绍学校的布局,讲解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情境2.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导入 3.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根本区别的概念,计算的访求也不一样,为了区分清楚,教 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学 过 程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活动。 1.让学生打开P62指导学生明确操作要求。 自主2.明确所画图形的形状。 学习 3.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交流游戏所得结果是多少种情况? 合作 2米²=( )分米² 3分米²=( )厘米² 探究 500厘米²=( )分米² 400分米²=( )米² 交流(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 分享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²,dm²或m²)填空。 再次出示长方形面积公式: 巩固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练习 小红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长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总结全课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升华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 板书1米² =( 100 )分米² 设计 教学 反思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1分米² =( 100 )厘米² 学生经历数学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并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练习四 课时 43 主备人 王庆慧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重、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情境宣布本课内容: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四》。 导入 指导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明确题中选择的长度单位及面积单位,再作出具体判断,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 自主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习 第3题,先指名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面积时,所得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计算周长时,所得的结果要用周长单位。 教 学 过 程 合作改为“可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该如何算,让学生再次练习探究 后,进行集体订正。 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反馈时,教师提醒:如果把问题 交流第5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用16分米的铁丝围分享 一围,再把围的长,宽和面积记录下来,再填表。 巩固练习题1, 2 ,3题 练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升华 练习四 板书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设计 正方形面积 = 边长×4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面积练习 课时 44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情境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导入 25厘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自主1.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学习 2.汇报实验方案。 教 学 过 程 合作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探究 4.小组合作,独立解决。 3.解决下题: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 地面损坏了,需二、引导探索 交流5.汇报解题思路及结果。 分享 6.想一想:1米² = ( )分米² 7.观察图: 8.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介绍公顷。 三、练一练 巩固2米²=( )分米² 3分米²=( )厘米² 练习 500厘米²=( )分米² 400分米²=( )米² 四、探索应用 1. 2米² =( )分米² 3分米² =( )厘米² 500厘米² =( )分米² 2. 妈妈买来一块花布,长3米,宽6分米,它的面积有多大? 总结五、布置作业 升华 面积练习 板书设计 1米² =( 100 )分米² 1分米² =( 100 )厘米 教学 反思 课后反思: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比较难理解。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掌握单位换算。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面积练习 课时 45 主备人 王庆慧 1.能灵活应用面积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 2.经过课堂练习体验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 3.在实践中进行美的渗透,培养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正确、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备 情境1.课件出示:小刚家最近刚买一套新房,引导学生观察。 导入 2.师:小明家准备在厨房地面铺地砖,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二、合作讨论,设计方案 自主1.师: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小明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了180块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 教 学习 。 学 过 程 合作(3 ) 哪种设计较便宜? 探究 2.合作探究 (2)第二种设计用多少块地砖?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2×2×180=720(平方分米) 交流学生可汇报交流:分享 (2)720÷(2×3)=120(块)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师都给予肯定 三、操作练习: 巩固指导学生完成P63“画一画”中的1、2题。 练习 1.第(1)题,学生按要求独立画图。 2.第(2)题,让学生按要求独立设计合适的图案,再在小组内交流。 总结课时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升华 板书 面积练习 设计 长方形面积 正方型面积 教学 反思
学生能灵活应用面积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进行美的渗透,培养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题 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 课时 46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 情境(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导入 见过这样的图案? 学生自由回答。 教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 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 学 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 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 师:这 4 个部分的形状一 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过 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 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 件出示 72 页四幅插图) 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自主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学习 程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 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 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 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 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 同学们想不想看 