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发展历程、
关键问题及政策建议
夏 英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13)
[摘要] 追溯改革开发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历程,从翻版本科教材到
开发职教特色的专门教材,从分散管理到“两级规划”、“两级审定”管理体制的确立,从发展无序到整体规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教材内容开发、体系建设及选用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认识。解决关键性问题,需从教材内容组织、开发模式、服务体系、质量监督等方面综合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发展、改革和保障三方面的任务,旨在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围绕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教育部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了今后三年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任务和要求。“创新教材应用”作为六个关键环节①之一,凸显其重要意义和价值。
追溯近3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历程,从翻版本科教材到开发职教特色的专门教材,从分散管理到“两级规划”、“两级审定”管理体制的确立,从发展无序到整体规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整体上来看,仍存在着教材管理不善、教材内容陈旧和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提出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期待的事情总比我们预期的要慢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从现实问题出发探索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发展概况
1.第一个阶段(1977~1985):初步解决教材有无问题
全国中专校自恢复招生后,于1977年开始统一进行教材建设工作。经过第一轮(1977~1980)的全面恢复和第二轮(1981~1985)的调整充实,初步解决了中专校教材的有无问题,对稳定教学秩序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对中专生培养目标不恰当地引向大学本科方向,教材以学科体系为主,基本为本科教材的压缩或翻版。
2.第二个阶段(1985~1992):明确教材建设的“五性”
1
1985年8月19~27日,全国中专教材规划会议在大连举行,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专门讨论中专教材工作的全国性会议。会议制定了1986~1990年教材选题规划,讨论了“关于制定和修订中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中等专业学校课程组暂行条例”等文件草案。会议重新定位中专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级专业人才,因此教材建设要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中专教育改革和教材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
3.第三个阶段(1993~1998):制定“两级”管理制度
1993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教材规划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两级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审定组织的意见》以及《关于职业技术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实行“两级规划”、“两级审定”的管理体制。原国家教委统筹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业务部门负责做好各自分工部分的工作,并成立了国家和省两级教材审定委员会。政策的出台、组织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全国性指导、管理和研究机构,教材编审和出版处于分散和应付的局面,对规范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级”管理模式一直延用至今。
4.第四个阶段(1999~至今):探索教材改革创新发展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调整了培养目标,强调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2002年、2005年国务院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作出了规定。这一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在结构上推广了模块化、在专业课程中突出了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的结构设臵;在内容上体现课程综合化,突出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应用,既有通用性、又有灵
③
活性;在管理上,由职教教材信息服务网络统一组织宣传、征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是今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的30个项目之一,提出了今后三年积极探索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深度对接以及创新教材管理制度的具体任务。
二、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关键问题剖析
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托和负载,是为职业教育育人目标服务的师生之间的中介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三十年来
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发展历史,建设思想的逐步明确、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促使教材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管理缺位。
1. 教材内容开发:“学科知识体系”与“职业实践体系”二元对立
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是本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针对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的弊端,通过借鉴国外职教课程的改革经验,我国相继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模块课程”、“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也有学者(许景行,2010)认为,这些课程模式以曲折方式展现了职教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提升,虽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学科导向课程”的片面性,但是以“学科导向课程”的“反题”自居,以职业工作的“横向串行结构”与“学科导向课程”的“纵向并行结构”相对峙,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学生所学知识系统性不强,动手能力强迁移能力弱等问题。④如某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Word教学内容设计为:
一、Word与办公文秘 1.1 拟订工作计划 1.2 设计公司宣传页 1.3 制定重要事项备忘录 1.4 设计个人名片 二、Word与财务表格 2.1 制作财务票据 2.2制作员工工资计算表 2.3 计算员工工资 三、Word与员工教育 3.1 设计员工培训课程表 3.2 制作培训教材 3.3 制作考试试卷
Word知识学习与职业岗位实践一一对应,貌似落实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但在真实的教学中,对于刚入职业学校大门的新生来说,因为不具备相关职业背景、不了解相关职业知识,不仅未能建立起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联系,反而增加了认知负担。另一方面,职业岗位实践任务是综合性的,考察的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对于没有一点Word知识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是已超越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材内容开发无论遵循哪种逻辑线索,都应符合学生
3
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生活的”、“学习的”、“职业的”情境为递进线索,以“兴趣”为起点逐步向职业情境转化;知识内容的呈现应从单一向综合螺旋式上升。
2.教材体系建设:学科与学科之间孤单面对
受经典科学的“还原论”的影响,我国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具体演绎为:教育总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这种单向的线形思维方式,把完整的总目的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部分又被支解成更多的子部分。⑤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9)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臵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包括4门必修德育课程和6门必修文化课程。各门课程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为教学大纲。学科的划分、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这一不断演绎的过程,无形中促成了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孤立、断裂,导致学生难以建立学科间的普遍联系。例如关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以及语文教学大纲“职业模块”中都有所涉及,相近课程内容在两门国规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横向联系、系统设计,各门教材独立编写的工作方式制约了学科之间的沟通与整合。
教材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整体知识观,即全部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以整体知识观来统整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以保持课程体系中各个知识系统之间的本质联系,使教学内容尽可能系统、连贯并形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步进行。
3.教材选用管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权益之争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自1993年以来一直执行“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原则,并有不断加大中央集约化管理的趋势。1993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职业技术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的意见》提出“政治课教材,由国家教委统一组织编写,要求各地统一选用;文化课、体育课、美育课等教材,原则上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选用;对与示范性教学计划相配套的专业类教材,由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推荐使用”。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若干意见》提出“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等必修课教材统一由国家规划并组织编写,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实行国家与
