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

2022-08-30 来源:小奈知识网
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

刘吉发

(长安大学 人文社科部 西安 710064)

摘 要:本文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素质价值观的历史形成、逻辑结构和时代意义,指出了素质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历史沿革的时代高度,进一步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当代 大学生 素质价值观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思想发展的时代特征。高等教育的特殊使命,使其素质教育有别于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以致形成了当代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独特理解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本文试就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素质价值观的历史形成

知识乃是智慧和力量,而学校是专门传授知识的社会机构,这是中外哲人的千古信念。自从有了学校,人们进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掌握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人类知识,学生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进入学校,获得知识是学生在校的唯一价值追求,以致形成了所有学生都具有的知识价值观,古今中外,各类学生莫不如此。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同样具有“知识价值观”这个共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系统的最高层面,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发展高等教育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传授科学知识是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学业成绩优异者可以被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这种计划经济的运作机制,使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不断得到强化。尽管在“文革”时期,出现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认识,但追求知识仍然是大多数学生的价值取向。“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大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在高等学校传授知识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校掌握的知识和日后所做的贡献并不成正比,高等学校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乃是高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倡导下,高等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优化,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增加实践环节到社会实践锻炼,都是围绕着能力培养的主心骨。

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使大学生逐渐认识到:能力是走向社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本、奉献之本,学习掌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死学知识,“死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关键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才是一种现实的力量,社会需求的是现实的能力。这样,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就逐渐内化并积淀为大学生的“能力价值观”。

高等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能力也并不是人才的全部内涵,能力是中性的,既可为我所用,亦可为他所用;能力是片面的,能力不能涵盖一切,除了能力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科技领域,专业拔尖的人,放弃祖国,从洋迷外者有之;理想平庸,信仰危机者有之;是非不明,立场动摇者有之;个人主义,金钱至上者有之;违法乱纪,与民为敌者亦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现实使人们反思到: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才是立教之本,是国民教育的时代理念,加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工程。这样,从教育思想的巨大转变到教育实践的全面实施,展示了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国民教育的基本思想,全国上下,从中小学校到大专院校,都在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高等教育不仅不能例外,而且是素质教育的特殊环节和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自觉地建构出时代化的价值追求——“素质价值观”。

二、素质价值观的逻辑结构

素质价值观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共识,但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在校学生,其价值追求有着不同的内容。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既有别于中小学生,又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

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直接目标是升入高一级学校,入学考试就是其直接的指挥棒,尽管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但中小学生的素质价值观还未真正形成。而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标是立足于未来社会,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则是他们关注的重心之所在。

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社会,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社会,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构成了不同的运作模式,它们对人才的需要和素质的要求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构成了当代大学——素质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主要有四个层面。

其一是思想素质,包括思想的倾向性和深刻性,它逻辑地分为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广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它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而理论素质包括理论的深刻性、逻辑性和完备性等内容。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有密切的联系、理论的深刻性是政治坚定性的基础,而政治坚定性又是理论深刻性的归宿,理论本质上都带有政治倾向。人是思想动物,思想是人的灵魂。思想素质是人的首要素质。

其二是知识素质,主要包括科技知识素质和人文知识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讲,所学的知识分属于不同的科技领域,因而科技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无论从事那个专业的人,都得在社会中生活,都得与人打交道,都或多或少地从事社会工作。因而人文素质对于每位大学生来讲都是必须具备的,强化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优化知识结构是培养大学生知识素质的基本途径。

其三是能力素质,它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认识能力不仅包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我们所提倡的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能力,它是大学生的首要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指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它是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能力培养的重心之所在。

其四是身心素质,它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人之为人的物质载体,是人生奉献之本,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心理素质对人来讲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成为家庭的小皇帝,心理脆弱,缺乏应有的心理弹性,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面对社会转型,人生曲折难免。对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非常重要,当代大学生对此已有充分的认识。

总之,思想素质是灵魂,知识素质是基础,能力素质是主导,身心素质是载体,从而构成了“素质价值观”的逻辑框架。

三、素质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代表了大学生价值观历史轨迹的时代高度,它扬弃了知识价值观的抽象性,也超越了能力价值观的片面性,将知识价值观和能力

价值观作为有机环节而纳入自身,是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思想更加科学的价值观。

素质价值观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观。现代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也不尽一致,但对各类人才思想素质的要求却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要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意识,并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作“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乃是跨世纪接班人最基本的素质,否则就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当今形势复杂多变,对当代青年思想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当跨世纪的重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结构软化”和“重心虚移”已成势态,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信息文明的科技成果,为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奉献青春。然而,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是活的知识,是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学习知识也不仅是信息量的获取,而是有所创新。当代新兴科学、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的不断产生,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原有技术的不断革新,都显示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也表征了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知识是潜在的能力,能力是知识的现实化,知识和能力本身就是同一逻辑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这一过程的制高点。

当今的改革开放,引起了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我国社会正处于“旧范失衡,新范未立”的过渡层,呈现出“新旧共存,优劣同在”的杂合态。在这个阶段无论是社会进步抑或是个人发展,往往曲折性更突出,弯路更多。对比没有更多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担能力的锻炼,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历程。从中小学生到大学生,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许多青少年的人生悲剧,都由心理障碍所致。对此,江泽民总书记所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则进一步说明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是“三个代表”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附 作者:刘吉发

单位:长安大学人文社科部

电话:5253241-3396(办) 5268346-5511(宅) 邮编:710064

地址:长安大学418信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