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第一、二幅 图的运动方式时) 师:最后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 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 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 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 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 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 ,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 笔, 这合作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 通过运动, 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 看来简约也能创造 探究 美, 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 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 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 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 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分别展示 4 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 展示的同时, 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 师: 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 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美丽的图案。 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 什么?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 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交流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 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 件出示图样。 分享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 怎么平移? 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 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 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 (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 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 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 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 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巩固程。 ) 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 (课件展 练习 示)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 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 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 开始吧!(师行间巡视指导) 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 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 回顾 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 是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 今天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总结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谁来说一说? 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 升华 家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 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 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 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 美丽的图案! 板书 小小设计师 设计 平移、轴对称、旋转 教学 反思 课题 .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 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难点。用一首小诗做结尾,不禁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及对生活的热爱。这里也是语文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数学好玩《我们一起去游园》 课时 47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1.结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解决租车和购买纪念品两个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掌握列表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复备 谈话导入 情境 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的,给导入 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 教 组织活动 打开课本,看一看课本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学 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过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自主 (4)全班交流。 学习 1.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2.到底有几种租车方案? 程 3.怎样租车最省钱? 每辆120元, 限乘客12人。每辆160元, 限乘客18人。 小车辆数 大车辆数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1.要买30个玩偶,可以怎样买?小包装3个一盒,每盒5元。大包装4个一盒,每盒6元。 2.请你写出3种购买方案,哪种最省钱 合作 小包装/盒 大包装/盒 玩偶总数/个 金额/元 探究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交流买50个玩偶,可以怎样买?小包装3个一盒,每盒5元。大包装4个一盒,每盒分享 6元。 巩固第63和64页的第3题。 练习 明确几个问题: 1)“怎样租车最省钱?”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 总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升华 (2)教师补充强调: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3)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我们一起去游园 小车辆数 大车辆数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板书方案四 设计 方案五 小包装/盒 大包装/盒 玩偶总数/个 金额/元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教学 反思 1.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 教学 目标 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 课时 48 主备人 王庆慧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重点: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难点: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教 学 过 程 情境激趣引新 导入 判断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自主1、出示课本情景图,自学回答问题 学习 合作3、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探究 交流4、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分享 巩固作业布置。 练习 总结总结与反思。 升华 板书设计 探究新知。 2、自学提示:根据统计表来推断,他们分别在哪一个组。 教学 反思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49 一、填空题:
1.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米。
