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东杰
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2期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德育教育的优势。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仅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以这些知识和日常的教学为平台进行德育渗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立德树人
育人先育德,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立德树人里理念倍受关注。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渗透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对日常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应该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性格,发展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品德。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讨论。
一、展现人格魅力,实现德育熏陶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学生的品德发展和行为的塑造,具有直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老师就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诚恳热情的为人处世原则影响学生。
没有一位学生不喜欢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热情真诚的老师,学生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总是爱针对一些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当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能够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就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佩服老师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说话要温和,眼神要诚恳,做到有理有据,用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将老师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践于行动,真正将老师的行为作为学生品德行为的源泉,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二、挖掘教材内容,实现德育渗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材是老师们教学的依托,更是教学的基础。为了真正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老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各种德育信息,将教材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更能够将课堂成为学生德育发展塑造品质的主要阵地。
例如:在《学习伴成长》的学习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的正确意识,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成长,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认真学习,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在《深深浅浅话友谊》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友谊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只有拥有挚友,人生才能够更加完美,让学生用真诚、用热情、用爱心、用耐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朋友,以诚相待,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在《师生交往》的学习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尊重老师、敬畏老师、亲近老师、信赖老师,明白老师的难处和良苦用心,培养他们尊重师长、敬爱师长的良好风范;在《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学习中,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的意义是无限,从而教育学生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体现个人价值,活出个人的精彩。
在《我与集体共成长》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集体是生活的环境,集体是一个人发展的环境,只有与集体同心同在,才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实现集体发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将这些德育因素转化为自己的德育思想,外化为自己的品德行为,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诚恳相待;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学习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是中国的一员,中国的兴旺和发达需要自己用绵薄之力去奉献、去贡献;在《中华一家亲》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在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维护民族的团结,拥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肩上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 三、创设合理情境,融入德育启示
新的教育时期,教学情境的创设备受关注,在课堂上除了要给学生利用教学情境创设知识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还要创设一定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德育的影响,并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德育情境中,提高德育认知,在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相互连接中,增强学生的德育共鸣。
在《网络改变世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创设比赛情境,让学生们展开以“网络是把双刃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学会全面分析事物。 四、结束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应该立足于日常的教学,将学科教学作為品德教育的载体和渠道,落实自身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作用,挖掘多种德育因素,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感受道德素养,提高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将来更好生活、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秀平.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95.
[2]李武婧.略谈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突出立德树人工作[J].才智,2019(17):3.
[3]陈莉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求知导刊,2020(06):9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