4
地方(区域)规划相结合。部分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
调查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选用并没有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教材选用渠道多、各种层次的教材都在使用。加之市场竞争加剧,一些出版社采取降低折扣、降低成本等手段,导致教材的质量层次不齐,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表1 中等职业学校选用教材一览表(%)
课程 专业理论课 专业实践课 德 哲学基础课程 育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课 法律基础课程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 文 语文 化 数学 基 英语 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 体育与健康 物理 化学 各类培训课程 其他 国规 推荐 省编 校本 其他 83 66 65 70 73 67 — 72 71 64 55 57 48 36 4 13 42 39 — 18 19 20 23 13 12 16 21 13 14 10 25 11 15 16 6 6 8 11 9 15 16 19 20 13 5 5 15 7 21 39 2 2 2 9 12 7 8 11 9 6 3 3 30 13 16 17 1 1 3 4 9 3 2 7 9 6 2 2 24 10 ⑥
资料来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位日本学者对23个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认定和采用制度调查分析后,归纳为5类:国定制(由国家决定的制度)、审定制(由民间出版、但须经国家审查的制度)、认定制(由民间出版,但须经国家认可的制度)、选定制(国家选定数种教科书,供各类学区或学校选择)和自由制(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完全自由的制度)⑦。由国定制到自由制,呈现出集权向分权的逐步过渡。集权的优势在于集约化发展,劣势在于集中反映了政府机构的意向,教师、学生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分权的优势在于推动教材多样化发展,但也面临管理杂乱无序、市场恶意竞争等问题。集权与分权,都是一把双刃剑,应避其锐扬其利,寻找一种平衡保持两者之间的张力推动教材管理的制度化。⑧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5
教材内容开发简单演绎、体系建设缺乏系统和选用管理不够规范,仅仅点状描述了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然而折射出教材编制、审定、出版、使用及评价等环节的不顺畅和不灵活。因此,推进教材创新发展需要从教材内容组织、开发模式、服务体系和评价管理等方面系统探索、整体设计,力求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良性生态发展。
1.教材内容组织创新
教材编写需要确立宏观视野和整体意识,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方案整体架构中明确本课程的功能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教材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要素及要求,内容的组织则体现了把握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与能力之间差距的水平。传统教材知识体系表现出的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对材料的组织方法,是一个去“情境”、抽象化的过程,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加以“还原”⑨,而是简单化的照本宣科,师生之间沟通的知识不能组织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教学变成纯粹言辞刺激,没有什么意义。杜威认为,教材是一个有目的的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所观察的、回忆的、阅读的和谈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种种观念。⑩创新教材内容组织需要从学生当前需要和能力出发,以初学者对材料的组织方式为线索,根据某一问题的解决或某一任务的完成展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行业实践等实际需求,使学生的经验不断地向着专家所已知的东西前进。
2.教材开发模式创新
教材建设应遵循政策性、科学性、有效性原则,建立研发、生产、服务三位一体的教材开发模式。探索从教学调研、教科书编写、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到培训服务体系构建等一系列开发流程,实现教材开发的整体性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利用。教材编写团队要充分吸纳有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通晓工作过程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有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基础的课程专家以及发生认识论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等多元角色参与。在编辑、作者、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3.教材服务体系创新
探索研究、出版、发行一体化教材发行服务体系,规范教材立项、编写、审定、出版、发行和使用。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培训方
6
式,应着眼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从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培训内容,教材研读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融培训、教研和教学实践于一体,引导教师自主构建知识,形成反思—更新—实践的自我更新循环。各级层面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教研工作和研究课、示范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教材使用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通过课题征集、评比选优、活动求证、网站发布等方式让教师及时分享优秀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教材评价管理创新
建立多元化教材质量评价机制。探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评价指标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基本指标与附加指标相结合。建立教材使用监督机制。以国规课程的开设率、国规教材的使用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等作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重要考核指标,加强教材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Development history ,key problems and policy suggsetions abou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XiaYing ,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210013)
Abstract: Back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we have passed a long w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We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like: develop specialized textbook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 up establish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overall planning. But we still lack of systematic,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is field. Most problems are appeared in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anagement selections.This paper will give a new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building models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ervice system and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Middle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s,
7
Innovate
注释: ①
摘自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创新六个关键环节:创新教学环境、创新专业设置、创新教材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创新队伍建设和创新管理制度。” ②
(美)约翰·奈斯比特.定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③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题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如何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选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9-404. ④
许景行“多元整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新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 (1):42-45. ⑤
夏英.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课程实施[J].辽宁教育研究,2005(6):51-54. ⑥
课题组抽样调查范围涉及32个省、市、自治区,面向地方职教行政机构、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以及职业学校师生等发放问卷9036份,其中职业学校问卷290份。学校教材选用有国规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省编教材和校本教材等四种形式,各学科分年度教材选用形式不一,累计各项计算比例。 ⑦
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⑧
《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编著.世界主要国家教科书管理制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⑨
朱孝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处理的三种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0,(6):14-17. ⑩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7-210.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