2.一个长方形长是12米,宽是8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周长是( )米。
3.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常用的( )单位。 4.15公顷=( )平方米 3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12平方千米=( )公顷 8㎡=( ) d㎡ 6.比较大小,在( )里填上“>”、“<”、“=”
4公顷( )4900平方米 3平方千米( )3000公顷
60000平方厘米( )6平方米 15平方米( )150平方厘米 7.用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周长为( )。
8.一块长方形的面积80平方米,它的宽为80米,长是( )。 一个正方形周长是40厘米,他的面积是( )。 9.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大约4( ) 教室占地面积为50( ) 一座教学楼高20( ) 运动场的周长是400( ) 10.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格1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3倍,宽扩大2倍,面积扩大( )倍。 A.5 B.3 C.6
2.边长是(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A.10米 B.1米 C.100米
3.一张长1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可以剪出( )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
A.9 个 B.18个 C.36个
4.用3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A.3 B.6 C.8 D.10 5.求长方形的周长用( ),面积用( ) A.长×宽 B.长+宽 C.(长+宽)×2 6.课桌面的面积约是50( )。
A.dm2 B. cm2 C. m2 D.cm 7.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 )。 A.一样 B. 不一样 三、画一画。
在下面每格1平方厘米的方格上,画出两个12平方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 四、解决问题。
1.有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
3. 一块长20米、宽15米的空地,中间建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花坛,其余铺上草坪,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3米,宽7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如果一面靠墙,要围成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教 学 过 程
分一分(一) 课时 50 主备人 王庆慧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引导探索 1、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苹果? 情境2、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苹果? 导入 3、讨论: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引出2分之一,板书 分子/分母 读作: 多少分之多少 自主动手操作(折出1/2) 学习 1、用依仗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2,与同伴进行交流。 2、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小组讨论: (1)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1/4。 合作(2)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 )/4。 。 探究 (3)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 )/( )(4)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 3、介绍分数:像1/2,1/4,2/4,??都是分数。 交流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分享 当堂训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巩固 ( ) ( ) ( ) 练习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3/4 1/6 3/5 总结1.我们学到了什么 升华 2.练一练1、2题写作业本 分一分(一) 板书 图形 设计 1/2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分一分(一)练习 课时 51 主备人 王庆慧 1、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课件,图纸,彩笔,月饼图片,小黑板 教 学 流 程 复备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 情境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教 导入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对折,重合等操作。 学 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 ①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②指导学生读、写。 自主过 ③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学习 2、认识 。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 应该怎样分?这个 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学生 活动后,师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程 (2)完成第“练一练”第1题。 做完第2题,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合作(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探究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 (3)合作探究。 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分享 2.“练一练”第3题。看是不是平均分了?? 1.通过这六个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巩固作业本写练一练习题 练习 总结总结:分数怎么读? 升华 板书 -------------- 分数线 设计 教学 反思 分子 分母 读作: 多少分之多少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创设情境 分一分(二) 课时 52 主备人 王庆慧 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怎么表示份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 小黑板,彩笔,方格纸 教 学 流 程 复备 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导入 解分数的意义。 教 小组合作 1、把下图涂上不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2、说一说各是几分之几。 学 3、将上面的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自主 4、小组合作完成:打开课本70页 学习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 过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7 。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别与同伴说一说。( ) 当堂训练。 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程 红花: 合作黄花: 探究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交流按分数圈一圈。 分享 巩固作业布置:练一练1、2题。 练习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升华 分一分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设计 分母 读作: 多少分之多少 教学 反思
在本节课上学生学习了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比 大 小 课时 53 主备人 王庆慧 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重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课件 复备 教 学 流 程 创设情境 教 学 过 程 情境 同学们,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你们知道分数的大小如导入 何比较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探究合作 (书打到73页) 合作1、有两个一样的正方形,都平均分成了4份。请同学们涂一涂,使涂色后的图形能探究 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小组合作涂色。 2、讨论:通过涂色,同学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交流反馈 交流1、同学们小组合作画图,用图说明 1和1哪个大吗?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教分享 师讲解。 2、教师在黑板上图示、小组讨论。 教师相机指导。4 > 2 ,:问大家同意老师的判断吗? 小组汇报。 当堂训练 巩固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练习 2、在下面图形中涂出它的1。 板书 分数的大小 设计 分母相同 只比较分子 分子大的分数大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导入情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母相同 只比较分子 分子大的分数大。通过学生练习,绝大多数学生自愿发言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练习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吃 西 瓜 课时 54 主备人 王庆慧 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做简单的分数计算。 重点:会做简单的分数计算。 难点:简单的分数计算。 课件 复备 教 学 流 程 情境 同学们,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你们知道分数的大小如导入 何比较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引导探索 1、认真观察“吃西瓜”的情境图,说一说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清它已知什么,自主求什么。 学习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教 3、探索“2 +3=”怎么算。 反馈交流(打开书75页) 1、自学指导。 学 (1)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分数。 合作(2)拼图看应该得出什么结果。 探究 (3)回到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解释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2、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组交流如何相加分数。 过 3、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交流如何相减分数。 结论: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1可以是任意分子和分母 相同的分数(0除外) 程 交流拓展练习 分享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巩固当堂训练。(见课本) 练习 总结作业本写练一练3、4题 升华 板书分母相同 分子相加减 设计 教学 反思 吃西瓜 1可以是任意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 有趣的大小熊吃西瓜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图片的辅助,学生自己能探索出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这节课让学生经历了比较简单分数比大小的过程,会做简单的分数计算。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吃 西 瓜 练习课 课时 55 主备人 王庆慧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复备 教 学 流 程 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情境1、填空。 导入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个1/9 当堂训练。 1、9/10是9个( ),6/10是( )个(1/10); ,8/8是( )个 (1/8 )。 自主3/8是3个 ( )学习 2、口算。 1/5+3/5= 3/10+6/10= 5/8+3/8= 2/7+4/7= 4/9+2/9= 2/13+6/13= 1/5+2/5= 3/8+5/8= 3、一块皮子,做皮包用去这块皮子的2/9,做皮鞋用去这块皮子的1/9,一共用去这块皮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合作4、判断正误,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探究 (1)1/5+2/5=3/10。( ) (2)2/7+3/7=5/7。 ( ) (3)1/10+2/10=3。( ) 教 学 过 程 交流5、讲桌宽6/10米,长比宽多3/10米。讲桌长多少米? 分享 6、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9,还剩几分之几没有看? 巩固作业布置 练习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升华 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相同 分子相加减 板书 设计 1可以是任意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教学 反思 课题 这节课使学生学会了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了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 习 五 第1课时 课时 56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1.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2.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一. 解决问题。 书本上第77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观察后独立完成,并和同桌说一说,情境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导入 汇报交流: 参加跳绳的有9人。6 3 ,女同学占总人数的。 提数学问题时,指导学生先确定“整教 体”,再确定“部分”,如:跳短绳的人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学 过 程 二、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自主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学习 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 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合作(1) 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探究 三、当堂训练,做一做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交流四、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分享 面积大约是多少? 五、想一想 巩固(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练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作业布置 练习五 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培养了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应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练习五 第2课时 1.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2.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课时 57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准备 环节 课件 复备 教 学 流 程 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教 导入 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分数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教师进行补充。 巩固练习。 自主 1. 书本第77页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几。 然后组织学学习 学 生说一说每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几份,以加深对分数意义认识。 合作2. 想一想,填一填。 探究 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图形上涂一涂,根据所涂颜色部分的大小再进行比较。 3. 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课本77第1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会,但过 交流要每个学生都去思考。可以启发学生用局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把复杂的图形变得简 分享 单 些,问题可能也会变得容易些。 巩固 练习 完成课本77页第5、6、7题,教师统一订正答案。 程 总结升华 作业布置:课本77页第3、4、8题写作业本。 板书 分母相同 分子相加减 设计 1可以是任意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 教学 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培养了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应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环节 小小鞋店 课时 58 主备人 王庆慧 1、经历通过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符号图,会用符号在图中表示数据。 调查、分析、整理数据.(重点) 表示数据(难点)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复备 1、问题导入: 淘气班的同学像模拟开一个鞋店,为了“进货”需要调查。大家说一说,如何进情境行调查? 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前置小研究 1、师上课前一天发放《小小鞋店》前置小研究给学生 自主2、学生独自学习 学习 《小小鞋店》前置小研究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80页情景 ,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程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个小组上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小研究一: 说一说,可以怎么样调查? 小研究二: 下面是调查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并表示出来 小研究三: 妙想是这样做的,你看的懂吗?再接着画下去 小研究四: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对鞋店“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 1、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说出自己在独学时的所思所想和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内交流。把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员记录下来,在展示点拨环节解决。 探究 2、师巡视巡视交流情况发现问题。 1、师指定小组分层次汇报自己小组研究成果。 2、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倾听、动脑思考与汇报小组成员交流、质疑、辩论解答。 3、师认真倾听学生展示交流过程,适时引导、点拨、评价。 4、师将学生的交流成果进行梳理。 师重点点拨: 1、师重点强调在统计数据是不能重复也不能漏掉。(1)列表法(2)文字叙述法 2、在整理数据结果时,可以用符号表示每种数量的多少,在横线上表明各种事物,对应的在纵向上用符号表明各种事物的多少,根据数量的多少解决问题。 交流分享 巩固完成p81页“练一练”的第1——2题 练习 总结通过今天学习,我学会了----------,以后会在-----------努力。 升华 小小鞋店 板书 列表法 设计 文字叙述法 符号表示法 教学 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通过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了符号图,会用符号在图中表示数据。
课题 小小鞋店 练习 课时 59 主备人 王庆慧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环节 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课件 复备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小朋友,你们穿的鞋是多大号的呢?今天淘气班的同学们想开一个模拟的鞋店,下面我导入 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分析统计表. 这就淘气班所有同学的鞋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生小组自由发言,然后全班汇报) (2)绘制统计图. 自主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全班同学鞋号的情况,还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回答出绘制统计学习 图. (3)简单的分析. A: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自己说说! B:学生在自己说的基础上,教师请人说给大家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教 学 过 程 合作2、指导学习例2 探究 1.教师提示: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会了制作统计图, (课件出示几个以前学过的统计图),这些你们还记得吗? 交流2.(课件出示80页的统计图)瞧.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先小组商量分享 商量,然后再独立解决在书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全班,对个别又困难的小组或个人予以及时的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订正. 三.当堂训练. 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2题的统计图. 巩固要求: 练习 (1)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组织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总结五、布置作业:回家从报刊、书籍、杂志、或网络中找一些有关统计图表的资料,明天升华 课堂上交流。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小小鞋店 设计 教学 反思 1、让学生学会了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快乐成长 课时 60 主备人 王庆慧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重点: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 难点: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计表。 课件 复备 环节 教 学 流 程 一、引人课题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统计一些数。例如,一个织布厂在一年中每月织布多少米,全年一共织布多少米,平均每月织布多少米,我们需要把它们统计出来。一个村或一条街道上有多少户人家,每户有多少人,全村或者全街道一共情境有多少人,有时候也需要进行统计。要能正确地进行统计,就需要学习一些统计知导入 识。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简单的统计。(板书单元名称)为了学好统计知识,我们首先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课题) 算出喜爱每一种球类的人数。(教师板书:19人,6人,10人) 绘制统计表。 教 投影出示一张完整的统计表。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由哪几部分构成? 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编制统计表,先确定将统计表分成项目和人数两栏,再学 将项目分成三类。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 名称和日期,再把各类数据填好 (如下表)。 四(1)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活动统计表 过 项目 乒乓球 羽毛球 足球 合计 人数 15 6 10 自主观察、分析统计表。 学习 提问:根据表中的数据,大家明白了什么? 程 说明: (1)有19人喜爱打乒乓球,有6人喜爱打羽毛球,有10人喜爱踢足球。 (2)四(1)班同学最喜欢打乒乓球,喜欢打羽毛球的人较少。 (3)让大家分析,在四(1)班组织哪种球比赛,最受欢迎。 说明:上述统计表还可以制成竖式的,投影出示并让学生观察。 四(1)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活动统计表 年 月 项目 乒乓球 羽毛球 足球 合计 人数 15 6 10 合作二、投影出示例1。 探究 提问: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表中的数据对反映情况来看有什么缺点? 指出:为了了解四一班同学对球类的喜爱情况,更好地组织球类活动,而收集了这些数据,但从表中,尚不易看出同学们最喜爱哪一种球类,因此需要把这些数据分类、整理,绘制成统计表进行分析。 学习数据整理的方法。 提问:表中数据分为哪几类?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 指出:从表中得知把数据分为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三类。(板书)用划“正”法整理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的数据。 教师边讲边板书,指导学生用划“正”法整理1—10号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 乒乓球 正  ̄ 羽毛球  ̄ 足 球 下 交流 指名一学生板演整理11~20号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其他同 分享 学自己划“正”字整理数据。 指名另一学生板演完数据整理情况,其他同学继续划“正”字 整理。 乒乓球 正正正 羽毛球 正  ̄ 足 球 正 正 提问:谁来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整理数据的? 指出:我们通常用划“正”法整理数据,看着收集到的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逐个地在相应的球类后面划“正”字,以免遗失数据。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 巩固 让学生齐声读题,然后填在课本上。 练习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校对。 看表回答问题。 小结: (1)怎样进行数据整理? (2)制一张统计表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我们通常用划“正”法整理数据,为了不使数据遗失要按顺序逐个整理,总结然后编制统计表。一张统计表,表格内要写明栏目、数据,表格外要写上名称、制 升华 表日期,必要时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并把整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使数据整理的结果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快乐成长 板书 乒乓球 正正正 设计 羽毛球 正  ̄ 足 球 正 正 布置 作业 教学 反思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题。要求学生填在课本上,并相互检查结果。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2题。 这节课上我让学生了解了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让学生知道了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了看简单的统计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 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题 61 (90分完成,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30分)
1、十六点八五写作( )。
读作( ),分子是( ),分母是( )。 2、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 )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3、盒子里有1个白球,2个红球,3个黄球,任意摸一个球,可能出现( )种结 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 4、按规律填空。
1200,1100,1000,
( )。 1,4,9,16,( )。 5、根据估算填( )。
81×30≈( )×( )=
( ) 42×29≈( )×( )=( )
6、在 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 ,面积6 ; 小东身高
125 ,体重30 。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为
40 ; 笑笑家离学校2 ,步行要25 。 7、在 里填上“ > ”、“ < ”或“=”。
0.47 1.4 0.50元 0.05
元 6.00元 6.0元 1公顷 10000米
2 30dm2 25m2 2米 200厘米
二、我会想。(26分)
8、把各题下面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7分)
(1)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 )。
(2)下面不是对称图形的是( )。
(3)下面运动中,( )是平移,( )是旋转。
(4)小华沿着长80米,宽40米的操场走一圈,他走了( )。 ① 120米; ② 3200米2; ③ 240米; ④ 240米2。 (5)芳芳家来客人,她接待客人,烧开水10分,洗水果3分,沏茶2分,她做完这
些事至少需要时间( )。 ① 10分; ② 12
分; ③ 13分; ④ 15分。 (6)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2人之间要比赛一场,每人要比赛( )。
① 1场; ② 2
场; ③ 3场; ④ 4场。 9、根据分数涂色,并比较大小。(4分)
○ ○ 10、画一画。(9分)
(1)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
图形。(3分)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
图形和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 5格后的图形。(3分) (3)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3分)
11、看算式,填变化规律。(2分)
5×1=5 12×4=
48 观察左边的算式,我发现:
5×10=50 12×40=
480
50×10=500 120×40=
4800 。
12、看图填空。(4分)
学在电影院的 方向。
在 和 交叉路口的 上学,她可能沿着 向
走,到华光路再向 走,在马路的
侧就是育英小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题 62
三、我会做。(44分) 13、口算。(10分)
3000+400= 213×3
= 11×60=
14、用竖式计算。(6分)
1)育英小 (2)公园 角。 3)张丽去
( ( 904-726 416÷4 43×18
15、用递等式计算。(9分) 840÷4×3
312(300-286) 320+16×27
16、实际问题。(19分)
(1)水果店运来15箱苹果,每箱重12千克,水果店运来苹果多少千克?(4分)
(2)一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面积为4厘米2的小正方形多少个?(4分)
(3)一个西瓜,爸爸吃了,妈妈吃了。
① 他们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3分)
② 还剩几分之几?(2分)
(4)三(1)班一组男女生进行投
篮比赛,每人投15个。右面的 统计图表示他们投中的个数, 男生投的准一些还是女生投的 准一些?请你用数据说明理由。 (6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题 63
一、口算
17×4= 102-20= 100÷25= 360÷9=
125×8= 75÷15= 二、填空。
①( )平方厘米=1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②一年=( )季度=( )个月。
③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估算大约是( )。
④苹果4千克卖10元,单价是( )。
⑤长方形面积90平方米,长15米,周长( )。 三、判断。
①两个正方形周长不相等,面积可能相
等。 ( ) ②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
米。 ( ) ③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 ) ④2000的是闰年。 四、计算。
①16919÷56 ②610-48×9 验算:
③(600-352)×20+1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题 64
五、列式计算。 ①480的 是多少?
②40与30的和除420,商是多少?
③7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六、应用题。
①一条绳子长120米,先对折一次剪开,再将每一段等分成三份,这时每份长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
②3只鸭子重14千克,照这样计算,12只鸭子重多少千克?
③正方形边长12米,从中最多可以剪下多少个面积6平方分米的长方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65
一、填空(20分) 1.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照________计算. 2.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________,如果括号里有加法有乘法,应该先算________.如果括号里有乘法有除法,应该________计算. 3.根据下面的应用题,写出各算式的意义.
百货商店卖出3箱保温式电饭锅,每箱6个,每个保温式电饭锅卖16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165×6表示________. ②165×6×3表示________. ③6×3表示________. ④165×(6×3)表示________. 4.要使算式4×10+20÷5按加法、乘法、除法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就要添________,算式变为________.
二、直接写得数(10分)
720÷8 165+60-50= 18×3= 6×3×4= 23×4= 75÷(15-10)= 90÷15= 10×32÷4= 600÷12= 24+36×0= 450÷90= 150+50×3= 9×40= 16÷(2×4)= 900÷6= (17+6)×20= 104-78= 9×3-3×9= 208+56= 184-(75+25)=
三、根据下面各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12分) 1.40×4=160 2.25+75=100 140+160=300 100÷20=5 综合算式:________. 综合算式:________ 3.58+34=92 4.132÷12=11
60-48=12 25+11=36
92×12=1104 36×8=288
综合算式:________. 综合算式:________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66
四、计算(12分) 1.370+150÷5×7 2.3500÷(900-893)×4 3.(500-180)÷(17+23) 4.840÷6÷70+630
五、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16分) 1.85与15的和除100,商是多少? 2.250减去5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 3.88与64的和,除以24与16的差,得多少? 4.760加上800与680的差,和是多少? 六、应用题(30分)
1.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行1200米的路程需要几分钟?
2.修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修60米,15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75米,实际几天就完成任务?
3.蔬菜组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4.四年级二班有6个小组,每组8人,共种向日葵96棵.平均每人种多少棵?
5.商店的粉笔每箱40元,学校买了20箱,如果再买8箱一共需要多少钱?
6.一台推土机工作4天可以推平760米长的道路.照这样计算,12天可以推平道路多少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67
1)49÷8= 2) 38÷6= 3) 55-46= 4) 350-50=
5) 9÷3÷3= 6) 56÷9= 7) 25÷9= 8) 5+4+6=
9) 88÷8= 10) 800-400= 11) 24×2= 12) 610-500=
13) 8+5+6= 14) 32+32= 15) 16) 62-36=
17) 500-300= 18) 1000-20= 480+200= 20)32-12=
21) 610-500= 22) 18÷4= 52÷4= 24) 75-46=
25) 9+9+9= 26) 350-50= 23×3= 28) 34÷5=
29) 360+20= 30) 45÷7= 15+16= 32) 870-50=
33) 6+7+8= 34) 36÷4= 6+8+4= 36) 16+32=
37) 3×9+7= 38) 800+40= 440+50= 40) 8×9+2=
41) 61÷7= 42) 90÷3= 78÷6= 44) 54-37=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68
82÷2= 19) 23) 27) 31) 35) 39) 43)
45) 20×4= 46) 7+8+3= 550+40= 48) 45-47=
49) 42-15= 50) 32-15= 47)
51)
700-50= 52) 35+48=
53) 48÷9= 54) 33-19= 76+15= 56) 49-18=
57) 500+60300+50= 58) 54÷7= ) 99÷9= 60) 6+6+6=
61) 380-150= 62) 21÷6= 80+90= 64) 24÷5=
65) 60÷6= 66) 8+6+2= 16÷8= 68) 77÷7=
69) 88÷8= 70) 69-18= 680-400= 72) 70÷7=
73) 25÷9= 74) 25÷6= 500+400= 76) 60÷3=
77) 350-50= 78) 360-300= 31-15= 80) 89÷9=
81) 6+5+2= 82) 31÷6= 32÷4= 84) 19+45=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69
59
63)
79)
55) 67) 71) 75) 83) 85) 25÷6= 86) 48-18= 87) 32÷4= 88) 84-69=
89) 770-500= 90) 3×9+7= 91) 8+9+1= 92) 500-450=
93) 500-450= 94) 51-18= 95) 500-450= 96) 16÷9=
97) 9+9+1= 98) 210+30= ) 15+15= 100) 300+200=
1) 23+19= 2) 64-45= 96÷3= 4) 58+36=
5) 40-11= 6) 110-60= 600-5000= 8) 4300-300-600=
9) 4300-300-600= 10) 77÷7= 60-6= 12) 44+49=
13) 99÷9= 14) 8800-80= 200+6000-2000= 16) 9600-6000=
17) 800-60= 18) 64+26= 77÷7= 20) 93-31=
21) 44+49= 22) 200+6000-2000= 3) 15+67= 24) 7300-30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70
25) 3600-300= 26) 63-52= 4300-300-600= 28) 19+61=
99 3) 5 11) 15) 19) 2 27) 7) 29) 80-55= 30) 50-39= 31) 82-62= 32) 30÷6=
33) 7400+600-800= 34) 23+36= 35) 6000+900= 36) 20+67=
37) 36-18= 38) 30÷6= 39) 80÷8= 40) 78+19=
41) 84÷4= 42) 21×3= 82-26= 44) 64+26=
45) 19+66= 46) 80-22= 7×10= 48) 300+700=
49) 85+28= 50) 76-17= 22+29= 52) 800+600=
53) 900+4000+80= 54) 42÷2= 40-11= 56) 90-43=
57) 31×2= 58) 93-31= 9900-900= 60) 110-60=
61) 63-25= 62) 31-15= 34+19= 64) 18+71=
65) 50÷5= 66) 3100-1000= 1600-700= 68) 5400-400=
69) 78-69= 70) 18+71= 2000+60= 72) 58+36=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71
55) 67) 43) 47) 51) 59) 63) 71)
73) 9300-300= 74) 80-22= 75) 44+29= 76) 76-17=
77) 34+19= 78) 82-62= 79) 2000+800= 80) 74-29+48=
81) 7×10= 23+19=
85) 23+19= 150-90=
89) 18+71= 9300-300=
93) 96÷3= 39÷3=
97) 22÷2= 63-52=
1) 54÷9= 3) 20×4=
5) 2000+500= 9×300=
9) 77÷7= 37+25=
13) 44+17= 69÷3=
82) 93-31= 1100-100= 86) 82-26= 88) 50-39= 90) 800+600= 92) 39÷3= 94) 8000-3000= 96) 50÷5= 98) 44+29= 34+19= 2) 5000-600= 4) 84÷4= 6) 200×3= 8) 90÷9= 10) 3500-500= 12) 90÷9= 14) 500+4000= 16) 55-35= 91) 95) 7) 11) 15) 83) 84) 87) 99) 100)
17) 80÷8= 18) 600+4000= 19) 3500-500= 20) 35×2=
21) 90÷9= 22) 22÷2= 23) 600+400= 24) 31×3=
25) 600×3= 26) 90-35= 77÷7= 28) 45+15=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29) 90-35= 30) 44-25= 5000+300= 32) 800+400=
33) 66÷6= 34) 21+78= 76-64= 36) 3000+4000=
37) 60÷3= 38) 800+400= 800×8= 40) 8000-2000=
41) 48÷4= 42) 52+38= 800+400= 44) 600+4000=
45) 45+15= 46) 50÷2= 35×2= 48) 4×22=
49) 20×4= 50) 6×40= 96÷3= 52) 60÷3=
53) 84÷4= 54) 63-25= 2000+500= 56) 7200-7000=
57) 6×500= 58) 20×4=
27) 72
31)
35)
39)
43)
47)
51)
55)
59)
201×3= 60) 200×3=
61) 70-32= 62) 50÷5= 63) 5000+200= 64) 30+37=
65) 82÷2= 66) 110×7= 67) 76-64= 68) 36÷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73
69) 4×700= 70) 30+37= 1000+9000= 72) 54÷9=
73) 240×2= 74) 50÷2= 700+900= 76) 9×300=
77) 5000+200= 78) 5000+300= 300×3= 80) 80÷2=
81) 4×22= 82) 36÷3= 54÷9= 84) 80-64=
85) 50÷2= 86) 0×10= 110×7= 88) 76-64=
89) 30+37= 90) 60÷3= 6×40= 92) 800+400=
93) 6000-4000= 94) 80-64= 800+400= 96) 82÷2=
97) 19+36= 98) 700+900= 55-38= 100) 5000+200=
1) 57×3×0= 2) 22×22= 71) 75) 79) 95) 99)
83) 87) 91) 3) 20×5= 4) 5×8-8=
5) 92×7= 6) 960÷4÷2= 7) 513×9= 8) 72-72÷6=
9) 8×9-7= 10) 300×30= 11) 110×35= 12) 8+2×10=
13) 8×122= 14) 91×31= 5×5+4= 16) 27×8=
17) 6×7+6= 18) 15×61= 5×80= 20) 27+15=
21) 8+2×10= 22) 50-24÷4= 19×39= 24) 1+12+123+1234+12345=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单元测试卷 74
25) 51-4×6÷3= 26) 480÷3= 27) 72-72÷6= 28) 265+85=
29) 480÷3= 30) 0×245= 4500÷9= 32) 27×90=
33) 24+15+6= 34) 900÷3= 0+245= 36) 880÷8=
37) 130×4= 38) 27×90= 75÷5= 40) 15×61=
41) 90-30÷3= 42) 700÷5= 36×8= 44) 87÷3=
23) 35) 43) 15) 19) 31) 39) 45) 800÷8= 46) 8×2×7= 47) 20÷2= 48) 63÷3=
49) 72-47= 50) 12×4= 51) 12×3÷3= 52) 810÷3=
53) 12×3÷3= 54) 860÷4= 55) 92×7= 56) 270÷30=
57) 500-412÷4= 58) 20×5= 59) 40×9= 60) 300÷2÷5=
61) 62×15= 62) 810÷3= 63) 88+112= 64) 30×80=
65) 45+55÷5= 66) 3000-6×408= 67) 605÷5= 68) 50×6+0=
69) 1+2+3+4+5+6+7+8+9+10= 70) 178÷2= 71) 51×17= 72) 57×3×0=
73) 15÷3= 74) 86-86÷2= 75) 33÷3= 76) 12×4=
77) 88+112= 78) 4500÷9= 79) 27×5= 80) 16×4=
81) 20÷2= 82) 800-800÷4= 83) 86-86÷2= 84) 50×50=
85) 86-86÷2= 86) 510÷3= 87) 500-412÷4= 88) 0+245=
89) 30×80= 90) 130×4= 91) 15÷3= 92) 86×7=
93) 40×20= 94) 306÷3= 95) 86×7= 96) 45+55÷5=
97) 872-124= 98) 880÷8= 99) 702-199=
300×30=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